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公告

公告主旨 健康體位
發佈日期 2025 年 5 月 19 日
發佈單位 衛生組
公告類別 學生園地
公告等級 重要
點閱次數 56
公告內容

認識健康體重

  • 維持健康體重的意義在於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及延長壽命,每個人的健康體重主要依年齡、性別、身高而異,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用以身高與體重計算出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界定體重—體重過輕、健康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研究顯示,過重或是肥胖(BMI數值過高)的人,罹患許多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比健康體重的人要大。
  •  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為吃進身體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累積轉成脂肪存在體內所造成的,當身體累積了多餘的7700大卡熱量,就會增加1公斤的體重。
  •  身體熱量的來源,大部分來自於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份是不產生熱量的,喝水只會暫時增加體重,並不會產生肥肉。
  •  小時候胖的人,長大後也會胖的機率相對提高,研究指出,肥胖兒童有42-63%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更高,達70-80%,肥胖的兒童與青少年未來都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可能病患

 

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小心內臟脂肪過多

國民健康署提醒,判斷內臟脂肪堆積最簡易的方法就是量腰圍,因為BMI無法反應內臟脂肪的堆積程度,而成年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就要小心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平時應養成定期量測及記錄腰圍的習慣,並透過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健康飲食原則每週150分鐘的規律運動,做好自身的腰圍管理,為健康把關

 

國民健康署提醒,若您從未量過腰圍,請儘速量測,若腰圍在正常範圍者,建議配合每年的健檢至少量1次,若腰圍超標者,應配合體重控制,建議每週至少量測1次,並遵守以下4個步驟:

每週量1次腰圍,掌握4步驟

  • 早晨空腹時,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 將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其能通過腹部中線(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的中線)。
  • 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平行,並緊貼、不擠壓皮膚。
  • 維持正常呼吸,在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數值。
  • 腰圍在哪裡
相關附件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