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教室裡的生命智慧  書面參考資料

壹、教師自覺

教師首都加給 我不屑要

 1.教師的根基: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

2.愛與智慧──老師該有的特質

3.教書樂

貳、學習的基礎能力:閱讀與聆聽

4.聆聽、閱讀、思維、內化──給麗山高中101班家長的信

5.懃懃懇懇引領孩子閱讀

參、培養學生學習生命的智慧

6.如何培養人生觀

肆、引領學生觀察生活事件,探討、思索、體會之

7.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

8.從哈士奇救幼主 談生命智慧

9.離婚女人的十字架

10.溫柔敦厚──給畢業生

11.敬佩白冰冰的智慧

伍、考大學,更要安身立命

12.考大學,更要安身立命(「2008不一樣的青春~青少年生命教育體驗營」給家長的信)

13.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給102家長的信

14.理性、自律與關懷──給203家長的信

15.給愛班家長的信

16.給302班家長的信──請放下小烏龜

陸、國文教學蘊涵的生命智慧

17.國文課=教養課

18.《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能帶給高中生什麼?

19.我鍾愛的一首中文詩詞 還君明珠雙淚垂

20.〈諫逐客書〉──說服藝術的典範

21.晉武帝中了李密的兩刀論

柒、學生回應

22.校園夯話題/老師竟然教髒話  郭書成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23.校園夯話題/跟隨茂公會古人  沈哲維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24.豐富生命的國文課     林若瑄 

、國文論文

25..孟子的性善說── 為高中生整理的教學講義

26.〈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 促進國文教學正常化〉 

27.國文教學目標:「安身立命」、「考高分」與「寫作」三合一

28.國文教學蘊涵的生命智慧

29.高中國文只要學好一個版本即可

30.學孔孟 習得生命智慧

new憤,啟;悱,發──翻轉國文教室new

new教《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修己以安學生new

壹、教師自覺

教師首都加給 我不屑要     徐茂瑋 2011/10/5 人間福報

民國六十八年我第一年教書的薪水是九千多元,首度領年終獎金時,與哥兒們打籃球,其中一個高中被退學多次的哥兒們,拿出一張支票問我:「你的年終獎金有我的零頭嗎?」我答:「沒有!」然後他高亢地說:「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雖然我很無辜,但我沒告訴他「選擇教書,不是為了年終獎金」。

景氣起起伏伏,如今不少民間企業的待遇不如公家,薪水似乎翻轉,對比民國六十八年被笑吃不飽、餓不死,不可同而語,近年來那個哥兒們反而說我「高瞻遠矚」,然而我還是沒告訴他「選擇教書,不是為了年終獎金」。

但日前閱報,居然台北市教師會要求「百分之五十二的教師經濟壓力達困擾地步,建議增加首都加給」。

我愣住了!現行薪制大學畢業正式教師月薪四萬餘元,而且隨著年資調高,比上固然不足,比下卻綽綽有餘,教師會的建議讓我覺得正如法鼓山聖嚴法師名言「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教師首都加給,我不屑要!

 

1.教師的根基: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 徐茂瑋

教育的問題雖林林總總多如牛毛,然其本質在教育人,基本元素是:主角─學生、建立孩子的初步人生觀的養育者─多為父母、施教者─教師、大染缸─社會、教育總舵主─政府。此五元素交錯運作,造成了當下的教育結果,故教育之成敗每一個元素都有責任。礙於篇幅限制本文只論施教者─教師。

教師居於教學現場的第一線,課程的教學由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品質、學習效率、教室氣氛,教師宜負七成以上的責任。班級經營由導師掌握,幾十位孩子從早自習、午休到放學,在校的時時刻刻都在班級之內,受導師風格的薰染。身為家長洞悉孩子在學校無時無刻不受教師影響,更深刻體認:孩子能遇到「好老師」真是孩子的福氣,若能遇到影響一輩子的恩師,該是祖宗庇蔭,做家長除了教好自己的孩子之外,得多積陰德以庇護子孫能有恩師。

家長多積陰德畢竟是消極而且未必有效,如一方面由教師養成教育著手,一方面喚醒現任教師,使每一位教師都是「好老師」,使個個孩子沐浴春風,豈不美哉!

筆者以為教師的根本在於: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其實這也是人之根本。生而為人,從何而來?往那兒去?每一當下我安頓何處?身為人師宜清清楚楚地安身立命,明確地抉擇生命的方向,教育不只是討口飯吃的職業,而是安頓生命、實踐理想之處。安頓好自我,生命價值亦確立,心胸了然核心價值為何,自然而然,教學宗旨隨之明確,要引領學生往那兒去,心中也有定見。教師確立核心價值後,不容易被教學現場的困境與挫折擊敗,更為教師能量的泉源。教師修為至此,已具備「人師」的涵養,「經師」易得,我們的教育最欠缺的是「人師」。

集中營倖存的猶太人吉諾特有一封給老師們的信,說道:「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倖存者,我看到了一般人未見之處,瓦斯房是由博學的工程師建造,兒童是由受過教育的醫生所毒死,嬰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謀殺,婦女和嬰孩被知識份子射殺、焚燒。所以,我懷疑教育。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讓你們的辛勞製造出博學的野獸、身懷絕技的精神病人或受過教育的怪人。讀寫算等學科只有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得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羅東高中游文聰校長期勉該校的英文老師:「英文老師是教『人』學英文,而不是只教英文,不要忽略了『人』。」長期浸淫於升學主義的台灣,不論社會、家長、教師、學生都偏重分數、名次、升學率,很容易忽略「人」,當教師責備學生:「你害我們班平均降低了X分!」或是「你又遲到,害我們班生活競賽又被扣分!」這樣的教師心中有「人」嗎?為什麼不問:「我教的你聽得懂嗎?有什麼困難老師幫你。」或說:「你怎麼遲到了?是不是不舒服?有困難嗎?」教師有人性,教師在教「人」,就是最好的身教。

孩子懵懂無知時,教師教導他;孤單無依時,教師陪伴他;徬徨迷失時,教師引領他。教師不只是專業領域的經師,更應該是生命智慧的人師,是故,教師的根基是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

(中時電子報97年「全民拚教育」社會組佳作)

2.愛與智慧──老師該有的特質 徐茂瑋

近來一位教師在管教時一掌打傷了學生,學生的家長是大學教授,採大動作多管齊下的控訴教師,喧騰一時。此事件的是非姑且不論,我願以一位「中古」教師的角度,談談老師應「修養」的特質。

高中時,我讀到前賢的文章:「教師是事業,不是職業。」也以此自我期許。

大學時,我的教授教我:「身為教師要具備的特質有:愛與智慧。愛是對學生有愛心與耐心,以愛心包容、寬恕學生的錯誤;以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不要求立竿見影式的速成教育。智慧則包括專業的智慧及生活的智慧,專業的智慧使我們成為優良的『經師』;生活的智慧令我們成為可貴的『人師』。愛與智慧是教師終身的修養,也是教學的目標。」

何其有幸,在年輕時我受到如此的啟迪。退伍後即入私校教書,先後在夜間補校及日間部任教且擔任導師,二十年來一直秉持著這信念自我要求,當然我也會情緒失控,也常被學生氣得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或許是教授的叮嚀奏效,我在管教學生上很幸運的不曾闖禍,而且擁有許多溫馨、甜美的師生緣。

這兩年忝為實習老師的輔導老師,我不只是薪傳師承的教育理念,還特別指導實習老師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師生衝突。我的原則如下:

  一.每一位學生都是寶,不以智育或操行成績衡量學生的價值。──這是愛。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放下身段,以同理心對待學生,不但不以暴力處罰學生,連尖酸刻薄的語言暴力都不可以。以真誠的態度及理性的溝通,面對學生。──這是愛。

三.要學習避開衝突點。有過幾次師生衝突的經驗後,老師當可以歸納出衝突發生的因果,尤其要技巧的化解衝突點,創造雙贏。──這是智慧。

四.不可只「管」而不「教」。許多師生衝突源自於老師一味的強力「管理」,忽略了生活智慧的「教導」,未從觀念上去告訴學生,為什麼他應該這麼做,不可以那麼做。所以,我主張三分「管」,七分「教」。──這是智慧。

五.愛學生而不是溺愛;給學生合理的空間自我成長,而不是放縱學生。──這是愛與智慧。

孔夫子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踰矩」,老師只是凡人,不免情緒失控,難免犯錯,然而身為老師難道不該多點自律、自省及自我期許嗎?畢竟身教重於言教呀!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七日載於《中央日報.青春園地》

3.教書樂 徐茂瑋

十七歲生日的慶生會中,收到學校寄來生日禮物──退學通知單。

待家父下班回來,只說:「好漢做事好漢當。」沒有當年我那些好漢同學東窗事發後的共同遭遇──臭罵及毒打,然後翹家一、兩天,又被找回來。慚愧之餘,整個過年都在讀書準備轉學考,因此僥倖考上中部一所名高中。

開學後,獨自負笈離開臺北,展開了一年半的「留學生涯」。離開溫暖的家,思親之外,學會了反省。反省這一年多來,雖遭退學,其實我並不是真壞,只是年輕氣盛,好動貪玩不知節制,才會目無校規及師長。如果當時有擅於指導學生的老師引導我,我當不致於如此頑劣吧!另一方面,從小便喜歡文學,於是心裡漸漸萌生念中文系,將來擔任高中國文老師的理想。

當生命的目標明確,又已歷經過輕狂的年少,於是收拾桀驁不馴的野性,飆起課業,很辛苦地考上國立大學的哲學系,準備轉中文系。誤入哲學卻迷上哲學,從此悠遊中文、哲學兩個系。哲學領域中的百家爭鳴,教了我尊重不同的思想,更讓我體會到包容異己的不易。

服完兵役,如願的接到靜修女中的聘書,一晃眼,我教了二十年!

起初,任教於補校商業科,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從十六歲到三十幾歲都有。有位「老學生」在週記上寫:「希望往後我們『姊弟』可以非常融洽……。」批寫評語時,我當然避談這一點。然而「老學生」們不論成績好壞,都有一特點──很用功,是班上的支柱,所以,我喜歡班上的「老學生」越多越好。

當年補校的「老學生」背後都有一段辛酸史(其實許多「年輕學生」亦然),多是自幼家境清寒或父母不准女兒念書,熬了好多年,甚至是背著父母偷偷地來念書。求學對大多數學子而言是天經地義的事,而補校的不少學生卻是夢寐多年才求得的緣呀!至今,我看到家庭經濟無虞,卻不知上進的學生,總教我恨得牙癢癢的。

補校生大多半工半讀,且多經濟拮据,要付房租、生活費,要寄錢回家,還得存下學期的學費,搞不好上次交學費欠的債尚未還清呢!甚者,鄉下的父母還罵:「以前不念書還好,現在讀書了只拿這麼點錢回來!讀書幹什麼?」許多同學常是一塊麵包充晚餐,老師若主動借錢給她們或表示濟助之意,多是碰軟釘子。所以,我的「獨裁班規」中一定禁止同學濫用班費中的任何一塊錢,同學的慶生、慶祝活動也只准同學花「小錢」請客,因為只要有一位同學為了五十、一百而餓好幾餐,為了請不起同學而黯然神傷,你忍心嗎?我的課堂上還有一條「私規」──准許同學吃晚餐,因為工讀生常因晚下班或塞車,來不及吃晚餐,下課時間又短,要等到十點放學才能解決民生問題,三年下來胃腸少有不出毛病的。如今,我在日間部教書還是保持此項「私德」,我總不忍禁止學生吃、喝、拉、撒──畢竟有時是迫切的需要。至於「睡」──我就溫柔叫醒,遇到叫不醒的「睡美人」時,只要我一騎上白馬,大概都會驚醒了。

因為我的求學路上「前科累累」,所以,從不以成績、操行來評斷學生的價值。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的學生都是我的寶,乖的、鬧事的都是可愛的。學生犯再大的錯,我都記得當年家父對我的寬容,我怎會不原諒學生呢?當然該有的處罰不可少。在學時受罰、記過最多的學生,畢業後卻常是最勤於回校探望的學生,有位曾經「狂飆」的學生畢業多年後,還說:「我跟媽媽說:『還好當年有徐老師帶我。』」這麼一句輕描淡寫,當可溫暖我一輩子了!

教學的路上當然不全是一帆風順的,也有教人心碎傷痛的。

十八歲的淑惠在最美的年華得了直腸癌,只因家境清寒養成吃苦的習性,隱忍著病痛不以為意,待發現時,剩下的時日已不多了。二年級下學期休學開刀,九月就急於復學,重讀二年級上學期,她自知病情卻堅持說:「我要再多讀一點!」第二次月考前已感覺不適,硬撐著考完試,第二天到校規規矩矩地辦好病假手續,才又入院,從此再沒回到她喜愛的學校了。

十六歲的阿珠來自鄉下,與同父異母的姐姐住在臺北。阿珠長得清秀,成績不差,平時也守規矩。半年後,先是逃學,然後其他問題逐一浮上臺面。原來,父親年紀較老,都是嚴厲的打罵式的教育,母親則是無原則的袒護,國中時就有一大堆問題。我感覺阿珠對我蠻尊敬,也願意接受我的輔導,阿珠在校內與一般同學一樣正常,可是離開了學校,外界的誘惑與拉力總超過我的努力。三年中,用盡心力輔導,一再告誡她,什麼事不可做,不然接下去要發生什麼事。阿珠卻是一步一步的沉淪下去,彷彿就在我眼前發生。畢業後,阿珠隔段時間會來看我,但總帶著其他同學一起來──以免我詢問她「敏感」的問題。終於,有一天阿珠的姐姐打電話告訴我,阿珠喝巴拉松自殺身亡,我又由同學知道阿珠死前已淪落風塵。

所幸,不如意的事少,甜美的師生緣多,我的教書生涯樂比苦多太多了。每教到《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樂也!」我總告訴學生:「如果大家都去教英才,那麼你、我這樣的庸才誰來教呢?」其實只要用心於教育事業,天天都樂呀!

近幾年,我由夜補校轉到本校的日間部。每天早上六點半到校,在大樹下,獨自面對千坪的操場,以朝陽、鳥鳴、微風為伴,練半小時的太極拳,吐納勻稱,通體舒暢,回到辦公室,開始充實的一天。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三月九日載於中央日報青春園地

 

貳、學習的基礎能力:閱讀與聆聽

4.聆聽、閱讀、思維、內化──給麗山高中101班家長的信 徐茂瑋

親愛的家長:您好!

看到孩子的成績請先別急著下判斷,畢竟這是孩子高中生涯的初試啼聲,三年還很長,更遑論人生是長久的累積。是故,我關心的是如何奠定孩子一輩子的重要基礎,即使高鐵時速近300公里,但是教育永遠沒有高速與捷徑,只有紮實的點滴累積,所以別急於以分數評斷孩子,放緩步伐,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能力,安身立命、好成績、寫作能力也由此而來。

今年我以「聆聽、閱讀、思維、內化」做為本班的班訓,我書寫此八字,鈐上「歡喜」印於引首處,落款曰:「二三子志之。」裱框懸之教室,期勉孩子瞻望、默誌、實踐之。

現代人對喪失聆聽的能力與習慣,往往不以為意。孩子於課堂中、對話中常不能或不肯專注聆聽,即使是極為精彩的內涵,孩子總會有許多的藉口不願意聆聽。此外,有不少孩子缺乏聆聽的能力,聽完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一席話,抓不到要點,就如同閱讀文章後,說不出文章的大意。培養孩子專注聆聽的習性,聽課、傾聽家人朋友、聽自然的呼吸、聆聽自我內在的聲音──學習與自己對話。訓練孩子聽完一席話寫下摘要、主旨或心得,讓孩子學得聆聽的能力。

閱讀是吸收學識最容易的途徑,然而很多人將閱讀窄化為「讀課本」,其實學習何嘗能分課內與課外呢?人生百態及萬般滋味豈是教科書所能道盡!十年前還有家長向教務主任告狀:「徐老師到高三了還教學生讀課外書!」主任立刻回敬:「現在學測題目非常靈活,不讀課外書一定考不好。」大量閱讀各領域的好書是孩子素養的基礎,陸放翁教兒子:「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如果缺少深厚素養與人文關懷,縱有再高明的畫畫技巧,還只是畫匠,米勒的《拾穗》與《晚禱》即為明證。科學家與各行各業亦然,出類拔萃者不是只靠專業的技術而已。

閱讀將為孩子開啟無數扇窗扉,每週我為孩子準備2B4正反面的文章,今年特別安排主題閱讀,第一週「給高一新生的基本功」,我選了劉炯朗校長的〈教養和教育〉、黃崑巖教授的〈抉擇、高希均教授的〈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等六篇;第二週「與陳長文學溫柔」,陳長文寫給他智障兒的公開信〈這是祝福不是詛咒〉,及其後記〈智障兒不是討債者 父母也不是受罰者〉……等三篇;第三週「世界自殺防治日──珍惜自己珍惜家人」,因為正逢910日世界自殺防治日,以黃春明的詩〈國峻不回來吃飯〉,及其散文〈我知道你還在家──孩子,我感到難過,但也為你驕傲〉,並配以《中國時報》的社論〈世界並不完美,你也一樣〉、洪蘭教授的〈絕不自殺〉……等文章。接下幾週分別是「學習如何學習」、「颱風日思索『死亡是什麼』?」、「態度萬歲」、「學書法以讀書與做人為起始點」……等。以上的文章都同步掛在《徐茂瑋網頁》上,歡迎瀏覽,並敬請指教!此外,每位孩子手上都有一本經過我審核的班書,隔兩週傳給下一位,孩子可閱讀不同領域的好書。

開學之初,以龍應台的〈政治人的人文素養〉,及《中國時報》民國95年開春的兩篇社論〈新春三願:收支平衡、作息平衡、關係平衡〉、〈尋找台灣集體失落的生命品質〉,由三篇文章的題目可知其主旨,皆直指安頓自我之道,條理清楚完備的論文。可以練摘要,也是開拓眼界,提昇生命境界的基本功。學習後給孩子做回饋表,大體上孩子的反應不錯,選擇最後四題供您參考:

7.你學會做摘要的方法嗎?
一定會0人 會14人 普通 14人 不會0人 一定不會0人
8.你做了三篇摘要後,認為學習做摘要是必要的嗎?
非常必要4人 必要17人 普通 7人 不必要0人 完全不必要0
9.你將用做摘要的方式閱讀重要的文章、書籍嗎?
一定會0人 會6人 普通 18人 不會3人 一定不會1人
10.你認為做摘要對你的課業學習有幫助嗎?
很有幫助3人 有幫助 20人 普通 5人 沒有0人 完全沒有0人

如果孩子肯踏實地跟著閱讀,長期下來將有多少增長呀!然而,目前教學現場最大的困境是:老師怎麼能吸引孩子,亦步亦趨追隨老師的教學。此為教學三十年的我當下的最重要課題。我常有懷才不遇之嘆,某最高學府中文系名教授曾云:「別以為我們在X大教書,現在臺下眼睛發亮的,沒幾對啦!」

聆聽、閱讀之後要思維,老師說的、書上寫的不是全盤接受,亞里斯多德的名言「吾愛吾師,我更愛真理」,宜為學習座右銘。教導孩子學習時先了解「是什麼」,再問「為什麼?」然後「對不對?」這樣的理論我接受或反對,依據什麼接受?或依據什麼反對?以理性思索,以理論論述,不可只有情緒性的語言,「因為我喜歡」或「我討厭」。長期的思維、批判、分析、整合……,推理能力、思想體系由此建立。

人格涵養、品德教育最難的是,容易流於形式管制、空洞言教。然而經由聆聽、閱讀與思維,尤其是領域的寬廣、思維的縱深,逐漸會有精密的價值觀,何者當為,何者不宜,孩子會有自己的見解,此即內化。內化的涵養與品德是實踐的原動力。

有了思想體系、價值觀、判斷能力,人生目標也由懵懂而漸清明,此時孩子是不是更能自律?更能為自己的前程著想?大概您不必逼他去讀書了!

