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山簡介

麗山簡史

為臺灣第一所以「科學教育為發展重點」的學校,1991 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規劃麗山科學高中指導委員會」,進行校務及校舍的整體規劃研究;1993 年 8 月,成立「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籌備處」聘請鄭顯三先生為籌備主任。2000 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2005 年 7 月 31 日,第一任校長鄭顯三先生榮退,由陳偉泓先生接任第二任校長,繼續領導麗山高中發展。2011 年 8 月 1 日陳校長轉任建國中學校長。由徐建國先生擔任第三任校長,繼續為麗山規劃與打拼。2015 年 8 月 1 日徐校長轉任建國中學校長,由柯明樹先生擔任第四任校長,直至2022 年 8 月 1 日轉任市立大同高中校長。2022年8月1日續由陳汶靖女士擔任第五任校長,繼續帶領麗山前行。

麗山小檔案

  • 校地總面積:43,959 平方公尺
  • 樓地板面積:40,821 平方公尺
  • 總使用面積:約 80,000 平方公尺,平均每人約可使用 80 平方公尺(約 24 坪)
  • 首 任校長:鄭顯三校長(89.07.01-94.07.31)
  • 第二任校長:陳偉泓校長(94.08.01-100.07.31)
  • 第三任校長:徐建國校長(100.08.01-104.07.31 )
  • 第四任校長:柯明樹校長(104.08.01-111.07.31 )
  • 現 任校長:陳汶靖校長(111.08.01- )
  • 班 級 數:每年級 11 班(普通班 9 班、數理資優班 1 班、體育班 1 班)
  • 學 生 數:每班 30 人,全校 990 人
  • 師   資:全校專任教師 94% 研究所以上學歷

教育理念

  • 能力導向教學學生會學比老師會教更重要。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啟發引導,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勝過大量知識灌輸完成教學進度。
  • 科學人文並重培養學生科學知能,兼顧人文素養;期望每一個科學人才都能在關愛生命、熱愛群體的基礎上發揮所長。
  • 強化生活實踐建立「一人代表一班,一人即是一校」的責任心與榮譽感,隨時轉化習得的知識,成為回饋群體、豐富自我的能量。

教育目標

  • 透過小班教學,達成適才適性的教育目標,發展多元智能。
  • 注重研究方法,培養正確治學態度,啟迪創造思考的能力。
  • 重視全人教育,涵養熱愛生命,能與群體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操。
  • 拓展國際視野,尊重多元文化,成就感性理性兼備的世界公民。

特色

  • 小班小校 全國唯一每班 30 人,全國公立高中唯一小班小校;學生跑班上課,教師擁有專屬教學空間。
  • 數理資優 學術取向每學年招收 300 名(含數理資優班),具數理資優並對學術研究有興趣之學生加入麗山行列。
  • 師生同心 締造新猷創校以來,升學成績亮眼,科學研究成果驚人,國內科展獲獎無數,國際科展屢獲大獎,2005 年以「熱聲效應設計省能有效率之電腦散熱系統」作品,一舉囊括美國 Intel 國際科展五種獎項,為我國國際科展最佳參賽紀錄。2006 年再度以「氣流式薄膜測厚儀」於美國第 57 屆 Intel 國際科展蟬聯大會團隊一等獎。
  • 建構新局 接軌國際
    • 開闢「研究方法」與「專題研究」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辦理學生專題研究成果發表。
    • 舉辦「科學週」系列活動透過科學講座、資訊成果展、學術性專題演講、科學趣味競賽等活動,啟迪學生思考與創造之能力。
    • 辦理暑期科學營充分運用學校資源,進行科學教育向下扎根工作,嘉惠國中生。
    • 輔導資優生有成創校 2 年,第 1 屆學生鍾介文於 2002 年 9 月跳級甄選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並於 2006 年 2 月赴德國波昂大學攻讀物理碩士。2016 年以「層出不窮的彩蛋有『心』『跡』—圓內接與外切多邊形及其遞延圖形性質探討」作品於美國「第 67 屆」 Intel 國際科展獲得數學科首獎、大會一等獎以及大會歐盟青年科學家競賽獎。
    • 推展資優教育93 學年度起成立數理資優班。
    • 勤與世界對話積極與國外學校,如:日本青森縣弘前南高校、靜岡縣靜岡北高校、千葉縣長生高校、東京都立科學技術高校、越南丁善理紀念中學、馬來西亞鍾靈中學、美國北卡德仁學院,建立交流平台,提供學生硏究作品發表的舞台,促進學生對國際文化的瞭解與參與。

學校本位課程

以精緻化、系統化的課程內容發展校本課程,包含:

  • 密集式課程於高一新生入學規劃科學創思週,以培養學生各種學習策略、思考與解決問題策略、研究方法與發表能力的密集課程安排,建立高一新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態度,奠定學習的基礎。
  • 特色課程
    • 高一研究方法激發學生研究興趣,培養學生體察週遭環境、發現問題、蒐集資料與分析、設計實驗、操作驗證、歸納演繹、撰寫報告等能力。
    • 高二專題研究教師就其專長領域指導學生進行主題探索,由研究動機、目的探討、研究方法設計,進行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並完成報告撰寫與公開發表。
  • 融入式課程將不同能力的學習,融入各學科課程及學校活動中,讓學生在不同學習單元或主題式活動中,累積課程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全面提升。

多元學習空間

  • 圓頂天文觀測台、溫室、遠距教學中心、室內溫水游泳池,擴大多元學習空間。
  • 體育館、大講堂、階梯教室、會議廳、研討室與資源教室等空間運用,利於各式協同教學進行。
  • 於公共空間設立置物櫃,供學生置放個人物品。
  • 圖書館提供書籍借閱、線上資料庫查詢及空間獨立的研究室與閱覽區。
  • 校園各角落皆可無線上網,打破教室有形的藩籬,進行更多樣化的資訊融入教學;每間教室均設有視訊設備。
  • 依學科分層規劃專科教室,強化情境教學。
  • 共有 3 間電腦教室,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每科各設計 3 間實驗室,強化專業研究空間,提供師生教與學的需求。
  • 以學科辦公室為研究中心,促進師生互動並強化學科探索研究。
  • 新穎富創意的開放空間與公共藝術,激發學生的創意思考,同時富含科學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