:::

校園公告

公告主旨 預防流感/類流感與請假規則
發佈日期 2025 年 1 月 16 日
發佈單位 衛生組
公告類別 防疫專區
公告等級 重要
點閱次數 1,709
公告內容

一、 類流感/流感症狀 :

(一) 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 38℃ ;額溫超過37.5 ℃)及呼吸道症狀 (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
(二) 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
(三) 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

應將發病學生留置於單獨空間 (暫停上課),保持空氣流通,協助聯繫家長,由家長帶學生返家休息,落實發燒/生病不上課

建議盡早就醫,告知症狀及接觸史,依醫師指示快篩/服藥,如有流感/類流感診斷,

依據教育局公告:生病應在家休養診斷日為第0天,建議在家休息5天;如5日內實有到校之需求(無退燒藥控制下)須退燒至少滿24小時才能返回上課,並配合佩戴口罩直至相關症狀(咳嗽、肌肉痠痛、流鼻水、喉嚨痛)解除滿24小時為止,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

 ** 體溫正常定義 : 無退燒藥物控制,超過24小時耳溫皆在37.5 °C 以下。

 

以上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違反以上公告事項者,將依同法第70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二、 生病了,該去哪裡看醫師/快篩 (快速查詢)

(1)  流感-快篩/藥劑地圖 https://vaxmap.cdc.gov.tw/  (依行政區鄰近診所就醫) ,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降低重症機率。

(2) 如有以下危險徵兆 ( 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臉色發青(缺氧、唇色發紫或變藍)、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高燒持續72小時) ,請盡速轉診至大醫院!

(3) 藥物治療: 流感的痊癒時間比一般感冒長,在沒有治療的情形下約需1~2週才能完全恢復。流感的傳播力很強、散播範圍廣泛,雖然大部分流感患者屬於輕症,但高危險群的病患,如老年人、幼兒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不全者,容易併發重症,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流感的抗病毒藥物,臨床上最常使用的就是克流感,建議48小時內用藥的效果最好,基本療程是早晚各1顆、連續吃5天,如同使用抗生素般,患者一定要完成療程,若自行停藥恐產生抗藥性。

 

三、 校內通報: 就診當日通知導師/補習班/健康中心,完成校內傳染病通報表單,並採取班級消毒、宣導防疫措施。

校內傳染病通報表單  https://reurl.cc/5KO31V  (請學生/家長就醫後24小時內填報)

 

四、預防流感,居家環境應如何清潔?

1.平時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如鍵盤、課桌椅、門把及公用電話。

2.留置流感病患的場所病毒污染程度較高,因此可採取下列方式消毒:

(1)使用政府核可的消毒藥品。

(2)使用濃度70%的酒精消毒室內環境表面,或將3份95%的酒精加1份水(比例3:1)稀釋後再消毒。

(3)如果沒有酒精,可以將1份的市售漂白水加上99份水(比例1:99)稀釋後再進行消毒

3.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更容易造成流感病毒散播,故室內應該保持空氣流通

 

流感和一般感冒有什麼不一樣?

感冒的致病原包含多達數百種不同的病毒,與流感是由感染流感病毒引起不同。一般而言,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容易出現明顯的全身無力、頭痛、發燒,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需1-2週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起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所以若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須警覺是流感

 

  • 感冒和流感區分

 

  • 流感病程可能樣態

 

流感快篩的流程

呼吸道樣本作流感病毒測試,可檢測A型或B型流感病毒。

有呼吸道症狀民眾,如果出現流感典型症狀,也就是高燒、肌肉酸痛,務必到醫療院所就醫,必要時可透過流感快篩試劑從鼻咽處採檢

  • 快篩已納入健保給付,但有些診所沒有跟健保合作,仍採自費,費用約300~400元。
  • 以長型棉花棒放入鼻咽、口咽處採樣。
  • 以試紙檢驗採樣的結果,過程大約20~30分鐘。
  • 快篩準確率僅6成,需配合症狀診斷,缺點是快篩試劑的敏感性只有6成,因此有可能其實是流感、檢驗結果卻是陰性。
  • 流感發病後4天內做快篩最準確,有症狀之後就可以檢驗。臨床上醫師考量患者症狀若吻合、加上有病例群聚史,比如家中小孩或辦公室同事有人已經確診流感,就算沒做快篩或快篩是陰性,還是會考慮給予抗病毒藥物。

 

流感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

約1-4天,平均為2天。發病前一天即具有傳染力。

 