歷史博物館正展出「台灣水彩100年」,我請孩子利用課餘去欣賞水彩畫,凡欣賞「台灣水彩100年」者,給一個100分的美感作業分數,若與家人一起欣賞者,再給一個100分的家庭溫馨作業分數,未參觀水彩畫展者分數不受影響。117日星期五下午的班週會,我們將赴故宮博物院欣賞「晉唐法書名蹟」,我也為孩子上了簡單的書法欣賞課,期望孩子學習欣賞藝術。畢竟美感經驗、美學素養提昇人生的品質。

如果您同意一愚之得,先放下分數、名次,不要急著送孩子去補習班,晚上多與孩子吃晚餐,閒聊學校瑣事,飯後與孩子閱讀、評論文章,當然孩子也得預習、溫習老師所教的課業(高一學生每天至少要兩小時)。同時與孩子討論,要割捨什麼?關掉電視?少打電玩?減少MSN?但是運動、睡眠皆不可少。

敬祝

闔府家庭會議成功!

書香盈室!

101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注:週六、日該是孩子與家人相聚之時,除了正式活動如校慶等,我不會要求孩子到校。

 

5.懃懃懇懇引領孩子閱讀 徐茂瑋

閱讀可以豐富生命的色彩,深化生命的內涵,提昇生命的境界。

很多家長只在乎學生的分數、名次,殊不知分數、名次是表象是末節,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才是根本。閱讀又是學習活動的關鍵,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品味、閱讀習慣更關係著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是故,閱讀是教學的重要環節。

閱讀的培養該開始於嬰幼兒,父母為孩子朗讀書籍,隨孩子的成長而朗讀適宜的書籍,並提供閱讀環境:一、書香門第──家有藏書;二、帶孩子上書局、圖書館閱讀。不間斷地與孩子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悅與充實感,不但親子關係佳,家庭氣氛融洽,而且孩子的閱讀興趣、能力、品味與習慣都建立了,終身學習亦在其中。

這樣書香家庭的孩子學習狀況大概都不錯,學業成就亦佳。教到這般孩子,教師是他的另一位閱讀伙伴。但是,在現實的教學第一線上,教師遇到的孩子很多是缺乏閱讀習慣的(各校差異大),尤其近年來拜科技所賜,視閱讀文字為畏途的孩子比率越來越高,教師教學時受的挑戰也水漲船高。因而,引領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是今日各級教師的重要任務。要怎麼帶?恐怕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姑且談談筆者的過海之道,敬請斧正!

一、閱讀報紙,蒐集好文章

報紙副刊是中文報紙的特色,三十年前副刊獨領文壇風騷的現象雖已不再,但副刊仍有相當多值得讀的好文章,報紙解禁後,副刊版面增多更顯多元化,閱讀副刊蒐集好文章,便成為筆者每天的功課。

先閱讀報紙(不只限副刊),遇好文章,再上電子報下載文章(直接讀電子檔較傷眼),寄給同事及願意閱讀的孩子,並將文章分類儲存檔案。

選擇文章的標準──適合孩子閱讀者。只要是對孩子的思想、人生觀、生命智慧、語文能力、待人接物……等有益者皆宜;社論、散文、小說、詩歌、報導……等形式都不拘;文、史、哲、藝術、科學……各領域都可以,且不宜偏廢;難度宜與孩子的程度相當或稍高,低於程度與過高者不宜;具趣味性者最佳,但嚴肅者亦不可少。總之,教師心中有一把衡量的尺,為孩子挑選適當的好文章。

二、國文科閱讀補充資料

每週一由收藏的文章中,挑選主題與風格接近的文章數篇,以Word組成B4的講義正反面二至三張。值得孩子收藏的文章,則每人發一份;其次者,每三位孩子讀一份,先於講義右下角寫下三個孩子的班號,然後依班號發給其中一位,讀完後傳給其他組員,三人都讀完後,孩子自行決定收藏者。同步將閱讀補充資料之電子檔掛於《徐茂瑋網頁》上, http://www.lssh.tp.edu.tw/~life/cmw0.htm,與全校師生分享。

發文章的同時利用很短時間導讀,引發閱讀動機。不要求孩子寫心得報告,以免增加負擔,以及因作業而產生對閱讀的反感。

購買一臺30孔打洞機,請孩子買一本21孔活頁資料夾,將所有閱讀資料打洞夾好,學期中、學期末各檢查一次。

每人一份的講義,因有資料夾的收藏及定期檢查,只要不時鼓勵閱讀即可。三位孩子一份的講義,則得常常了解其傳閱的狀況,有些孩子收了講義就忘了傳給其他組員,教師得不厭其煩的叮嚀。

三、「生活哲學」教材

「生活哲學」是麗山高中特有的課程,為一小時的選修課。「生活哲學」以學習生命智慧為主軸,其課程設計中百分之八十的主題有閱讀教材,除了發給選修的孩子外,亦發給筆者教授國文的班級,簡潔地說明此單元設計的主旨以導讀,並同步將教材之電子檔掛於《麗山高中生活哲學網頁》上 http://www.lssh.tp.edu.tw/~life/lifeindex1.htm,與全校師生分享。

四、成立班級圖書館

由全體同學討論、選擇閱讀之圖書,經由筆者審核通過(注意書籍的領域),購買與班級人數相同的書籍,人手一冊,每兩週移交至班號的下一號,班級結束時,經由抽籤,每人帶回一本。凡撰寫讀後心得者,依篇數、內涵酌量加平時分數。兩星期中孩子可能無法讀完一本書,但至少多接觸了一本書,如果留下深刻印象,將來還有閱讀的機會。

五、集各科教師之智慧編輯「寒暑假推薦書目」

每寒暑假之前,邀全校各科教師推薦2~3本好書,編輯成「寒暑假推薦書目」,提供學子參考,除公告於本校網站外,並掛於《徐茂瑋網頁》上http://www.lssh.tp.edu.tw/~life/cmwbook.htm。閱讀的領域宜全面,而教師因研究領域與興趣之故,閱讀不免局限,邀集各學科教師一起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聯合開出的書目較易顧及各領域,不致於營養不均衡。

六、鼓勵孩子參加網路讀書會

鼓勵孩子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跨校網路讀書會讀書心得寫作比賽」。孩子平日讀班級圖書館的書,自由撰寫心得;寒暑假時有推薦書目供參考,寒暑假作業便要求孩子寫一篇讀書心得,依網路讀書會的規定格式撰寫,既可交作業,又參加比賽,一魚兩吃,何樂而不為。

七、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

於學校日及給家長寫信時,告知家長整個閱讀規劃及理念,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分享、討論閱讀心得,有家長的支持與參與效果更佳。

尾聲

約十年前有次帶高一新生,詢問一位孩子閱讀情況,孩子回答:「爸爸把老師推薦的十幾本書都買回來了。」我興奮地問:「你讀了嗎?」「沒有!可是我爸爸都讀完了!」

畢業生回校看老師,常有孩子問:「老師!有沒有文章給我讀?」或說:「老師!推薦幾本書好嗎?」

不少孩子長久以來不愛閱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要改變之,亦得有長期之暖,引導孩子閱讀得有耐心與毅力,應有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曾有一位教了三年的孩子,高三時承認三年來從未閱讀筆者發的文章,只因為沒興趣。筆者並不因而氣餒,看看為數不少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在書香中汲取智慧,為之欣然!何況這位孩子雖未閱讀,但他的高中老師如此懃懃懇懇地誘導他閱讀,不也是極佳的身教與薰陶?

乙酉立冬徐茂瑋書於人境軒

載於《尋找校園裡的魔法石Ⅲ──邁向閱讀高原》95年度心教育叢書

 

參、培養學生學習生命的智慧

6.如何培養人生觀 徐茂瑋

請問:什?是人生觀?怎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如何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

什麼是人生觀?簡單的說,人生觀是一個人在宇宙間的自我安頓。由我從何而生?要怎麼過這一生?到死後歸於何處?對此三大問題的質疑與安頓,至於如何安頓?因人而異,正是「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古聖先賢的安頓之道也不能全盤移植,必得自己探索、領悟、建構,完全獨自咀嚼消化,絲毫都不能抄襲、copy。人經由知識的學習,知道了真、假、對、錯,一方面又體悟是、非、善、惡,產生價值判斷,有「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的抉擇。當思索「從何而生?死歸何處?」時,很容易生出對「無限」、「永恆」的嚮往與追求。人終其一生都在質疑、安頓或不能安頓之間,不論是否安頓妥當,人生觀是人價值判斷的依據,是言行舉止的指揮者。

家庭是人生觀建立的第一個場域,孩子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是孩子人生觀芻型的形塑人,照顧者的人生觀表現於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孩子初期只能照單全收,我們看三歲小孩如何罵人,大概它的主要照顧者就是如此罵他,所以暴力傾向者往往來自暴力家庭。我以前有位學生待人存敵意,不信任人,拒絕他人的關懷與善意。後來得知,父親棄家,母親長期在外工作,她與弟弟寄養於外婆與舅舅的家族中,從小備受排擠、歧視。因而,她的人際觀是如此。家庭的人生態度、價值判斷影響人極為深遠,甚至一生無法超越、擺脫。

孩子長大進入學校,開始接受老師的教育、同儕互動,逐漸受家庭之外的社會頻繁影響。至此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錯綜交織影響孩子,隨著年紀增長,家庭影響力漸弱,畢業後學校的影響力亦然。這其間傳播媒體、網路與書籍的潛移默化,卻是不容忽視,由幼童對異性模仿A片的動作,可見一斑。

蘇格拉底說:「未經過檢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人生觀亦當如是。人人有不同的人生觀,然而,當可用理性檢視之。以考試作弊為例,作弊成功者當下是有利的,拿到分數,有面子,可免去挨罵……等。但是,內心不安;一旦作弊成習,學習不踏實;下一次可能失風,遭記過信譽掃地……等,長遠來看,弊多於利,而偏偏人生是長遠的累積,不能只圖眼前利。(這也是價值判斷──是否經得起理性考驗?)

除了理性,人還有感性,犧牲個人小利,造大眾之福,藉理性的分析外,熱情往往是實踐者的關鍵;明知不該偷腥,但是性慾作祟,不能控制。如何平衡感性與理性,是人一輩子的功課。人生觀中對情緒管理、慾望的滿足與節制、止於至善的追求、救人濟世的熱情……等,都該有所安頓。

是故,以理性思考為基礎,時時檢驗自我,妥善安頓七情六慾,求圓融、和諧的人生觀。行文至此,大概處理了現世的安頓。但是,人終將面臨死亡,基督宗教徒以「安息主懷」安頓死後的世界;中國的佛教徒喜以「極樂世界」為往生之依歸;道教徒則到陰府接受閻王審判,陽間的善惡此時得到報應;無明確宗教信仰者,可能也相信「冥冥中當有一主宰」。中國的儒家道家在人性的安頓與天人合一,超越現世生命,能滿足人永恆的意義,都具備宗教情操的最高境界。完全沒有宗教信仰者,大概死後就腐化歸向大自然吧!宗教之於人生是否必要?見仁見智,然而,正信的宗教都主張趨善避惡、愛人惜物,能安頓身心靈,因此,我總鼓勵學生接近正信宗教。

父母如要培養孩子的人生觀,首要在於檢視自我的人生觀,提昇人生的境界,身教重於言教,孩子自然受到陶冶,不言而教。

對青年學子建構人生觀,建議如下:

一、多吸收──閱讀與聆聽(上課、聽演講、與人對話……等)

二、多觀察──觀察社會百態與大自然。

三、多思索──用理性。

四、多體會──用感性。

五、多反省。曾子每日三省,蘇格拉底不斷檢視生命,深刻自省的確是改善過失,獲得智慧的捷徑。

以上論述即為理性思考的結果,如能行之,理性思考的能力亦在其中矣!

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輔導諮詢」

 

 

肆、引領學生觀察生活事件,探討、思索、體會之

7.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 徐茂瑋

大約四年前,某個晚上第三節下課,筆者看完同學掃地,在回辦公室的途中,巧遇一位同學由廁所奪門而出,另一位拳打腳踢,緊追在後,筆著見狀,一個箭步向前,同時高聲喝止,雙手拉開兩人,二人卻無視「靜修第一高師」的存在,仍然破口對罵,筆者不得不再加上兩成功力,叱責一聲,二人方閉口瞋目。在詢問原委時,二人仍不時臉紅脖粗的指責對方,好不容易弄清楚真相後,便送教官處理。

原來二人大打出手,竟是為了上廁所。甲同學上四樓的廁所吃了閉門羹,衝上五樓,再跑下三樓皆不得其門而入,失望之餘回到四樓,竟奇蹟似的開了個縫,便硬闖入,乙同學在內把關,見甲同學衝進來要「破壞」她們才辛苦完成的清潔工作,怎甘罷休,只見勸阻無效,情急之下「貝戈戈」脫口而出。甲同學有廁所上不得,跑上跑下已氣急敗壞,更不甘受辱,一伸手就給了她五百,乙同學亦非等閒之輩,於是……

補校同學都懂得所謂清掃時間的「廁所攻防戰」,原因是:掃好廁所後,

 1‧如果有人「方便」──會弄髒,

 2‧如果廁所弄髒──評分老師要扣分,

 3‧如果扣分──得不到第一,

所以,派人把守,直至第四節上課後──以保持清潔。至於他人內急,那就只好……

嗚呼哀哉!多麼可愛、多聰明的孩子啊!

其實評分者早對廁所評分標準有共識,只要是打掃了,後來踩髒、弄髒並不扣分,此風波後,再向同學明評分狀況,並規定要讓同學方便。但是同學們的榮譽心使他們很快又忘記了,一直到現在,多數的廁所仍不斷上演「攻防戰」。更有趣的是,幾乎每班隔一學期都要輪到掃一學期的廁所,只要是「執廁者」,馬上就忘掉上學期自己所受的「急」苦,更記不得當時在廁所外咒罵的惡言,把己之不欲立刻施之於人,但是同班同學只要按密碼敲門,或呼叫什麼芝麻、綠豆之類的暗語,門可就開嘍!

嗚呼哀哉!多麼可愛、多麼聰明的孩子啊!

基於關心民生「急」苦,筆者藉下面幾個問題,與同學們談談廁所之道。

 一、為什麼要有衛生設備?

相信沒有人會說:為了要保持廁所清潔;或可評分比賽之用或供人觀賞。只要是正常人都會肯定它是給人方便的。

  二、為什麼要打掃廁所?

有的同學一定會答:訓導課派我們掃的、老師規定的、服務股長排的……等。但是筆者所問的不是這類「表面」的原因,而是「最根本」的原因何在?想必當是保持整潔,預防疾病,讓我們有個清爽的方便之處,不必踮腳掩鼻。

  三、為什麼要有清潔比賽?

這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議性較大。筆者為了討論方便粗略的將之分為否定者、肯定者及中間者三者。否定清潔比賽的意義者,至少可舉出一百個理由,反對此類比賽制度,依筆者經驗,此類否定者絕大部份也都不屑於比賽的結果,他們必然不會「把守」廁所。

中間者係指一方面贊成比賽的正面價值,一方面又見到比賽所帶來的負面價值,中間者當是佔大多數的。由於中間者及肯定者都能全部或部份肯定其正面價值,所以本文中我們需藉其正面價值的角度來探究之。

  依筆者之見,清潔比賽有四項正面價值:

  1‧督促同學確實做好清潔工作。

  2‧培養同學的責任感。

  3‧激發同學的榮譽心。

  4‧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器度。

  我們將以上三問題併在一起看:

  一、建造衛生設備──給人方便。

  二、打掃廁所──給人清爽、乾淨的環境。

  三、清潔比賽──做好清潔工作、培養責任感榮譽心。

  行文至此,相信同學們當能分清本末,但是還有同學要反駁道:

我們已騰出前五分鐘給同學上廁所,誰教她們不早點來?

第二節下課時間只有五分鐘,第三節也只給五分鐘,近兩千位同學,從七時十分到九點四十五分,只有十分鐘可以上廁所,時間夠嗎?

  也有同學曾抗議道:

你不能一味只怪學生,因為我們受到「壓力」,如果清潔比賽扣分會受罰、挨罵。

筆者寧願相信,「施壓者」皆是基於激勵、督促同學之立場而給與壓力,只是忽略了或不知有「封鎖」之事。

(以上純屬事實,絕無虛構,如有雷同,歡迎參考、比較。)

我們看到了一件荒謬的傳奇,究其因在於本末不分,目的與手段混淆不清。然而看完鬧劇,如以方才「檢驗」的方式,省察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不是也正在演出一齣齣的鬧劇?或也曾十足的荒謬?

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軍歌比賽、勤學競賽、生活競賽……等等。這些比賽的目的、價值,應該定位於那裏?筆者無能斷下定論,但是親愛的同學們能「正常」的參與而不「迷失」嗎?

