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公告
公告主旨 | 預防病毒性腸胃炎 (腸胃型感冒)、諾羅病毒與請假規則 |
---|---|
發佈日期 | 2025 年 1 月 16 日 |
發佈單位 | 衛生組 |
公告類別 | 防疫專區 |
公告等級 | 重要 |
點閱次數 | 2,479 |
公告內容 | 致病原 有多種病毒可引起腸胃炎,包括諾羅病毒(Norovirus)、輪狀病毒(Rot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40或41型、沙波病毒(Sapovirus)及星狀病毒(Astrovirus)。
主要流行季節 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 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常見流行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處。
潛伏期 (從感染至產生症狀的時間) 諾羅病毒一般為24至48小時 輪狀病毒一般為24至72小時
傳染期 (1) 諾羅病毒一般在急性腹瀉停止之後48小時內依舊有傳染性,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些人感染恢復後二星期內,其糞便內尚有病毒,仍然具有感染力。傳染性強,約5顆病毒就可以感染,未消毒的狀況下,病毒可在環境中存活3週。
傳染方式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皆可能受到感染。
臨床症狀 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低血糖、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相關檢查 糞便快速免疫呈色分析法檢驗「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通常即可確定病因。「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快速免疫呈色分析法檢驗,只要採集糞便檢體約花生米大小或液態便0.5-1.0 c.c.檢驗,約30分鐘左右即可得知檢驗結果為陽性或陰性。諾羅病毒抗原(Norovirus antigen),為健保不給付項目,自費檢驗費用約800元。輪狀病毒抗原(Rotavirus antigen)為健保給付項目;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者,自費檢驗費用約364元。
學校傳染病通報 若有 腹瀉、嘔吐、腹痛、發燒、糞便帶有黏液或血絲、水瀉任一症狀,建議請假、就醫, 就診當日通知導師/補習班/健康中心,24小時內完成校內傳染病通報,並採取班級消毒、宣導防疫措施。 如符合通報條件,由健康中心48小時內至「臺北市學校傳染病通報系統」完成通報。
感染症隔離規定- 規範生病人員不上班、不上課,以減少校園內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傳播的風險。 (1) 若發燒 (耳溫 ≥ 38 °C) 建議請假至體溫正常再返校。體溫正常定義 : 無退燒藥物控制,超過24小時耳溫皆在37.5 °C 以下。 (2) 確診為諾羅病毒感染之教職員工生,應停止上班、上課,待 (無上吐下瀉) 症狀解除48小時後才可上班上課,餐飲從業人員(廚工)應停止處理食物。 (3) 疑似病毒性腸胃炎( 腸胃型感冒) 症狀者,建議其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 (無上吐下瀉) 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校園內傳播風險;若無法請假,也應請其配戴口罩,避免接觸傳染,並注意經常且正確洗手、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以防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4) 個案返校之後 (可傳染期2周內)
(5) 加強環境清潔消毒及清理者防護作為:腹瀉患者之嘔吐物、排泄物及室內環境空間務必做好清潔消毒,清理者請戴上口罩及手套,完成清理工作後,務必以肥皂與清水澈底洗手。
家庭防疫
(1) 照顧或接觸病人前後,應徹底洗手,減少家庭內感染事件發生。
(2) 學生生病時應請假在家休息, 至症狀解除至少 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 ,避免造成校園內病原傳播風險。 (3) 諾羅病毒患者避免前往醫院或照護機構探視親友,避免造成醫院或機構內傳播。 (4) 病患嘔吐物及排泄物污染環境應以稀釋漂白水消毒處理。(消毒濃度、消毒注意事項,請下載附件)
預防方法 (1)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落實洗手5時機 (用肥皂濕洗手) : 吃飯前後(準備食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平時雙手不碰眼口鼻。 含酒精的乾洗手液對諾羅病毒效果有限,強烈建議一定要使用肥皂濕洗手! 洗手5步驟:
正確洗手七字訣 : 內外夾弓大立腕
(2)配戴口罩:諾羅病毒可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播,所以不能因為是腸胃症狀就不戴口罩喔! (3) 建議打菜時戴口罩、先肥皂濕洗手後再打菜,避免分食、共餐、共食。 (4) 徹底煮熟食物:諾羅病毒常經由食物傳播,尤其是生食或未熟食,因此要避免生食,喝生水,蔬果要清洗乾淨,以免不小心暴露於病毒之下。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5)消毒環境:對酒精無效,須以稀釋漂白水消毒一般環境 (漂白水1000 ppm ) ; 嘔吐、分泌物消毒(漂白水5000 ppm ) ,作用至少10-30分鐘後再以清水擦拭乾淨,以確保環境的安全、避免群聚。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 (6) 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手套以避免飛沫、接觸傳染。 (7) 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考慮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以增加保護力。 (8) 預防食物中毒,參考食藥署網站「防治食品中毒專區」 。 (9)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季節,具有高傳染力,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提醒學生「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倘發現班級內有出現嘔吐、腹瀉之零星個案,應加強辦理環境消毒工作,並提醒該生儘速請假就醫,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原則,減少校園群聚事件發生。
飲食注意快恢復 (1)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2)選擇好吸收的食物 (3)充足的蛋白質攝取 (4)不吃高糖食物 (5)避免乳製品及刺激性食物 |
相關附件 | |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