可傳染期

因人而異,成人大約在發病前1-2天至症狀出現後3-5天,幼童則可為7-10天,但免疫不全者排放病毒的時間則可長達數週或數月

流感病毒在一般環境下之存活期:在光滑表面可存活24-48小時、在衣服或紙張上可存活8-12小時

 

校園防疫措施

為有效預防並降低校園傳播風險,請學校依衛生福利部訂定「學校/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流感群聚防治指引」、季節性流感防治工作手冊及本市各級學校校園疑似傳染病通報及相關防治作業辦理防疫工作,並於知悉後48小時內完成「校園傳染病通報」至衛生局/教育局:

(一)疾病監測與疫情處理

1.當學生出現類流感/呼吸道感染症狀時,應有提供口罩的機制、採取適當隔離防護協助返家或就醫

2.對出現類流感/呼吸道感染症狀的學生,於其返家或就醫前有適當隔離或安置場所,該場所應與健康學生的日常活動場所有所區隔

3.當學生出現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流感重症危險徵兆時,應立即協助就醫醫院(急診) 。

4. 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生病的學生及員工在未使用退燒藥物下,至退燒後至少24小時才能返回上課

 

(二) 常規防疫措施

1.保持環境清潔,每日例行清潔經常接觸的表面(如桌面、門把、電腦鍵盤、教具、水龍頭把手和電話等)。

2.有適量之洗手用品、擦手紙、垃圾桶及口罩。

3.透過明顯告示(如:海報、LED螢幕等)宣導「防範流感」、「手部衛生」及「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衛教資料。

 

(三)流感衛教宣導

1. 落實「手部衛生正確洗手步驟

(1)正確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並將手擦乾。

(2) 經常洗手,洗手時機如:手髒汙時、飲食或準備食物前、上廁所後、接觸生病的人前後、看病後等。

2. 衛教學生平時落實「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1)  有發燒咳嗽症狀時應戴口罩

     (2)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之後要肥皂濕洗手

     (3)  咳嗽時用衛生紙、手帕或衣袖遮住口鼻。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

     (4)  使用後衛生紙、口罩放塑膠袋內,再丟垃圾桶,避免飛沫傳染

3. 落實「上學前量體溫」,若有發燒燒(耳溫 38℃ ;額溫超過5 ℃)、生病請在家休息,無退燒藥控制下須退燒至少滿24小時才能返回上課,並配合佩戴口罩直至相關症狀(咳嗽、肌肉痠痛、流鼻水、喉嚨痛)解除滿24小時為止,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

** 體溫正常定義 : 無退燒藥物控制,超過24小時耳溫皆在37.5 °C 以下。

4.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適度運動、充分睡眠 (避免熬夜)均衡飲食

5. 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建議須佩戴口罩,減少感染機率。

6. 類流感/流感 請假規則 (依據教育局公告)

落實「生病不上課、不上班」原則:請感染流感者佩戴口罩,指導其適當休息、補充水分及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並建議在家休息5日 (診斷日為第0天,建議請假滿5天);配合佩戴口罩直至相關症狀(咳嗽、肌肉酸痛、流鼻水、喉嚨痛)解除滿24小時為止。

每日上學前,監測體溫,若發燒 (耳溫 ≥ 38 °C、額溫≥ 37.5°C ) 建議請假至體溫正常(至少滿24小時)再返校。

 ** 體溫正常定義 : 無退燒藥物控制,超過24小時耳溫皆在37.5 °C 以下。

7.、鼓勵接種流感疫苗,並提醒師生如前往傳染病流行地區旅遊、學術交流,可評估需求或依「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建議,採取接種疫苗等措施 。

8. 落實疫情監測及通報:隨時關心與注意學生健康與請假情況,如學生出現異常請假狀況,應聯繫家長了解原因;如出現疑似群聚感染事件,除聯繫轄區健康服務中心外,進行校園傳染病通報及校安通報,並配合地方衛生單位執行疫情調查等。

9. 停班措施:流感非屬法定傳染病,班級原則不停課,倘學校發生班級內大量群聚現象,經評估避免疫情擴大確切有停課之必要,請校方召集相關教職員、家長代表、衛生專業人員所組成之危機處理小組,取得該班級之半數以上家長同意,始採取停課措施或採線上教學。倘學校確認停課時應檢具會議紀錄、簽到單、補課計畫、家長停課意願調查表,儘速以公文函報臺北市教育局備查,可與台北市衛生局、健康服務中心及教育局討論後研判執行停課措施。

相關附件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