再談與我們有肌膚之痛的親密朋友──考試,上了小學之後,彷彿它就是人生的最大目標,同學們恨之入骨,沒有了它,生活卻又頓失重心、索然無味。

最受全國矚目的莫過於升學考試了,其造成國人糾結不清的心結,更非三言兩語所能釐清的。而考試領導教學,使整個教育因之扭曲,這又是全國共睹的荒謬劇,天天在我們生活中上演,你我皆是劇中之主角,豈不可悲?在大環境一時不能改變下,我們當如何調整,使自己不那麼「荒謬」,就得靠個人的努力了。

筆者願就此一問題與同學們交換心得,我們不妨「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一般而言,多數同學常常只為考試而念書,考什麼念什麼,無關考試的,常被「善意的」忽略。在此我們當先釐清考試的目的為何?考試是為了評量同學在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效果,如果效果未達預期之教學目標,再行補救教學。所以考試只是教學中評量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而不是教學的目的。換言之,我們在學習當中,當重視的是學習的目的──實質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只看評量的結果──分數。更何況考試未必能確切的評量學習的效果。

  我們以國文教學為例來探討之,筆者認為國文教學的目標有:

  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建立人生觀、思想體系。

  二、人格、道德、情操的養成。

  三、培養對文學的興趣、鑑賞力。

  四、應用──具備讀、聽、說、寫的能力。

  五、養成讀書習慣,能獨立自學。

所以,在研習國文時,不能只是背背解釋,記憶些國學常識,會作篇應考文,拿個高分就了事,還得涵泳文章之哲理,體會作者之胸襟、意境,欣賞文辭之美,剖析文章之結構,要探究其美、其好。甚至與作者意見相左時,亦當仔細思考駁斥之,長期沈潛其中,自能更上層樓。總之,宜有整體的學習,而非支離破碎的記憶,尤其更要改正國文為「背科」的錯誤觀念,其實任何科目均得先理解後記憶,請問「黃河之水天上來」與「#Ω☆⊙▲∠◢」二者,那一組容易記且不易忘?囫圇吞棗的「填鴨」,自是事倍功半,有此毛病的同學需「立刻」改正。國文的考試方式只能評量部份的學習效果,如果同學只針對考試方式學國文,必是入寶山空手而回。

理想固然很好,但是考試壓力與聯考成敗的現實仍未消失,同學或要問:「我怎能不顧考試呢?」其實先確實掌握正確的讀書習慣,每天正常的念書,而不是考前的抱佛腳。其他科目想必也能加以調整,分清楚本末,著力於根本,以更合理的態度學習。

如將視野再擴展至更廣更遠,「檢驗」我們的人生。

  「我現在在做什麼?」

  「我將來要做什麼?」

  「我做這些事的『目的』在那裏?」

  「我為達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是否合符人性?」

  可愛又聰明的孩子們!可別又在廁所門前把關!

載於靜修校刊一二一期七十九年六月出版

8.從哈士奇救幼主 談生命智慧 徐茂瑋

今年元旦高雄一隻富靈性的哈士奇小母犬,從馬桶中叼起女主人剛生下的男嬰,並且舔乾男嬰鼻中的水,救了小主人一命。小哈士奇犬的女主人A小姐未婚懷孕,懷孕七、八個月時男友不知去向,想墮胎已來不及。元旦陣痛卻因積欠半年健保費,不敢上醫院生產,也不想打擾她的室友,咬著毛巾硬撐到浴室企圖獨自生產。坐在馬桶上生下嬰兒,欲以指甲剪剪斷臍帶,一時暈厥,由馬桶上跌落地面,嬰兒掉入馬桶內,A小姐無力救出嬰兒,也無力呼叫室友,小哈士奇犬及時進入浴室,趴上馬桶,叼住嬰兒的腿,由馬桶叼出嬰兒,A小姐接過嬰兒,嬰兒的頭、臉、鼻都是水,A小姐又站不起來拿毛巾擦拭,小哈士奇犬使命地舔嬰兒的鼻、臉上的水,嬰兒方放聲大哭,A小姐見嬰兒得救了,突然有力氣呼叫室友來幫忙。室友叫救護車將母子送醫急救,母子平安。A小姐表示因無經濟能力,不但無法撫養男嬰,連靈性的小哈士奇犬都要送人領養。

此新聞披露後,掀起相當的新聞熱潮,可笑的是新聞焦點都在小哈士奇犬身上,一窩蜂的讚美牠的靈性,居然還懂得為小主人舔乾鼻中水,千鈞一髮救活小主人。許多人詢問、要求認養小哈士奇犬,男嬰則乏人問津。甚至,哈士奇犬被譽為最佳的救護犬,市價水漲船高。

我們並不否定小哈士奇犬的聰明、靈性與值得歌頌;無辜男嬰未來的安頓,亦是非常重要的事。然而,最令人關切的該是A小姐二十四歲的年輕生命,將來要何去何從?因為,怎麼樣的人生觀與人格特質,使這麼年輕的生命如此混亂不堪?寫作此文的初衷,絕對不是要質疑A小姐的不是,而是效法儒家「嘉善而矜不能」的哀矜情懷,藉此探討生命的安頓,尤其我們深知這並非個案,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類似的悲劇,因之,呼籲每個人宜致力於安頓自我,父母、教師要教育孩子安頓生命。

如果由此事件的結果往前逐一推,可以發現有連串的關鍵決定,都足以改變後果,如:何不告知室友有臨盆的徵兆?為了自身及胎兒安全,雖積欠健保費仍應赴醫院生產;既不結婚,怎不小心避孕?……等等。上文已提及本文不是要責難A小姐的錯,也了解每個人犯下致命抉擇的背後,定有錯綜複雜難以釐清的苦衷,不然何以淪落至此?然而越往上追溯,問題卻越單純而且容易解決。是故,我們該得到的教訓是:謹慎於生命的每一腳步,正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嚴酷的社會往往不容許人犯錯,小錯人所不免,但是如果不斷犯錯,錯失每一個煞車關鍵,恐怕真要一步一步走上不歸路。

然而,人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辨別對錯?何以預見未來的危機?

正本清源之道──追求生命的智慧。一、向人學習:孔子教我們「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當自省而有過則改之,無過則自嘉勉。二、向書學習:多讀古今中外的好書,將書中的菁華與自己的生命印證,內化之,實踐之。以當下的智慧與清明的自我,該有能力判斷:人之賢愚與書之優劣。長時間的追求、提昇智慧,循序漸進,智慧愈高,自我愈清明,雖然成不了聖人,仍舊說錯話,犯小過,但是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卻是越來越明確,無謂的困擾將逐漸遠離生命,充實與幸福的感覺漸濃郁。謹以本文祝福A小姐早日安頓好自我。

本文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時勢評論」

9.離婚女人的十字架 徐茂瑋

某男性立委在一個委員會的場合中,對未接受邀請,自行進入會場旁聽的女士,罵道:「你這個被離婚的查某,不知做了什麼事,才會被離婚,不要臉!還敢來這裡。」旁邊一立場相同的女立委,也加入趕人的行列,另一位不同立場的男立委,只勸說:「她是女生,你不要這樣!」電視新聞每個小時不斷重播,讓我們的觀眾一再聽到對離婚女性的惡質污衊羞辱,成人或有辨別其中隱然的成見,對年輕的孩子,是否因而就認同「離婚的女人背後必有見不得人之事」?身為教師對此不平不得不鳴。

首先,我們得教導孩子就事論事,就理論理,這位女士可不可以進入會場旁聽,當依照立法院的議場規則處理,如果議場規則有模糊地帶,彼此宜以理性論述贊成或反對的理由,充分討論後,再依立法院的遊戲規則,由主席裁奪或表決等方式決定,而不是以暴力語言攻訐隱私,毫無民主素養的方式表達。我們的社會欠缺民主素養與理性論述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教師怎能袖手旁觀,不培養孩子理性思維與民主素養?這位女士後來是因為不符合議場規則被請出會場,在外等待會議結果。然而,究竟是立法院的規則運作得當,還是囂鬧者得逞?恐怕得國會殿堂上的袞袞諸公才能回答我!

其次,一對夫妻由兩情相悅(大多數是如此),彼此許諾,廝守終生,到離婚收場,其中的愛恨情仇,是非恩怨,絕無旁人置喙之餘地。持平而論,因為未能親自領受二人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互動,焉能如戲評、球評觀賞整齣戲劇、全場球賽,然後客觀的評論?正如諺語云:「清官難斷家務事。」是故,任何人無權評斷他人的婚姻、感情,更何況是如此粗暴、專斷的羞辱。

再者,此段粗暴語言的背後,隱然對離婚的歧見,尤其對離婚女性的詆譭,更凸顯其男性沙文主義。婚姻經營不善走上離婚之路,想必是人人都不願意的,失婚的哀痛想當然是生命中一道深且不易恢復的創傷,揭他人離婚的瘡疤,以此隱私攻擊他人,已極其惡劣!竟然說「被離婚的查某,不知做了什麼事,才被離婚!」由「被離婚」、「不知做了什麼事」,可知此話背後故意隱藏著:「女性離婚必是不貞」,此類的詆譭,更嚴重的指控是:「離婚的錯都是你」。嗚呼哀哉!堂堂國會議員竟有如此不堪的思維,並對離婚女性人格凌虐!

結婚是忠於自己的感情,決定終生委身於所愛,世人都會給與新人祝福;離婚無異是宣告過去的抉擇是錯誤的,承認婚姻與愛情經營不善,世人未必能同情理解當事人的苦衷悲慟,但是無權也不該妄加論斷。離婚的男人或女人,不論當時誰是誰非,都已造成傷害,也成為生命中一大挫敗。吾人相信婚姻是神聖的,信守婚姻的諾言是必要的,萬不得已,我也尊重離婚者的選擇。失婚已是苦難,世人何忍再強貼標籤於其人格?

冷眼看掌權者蠻橫粗鄙至此,悲嘆無奈之餘,還是好好教育孩子,以理性面對衝突,以尊重看待異己,以感性同理苦難,將來才會有理性的掌舵者!

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時勢評論」

10.溫柔敦厚──給畢業生

愛徒們:

 

恭喜你!即將完成人生的一個階段,尤其是將解脫高三艱澀而不人道的煎熬,雖然此時你們大部分都還在煎熬中,切記給你的〈備戰守則〉,堅持到底。

我與你們「同梯」進麗山,共同驚豔於麗山的秀美,一起初嚐所有的麗山的第一次,從跑班、啦啦隊、Taibo、籃球賽、運動會、爬金面山、畢業旅行、游泳、畢業舞會……都是甜蜜的回憶。

教你們兩年或三年,到高三有些挫折或使不上力,發覺高一、二所奠定的基礎不夠,半年來我常常思索、反省,檢討這兩年多來的教學,目前已有改進的腹案,九月我又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愛徒們!你們也將是!我教書二十六年,還有很多成長的空間,你的人生才十八年,更有無限的空間!我大概反省了我們共度的三年,你呢?什麼時候寫篇週記,告訴我你的檢討,告訴我麗山三年給了你什麼啟發?你又將如何開展你的學術生涯?(注意!我用的是「學術」二字)謙遜與反省是你終身必備的德性。切記!

我當初天真的不准你們組班對,你們卻是班對、校對滿校飛,其實不管老師准不准,振倫老師要請誰教誰,該來的都擋不住的,生命總是出其不意的給我們驚喜或震撼,規劃之外的反而是常態。你們談戀愛我並不擔心,我比較在意的是婚姻的經營,婚後才是真正戀愛的開始,婚前的激情多是眼睛糊到蛤蜊肉,耐心溝通、傾聽對方的心聲,不要迷失在事業、名利而忽略最親近的人,家庭的美滿是人生幸福的基石,婚外情只會令你滿頭包,甚至家毀身敗名裂。切記!

在教學上,我最最在乎的是你的安身立命,時時都在思考,提供給你的觀念正確嗎?嚴格要求你不准做這,不准做那,我先做到了嗎?斥責你的時候,我是對的嗎?告訴你尋找生命意義與價值時,我的說理周密嗎?親愛的!當你嫌我囉嗦,罵我跟不上時代的時候,我驚恐的是能不能教你成為「人」。人之所以為人,不只是吃、喝、拉、撒、睡,一定有其更高的價值與意義,這就是你安頓自我的地方。有人終其一生尋尋覓覓,仍徬徨無依;有人以為找到了,又失去,反反復復;也有人一路上堅定明確。你會是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我要教會你的是──有一顆清明的心,有所為有所不為,找到安身立命之道。切記!

這兩天在家,為你們每一個人寫一張「溫柔敦厚」,有斗方,有橫幀,有菱形,題上你的名,落款鈐印,給你留念,要你記得,高三時導師以「溫柔敦厚」做為班訓,導師也曾盡力以「溫柔敦厚」對待你,希望你終身「溫柔敦厚」。切記!

愛徒們!再多的訓示、理想,都比不上腳踏實地的實踐。切記!祝

溫柔敦厚!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八日

11.敬佩白冰冰的智慧

侯炳瑩小姐出書談其家庭衝突,母親、兄長都是名人,家庭隱私倏忽成為公共話題,聞者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情何以堪呀!對侯家的遭遇,身為外人當然不能置喙,甚者,連勸說的立足點都很難,畢竟那是侯小姐的經歷與感受。

傾閱中國時報222日〈白冰冰自爆從小遭母虐打〉的報導,不禁由衷敬佩冰冰小姐。白曉燕案給冰冰小姐的打擊更非任何人所能承受,再由報導知其一生的坎坷與奮鬥,對從小虐打,至今仍會折磨她的母親,卻雲淡風輕地說:「我一輩子都受她精神、肉體折磨,這是我的宿命。」

談及侯家事,她以「同理心看侯炳瑩,認為這是她抒發情緒的方式,侯家該包容同情,『時間沉澱後,一家人沒什麼無法解決的事。』」冰冰小姐這一段實證後的智慧,似老生常談,彷彿人人會說,但出自冰冰小姐之口,擲地鏗鏘,孰能駁之?

原生家庭是塑造人格的最初場域,恩怨情仇、悲歡離合都於此經歷,無論溫馨或血淚,點點滴滴刻骨銘心,誰都無法抹滅、否認。對親情間的愛恨情仇,究竟是要放下?寬恕?忽略?執著?報復?唯有當事人方能釐清、抉擇。

我深知家庭會傷人,也確知家庭是永遠的避風港,端賴家人如何共同經營。至於既造成的「共業」,能否隨著年歲的增長,智慧亦增長──尤其是晚輩,因而有圓滿結局,或減低彼此再傷害的可能,冰冰小姐無疑地是典範!於此,再次老生常談,寬恕不是釋放仇家,反而是令自我囚禁的靈魂重獲自由。祝福侯家,家庭和樂!

大學學測剛發成績單,媒體又一窩蜂地追逐滿級高分。悲哉!學歷不等於學力,知識不等於智慧,考上名校不保證人生幸福,國小畢業的冰冰小姐走出逆境,蛻化生成圓熟的生命智慧,當然,她曾經付出最昂貴的「學費」!反觀自我,我們亦跌跌撞撞於人生,「學費」繳納了,能否長智慧?同時,別再迷失於分數、學歷。§

 

伍、考大學,更要安身立命

12.考大學,更要安身立命 (「2008不一樣的青春~青少年生命教育體驗營」給家長的信)

今年春節過後初開學,接到畢業兩年半的學生家長電話,告知孩子被大學退學了,向我求救。此事令我頗震驚,因為這孩子的自主性、態度、人格特質都極佳,當年是我最放心的孩子之一,更何況教孩子安頓自我是我教學的核心,竟連得意門生都中箭落馬。與孩子細談之後,只是一時迷失,學習的能力與動力都還在,也清楚該如何補救,已開始準備暑假的轉學考試。同一屆的畢業生也有幾位於學業、生活上失衡的,比我六、七年以前的畢業生多,再加上這一根稻草,讓我驚覺社會環境丕變,大學生活亦隨之布滿誘惑,今年的學校日特地以此心得與家長分享。家長問我怎麼預防?幾乎束手無策,因為大學生如籠中逸鳥,焉能管束?除了從小父母師長給與的教養外,唯一之道──親情遙控──孩子知道家中有愛我的父母,我在外的所作所為不要讓父母擔心難過。

六月正是高三指考、國三二次基測的衝刺期,有多少考生甘心放棄自尊與自主,參加毫無人性的魔鬼衝刺班。往好的方面想,孩子願意犧牲眼前安逸追求更好的成就,不也是自主自律嗎?然而,細究之,這些孩子當中,為了師長、父母的教導約束大半以上都有過「抗爭」,是什麼樣的價值扭曲,使他自願被扭曲人格?是不是升學第一?而這扭曲的價值是不是我們這群師長父母身教的結果?因為無能自律,所以花錢請人虐待我,考上大學後,唯一價值達成,依然無能自律,所以,通宵達旦,「由你玩四年」,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這幾年在生命的體悟與教學上,深深的領會──踩煞車的重要。看到多少人失足,甚至成千古恨,細究其脈絡,往往是該踩煞車時沒踩,往上再追,一連串的煞車沒踩。以往總是教孩子要「有所為」,人生該積極的如何如何,如今我卻一再提醒孩子:「要分清楚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堅持有所不為!」

孩子的問題林林總總,各形各色,但其根本都在安身立命。至於如何陪伴、指導孩子學習安身立命之道,謹奉上拙作三篇:〈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給102家長的信〉、〈理性、自律與關懷──給203家長的信〉、〈給高三愛班家長的信〉與您分享,並請指正!

 

13.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給102家長的信 徐茂瑋

親愛的家長:您好!

歡迎貴子弟來到麗山高中,展開另一階段的新生活,冀望孩子一切順利!

我是貴子弟的導師及國文教師,剛剛帶完一屆畢業生,第三屆的孩子在各項比賽及升學都有亮麗的成績,尤其是升大學的表現,遠勝過幾所入學成績比我們高以及相近的學校,這是幾年來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這些成效固然可喜,但我們並不驕傲自滿,何況除了升學外,還有更重要的教育核心目標值得付出,是故,請不要只聚焦在孩子的成績,該教授給孩子更廣擴、更深沉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就以近日沸沸揚揚的髮禁來說,時勢至今,我以為就順勢開放吧!但是家長、老師該由穿著的禮儀、美學、衛生、健康、時間、金錢……等,教育孩子獨立自主。留什麼髮型不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孩子有健康的審美觀,不是商業廣告形塑的造作美,不隨著資本主義的商業行銷操縱,而能獨立自主,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豈不比管孩子的髮型而不斷對立更有意義?

其實,我現在最關切的是孩子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我認為教育部才該下令全國國、高中全力衝刺這三項管理的教育,為什麼?孩子打電玩、上msn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第二天怎麼上學?不是遲到就是課堂上打瞌睡,大學的一二節開不了課,因為大學生起不了床。豈不要教時間管理?孩子翻臉跟翻書一樣,對越親近的親人越兇,經常賭氣,心情不好不知如何排遣,很難明確表達心中的感受,各種負面情緒長期鬱積胸中。而開朗的心胸、快樂的性情並不全是天生的。豈不要教情緒管理?年輕人中「月光族」比例越來越高,甚者辦現金卡以卡養卡,債台高築。豈不要教金錢管理?我寧願將時間、精神用在與孩子討論、探索這些問題,而不願在染燙髮上與孩子們永無休止的對抗。

那麼,什麼該是教育的核心目標?我一直以為安身立命最為根本。家長常為孩子不用功、好打電玩、生活規範不好、生活散漫……等等而煩惱,追根究柢只在於孩子沒有安頓好自我,不知生命的價值與方向,其實,這也是人生最難的試題,有很多人終其一生不得其解,更因此得趁早指導孩子,當他的生命有了懵懂的方向,動力也就來了。

在要求快速的現代社會,人們都失去耐心,連百年樹人的教育也被苛求要速成,所以,請您要有耐心,高中的第一年孩子將會奠定一些基礎。我為孩子定的班訓是:專注、聆聽、閱讀。

專注是現代人欠缺的特質,你我都不易專注,畢竟五光十色的紛擾太多了,孩子也飽受誘惑。假使有機會學學靜坐(無關宗教),當有助專注。孩子如何能自覺專注的重要,一方面由師長提醒:上課時嚴格要求專心聽課,由外而內;一方面孩子多一點自制,由內而外,長期下來會有功效。然而,如何能使孩子自覺是關鍵。

現代生活的繁忙、焦躁使人無法耐心聆聽,指導孩子放慢一點腳步,聽聽自己心靈的聲音,聽聽身體的聲音,帶孩子登上麗山的後山聽聽風聲、鳥囀、蛙鼓,在教室聽聽老師說什麼,回家聽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兄弟姊妹和樂之聲,聽五月天,聽伍佰,聽古典樂……聽什麼都好,但是一定要專注。

閱讀是知識學習的最快速方法,也是考上好大學的不二法門。一綱多本以後完全打破課本與課外書的界線(其實本來就不該有界線),大量閱讀各領域的好書,是奠定考大學的實力,也是終身學習之道。每週我會發下二、三張國文閱讀補充資料,為了不浪費紙張,三位同學共讀一份,同時會掛在《徐茂瑋網頁》上,另外我上的「生活哲學」課的講義,也會印給同學讀。並將成立「班級圖書庫」,與同學討論要一起讀那些書,怎麼輪流。期望藉由這些方法,提供孩子閱讀的溫床,一旦培養好閱讀的習慣、興趣與品味,孩子就離終身學習不遠了!

由髮禁到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再從安身立命的教育宗旨延伸出高一的班訓:專注、聆聽、閱讀。都只為陪伴孩子走過生命中重要的三年──然而,請問有那個三年不重要?所以,請您珍惜每一個與孩子在一起的當下!陪伴孩子走上他最愛的人生的路,其他的,該是過眼雲煙。

您的孩子如有任何的問題,敬請隨時聯絡、指教。敬祝

闔家平安喜樂!

麗山高中102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月十日

本文載於《生命教育114期2005.09.16.》

14.理性、自律與關懷──給203家長的信 徐茂瑋

親愛的家長:您好!

歡迎貴子女與我結師生緣,您與我結親師緣,盼望我們一起努力創造美滿圓融的善緣!

亞理斯多德定義人為理性的動物,肯定理性是人的本質之一。情緒的作用則往往與理性對立,情緒上讀書讀得心煩氣躁,理性要求:「為了月考,讀吧!」成績不佳已很難過, 還要被碎碎唸,想逃離卻遭理性拉回;學生不聽課還頂嘴,真想破口大罵,理性告訴我:「身為老師當溫柔敦厚。」理性與情緒的拉鋸戰每天都要上演許多回,究竟誰勝誰負唯有自己知道。

情緒並不是負面的,是我們生理、心理傳遞的訊息,宜有適當的滿足與疏導,不能一味壓抑;恣意放縱情緒不知節制,才是禍端。理性是理解、思考、判斷、抉擇……等的作用。一般而言,凡是符合理性的行為、信念或欲求,我們就該選擇它。透過學習、體悟、思辨使我們的理性更趨圓熟,生命智慧更完滿。是故,理性是重要的生活態度,我們的孩子宜學習以理性面對人生。身教要在言教之先,「有諸己,而後求諸人」,身為師長的我們,平日就宜理性的與孩子互動,同時訓練孩子論述的能力,盡力先放下情緒,平靜地看待孩子的問題,理性地與孩子討論、處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因為人的有限性,理性亦不是萬靈丹,不是有了理性的生活態度,所有問題即迎刃而解,然而,理性的確能減少因為放縱情緒而帶來的困擾!

自律是個人的行為完全由自己決定,沒有其他力量介入,自律為理性的高度表現。自動自發的學習、自我期許、獨立自主,都是我們希望孩子具備的特質。隨著理性思辨能力的增長,觀念內化,自然而然,正向的人格特質於是養成,自律亦在其中!

人際關係是一個人生命圓滿與否的重大關鍵,尤其與家人的關係。當贏得全世界的財富、權勢,回到家沒有一位家人與之分享,與親人形同陌路,如果說此人毫不在乎,您同意嗎?家人、親戚、同學、朋友以及孩子將來的事業伙伴,都與孩子的生命密不可分,所以如何與人相處,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從小該學習的。我以為真誠主動的關懷別人,是孩子最容易學習的途徑。有一節上課前,同學正好來辦公室,遂請同學為我帶走講義,上課鐘響起的同時,有人因急事找我,將擔擱兩三分鐘,我一時忘交代同學先發講義,心中正嘀咕,來到教室,見同學已發好講義,我看到的是一位美麗天使!貼心與主動,我將一輩子記得曾有這麼一位天使溫暖我──雖然她只是舉手之勞。

我們將孩子的人生拉長來看,當下的成績、升學不會是最重要的,正向的人格特質才會是最深遠的影響。身為老師的我,當然會在學業上全心全力教導孩子,幫助孩子考上理想學校,但是,我會更在乎孩子能否在我的誘導下,培養理性、自律與關懷!因此,這一年我將理性、自律與關懷定為班訓,也是我這一年的教學目標。

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非常多,只要孩子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您隨時與我聯絡。敬祝

闔府平安喜樂!

203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15.給愛班家長的信 徐茂瑋

親愛的家長︰

您好!似乎是轉眼之間,孩子已升上高三了。如果您細心回顧,縱使是跌跌撞撞中,兩年多來,令嬡已從懵懂的少女逐漸蛻化為懂事的青年,也大概構建了粗糙的人生觀與方向,當然,都還不夠成熟、圓融。然而,看著孩子的成長,固然充滿喜悅與衷心的祝福,內心卻也不免憂心忡忡,怕孩子走錯路,怕孩子不知道安頓自己,怕孩子成績不好考不上理想大學,怕一大堆事情,只恨不得能替她們擔負起人生所有的擔子!不過,再平心靜氣的想想,人生的路還是她們自己得走的,父母、老師總有鬆手讓孩子展翅高飛的一刻,我想此時是不是我們該思考:孩子的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能力已逐漸成形,我們是否要漸進式的鬆手嘗試著把孩子當一位與我們「大概相當」的成人來看待,以平行的地位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世界,聽聽她的想法,或許您會訝異:我的寶貝居然有這麼深刻的見識與成熟的思想。真的!調整一下角度,您可能會同意我的說法。

雖然,我們要視孩子如同成人,但畢竟她們還不夠成熟,我們一邊鬆手,一邊還要在旁隨時提供支援,尊重孩子而不是放任。因之,在一鬆一緊之間的拿捏,就是在考驗我們這些父母、老師的智慧與器量。都不鬆手,把孩子當小學生一樣的管教,是父母最輕鬆不傷腦筋的方法。一旦鬆手,可能要橫生許多枝節,我們一起加油吧!勇敢面對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高三是高中生最辛苦的一年。迎面而來的是新課程的學習、舊課程的復習;接踵而至的是小考、復習考、月考、模擬考……等,似乎永不止息的考!考!考!永遠不夠用的時間要如何調配,讀書計劃怎麼辦?就是一連串的困境。推甄入學、申請入學、大學聯考要如何抉擇?更是日思夜夢,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未必得到解決。睡眠不足、青春痘、胃痛、頭痛、焦慮、內分泌失調……等症候群來了,我們除了心疼、擔心之外,能為孩子做些什麼?我有以下的建議:

首先,不要把我們對孩子的關心與期望變成施與孩子身上的壓力。又是老話重提,看到孩子的成績,先別急著指責,多一些包容與鼓勵,畢竟孩子也不希望自己考不好。過去的不夠用功,固然是造成今日成績的禍首,但已無法挽回,更重要的是如何規劃這一年,不妨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檢討。我常告誡孩子:「現在第一名不必得意,只要一個月不讀書就可能名落孫山;最後一名也不必喪志,只要你趕快努力仍可上榜。要做烏龜,不要做兔子,要每天點點滴滴的努力,持續到終點。」所以,現在孩子是站在他一、二年級努力的基礎之上(有人站的高,有人位置較低),肯努力的就不斷向上攀升;反之,則向下落。現在的成績還不是決定性的成績,如果一、二年級培養的讀書方法不至於太離譜,肯努力自然大有可為。特別是最後一個月左右,學校課程大概都已結束,是孩子的最後衝刺期,往往是成敗的關鍵,我已數次叮嚀孩子,請她們得預先規劃並選擇適當的讀書場所,也請您協助。

其次,做孩子的精神支柱。在這最辛苦的一年,孩子須要您無微不至的關懷,尤其是情緒不穩時、遇到挫折時、徬徨不知所措時,多給與正面的鼓勵與精神的支撐。恕我直言,請少責罰,避免翻舊帳、冷嘲熱諷。我並非主張「升學第一其他一概不管」,而是希望我們以多包容的態度來陪孩子走過這一段艱辛歲月。其實,待人不是本來就該多包容嗎?

再者,注意孩子的飲食、作息起居。健康是一切的本錢,正常的飲食、作息與適當運動是健康的基礎,尤其避免熬夜,甚至日夜顛倒。

最後,指導孩子減輕患得患失的心理。過度的得失心常是成功的障礙,要為孩子心理建設之前,我們先得處理我們的得失心,因為「身教重於言教」,孩子能敏銳的覺察父母、師長的言行不一。我一向服膺儒家的「盡人事,聽天命」,考前盡力協助孩子,期望孩子能發揮潛力,結果不論成敗,我們依然得一秉初衷的指導孩子、包容孩子!

兩年多來,感謝您對我的支持與指導!我們再一起陪伴孩子走過這最後衝刺的關鍵!敬祝

閤家平安快樂!

高三愛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八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本文於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十一日發表於《中央日報.青春園地》

 

16.給302班家長的信──請放下小烏龜

親愛的家長:您好!

暑假中孩子開始進入高三生涯,您是否感受到他的努力與壓力?或是因孩子不如您的預期,使您渾身不對勁,又不知如何應對?我看到孩子們的焦慮普遍升高,有的已進入狀況──明顯自律──早上不遲到、中午1230準時午睡;當然還是有人遲到連連,上課睡覺、打混、玩手機……。老實說,多鼓勵、打氣、陪孩子聊聊,有時也板著臉訓訓孩子之外,我帶了這麼多屆畢業生,依然沒有特效藥。秉持一貫的課業教導、心理輔導、策略指引,加上高三生最需要的陪伴與傾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高三生涯,不自亂陣腳,做孩子的後盾,帶給孩子溫暖與安定。

人生的路那麼長,一次升學考試影響的只是未來四、五年的求學環境,絕不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前途。是故,我及其他老師當然會盡全力教導孩子創造最佳成績(是孩子最佳的成績,而不是與他人比較的成績),但亦然眼光放遠繼續培養孩子的人格特質、學習能力與待人處事之道。

素來鼓勵高三學生做一隻小烏龜,現在的實力是高一高二累積下來的,有人站在高處,有人居中,也有人處下,但距離學測或指考仍有一段時間,一步登天不可得,像蹻捷飛躍的白兔亦不可能,焦慮、緊張反而影響學習效率。看清此一現實,認命做一隻小烏龜,每天慢慢爬──因為絕對快不了。不要管前面的兔子或其他的小烏龜們,只管自己,調整好情緒,讓自己平靜、穩定一步一步向上,而我們這些老烏龜在旁陪伴打氣。小烏龜居於自己高中三年學業的巔峰參加學測,既已盡力,I did my best. 坦然接受結果。若不滿意,再重新出發,繼續爬坡,再創更高的高峰,參加指考。不與他人比較,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悅納自我創造的成果。若還不滿意,捲土重來,亦無不可,但不懷憂喪志,不妄自菲薄,因為我的確盡力了。

我更以為人生所有的追尋都宜以此態度對待之,每天持續地努力──慢慢爬,盡一己之力。已盡人事,然後聽天命,所謂天命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先天稟賦的限定,以及現實的侷限。NBA明星球員喬丹是青少年的偶像,我問學生:「如果你用喬丹的兩倍時間練球,會有喬丹的成就嗎?」學生都會搖頭。縱使體能、身材與喬丹相仿,但還得有支持系統、好教練、NBA的好環境等助緣,只要缺一助緣,即可能功敗垂成。所以天賦及現實的限制,使人的發展有極限,人生閱歷越豐富者越能體悟人的有限。但若因此喪失發憤向上之心,便墮入消極虛無之途;反之,確知人的有限,明白實現自我的不易,創造生命巔峰的可貴,更能激發自我活出精彩的一生!

兩年前在一工作坊,巧遇十多年前的學生,現已任教高中數年。她特別與小組分享當年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的小烏龜理論撫慰了她最慌亂的心,使她平靜下來,真的做好小烏龜。當老師後也一再以此安撫她的學生。

雖有小烏龜理論,但高三生依然患得患失,我總戲稱是人格扭曲的一年,如此受虐、自虐的一年,孩子的收穫只有上XX大學嗎?或者可以順勢指導孩子面對挑戰的能力?考大學的關鍵是EQ,不是IQ,因為IQ已定(而且是父母的基因該負責)EQ卻可以藉此危機訓練。我要求高三生第一件是「認命」,打心底接受自己是高三生,已進入非常時期。其次得「割捨」,線上遊戲、MSN、熬夜打手機等耗時過多者都得割捨與節制。然後「自律」,作息正常、依計畫讀書、複習,甚至運動、娛樂都得要求效率。繼之以「規劃策略之能力」,策略錯誤浪費時間、精神。最後,以「毅力」貫徹之。

「一切揭曉後,不論結果是否如意,坦然承受,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喪志。」平日即教導孩子如是處得失,此得失哲學,身教永遠重於言教,若孩子一旦表現不佳,父母師長顯露失望之色,所有言教皆成虛偽。孩子如此奮鬥一年,其中辛酸艱困,過來人方知,然而,認真用心走過這一段的孩子,心中了然:「我有多少能耐?我能掌握自己,當再次面對類似生命困境,我能克服它!」若孩子至此境地,他考上那一所學校,是不是不那麼重要了?

日前在校園遇一校友,「你讀得好不好?」孩子毫不遲疑:「不好!」「你不喜歡你讀的系?」「對呀!」高三生選校系一事常導致親子衝突,年年戲碼不變,我一向主張尊重孩子,從旁協助指導,讓孩子抉擇並負責。高三仍該利用有限的時間探索自己的志趣,縱使孩子一時找不到,上了大學還可繼續尋覓,永不嫌遲,只是請爸爸媽媽適時地放手,多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台灣的孩子不愛上學、不愛讀書,因為上學、讀書都只是升學、就業的「工具」,當學習只是「工具」,何來樂趣?登山或郊遊時心中只有目的地,沿途的登高、行走是不得不的「工具」,對藍天白雲、山光水色、鳥語花香視而不見,走這一趟路不但索然無味,甚至是「酷刑」,孩子的上學不就是如此?如何使學校學習不只是「工具」,於此無法論述,然而,協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獲得愉悅與充實感,則是老師與家長該努力的方向,使學習本身亦具有「目的價值」,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學習效果也會提升。如果同意我上述的說法,那麼是不是更應該協助孩子尋找志趣,尊重孩子選擇大學學系,不要讓讀大學成為獲取高薪工作的「工具」,再度墜入另一個「酷刑」。如果選擇的學系是孩子的志趣,學習的過程將比較愉悅與充實,縱使辛苦、挫折,也容易甘之如飴。將來進入職場,工作不只為了養家活口,而是理想的實踐。工作=興趣=自我實現,樂此不疲,是不是比較容易有成就?是不是比較容易有幸福感?這樣的人生能不精彩嗎?

所以,請爸爸媽媽適時地放手,多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未來的日子,孩子將面對許多難題,需要我們共同的協助、輔導,如有任何問題敬請告知,若有學校當改善者,請不吝賜教!敬祝

闔府平安喜樂!

302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陸、國文教學蘊涵的生命智慧

17.國文課=教養課 徐茂瑋

國文課就是教養課。

任教高中國文將滿二十五年,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將一篇一篇的課文轉化為生活的養分,將文章的理論應用到生活中,教孩子學會思考,懂得是非,豐富孩子的生命,充實孩子的思想,教養在其中矣。

《論語》開宗明義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在詳細解說字面意思外,特別強調《論語》中「學」所指對象,不只是學英文、數學、化學等知識的學,大多數的「學」是指學待人接物之道。接著指導孩子細心體悟:為什麼學習會帶來喜悅?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孩子在觀念上先破除狹隘的「學習觀」,如果又真能體會學習所帶來的喜悅,終身學習的基礎不就奠定了?《高中文化基本教材》能啟迪孩子極豐富的生命教育,教養在其中矣。

東坡的〈赤壁賦〉是千古絕唱,詞美,義理更美。吹簫客感傷生命的短暫與渺小,因而墮入悲鳴、消極。東坡由變與不變兩個角度闡釋哲理回應他,繼而以「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揚棄物慾的追求,再以「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引領我們走回大自然的懷抱。千年來東坡所以成為國人的偶像,即因他能於困境中破繭而出,開展出曠達、遼闊的生命。孩子在欣賞、吟誦之餘,能多探索東坡的胸襟、情懷,必多一分能耐去面對生活中挫敗,教養在其中矣。

司馬光的〈訓儉示康〉說:「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又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教導孩子真情比物質重要,節約習慣的養成不易,揮霍卻很容易上癮;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一語道出,心胸坦蕩,不受物累,不亦快哉!讀白居易的〈與元微之書〉:「僕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發現原來幸福也可以是這麼簡單!讀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何其壯闊、灑脫,心情也隨之飄逸;讀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深感戰亂的可怕;讀《詩經.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使孩子感受父母養育之辛勞。篇篇的好文章不勝枚舉,教養在其中矣。

國文老師有這麼多「言教」啟發孩子的教養,但更重要的是「身教」。當講完為人要敦厚時,卻以尖酸刻薄的言語責怪考試分數不佳的孩子;解說精神重於物質的同時,身上穿著數萬元名牌上衣,腕上掛的是數十萬名錶。在教學的同時,更要反求諸己,多一點修為,教養在其中矣。

載於《聯合報.家庭婦女版》(「重修教養學分」徵文作品)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四日

 

18.《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能帶給高中生什麼? 徐茂瑋

高中生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往往感覺枯燥、乏味,便敷衍了事,甚至放棄不念,有的老師也不愛教,照本宣科念完罷了。殊不知高中生正是建構人生觀的關鍵時期,《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可以供給很多的思想養分,國文老師宜負起高中生思想導師的責任。

儒家的學說對生命的體悟極為深刻,我們研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當然也得與生活相印證,除了字面的解說之外,老師宜藉自己豐富的生活體驗使文字成為生活教材,讓學生能應用於生活中。我試著由「終身學習」、「脩己以敬」、「克制慾望」、「以身作則」談談教學中的一愚之得,以就教大方,並期能拋磚引玉。

終身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被列為《論語》開宗明義章的第一句當有其深意,雖然《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首章不是本章,但我在首次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時,依然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章為開場,因為學習是人成長的主因,少了學習,人就不足以為人了!此處的教學有兩個重點:一.《論語》中學習的內涵為何?二.學習何以是喜悅的?

細讀《論語》全書,書中的「學習」大部分是指學習為人處事之道,「行有餘力」才是學習禮、樂、射、御、書、數,與現代人將學習內容窄化為學習知識技能大不同。誠如孔子所言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所以,導正學生研讀《論語》不只是記誦之學,而要探討其更深層的意義,並求與生命結合,內化為自己的觀念、思想,且盡力實踐之。(其實,所有的學習都該如此。)

「學」是「知新」,是「日知其所亡」;「習」是「溫故」,是「月無忘其所能」。所以「學習」分兩個層次,學會後得時時演習、實習,在實踐的過程中,心中有所領會,甚至會悟出新的道理,則是「溫故而知新」。踏實感、成就感亦隨之盈滿心胸,喜悅不就油然升起?如能常常領會學習之喜悅,此人必「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終身不斷學習。

脩己以敬

子路是孔子學生中性格極為鮮明的一位,武勇且具軍事才能,曾率直地批評孔子:「子之迂也!」還有一次鹵莽地問孔子「子行三軍,則誰與?」以為老師必借重他的軍事才能,誰知孔子乘機訓斥「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教導子路宜以「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來改善粗糙、鹵莽的行事風格。這裡的「懼」不是害怕畏縮,不是遇事雙腳顫慄,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戒慎恐懼,再加上仔細謀略而成功。子路問孔子君子之道時,孔子回答:「脩己以敬。」這裡的「敬」等同於「臨事而懼」,也就是「居處恭,執事敬」,具體而言則如「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的態度,以「敬」來把持自我,以「敬」來待人處事,能避開許多無謂的麻煩,而且易於完成事功。可惜子路未能受老師教化,本性難移,最終在衛國被醢。現代青年中不少有鹵莽、衝動的個性,如能以子路為借鏡,脩己以敬,不但減少社會上的暴戾之氣,成事功者必多。

克制慾望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公冶長)

每教這一章我必問學生:「為什麼申棖多慾望,就不能是剛強的人?」一般人認為剛強者當如阿諾.史瓦辛格,武勇而什麼都不怕,其實不然,慾望使人意志薄弱,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強調慾望招來禍害,所以俗話說「無慾則剛」。

孔子要我們如何面對慾望?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又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所以孔子以「道」為依據,得富貴、去貧賤都得用正當的手段達成,不可以邪曲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孔子又主張依人生不同的階段要適當的節制不同的慾望,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孔子反對奢侈,主張儉樸,孔子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及「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也說:「以約失之者,鮮矣!」因為毫無節制的縱慾使人軟弱,容易犯錯,克制私慾是儒家重要的修養。

孔子以為理想的人格能安於貧賤而不自卑,他稱讚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子罕)孔子更稱讚顏淵的安貧樂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由重複「賢哉!回也。」可見孔子心中是多麼喜悅。「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則是處富貴與處貧賤的理想態度。

總之,不論貧富或是中產階級,「慾望」都是我們終身必修的課題,尤其現代社會開放,「情慾」更是引爆許多社會事件,因之,我們得謹慎處理所有的慾望,稍有不慎惹禍上身,後悔莫及。

以身作則

當今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充滿嚴厲的言教,父母親坐在牌桌上斥責孩子不讀書,不研究的教師苛求學生的分數、名次,所謂政治菁英自己上下其手卻以高標準檢視對手,多是寬以律己嚴以待人,更遑論身教了。儒家的政治哲學則十分重視以身作則,魯國大夫季康子四度請教孔子為政之道,孔子皆強調為政者必得以身作則。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顏淵)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為政)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顏淵)

此外,孔子還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泰伯)誠如曾文正公所說:「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

高中生將來未必都成為政治人物,但大概會為人父母,或為職場上的各級主管,如深諳身教重於言教的領導統御之道,大概會是位不錯的領導人。如果我們未來的政壇多一些「帥以正」的政治人物,相信將是萬民之福!

結語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不是專供背誦的八股,而是能與生命結合的文化遺產,期盼傳道、受業、解惑的夫子們能指導高中生藉此學習提昇生命的境界,建立合理、圓融的人生觀。在教學中常奉勸學生,如能選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體悟最深的一句或數句,做為終身奉行的座右銘(確實實踐而非空談),固然仍成不了聖賢,還是會犯錯,但是必不會存心為大惡,不會是做奸犯科之徒。例如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做為實踐的座右銘,整日悠遊於學習的喜悅中,個人境界、涵養不斷提昇,不但無心更無暇去做惡害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應該能帶給高中生豐碩的生命養分!

載於《國文新天地.第6期》2003.12.01.

 

19.我鍾愛的一首中文詩詞 還君明珠雙淚垂 徐茂瑋

節婦吟 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由字面而言,這是一首美麗的情詩。楚楚動人的少婦,不知在什麼場合被一位男子瞧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油然而生仰慕之情,顧不得少婦已婚,以兩顆名貴明珠相贈,追求少婦。男子想必亦是風度翩翩,少婦頗為感動,但已非自由身,而且,與丈夫感情篤實,只得「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忠貞少婦,遇熱情男子,婉轉還珠垂淚的淒美,對憧憬愛情的高中生,是多麼浪漫的詩教。然而,筆者更看重:浪漫背後的拒絕藝術與有所不為,因而〈節婦吟〉成為筆者國文課的必教教材。

詩首「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少婦直指對方的不是,明知已婚,卻來挑逗,先潑了一大盆冷水。──明確拒絕,降低對方期望。

接著「感君纏綿意」,因而,「繫在紅羅襦」攬鏡自照,令對方「感受到」少婦亦頗動心。──替對方挽留顏面。

少婦不是尋常百姓,「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即明白告訴對方,並非沒見過世面,雙明珠固然美而貴重,少婦與丈夫身世非凡,豈會因此就受誘惑?──婉轉拒絕,再降低對方期望。

「知君用心如日月」,肯定對方非一般登徒子,情意像日月一樣的光明正大,絕無汙穢不堪之意圖。──再替對方挽留顏面。

少婦受感動,然而回首想到良人,當初早已「事夫誓擬同生死」。──表現心中的掙扎,婉轉拒絕、挽留顏面也降低對方期望。

少婦幾番思量、矛盾、兩難,最後抉擇的時刻到了,決定「還君明珠」,但是少婦心裡仍舊掙扎,禁不住「雙淚垂」,仰首問天:何以至此?哎!「恨不相逢未嫁時」!──雖是還珠拒絕對方的求愛,然百般的不捨、無奈、憾恨之情表露無遺,追求者揮淚之外,大概只能怨恨命運捉弄,不能早日遇見伊人,挾怨報復的心理應無由萌發吧!

〈節婦吟〉以一拒一迎,一減低期望,一留顏面;如此反復,使其期望降到谷底,同時保持其尊嚴,不是不如人,只是來晚了,比雖敗猶榮更有榮耀。被拒絕者坦然接受,不會惱羞成怒。如果人人有此高明拒絕的藝術,紛爭、鬥毆、潑硫酸、情殺……等事件必然減低。

講解、分析後,同學猜測詩人該是聰慧的美少婦,結果作者竟是一臭男人──唐朝張籍,直呼上當了。這首詩的全題是〈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跋扈的藩鎮李師道有意延攬張籍入幕,張籍不願意,於是以已婚少婦比喻自己,追求的男子比喻李師道,表達自己有聘在先,無法再受聘,委婉拒絕,不傷人。展現了張籍有所不為的情操與高妙的拒絕藝術,而文學才華之高更令人折服!

載於《中國時報.浮世繪》(20060601)

 

20.〈諫逐客書〉──說服藝術的典範 徐茂瑋

今年大學指考國文考科,考了約半世紀未見的翻譯題,題目出自李斯〈諫逐客書〉。〈諫逐客書〉文辭瑰麗,氣勢宏偉,確為千古名文。尤其李斯於本文說服秦王的技巧,堪為說服藝術的典範,此乃該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李斯用理性對話,而不以情緒性的語言攻擊異己,更值得當今社會效法。

秦王逐客之背景如下:《史記》記載因韓國派名為鄭國的水工,游說秦王築灌溉大渠,以削弱秦國國力。事被覺察,秦宗室大臣皆告訴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秦王因而下令驅逐秦國境內之客卿,李斯亦在被逐之列。李斯遂上書諫逐客之過。

〈諫逐客書〉可為借鏡的說服之道有六:

從秦王之利害論述逐客之過。說服之道必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思考,〈諫逐客書〉全文只關切秦王之利害,無一字涉私己之利,秦王易放下戒心,願意隨論述思考,才有可能接受。此外,李斯不攻擊建議逐客卿的秦國宗室大臣,不批評其動機實為爭權奪勢,不扣敵方帽子橫生枝節,完全聚焦於秦之利害,真是明智的策略。

舉證精彩。列舉秦王祖先用客卿強大秦國之史實──白話即是:「你阿公、阿祖都靠客卿強國。」文中列舉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王祖先,用外國名客卿使秦國富強的史實。以祖先受客卿幫助的證據,證明客卿對秦國現今強大國力的貢獻,說服力強而精彩。

l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l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

l          惠王用張儀之計,……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l          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李斯論曰:「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先將客卿的負面形象扳回,又說:「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客卿不但無過,還是秦國現今強大的主要功臣,暗指秦王正坐享其成,強大國力亦為秦王之大欲,不異砍了秦王一刀。李斯示範如何由負分拉回至零分,最後卻是得滿分。

善用事例而類比成功。李斯詳細論及秦王所用之寶物、陪侍之美女、娛心意、悅耳目者多非秦國之產,秦王何以喜歡這些異國寶物、音樂、美女?原因很單純──「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接著質疑:「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挑戰秦王用物取人何以雙重標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突顯對方自身之不一致,再批評難道重視「色樂珠玉」而輕視「民人」?於此段末砍上一刀「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終究秦王夢寐以求的正是「跨海內,制諸侯」啊!

道破領導統御之洞見。「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何以不能逐客的論述主軸即在此,「不卻眾庶」是所有領導者都該遵循實踐的原則,因而「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逐客之令即為「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此段尾李斯更靠近心臟刺一刀「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秦國實力與敵國一消一長,秦王怎能忍受?

破除秦王疑慮。秦王逐客卿的原因是懷疑客卿不忠,逮獲一外國間諜,遂以偏概全,李斯在文末,待秦王可能較冷靜時,輕輕一句「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指出並非所有客卿都不忠,不宜因噎廢食。說服的藝術不在說的多寡,而在說的時機。正如《論語》所云:「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掌握恰當的時機,不只是說服的原則,亦為重要的生命智慧。

層層剖析的邏輯,刀刀砍中秦王要害。全篇文章從頭至尾,只有一目的──指出驅逐客卿的不當,每一論述皆為此而發,每一段結論更直逼秦王要害。誠如本文的二、三、四點,已論李斯連砍秦王三刀,結論再一刀刺向心臟。將這犀利的連環攻擊並陳如下: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先是國不能強大,其次非得天下之術,繼而乃資助敵方,最後國將因之滅亡。層次由輕而重,一波接一波,勢如破竹,直搗黃龍府,秦王焉能不驚?客卿與秦王情份必然淡薄,與人溝通如果不能動之以情,則得說之以理,李斯強勁的火力網,示範了說服的策略。

李斯以秦王的利害為論述的主軸,層層剖析客卿對秦國之利與逐客之害,遙舉祖宗之史實,直指眼前之聲色犬馬、致秦強大者、秦王偏愛者,卻皆為客卿與舶來品。李斯再以江海納百川,諭領導者不該驅逐人民,消減己力還助敵增長。接著強調客卿忠於秦王者仍多,輸誠且表示以偏概全之不當。最精彩的該是嚴密的布局,刀刀砍中要害,每一段都歸結於逐客對秦之重創,全文結論竟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驚悚!

台灣的學生習慣被動地聽、讀、接收,很缺乏主動思考、推理,遇事易情緒反彈,不能冷靜地分析、批判,繼而系統論述,以理性說理,互相溝通,尋得共識,製造雙贏。〈諫逐客書〉的確是一篇論理、說服的典範,值得於課堂中詳細解說,學習其說服的藝術,並培養學生理性的態度。

好文章必有值得學習之處,誰在乎它本土與否?

載於《國文新天地.第17期》97.04.01.

 

21.晉武帝中了李密的兩刀論 徐茂瑋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李密 陳情表

李密陳情表一文,至情至孝,實為古今抒情文之傑作,其於文學上之價值,固不容置疑,然就邏輯而論,該文之部份,有「兩刀論」的詭辯,於國文教學中宜為同學說明,但亦不必因此而否定或貶低該文。筆者於本文盡力避免邏輯術語,也不作學術專論,只求簡明表達,期望同學易於了解。

  「兩刀論」Dilemma 或譯為二難式、雙關推理式,顧名思義,即是以兩把刀或左或右令人無所遁逃。有關兩刀論的最早記載,當是古希臘時期,詭智學派哲學家普羅塔哥拉斯(Protagoras 484?-411 B.C.)。以詭智學派教師身份遊歷希臘各地,教導青年,有一次與其學生伊納塞拉斯(Enathlas),訂立了教學合同:如果畢業後,學生第一次官司獲勝,則當交學費;反之,如果學生第一次官司失敗,則不交學費。畢業後,學生竟不執行律師業務,老師便一狀告上法院,要求學生交學費。老師的推論如下:

如果學生勝訴,依照合同,則當交學費;

  如果學生敗訴,依照法院判決,則當交學費;

  所以,不論學生勝訴或敗訴,都得交學費。

乍看之下,老師穩操勝券,殊不知,學生得到老師真傳,推論如下:

如果學生勝訴,依照法院判決,則不必交學費;

  如果學生敗訴,依照合同,則不必交學費;

所以,不論學生勝訴或敗訴,均不必交學費。

  師生二人似是而非的推論,真教人一時不易分辨是非,何以會給人這樣的錯覺?乃是因為師生二人均只取對自有己有利的條件,而故意避開對自己有弊的條件,所以結論當然有利於己。再舉兩個例子:

  一、結婚則有家室之累;

    不結婚則會孤單寂寞;

    所以,不論結婚或不結婚,都是不好的。

  二、到學校求學,則喪失賺錢的時間、機會;

    不到學校求學,則得不到學識、文憑;

    所以,不論求學或不求學,都是不好的。

然而,凡事皆有其利弊兩面,解析如下:

如果學生勝訴 依合同要交學費(有利老師) 

依法院判決要不學費(有利學生)

如果學生敗訴 依合同不交學費(有利學生)

       依法院判決要交學費(有利老師)

結婚 利:可享天倫之樂。

   弊:有家室之累。

不結婚 利:自由自在。

    弊:孤單寂寞。

到學校求學 利:得到學識、文憑。

      弊:喪失其他的工作機會。

不到學校求學 利:時間多,可從事其他工作。

       弊:得不到學識、文憑。

  兩刀論即只取自己想要的一部份,皆取其利或皆取其弊,結論自在掌握中。所以破解「結婚」與「求學」二例的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是皆取其利,以下列之論證反駁之。    

  結婚則享天倫之樂;

  不結婚則自由自在;

  所以,不論結婚或不結婚,都是好的。

  到學校求學,則可得到學識、文憑;

  不到學校求學,則可上班賺錢;

  所以,不論求學或不求學都是好的。

  如果依此破解兩刀論的方法,李密的窘境亦可改寫為:

  臣欲奉詔奔馳,則皇上滿意;

  欲苟順私情,則祖母劉,可保卒餘年;

  臣之進退,何難之有?

反駁兩刀論的方法,除了上述將「二難」反成「二樂」之外,還有兩種方法。

  一為否定兩刀論前提的前項不能作為後項之充足條件,如:否定結婚一定造成「家室之累」,或否定不結婚一定會「孤單寂寞」,就推翻其論證了。

二為否定除了前提的兩種情況外,還有第三種可能,比如:

  前有懸崖,前進必死;

  後有追兵,後退必死;

  所以,不論前進或後退皆必死。

  就此而言,「投降」是第三種可能,或如偵探片在千鈞一髮之際,駕機凌空而去又是第四種可能。因此在設計兩刀論時,要避免前提有第三種可能,否則,對方可乘隙自雙刀中逃開。再者,此例無法以「二樂」反駁之,但可否定前提之前項不能作為後項之充足條件,亦即,前雖為懸崖,但前進或能躍入水中儌倖不死,後雖有追兵,但抱必死之心,或能退敵以求不死。

  在大致了解兩刀論之後,我們將此理論,應用至現實的生活,或將發現我們也常自陷於二難或三難、四難中而不自知,甚至長期無法自拔。破解兩刀論的方法或者清晰的邏輯思考,只能幫助我們正確的推論及解析問題,要如何解決現實的困境,則須配合其他的知識,生活的體驗、智慧來面對問題,有健全的價值觀,正確估量利弊得失,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做最適合自己的抉擇。就如李密的二難困境,縱使我們以「二樂」來反駁之,但是他的問題並未解決,而李密以陳情表與皇帝溝通,獲得諒解,則提供了我們解決問題的典範之一。

  後記:目前高中課程中已有理則學(邏輯)一門課程,但是恐怕全省無一高中開此門課,實在可惜,如果同學對邏輯有興趣,不妨閱讀殷海光的邏輯新引(水牛出版社),或國立編譯館的高中理則學,這兩本書是筆者所知最適合初學者的邏輯書。

  習題一則: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姚燧 憑闌人(寄征衣)

    此一元曲是否也用了兩刀論法?如果是,當如何破解之?

《國文天地七十九期》 八十年十二月一日

 

柒、學生回應

22.校園夯話題/老師竟然教髒話  郭書成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黑板上斗大、渾厚的寫著一個大字「肏」,這不是同學的惡作劇,而是再正經不過的國文課!國文老師鑒於同學們平日「出口成髒」的壞習慣,為我們上了一堂髒話課。課堂上,一個個的粗話被放到陽光下開誠布公的討論他們的本義、引申義和其中隱含的性別歧視,一一被老師有邏輯的剖析,字體本身更成了造字原則的活教材。本被視為禁忌的粗話經如此的了解後,使我們更少講粗話。

A片好不好看?」平時愛開黃腔的同學在全班前如此被問到,反而啞口無言。隨後,性與愛、同性戀與異性戀、婚前與婚後性行為等的論戰熱烈展開,這不是健康課、不是輔導課,這依舊是天南地北的國文課,在這堂課,性知識的普遍貧乏獲得改善,曲解的性觀念被矯正,最重要的是學到當中蘊涵的愛與尊重。

國文課的教材更包含近期聳動的的新聞。在黑人事件持續延燒的那一週,投影幕上出現的是小S與周玉蔻的爭執畫面,講義是論語中一篇「鄉愿,德之賊也。」教的是一生受用的是非判斷,在黑白不明的年代,有關事實加上理智的腦子會是最佳的眼睛。

這樣的魅力,誰還缺席這堂蘇格拉底式的國文課呢?

 

23.校園夯話題/跟隨茂公會古人  沈哲維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在麗山高中裡,有位傳奇般的國文老師,捲翹著一頭藝術家般的灰白髮,太極拳是他的拿手絕活,儒家思想是他一生服膺的信仰。不知道是因為名字裡有一個「茂」,還是因為太像赫赫有名的茂伯,讓他有了個「茂公」的綽號。

我還記得,上了高二的第一堂課,茂公就帶我們上學校後山健行,為的是要我們明白運動及健康的重要性;他也時常帶我們到校園的一角欣賞大自然,盡情體會放鬆的滋味。自那時開始,這位哲人般的教師便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說是國文課,讓茂公教起來就是別有一番風味,不是枯燥無聊的古文和毫無意義的背多分,而是一場與古人相會的文學饗宴,而主持人正是茂公。時常和李白杜甫稱兄道弟的他,將千年前的詩詞曲賦拉到現代,彷彿化去了時空的隔閡,讓我們和古人更加接近。

當然還不只有這樣。他會在大家聚精會神聽課時,突然指著窗外大喊:「你看台灣藍鵲!」逗得全班哄堂大笑;他會為了同學不懂的疑惑,花上整整一堂課釋疑,但也常常因此延遲了進度。不過我想,對茂公來說,國文課沒有所謂的「進度」,因為人生處處皆可師,生活中包羅萬象的事物都能被他拿來作教材。迥異於時下以升學主義掛帥的嚴厲師長,我更喜歡茂公這樣豁達自在的授課方式,不僅課堂上獲益良多,往往也能豐富心靈,學會更多做人的道理。

你說,這樣一位特別的老師,誰捨得蹺他的課呢?

 

24.豐富生命的國文課     林若瑄 

剛升上高二時,同學們拿著課表議論紛紛,因為國文科教師那欄寫著「徐茂瑋老師」,徐老師何許人也?他在學校可是享有盛名,有著一個很「國文」的稱號──茂公,加上一百九十公分的身高和一身唐裝,令許多與茂公不熟識的學生不免對他產生敬畏。

第一堂是國文課,同學們早已就定位,沒人敢遲到,在一片鴉雀無聲中,茂公走進教室,大家已準備好紙筆,想必第一堂課老師會講一些關於成績計算的事,但茂公一開口便說道:「我要敎妳們的東西很簡單,就四個字──安身立命。」大家頓時放下了筆,抬起頭,帶點疑惑繼續聽下去。茂公接下來的一堂課不斷地圍繞著生命的主題,他要我們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做什麼?我要往哪裡去?」他告訴我們這群面臨人生轉捩點的高中生,要以「不安」作為修養的起點,凡感到不安的事就要三思,並時常反省,保持「不安的純真」,就能做到「有所不為」及「擇善固執」。

而在「國文學科」方面,茂公重視的是「閱讀思考」、「語文表達」能力,要我們會鑑賞,而不只是背誦,要去體會蘇東坡透視生命後「千里共嬋娟」的體悟,而不是拘泥於眼前的分數。茂公又強調「汝果欲學 詩,功夫在詩外」,所以要大量閱讀,思索生命問題,觀察體悟人生百態,人有了內涵,文章才會深廣,意境才能高雅。

一節課下來,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一是,看似嚴肅的茂公居然是個思想新穎的老師,我喜歡他的率真、脫俗及對生命的熱情,在如此俗氣的升學教育制度下,我們真需要這種老師的指引啊!另外,長久以來我對國文枯燥乏味的印象在五十分鐘內全盤改觀,原來文學是如此貼近生命!

在下課前,茂公突然講了一句:「啊對了!下堂課我們去爬山,你看現在外頭景色多美,待在教室裡上課真是罪過!」我輕輕地微笑,因為我知道接下來高中的日子,不論多麼艱辛,但絕不會心靈空乏,因為身旁總有一個人會提醒我們看看窗外的花草,看見自己的幸福。

 

、國文論文

25.孟子的性善說── 為高中生整理的教學講義   徐茂瑋

目錄

壹‧引言

貳‧性善說的淵源

  一‧孟子自謂承襲孔子

  二‧由思想內容見其承襲脈絡

參‧性、命之別

肆‧性善說的根據──善性根源於善心,善心源自四端

  一‧人與禽獸之別

  二‧發現良心

  三‧良能、良知說

伍‧惡的來源

  一‧耳目之欲的氾濫

  二‧環境的影響

   1‧外在環境對人影響極大

   2‧經濟環境的影響尤其重要

陸‧如何養心

  一‧寡欲

  二‧存夜氣

  三‧求放心

柒‧四端的應用

捌‧結論

拾‧參考書目

玖‧後記

壹‧引言

中國哲學是生命的哲學,筆者近年因生活閱歷、學識的增長,對中國哲學的體認似乎又加深一點,在(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教學上,更急著要多給孩子們一些東西,可是在課堂上她們似乎睡得更熟了些,棄我而奔周公者,好像也更多了點。常感歎如此令我傾倒的文化精髓,居然無法藉著教學,來引起孩子們的專注,是教學的技巧落伍了?是教學的內涵不足?或是曲漸高,和漸寡?還是生錯時代?教錯學校?

所幸堅持了二十多年的理想,畢竟不容易被擊敗!

每教完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四冊道性善,就依照課本內容,再加以整理孟子性善說的架構,期望孩子們不是只有支離破碎的背誦知識,而能有系統性的理解,盼望在她們思想成長的過程中,可獲得較多的「營養」。

多年來,一直想將這教學大綱寫成講義,協助孩子們研讀孟子,如今總算實現了。故本文設定的讀者是高二以上,學過道性善的高中生,教學目標亦如上述。因此,文中儘量只以高二教材的內容為討論範疇,除非不得已,才引述高二教材之外的資料,並附加注解,論述的難度也設定在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內。

感謝師大國文系教授傅師武光、莊師耀郎,在課堂上給我的啟迪,對本講義的完成助益極大。個人才疏學淺,文中如有疏漏、不當之處,敬請不吝指正!

貳‧性善說的淵源

一‧孟子自謂承襲孔子

孟子正式提出「性善」二字,「性善說」則淵源於孔子、中庸。

孟子自謂:「乃所願則學孔子。」(公孫丑上)又曰:「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離婁)故其學承自孔子是肯定的。

孟子曰:「詩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告子、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一)此段可視為孟子性善說源自於孔子學說之依據。

二‧由思想內容見其承襲脈絡

依論語的記載,孔子很少談論性,所以子貢曾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篇)孔子只說「性相近,習相遠。」(陽貨篇)更未論性之善惡,然孔子於論仁時曾說: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文教二冊論仁一七)

及「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文教二冊論仁八)

由上可知仁是內在的,不必假外力,由「我」字、「己」字點出仁具普遍性,人人皆有「為仁」、「仁至」之可能,是不是已承認人具善性?或是更嚴謹地說人人皆具有實現仁的「仁之端」?

中庸上承孔子,下啟孟子,中庸開頭卷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上天命與人之性,自然是善的,否則下句不會說,遵循天賦的性,為人生所當行之路。中庸雖未明說「性善」二字,但其性善的主張比起論語,更明確具體。

儒家的人性論,從論語、中庸中可見其相承的軌跡,直至孟子才「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滕文公)。正式將「性善」二字呈獻於中國文化舞臺上。

注:淑,善也。私淑者,間接的私下受其好處。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語見中庸第一章、文教六冊中庸選一。

參‧性、命之別

孟子所言人生而即有之「性」有二義:一為耳、目、口、鼻的生理慾望,又將之歸為命;一為仁、義、禮、智,後者乃孟子所謂善性的主要內容。

由下列孟子兩段話,性、命之別可更清楚辨識。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盡心下、文教第四冊道性善四)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盡心上)(高中國文課本第五冊第三課辨志)

耳、目、口、鼻之欲」與「仁、義、禮、智之善性」二者皆是生而即有,易引起混淆,故徐復觀云:「孟子以為此類耳目之欲,在生而即有的這一點上,固可稱之為性;但當其實現時,則須『求在外』,其權並不能操之在己;所以他寧謂之命,而不謂之性。當時一般人,把仁義禮智天道等稱為命,孟子以為此等道德理性,在莫之致而至的這一點上,固可稱之為命;但當其實現時,是『求在內』,其主宰性在人之自身;故孟子寧謂之性而不謂之命。由孟子對於命與性的劃分,不僅把仁義之性,與耳目之欲,從當時一般人淆亂不清的觀念中加以釐清;且人對道德的主宰性、責任性,亦因之確立。」

茲將性、命之異同表列如下:

  相  同

    相     異

 固有(生而即有)

 是心的作用,仁義禮智為其內容。

 其實現可以由人自身作主。

 性是內在於人的生命之內的作用。

 有無限擴充的可能性。

 亦謂之大體,從其大體為大人。

 有「思」的作用。

 固有(生而即有)

 是耳目口鼻之欲。

 當其實現時,須有待於外,不能自己作主。

 命是在人之外,卻能給人以影響的力量。

 是有限性的。

 亦謂之小體,從其小體為小人。

 無「思」的作用。

孟子所指的性善,不是生而即有的全部,他去掉生理的欲望,只指「心的作用」,這是我們理解孟子性善之前必得明確釐清的。

注:求在我者也 謂仁、義、禮、智是我本心所固有的善性,亦即「天爵」,只要求必可得之。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求在外者也 謂富貴利達,亦即「人爵」,是在外者,雖求之有道,然得之與否,則有命存焉,不可強求,故求無益於得。

孟子萬章上:「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注:不求而自至也。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第一六七頁至一六八頁,臺灣商務民國六十四年一月二版

肆‧性善說的根據:善性根源於善心,善心源自四端

一‧人與禽獸之別

我們已釐清孟子所指「性」的範疇是善心,善心則源自於「四端」。尤其要注意「端」字,端是一小小的源頭,未擴充之前它是微而不易見的,所以孟子說: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離婁下)

「幾希」這一微而不易見者,就是人之尊貴處,人與禽獸高下之分,也就在此幾希的善端。孟子接著以為,庶民與君子的分野也只在於「去、存」之間罷了!舜之所以能「明於庶物,察於人倫」即因能存此幾希的善端(並擴充之),一旦庶民存之,庶民也可為舜,即人人皆可為聖人。

注: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人與禽獸差異之處,只有這一點點。 幾希 少也。 庶民 百姓。 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 舜明白天下各種物的道理,體察人際間的原則。 由仁義行 自然而然的遵循仁義而行,「我」與仁義是合而為一的,「由仁義行」同「安而行之」的境界。 非行仁義 不是以仁義為美,而後實踐仁義,「行仁義」者同「利而行之」的境界。

二‧發現良心

然而,如何證明有這幾希的善端呢?孟子從人的不忍人之心來證明。孟子說: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公孫丑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二)

「乍見」二字是此處的關鍵,這是假設在一毫無思考餘地的情境下的立即反應(『今』字當解為若也),是人心當下的直接裸露,來不及有任何的掩飾,因而可確定「怵惕惻隱之心」是人心固有的作用之一,非後天經驗使然。因為,當有思考時間時,功利的價值觀就會影響判斷,如:「孩子的父親很富有,我可能可以領賞,……」。或者:「這是我仇人的孩子,要不要救他?……」思索之後,也可能仍是同情憐憫如最初的反應,然而,由此可知「乍見」二字的重要了。孟子緊接著,連舉「非內交……非要譽……非惡其聲……」否定三外力介入之可能,雖只舉三個,實則否定了無限多個後天的功利因素介入的可能,其「怵惕惻隱之心」的產生是無條件的(無條件的才是道德,有條件就不是道德),是人心自主的道德行為,無待於外,故可證明「不忍人之心」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孟子所謂的「本心」。

孟子又說: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丑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二)

孟子在此跳躍了三個推論,即是以「以此類推」或「同理可證」的方法,以為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三者亦是與生俱來的善端。並以此四者為仁義禮智之四端,視此四端與人之四體一樣,都是天賦者,只是四體是人人皆知的,四端卻是人人忽略的。由此四端,擴充為仁義禮智,人心因有仁義禮智故謂心善,因人之心善,而謂人之性善。(孟子已將生而即有的耳目口鼻之欲,排除於性之外,歸之於命。)

孟子由生活中體驗「心」有獨立自主的作用,以此作為性善的根據,他主張人人的心都「實然」有此作用,因之,人人都有善心、善性。全文論述周延、嚴謹,惻隱之心也是人人都可體驗的,但是課堂上常有同學提出疑問:「如果有人否認他有惻隱之心,是不是可以推翻孟子的性善說?」表面上這似乎是自由心證不可避免的缺憾,實則不然,因為孟子的推論大致是:

所有的人見孺子將入於井,則產生惻隱之心。

因為,惻隱之心是仁之端,所以所有人都有善心,善心即是善性。

所以,所有的人都有善性。

如今質疑之以:

因為,有一個人沒有惻隱之心,當然也沒有善性。

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善性。

我們可以孟子所說的「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就將其排除於「人」之外了。同學此刻也宜有自己的見解,你以為孟子在這一議題上的論述是否合理?有無缺失?當我們學習時該有批判的精神,以免「學而不思則罔」。

此外,同學們亦宜理解,任何學說必有其不完美處,沒有百分之百的真理,所以當我們研究一思想體系時,只要其言之成理,不自相矛盾,能掌握住相當程度的真理,這樣的學說自有其學術價值。當我們發現某學說的缺失時,固不可以聖經視之,一味盲目地為之辨解,也不因此就貶低之。持平而論,就孟子學說的立論與體系而言,固然仍有缺失,但其說理的圓融,架構的完整,千古以來,大致上是受大多學者所認同的。

三‧良能、良知說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盡心下、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三)

就孟子的體系而論,「良能、良知」就是人的「本心」,是人「生而即有」的。因為孟子一書是語錄式的記載孟子的言行,這是孟子在不同時間、場合論性善,說辭不同,內涵則相去不遠。此章孟子謂「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以生活體驗說明「良能、良知」非後天學習而來的,更明指出其內容為「仁、義」。

注:「實然」是「實際上是如此」,與之相對的是「應然」:「應該是如此」,孟子不是認為人心「應該有」獨立自主的作用,而是「實際上有」獨立自主的作用。

伍‧惡的來源

人性既然是善,為什麼人會為惡?惡從何而來?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告子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一)孟子以為人作惡「非才之罪」,惡的來源有二:一是耳目之欲的氾濫;一是環境的影響。

一‧耳目之欲的氾濫

孟子曰:「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同上)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告子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八)

由上二則可知,由於心官之不思,任由不能思的耳目之官蔽於物,受外在聲色物質之誘惑不知止。人固有的善心,因不知運用「思」的作用,而亡失了本心,所以「為不善,非才之罪也」。

二‧環境的影響

1‧外在環境對人影響極大

孟子以為外在環境對人影響極大,孟子曰:

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麥,播種而耕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雖有不同,則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也。」(告子上)

孟子以為豐年、荒年子弟的不同,並不是天賦的差異,是陷溺其本心的外在環境使其如此。又以麰麥比喻人性,以「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比喻後天環境的不同,說明人性皆善,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是各自成就不同的緣故。還以學習語言為喻,說明環境對人影響甚大,孟子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滕文公下、文教第五冊論教學四)

2‧經濟環境的影響尤其重要

孟子又特別重視經濟環境的影響,認為「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茍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梁惠王上、文教第五冊論治道七)孟子認為由於經濟條件的惡劣,一般人民即喪失人常有的善心(恆心),進而「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惡由此產生。所以「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同上)人民基本的溫飽,是為政者的責任,這也是王道之始。此處宜再深入說明,孟子並不以為,提供了較富裕的基本經濟條件,就一定可使人民不為惡,故曰:「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滕文公上、文教第五冊論治道五)正如孔子答冉有的庶矣、富之、教之,(論語子路篇、文教第三冊論治道十九)在適當的經濟條件之後,還要有教化繼之,人民才能去惡行善,為政者亦能王天下。在文化基本教材第五冊論治道中,有關孟子的經濟思想、教育思想有更詳細的論述,建議同學到高三時要再細心探討此議題。

綜合上述,我們可謂人之所以為惡,第一道被突破的防線是「心官不思」(也是亡失本心),才會導致「物交物,則引之」,本心被物所蒙蔽因此才為惡。如能嚴格固守之,使此心做主宰,上者可入於聖,中下者必為賢者、善者。反之,則視其亡失本心之多寡,與所處環境之優劣(如:是否有明君為其制產?又繼而教以人倫?或是處於亂世?生於富歲或凶歲?)……等等錯綜複雜的主客觀因素糾結運作,而成為有為善亦有為惡的凡人,或是成為無所不為的小人。就現實的人生而言,成聖成賢與墮入禽獸無惡不為者皆是極少數,絕大部份者都是善行惡行兼有之凡人,只是「操行分數」高低之別罷了!然而,讀至此,我們是否該反省:我該如何阻絕惡之產生?

注:富歲 豐年。 賴 朱注云:「賴,藉也。豐年衣食饒足,故有所藉而為善。」阮元謂「賴」即「嬾」懈也。阮說較朱注長。 凶歲 荒年。 爾如此也。 麰麥 ㄇˊㄡ,大麥。 耰 播種後覆土。 浡然 蓬蓬勃勃地。 日至之時 當成熟之期也。 肥 肥沃。 磽 ㄑㄧㄠ,貧瘠。 以麰麥比喻人性,以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比喻後天環境的不同。

傅 教也。 咻 喧擾之意。 日撻而求其齊 撻,鞭打。齊,在此作動詞用,指說齊國話。此句言天天打他,要他說齊國話。(本注解引自文教第五冊論教學四,注釋三、四、五。)

陸‧如何養心

孟子的性善,即是心善,心善則是源自微而不顯的四端(幾希),人當如何掌握這善端?其要者有寡欲、存夜氣、求放心。

一‧寡欲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盡心下、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七)

欲,如口鼻耳目四肢之欲,是人生而即有,亦是人維持生存,延續種族的基礎,故欲未必就是惡,所以儒家不主張完全斷絕,而是合理的節制。欲望如無窮盡的氾濫,必陷溺其善端,喪失本心,所以「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告子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八)寡欲的目的,在於先立於善心,由善心來作主,合理的滿足耳目之欲,而不是由口鼻耳目四肢之欲作主,任其氾濫,所以「為人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為人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如何處理欲望,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在各種欲望橫流的今日,論孟子的寡欲以養心更具意義,盼望同學們再研讀論語,或其他古今各家有關欲望的議論,先有基本的認識與涵養,才不易迷失。

二‧存夜氣

孟子曰:「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故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告子篇、文教第四冊道性善六)

此段論良心的消長,孟子以為「平旦之氣」的好惡與人的本心很接近,此刻的良心長到最高處,可惜「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反覆梏之,所長的良心都不足以存,又墮入禽獸之界,因此「操則存,舍則亡」,操存夜氣則是養心之要道。

三‧求放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九)

仁義禮智都內在於人,是人心、是人路,不必外求,找回亡失的本心,即根本之道。

此外告子篇舍生取義的一段亦不容忽視。孟子曰: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告子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五)

我們將孟子的推論改寫如下:

人為什麼會舍生取義?

因為 「生亦我所欲,所欲(義)有甚於生者。」

所以 「不茍得(生)。」

因為 「死亦我所惡,所惡(無義)有甚於死者。」

所以 「患(死)有所不辟也。」

何以知道人之「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假使  「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的確有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以 「所欲有甚於生者。」

假使  「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的確有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所以 「所惡有甚於死者。」

從孟子連串的推論,可以證明人有超越生死的「羞惡之心」,而且「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人人皆有之,只是賢者能勿喪失罷了。此段只證明人「有」羞惡之心,不能謂其證明了人「生而即有」,畢竟,比起「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的論述,本段是薄弱多了,況且我以為孟子此章的主旨,不在證明「羞惡之心」而是在下半文。孟子又說: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與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告子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五)

孟子以三組懸殊的對比:「行道之人、乞人」與「高官」、「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生命」與「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分別從人的地位、欲求對象的價值、相對的代價,論述行道之人、乞人因羞惡之心,厭惡人之無禮,寧死不食;然而一旦喪失本心,縱使是高官卻因物質的誘惑卻不辨禮義,說明了人為惡的原因,更強調本心的重要,無怪乎孟子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以「寡欲」、「存夜氣」養心,一旦亡失本心則以「求放心」解救之,藉此三者擴充善端,培養善性。

柒‧四端的應用

孟子曰:「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孫丑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二)

以內在於己的四端為起點,加以推廣充滿,就如同星火足以燎原,涓滴匯為江海,大者可以保天下,反之,連事父母都做不到。孟子也說: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公孫丑上、文教第四冊道性善二)

這也就是惻隱之心的擴充,孟子在勸齊宣王時,以為齊宣王「不忍見其(牛)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是心足以王矣!」(梁惠王上、文教第五冊論治道七)由對無辜被戮的牛的惻隱之心,擴充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梁惠王上、文教第五冊論治道七)

所以,以四端為起點,不斷擴而充之,內可以入聖,於政治上則是「推恩」,由修身、「御于家邦」進而「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故四端應用之極可內聖外王。

注:觳觫 ㄏˊㄨ ㄙˋㄨ,恐懼戰慄的樣子。 若 猶云「如此」。(本注解引自文教第五冊論治道七,注釋十、十一。)

刑於寡妻 刑,通「型」,法也,在此作動詞用。寡妻,諸侯謙稱自己為寡人,其妻為寡妻。此句言做妻子的摩範。 御 音ㄧˋㄚ,治也。(本注解引自文教第五冊論治道七,注釋三六、三七。)

捌‧結論

綜上所論,孟子以為人生而具有善性,卻因為「不擴充善端」、「心官不思」、「不存養」而「自廢武功」,

再加上耳目之欲的氾濫、環境的影響,因而「牛山濯濯」,世人遂以為人性本來面貌就是如此,只知尋找亡失的牛羊不知「求放心」。如能以「四端」為起點,「擴充」為仁、義、禮、智的善心,繼而以「寡欲」、「存夜氣」、「求放心」來養心,人人皆可達內聖外王之境。

孟子在中國文化上最偉大的貢獻是性善說,提昇了人的尊嚴,於人性內在建立道德根源的依據,人掌握此根源,即有無限向上追求的可能,反之,隨耳目口鼻之欲的小體,就墮入罪惡之淵。正如徐復觀所說:「因為孟子實證了人性之善,實證了人格的尊嚴,同時即是建立了人與人的互相信賴的根據,亦即是提供了人類向前向上的發展以無窮希望的根據。」行文至此,不禁吟哦:「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玖‧後記

我們大概的整理了一個哲人的部分思想體系,對同學來說或許是首次從這樣的角度讀國文,也可能較困難、較枯燥些,但如能使同學在讀書與思考上有些許助益,就不枉費了!更要奉勸同學讀書時,不可因怕辛苦,只挑「軟性」的書讀,恐怕會得知識貧血症。再者,中國哲學是生命的哲學,亦即是實踐的哲學,如與實踐脫節則淪為空洞的理論。所以,讀過了孟子的性善說,各位同學當再思索要如何使之與你的生命結合?咀嚼消化之後,使之符合現代的意義而實踐之。

注: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第一八六頁,臺灣商務民國六十四年一月二版

  拾‧參參考書目: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徐復觀 臺灣商務 民國六十四年一月二版 

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 太平洋圖書公司 九龍 一九七0年二月再版

孟子要義 周師紹賢 文景書局 民國六十二年十月一版

中國哲學的特質 牟宗三 學生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四版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 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第五次印刷

四書讀本 蔣伯潛 啟明書局

先秦七大思想家 韋政通 牧童出版社 民國六十五年二月再版

中國哲學史概論 渡邊秀方 臺灣商務 民國六十年八月臺三版

中國哲學史 鍾泰 臺灣商務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臺五版

(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二、三、四、五、六冊 國立編譯館

高中國文課本第五冊 國立編譯館

本文發表於第二屆臺灣區國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五年四月二十日於澄清湖傳習齋)

 

26.〈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 促進國文教學正常化〉       徐茂瑋

前言

剛舉行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引發學生、家長、教師許多疑慮、質疑,令我不禁以之與「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比較。八十三學年度開始「大學入學推薦甄試」,由比較少的名額開始「實驗」,受到的質疑、壓力相對減少,幾年來逐漸建立公信。尤其是國文科學科能力測驗的題目大幅地改善,已對高中國文教學造成相當的影響,這幾年我幸逢其會,目睹其風潮,我以為「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有促進國文教學正常化的功效,因之,以其考題為例,歸納出下列五點:一.「冷僻、僵硬題」與「靈活、推理題」的比較。二.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實用、生活化,不必記憶過多冷僻、瑣碎資料。三.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考察考生的基本能力,考題未必要出自課內。四.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視考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以上四點是國文科題目直接的影響,而整體的入學多元也帶來相當正面的影響,因此,第五點的「推薦甄選入學、申請入學讓學生走出教室,擁抱各式各樣的學習」,雖不在本題目涵蓋中,然本文也當論述其對國文教學的影響。個人才疏學淺,將一愚之得,獻曝於各方家,如有不當疏漏處,敬請不吝指正!

一.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考題趨向靈活、推理

「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自從八十三學年度實施後,國文考題捨棄過去的瑣碎的、冷僻的、記憶的、機械式反應的題型,著重於思考推理、語文能力、靈活化、生活化、應用、鑑賞的出題方向。教師在課堂中也得強調思考、靈活運用,要求學生要能綜合、分析;學生也不再是「背多分」的死記讀書法。茲就上述二類型舉實例說明:

甲.冷僻、僵硬題

大學聯考國文題從八十五年起,連續三年穩定地朝「學科能力測驗」的題型靠攏,八十九年卻又出現部份令人質疑的冷僻題目,分別以111題為例:

1.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A)(B)(C)省略

(D)方苞的文章,向以「雅潔」著稱,著《春秋通論》(案:出自《高中國文》第一冊第三課作者欄)

(D)選項是一很不恰當的選項,「方苞的文章,向以『雅潔』著稱」這部分可以接受,但是一高中生是否必要知道《春秋通論》是方苞的著作?恐怕就待商榷了。有幾位高中國文老師讀過《春秋通論》?或約略了解《春秋通論》是怎麼樣的書?

11.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A)(B)(C)省略

(D)「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其中「三聖」是指夏禹、商湯、周文王。(案:出自《高中文化基本教材》第四冊〈孟子之抱負〉三聖指禹、周公孔子。)

(D)選項流於瑣碎記憶。學生明不明白「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的意義,比記不記得「三聖」是誰,更重要。何以捨本逐末?

剛考過的九十一年學科能力測驗,第18題及第20(複選)也出現了部分的冷僻題目,如下:

16-18為題組(1617省略)

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自各題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而在諸多維護男權、貶抑女性的言論中,最偏差者莫過於將男性在政治上的失敗歸咎於女性,例如「商之興也以簡狄,及其亡也以妲己﹔周之興也以文母,及其亡也以 18 」的歷史解釋,竟要女性擔起傾覆國家的罪名,無疑是替男性昏君卸責的託辭。類似這些既不客觀、也不公平的看法,是我們今天必須揚棄的。

18.(A)貂蟬 (B)西施 (C)褒姒 (D)妺喜

本題除了測試考生的閱讀古文能力之外,只是記不記得褒姒是為周朝滅亡而背黑鍋的女性。偏重於記憶,況且褒姒是不是高中生應該記得的重要歷史人物?恐怕又待商榷了。

20.下列是一段有關古典詩歌發展的敘述,其中對_____________ 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先秦時期有北方的《詩經》與南方的《楚辭》,前者句型以   (A)  為主,自有莊童之音﹔後音則以帶有  (B)  字的語氣詞構句,別成曼妙之調。  (C)  ,五言詩的寫作已臻於成熱,由一群佚名文人所作的  (D) ,即為此時的代表作。到了  (E)  ,七言詩也日益流行,並漸漸注重聲韻格律。迄唐代繼承前代句型與聲律的實驗成果,終於確立近體詩的規範。」

(A)__(A)__填入「四言」,

(B)__(B)__填入「兮」

(C)__(C)__填入「西漢末期」

(D)__(D)__填入「古詩十九首」

(E)__(E)__填入「東漢初期」

參考答案是A,B,D

本題的CE二選項嫌冷僻,高中生應該記憶五言詩、七言詩的成熟時期嗎?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文學知識該記憶?甚至閱讀或鑑賞古詩的能力都比記憶五言詩、七言詩的成熟時期重要多了。

乙.靈活、推理題

以八十七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1518題為例:

15-18為題組 下列短文有四個空格,請就參考選項中選出最恰當者填入。

  儒家的管理思想,本質上屬於修己治人的德治主義。首先,儒家認為 _15_ ,一 個團隊的好壞,取決於領導者的品德操守,領導者若能以身作則,團隊素質自然會因此而提昇。所以儒家在管理方式上主張  _16_ ,從根本上建立是非善惡的觀念,如此自能匯聚每一份追求卓越的力量。至於領導者應如何對待被領導者,就儒家而言,這無非是「人應如何對待人」的問題。除了消極方面要做到 _17_ ,更要 有一種 _18_ 積極而開闊的胸襟。綜合而言,正是孟子所說的「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

參考選項:

(A)「殺無道以就有道」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D)「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E)「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F)「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G)「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H)「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I)「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J)「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要答對本題組得具備()正確的理解參考選項(全出自課內)的意義;()看懂短文敘述的意旨;()兩者都消化後才選擇恰當的選項。可考察考生的記憶、理解、閱讀、分析、綜合、應用等能力,是頗具鑑別度的好題目。(案:參考答案為15j16d17b18h)

再以九十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9題為例:

9.「請名人代言」是提高廣告說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則廣告標題,如單就文字意義,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來代言,則最不恰當的組合是:

(A)請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案:測驗目標:學生懂不懂莊子崇尚自然)

(B)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案:測驗目標:學生知不知子路勇於實踐)

(C)請蘇秦、張儀代言「做個不可思議的溝通高手」(案:測驗目標:學生知不知蘇秦、張儀是遊說高手)

(D)請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案:測驗目標:學生知不知司馬光、王安石是政敵)

這樣的題目考「大的問題」,不求支離破碎的記憶,也不是直接制式反應的作答。

二.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實用、生活化,不必記憶過多冷僻、瑣碎資料

學生所以會焚膏繼晷讀得死去活來的準備考試,其中一很大原因是記憶太多不必要的資料(好文章、詩、詞及重要資料仍得記憶),以八十八年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的注音題為例,考的是:甲、地產「掮」客;乙、「撙」節開支;丙、帥哥「靚」妹;丁、獲得青「睞」;戊、支票「兌」現;己、加蓋郵「戳」;庚、品嚐大「閘」蟹;辛、打開話「匣」子。改錯題考的是:甲、手屈一指;乙、沽名釣譽;丙、劍拔弩張;丁、恭逢其盛;戊、一股作氣。這些生活中常用卻易錯的字、詞,絕不會考「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司馬光〈訓儉示康〉),這類一輩子可能不再讀到的字、辭,此類資料只要學習時了解並練習過,心裡有印象即可,不必強記。以後讀到時,你有查字典、蒐集資料的能力,就可解決了!可是我們很多學子還把青春耗用於此,他們當然要抱怨學科能力測驗沒程度。

實用、生活化的題目,以九十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21,題為例:

21.中國理想的「生命之美」,往往不在感官的愉悅或際遇的騰達,而在追求一種超出外在現實限制,屬於內心坦然自在的安適。下列文句,表現此種生命情趣的選項是:

(A)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B)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C)不以物傷性,不以謫為患,無適而不自快,無入而不自得

(D)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E)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本題的測驗目標:()能否正確理解五個選項(出自課內)()正確讀懂題幹「生命之美」的意函;()判斷這五個選項內涵是否具備題幹所言的生命情趣。這樣的好題目不但有評量的作用,兼具教學的功能,指導考生深入探究文章意境,並直接指出課文與我們的生命情趣是相結合的──這不就是國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嗎?此類考題逼得老師的教學不得膚淺。(案:21題參考答案為:ABC)

再以九十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23,24題為例:

23.現今大眾傳播媒體時有用語失當、語意矛盾的情形。下列來自傳播媒體的語句,犯了上述弊病的選項是:

(A)兢兢業業的學生們為了準備大考,平日裡莫不汲汲營營勤奮讀書

(B)旅法華裔作家高行健,經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榮獲本屆諾貝爾文學獎

(C)黑幫分子彼此之間為了利益擺不平而起內鬨,甚至義憤填膺的相互廝殺

(D)此刻,運動場上的數萬名群眾正作壁上觀,準備欣賞精彩的奧運開幕典禮

(E)關於本次空難,記者在現場為您轉播來自美聯社的本臺第一手獨家新聞報導

24.新聞報導的第一要義是儘可能以客觀的態度呈現事實,不宜加入太多主觀的評斷,也不宜誇張失實。下列報導文字,與上述要義不符的選項是:

(A)台灣地區自十二月起,東北季風逐漸增強,這也是每年酸雨最嚴重的季節,膚質較敏感的民眾應該攜帶雨具,以免引起皮膚不適

(B)世紀末美國總統大選,選戰空前激烈,小布希和高爾票數不相上下,這麼緊張的氣氛,把佛羅里達州州長住家牆上的漆都給溶化了

(C)根據本臺可靠消息來源,政壇緋聞案的主角有直逼層峰的態勢。想知道更勁爆的內幕,請讓心臟停止三分鐘,廣告之後,我們馬上回來

(D)近來,為了賺取金錢而從事「援助交際」的青少年日益增加,教育團體對此一現象感到憂心,籲請社會共同注意青少年價值觀扭曲的危機

(E)黑色奇萊山發生空前絕後、駭人聽聞的山難,截至目前為止,已知有兩人重傷,一人輕傷,一人下落不明,英勇熱心的救難隊已經進入山區搜救,相信不久之後,就會傳來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

在生活中常聽到、讀到許多不當、矛盾、誇張、不合邏輯的用語,我們未必察覺,這兩題提醒老師、同學平日要檢驗生活用語,使語文更精準、優雅。(案:參考答案為:23ACDE23B選項選或未選都給分, 24BCE)

三.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考察考生的基本能力,考題未必要出自課內

幾十年來,大學聯考的英文考題從未有課內外之爭──因為英文一向沒有標準課本,為什麼國文考題一定要出自課內?其實「國文科能力測驗」有一命題的精神是──題目在課外,觀念在課內。這正可以了解學生能否吸收課本內的知識,繼而消化應用,所以乍看似乎與課本無關,其實是在課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學會了此項基本能力。舉例如下:

以八十九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23題為例:

23.閱讀中國古典詩歌往往需要注意詩中聲音、意義的搭配,方能體會其精緻與優美。如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不但可在「疾」、「輕」的聲音中感受到鷹眼的敏銳、馬蹄飛馳的輕捷,也可在「忽過」、「還歸」的地點快速轉換中,體會出行進的速度感。下列詩句同樣表達出「快速行進感」的選項是:

(A)曹植〈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B)黃庭堅〈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D)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E)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本題的題幹及題目全出自高中課本之外(但是王維〈觀獵〉及李白〈早發白帝城〉、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當時考生就讀國中時的教材),測驗目標是詩意的理解、詩的賞析,這是平日課堂中該指導學生的「讀詩方法」。這麼考法,就逼得學生不能死背「教學內容」,而得學習老師的邏輯推理、鑑賞、分析、綜合、應用……等能力,也就是應學習老師如何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學習研究該學科的方法及過程,而不是枯坐等待答案,然後死記答案。此外,還得多閱讀課外相關資料,並且不可忘掉國中所學。學生曾問:「這樣不是要累死我們?」其實,死背那麼多東西才會累死,學會這些基本能力,就像溜直排輪、騎腳踏車、游泳一樣,終生不忘。

四.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視考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以往的考試方式無法測驗考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只考課內,所以考生只要死啃著課本就能拿高分,造成很多好成績的學生卻不會「讀書」的畸形現象。所謂的「讀書」幾十年來被窄化為──讀課本,十年前高中生閱讀課外好書,常被家長視為離經叛道。甚至三年前還有家長以電話向我的教務主任告狀:「都高二了,老師還教學生讀什麼課外書?」主任當然理直氣壯地「指導」該家長:「現在的學科能力測驗及大學聯考題目非常靈活,不讀課外書,閱讀能力不好,一定考不上大學!」

「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作文考題有:文章縮寫(83)、文章擴寫(84)、閱讀寫作(85.86.87)、導引寫作(88.89.90),都是要先讀一段或數段文字,然後依照指示寫作或作答。閱讀能力不好不能正確理解文章意思,或讀不懂說明,一定作不好文章。閱讀的基本功夫之一是做摘要,我把「學科能力測驗」的大帽子往學生頭上壓,他們才勉強「就範」。十年前如果要求學生學習做摘要,不但沒人理你,恐怕又要挨家長告狀了!

以九十年的作文題〈甲〉題為例(考生可就兩題中任選一題寫作)

〈甲〉

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

有人以天文學的角度說:還在不斷擴大、無從探測邊界的宇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也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生與死的永遠分別;更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試就你自己的感覺、經驗、知識或省思,以「最遙遠的距離」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提示:文章可以全然抒情而寫得很感性,也可以運用知識而寫得充滿知性,當然也可以融會二者,兼具知性與感性。

以往的命題方式是「開放式」的題目,只要在主題之內,天馬行空任你遨遊了;這種「限制式」的題目得針對說明中的提示寫作──「就你自己的感覺、經驗、知識或省思……寫一篇文章」。強迫考生得將生活的體驗融入作文中,在教學中老師就順理成章的,可以要求學生多觀照自我、多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作文也必須多表達真實生活的喜、怒、哀、樂,多寫真心話,而不是言不由衷或空洞的理論。

九十一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試時間改為120分鐘,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各佔54分,加重了非選擇題的分數比例,而且題目令人激賞。如下:

一、圖表判讀(佔9分)

下圖顯示的是傳染病X從民國85年到88年各年度四季之間的發生率。圖的橫軸是不同年度,縱軸是每十萬人發生的個案數(單位﹕人數/十萬人)。請判讀本圖,歸納、分析它所傳達的訊息,並以條列方式陳述。

注意﹕ 1.請分點列舉,力求簡明扼要。 2.不必詳述具體數字。

二、文章改寫(佔18分)

寫作時,適度而精確的使用口語與成語,可使文章增色,但若濫用、誤用,反不可取。下面是一封情書,除粗陋的口語外,更充斥俗濫與錯誤的成語。請在不違背其本意的前提下,用真切、自然的文字加以改寫。

注意﹕1.改寫時須保留原信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

2.不可使用粗陋的口語,並避免濫用成語。

「上個禮拜六在校刊編輯會議首度看到你,就被你煞得很慘。你長得稱得上是閉月羞花,聲音也像鶯啼燕囀。從此,你在我心中音容宛在,害我臥薪嚐膽、形容枯槁。我老媽看不下去,斥責我馬齒徒長、尸位素餐,不知奮發圖強,難道要等到名落孫山、墓木已拱才甘心嗎?我也有自知之明,這封信對你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你一定棄之如敝屣。但我相信愚公移山的偉大教訓,也就是人定勝天,如果你給我機會讓我向你表白我自己,你會恍然大悟我是個很善良的人。期待你的隻字片語,若收到回音,那一定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了!」

三、情境寫作(佔27分)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但一般人對老人世界仍缺乏了解,也欠缺了解的興趣。相對於兒童、青少年,老人似乎愈來愈處於社會的邊緣。下面是一位老人的日誌,平實記錄的背後,頗有心情寄託,例如﹕30日的日誌中「三十年老屋,不知如何修起?」既說屋況,也正是說自己,讀者細細推敲,自能體會其中調侃與蒼涼的況味。請以「1月4日星期五的日誌」為對象,並以老人原本所記二事為基礎,鋪寫成首尾完整的文章,文長不限。

注意﹕1.不必訂題目。

2.先仔細閱讀每一則日誌,體會老人的心情、了解老人的身體與家庭狀況,以便發揮﹔但不得直接重組、套用各則日誌原文。

3.以老人為第一人稱,用他自己的口吻與觀點加以撰寫,務必表現出老人的心境與感懷。

30 Sun. 31 Mon.

1 Tue.

元旦

2 Wed. 3 Thu.

十一月廿日

4 Fri.

小寒

5 Sat.

隔壁修房,今日動工,云﹕舊曆年前可畢。

客廳牆壁滲水,三十年老屋,不知如何修起?

至書店給孫子、女買禮物。

上午回心臟內耕吳醫師門診領藥掛49號。

下午看眼科白內障,掛20號

明天記得帶禮物

中午12﹕00祥園小館家聚。(記得帶禮物)

家聚取消,孫子補習,孫女準備考試。兒獨來,坐十五分鐘,留錢一包、撒尿一泡,走人。

午,與妻兩人至麵館小酌慶 生。吾言﹕若得老妻、老友、老狗相伴、身懷「老本」,家旁有老館,老不足懼!妻云﹕無聊!

昨晚得知,老友逝,心肌梗塞……料吾大去之期亦不遠矣!

至公園小坐,冬寒乍暖。見幼稚園老師帶小朋友遊戲。

幾個外傭推老人出來排排坐,聊天,—景也。

冷鋒至,與妻合力搬出電暖爐。兒來電,問好不好?答以好。問血壓正常否?答以正常。問三餐服藥否?答以服!服!服!

上述三題分別是不同類型:第一題是科學性敘述,測驗考生能否解讀統計結果,並且以理性的語言解釋之,這是學術研究的基本語文能力。第二題是測驗考生日常語文寫作能力,尤其「網路語言」的顛覆傳統語言,頗教人憂心,本題有力挽狂瀾之作用。第三題測驗同理心的揣摩及抒發情緒的能力,本題「寓教於考」──提醒、培養考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懷,設想老人家的生活情境,揣摩其心情,並且能抒發其情感。由以上三類題型的布局,可見命題之用心,更提醒作文教學必得走向實用、生活化、多樣化,不能再一成不變了。

五.推薦甄選入學、申請入學讓學生走出教室,擁抱各式各樣的學習

推薦甄選入學、申請入學對入學條件的多元化要求,使得原本死守課本、分數的學生拋下課本抬頭看到教室外的藍天。因為有口試──課堂中老師提問時,學生思考、回答的意願提高;因為第二階段要求備審資料──樂於參觀(各種重要展覽)並做心得寫作、大學學系寒暑假營隊廣受歡迎、學生熱衷比賽成績;因為要求小論文、第二階段有筆試──得多接觸相關專業知識,學會上圖書館、上網查資料;因為要求「幹部經驗」──班長、副班長、社團幹部大家搶著做;因為在校成績列入計算──平日多用功一點;因為要求師長推薦函──學生對老師多一點點顧忌;因為受記過以上處分高中不推薦──學生知收斂一點。以上總總,固然也有矯枉過正的現象,甚至有少數學校率領學生造假、舞弊,但是我認為瑕不掩瑜。

結語

綜合上述,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因為命題的著重推理、實用、生活化、閱讀、寫作……等的基本語文能力,引導國文學習更活潑、合理,嘉惠眾多學子,真是可喜!因此,我對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方向是肯定的,尤其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多年來在「學科能力測驗」上,所做的研發、改革及成果非常敬佩,當然還有很多的缺失與進步空間(有些題目過於容易答對、有些題幹冗長累贅)。考試領導教學,這是無法避免的現實,命題者當善盡其專業責任,領導至理想的方向;老師、學生、家長宜掌握好教學及學習方向,洞悉考試題型及其精神,擇其善者而從之,於其不善者提出批評,監督命題。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第一年辦理,就普及全國三十萬考生,不若八十三年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一次舉辦只有7,404位考生報名,推薦甄試的錄取名額只佔大學招生名額的極少比例,對大多數考生影響不大,然後逐年增加錄取名額的比例,受到的反彈當然少多了。就我所知,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主事者應早已向大考中心取經了,我樂觀的認為測驗的內涵、鑑別度應該會更好。但是最重要的是:在教學、命題、鑑別、入學方式……等的重要理念與實施,教育當局要負起溝通的責任,當命題委員、官員、老師、家長、學生、社會大眾的共識越多,教育改革的希望越大,孩子才能有快樂又充實的學習。

後記

九十一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已於二月初舉行,國文科的題目應當令許多憂心忡忡者釋懷,要讀遍各版本的困擾也當消失,反而令筆者擔心的是:因為題目與課本相應的不多,學生會誤以為讀課本沒有用,甚至不讀書都可應付考試。其實是死讀課本可以拿分的時代過去了,但不表示不讀書也可以拿分,而是學好學校所教的版本──可以系統地、全面地獲得國語文的基本能力與知識,再大量地閱讀好書,深度及廣度都要夠,一個無「課內、課外」之分,大量讀好書的時代來臨了。如此,不只是拿到分數,而且有相當的實力,閱讀的習慣、興趣、品味也都因此養成,終身學習的基礎也在此!

 

本文原完成於民國九十年初,獲「台北市第二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教學經驗分享高中組佳作」,九十一年二月再增潤。

載於《龍騰文化國文教學通訊》第十七期91年3月15日出刊

 

27.國文教學目標:「安身立命」、「考高分」與「寫作」三合一  徐茂瑋

漢字運用與國(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11/2

華僑協會總會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主辦

國文教學目標:

「安身立命」、「考高分」與「寫作」三合一[1]

徐茂瑋

麗山高中

jane0629@ms32.hinet.net

 壹、引言

高二寒假17歲生日當天,接到板中的退學通知單,先父回家後沒有責罵,平靜地說:「好漢做事好漢當。」慚愧之餘狠狠K了幾週書,轉學到台中一中。那一年決定念中文系,並以高中國文老師為職志,要帶好像我一樣,年少輕狂、一身精力無處去、不知如何安頓沒來由煩躁的孩子。至今任教國文兼導師邁入第三十個年頭,樂此不疲。

孩子的毛躁無禮,沒有分寸,不愛讀書,一如當年的自己。拋下分數、名次,看著一張張青春可愛的臉,我傾聽他們的故事,同情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由,不急著下判斷。國文課堂中篇篇文采飄逸、蘊含智慧的好文章,帶孩子欣賞、領會、討論,搭起課文與現實人生的連結,使生硬的文字轉化為孩子應對生命的智慧,讓古今作者的真情柔軟孩子的心,以詩詞小說昇華孩子的情感。近年來忝為實習老師的輔導老師,第一次與實習老師正式談話,一定告知:「先學會做人,才能學做老師;先是好人,才會是好老師。」儒家學問不外乎「修己安人」,不修養自己何以安人?「修養自己、安頓好自我」是我引領實習老師的第一道課題,亦為我終身修習的課題,而我第一個教學目標是指導孩子學習「安身立命」。

升學主義掛帥是我國教育的癌症,凡遇上升學所有教育理想全得靠邊站,所幸民國八十三年開始舉辦「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的測驗由於「大考中心」的試題研發,以測驗學生的閱讀、分析、綜合、推理、鑒賞、應用、表達……等能力為主,而不再是記憶、冷僻、瑣碎的考題,有促進國文教學正常化的功效。(徐茂瑋 2002)繼而實施「一綱多本」的高中生於民國九十一年畢業,參加「指定科目考試」,過去大學聯考「貝多分」的國文考題正式走入歷史,由於考試命題不再死守一套課本,學生也不必死讀死記一套課本,使國文教學與學習多元化[2]。學生只要學好任何一個版本的課本,老師於範文教授中,指導學生閱讀、分析、思考、鑒賞、表達……等能力,確實學習範文,並掌握基本的文學、國學、文化常識,此為系統的學習國文的知識。至於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各領域的書籍,固然是國文老師的職分,其他老師亦責無旁貸!國文的系統學習與大量閱讀確實做好,學生的生命境界提昇、內涵充實,國文與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會有好成效,具備踏實的實力自然顯現於成績,這不同於只求分數不管學習態度、方法是否恰當的學習。學生的作文或口語表達能力亦隨之提昇,應付考試的寫作應是綽綽有餘。

本文所要闡發的主題為:「安身立命」、「考高分」與「寫作」三合一的教學目標。理論體系有:第貳章、閱讀與聆聽是學習的基礎能力:閱讀與聆聽為吸收之最基本,學會摘要,寫作時就會架構文章體系,閱讀可以改變觀念,改善行為。第三章、培養學生學習生命的智慧。第肆章、國文教學蘊涵的生命智慧。第伍章、引領學生觀察生活事件,探討、思索、體會之。其中並記錄教學案例之檢討與建議。第陸章、結語。第柒章、畢業生回饋。

◎國文課開場白案例

今年七月新接兩個高三的班級,頭兩堂課照例開場白,說明教學宗旨闡述其理念與實施之道,兩節課侃侃而談至下課鐘響方休,還自鳴得意,給學生上了一場專題演講。殊不知,晚上在學生的網誌上看到:

 

之前已有耳聞「茂公」的「哲學課」

今天終於親自體會到……真的是太……了!

今天的國文課他沒發講義

我們全班桌上都空的

他竟然還能講兩節課!!!

讓我這個當學藝的到二天就嘗到了苦頭!

他這兩節到底在上什麼阿!!!

我的教師日誌要怎麼寫阿!!!

最後

我只好勉為其難的寫上「讀書方法」四個字~

學藝……真難當阿……

 

目睹學生的抱怨,令我大吃一驚,怎麼與我的感覺相差甚遠,於是連夜依照所講授的內容製作一回饋表請學生填寫,以便了解學生聽講的狀況。[3]選擇其中重要部分如下:

 

親愛的同學:(304班及309  46  回收38)

昨天(7/15)兩節國文課與你們談論老師的教學理念與宗旨,讓你知道老師將引領你往那兒去。為了了解聽完兩堂課你有什麼想法與回應,請用心填寫下列回饋表,以供老師參考,感謝你的參與及配合!本表不必寫上姓名,如果你願意讓老師知道也可寫下姓名。

一、下列敘述與你的想法符合程度為何?請在右方圈選符合你看法的數字。

我對於這兩堂課的滿意度

 

 

 

 

 

1.老師的理念與宗旨整體滿意度

8

19

10

1

 

2.老師要我學習安身立命

11

22

4

1

 

3.老師認為安身立命可以幫助我考大學

14

14

8

2

 

4.老師要我學習聆聽

20

15

3

 

 

5.這兩堂課我專注聆聽

14

13

10

 

1

6.老師要我大量閱讀

16

20

2

 

 

8.老師要我學習作摘要

11

20

5

2

 

14.老師以上的主張可以幫助我的寫作

10

16

10

1

 

16.以後的課程我會專心聽課,配合老師的教學

12

20

4

2

 

百分比(17個問題的完整百分比)

35.14%

46.95%

15.63%

2.17%

0.31%

從問卷結果鬆了一口氣,整體的同意與不同意之比是82.09%2.48%,多數同學不習慣聽長篇大論,這位於網誌抱怨的同學可能更吃不消吧。

9月開學我教一年級新的班級,第一、二堂課也談同樣主題,課後發28份回饋表,回收27份,與高三的比例差不多,整體的同意與不同意之比是83.66%1.29%[4]

總之,我的教學目標,大概能說服同學,同意老師的教學理念。教師除了提高專業素養與專注教學外,仍得留意學生的學習回應,才不會與學生脫節。

貳‧學習的基礎能力訓練:閱讀與聆聽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乃國文教學之目標,說話與寫作的能力可以具體表現,故學生的學習成效容易考察,教師亦可以隨時補救教學。學生閱讀與聆聽的能力不易直接考察,多由考試的成績或說話寫作的表現,間接推測學生能否閱讀與聆聽。因此很容易以為考試成績與閱讀聆聽的能力成正比,往往忽略學生只要支離破碎的閱讀就能考出好成績,更不知縱使考上名大學的學生,仍有不少學生不懂正確的聆聽與閱讀的方法。是故,學習的最基礎能力該是閱讀與聆聽,所以指導學生閱讀與聆聽的技巧與態度是教師當務之急!

一‧學會摘要,寫作時就會架構文章體系

文章、書籍是嚴謹思考的產物,演說亦然。因之,好的文章、書籍其思想體系必是由首至尾,主軸明確,條理清晰,架構完備。一部再龐大的書籍,每一章都是為該書主旨而發,每一節皆是為該章的主旨而寫,每一段文字全為該節主旨而表現,每一句都因該段主旨而造,句子中不該有一字累贅。文章、書籍、演說都應該是如此精心設計的產品,所以,書名、文章名應該是全書()的主旨,書籍的目錄、文章的小標題應是該書()的思想架構,也是該書()的摘要的最上層。故一書籍(文章)由引言始,中有正反論述,延伸議論……等,至最後的結論,該是作者巧思安排,課堂中常問學生:「這一段文字為什麼安排於此?」「可不可以往後移?或改到最前面?」學生藉由思索、討論會發現作者的布局是有道理的。

如:錢公輔〈義田記〉一文,文章論及「昔晏平仲敝車羸馬……」,講解完該段後,問學生:「文章主角是范仲淹,何以突然記述晏子之事跡?是否作者一時不小心離題了?是或不是,請說明。」通常學生再研讀思索後會答以「否」,再問:「為什麼沒有離題?請說服在場的所有人。」有的學生會一時語塞,此即孔子所謂「不悱,不發」的情境。經提示,學生大多能舉出段末「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證明舉晏子事跡的用意在與范文正公對比,並未離題。

文章的架構顯現作者的思想體系、邏輯,精密的閱讀文章[5]應該理解文章的綱要,同時就能掌握文章主旨。學生學習做文章摘要,如果對文章的理解合宜,宏觀地看到全文的主旨、思想體系,也理解其敘事、論理或抒情的層次、條理與細節。待自己要說理說服人,說故事娛樂同學,抒發情懷與朋友分享,因著平日的素養訓練,自然而然,容易條理分明、抒情柔順、敘事流暢而吸引人。

課業的閱讀更是該如此,宜正確理解課文,恰當地將課文分析、綜合,完成摘要[6],這是學習的正確方法與態度,是腳踏實地的學習,長期如此即能奠定踏實的實力。具備如此之實力,考試自然顯現實力,只要考試的方式、題目合理,就會有相對的好成效。於此情境下,實力與分數是成正比。我們常見揠苗助長式的教學,只看分數、名次,不管學生如何得到分數,該分數未必與其實力成正比。所以,很多學生可以考上明星大學卻不會閱讀。

二‧指導學生做閱讀與聆聽的摘要

1.訓練聆聽

麗山高中陳偉泓校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廣博的學養與條理清晰的思維,升旗典禮後的訓話,不論長短,必有條理地論述其觀點,深受多位教師的肯定。但是學生往往充耳不聞──學習態度不佳,於是,我規定我教授的班級要專心聽講,但是效果不彰,寧發呆不願費心聆聽。繼而,於升旗後請學生寫下校長說話的要點,做為一次小考分數。縱然說話只有一二十分鐘,不少學生不能完整寫下摘要,其中有不願認真聽者,有無法專注聽講者,也有沒有能力掌握講者的要點者。多次強迫與訓練可有相當的進步,然而,週會的專題演講,即使是實力派名家演講,常是只能吸引少數專注,多數瞌睡、聊天、做其他事。是故,專注的能力、聽講的態度與摘要的訓練都得加強。

2. 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民國六十二年大學聯考改為電腦閱卷,題目多為選擇題,應付考試只要記憶課文中支離破碎的「重點」,能選出ABCD中的一個即可。所以準備考試變成零星的記憶,全篇的主旨,單元間、段落間的連貫都不重要,因為考試不考,不該浪費時間在「沒用的」事情上。當月考考完後,問一問同學:「這次月考的地理或歷史,考了那些單元?這些單元在講什麼?」由其回答,就可斷定他讀書的方法是否恰當。一般而言,見樹不見林的學生多,閱讀常是瑣碎、片斷的記憶,能掌握主旨,理解全文思想體系者少,能夠理性批判者又更少。老師如果嘗試教導學生見樹又見林的閱讀,學生會反彈,因為浪費時間,讀了半天都還沒背;以前那樣讀不也拿高分嗎?為什麼要改?剛升高三的學生批評:「都火災了,還在教防颱?」您看!多麼生動的比喻!

民國九十五年麗山高中107班將升高二的暑假前,我請同學於暑假中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艾德勒、范多倫2003)讀至〈分析閱讀〉,九月開學後帶同學討論內容及該書摘要。107班是數理資優班,高一時即由我任教國文及生活哲學兩門課程,同學與我學習一年了,平日一再指導閱讀與做摘要的重要,放假前亦詳細說明請同學閱讀此書的原由。但是開學後請同學填寫回饋表,發30份回饋表,交回28份,由第1題即看到同學的學習意願與老師的說服能力。

1. 你從頭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到分析閱讀結束?讀到第幾頁?[7]

閱讀0%

1~25%

26~50%

51~75%

76~99%

閱讀100%

6

12

3

1

0

6

共發30份回饋表,交回的28份中居然有6位完全不閱讀,因為是不記名不知未交回饋表是那2位同學,依據經驗這2位同學不支持此教學計劃的可能性極高(當時一再催促繳交),所以大概閱讀量也不多。6位讀完指定範圍,1位閱讀超過一半,3位閱讀不及一半,12位閱讀四分之一。如此的閱讀比例應該是教師不滿意的。是故,當前教師的最大挑戰是:能否吸引學生專注聽講、遵循老師指導。不然,遇不肯修行的徒弟,枉費師傅一身武功。

問及是否用心閱讀?閱讀的22位中,1位非常用心,12位用心,9位普通。學生用心的程度可以接受。

能否實踐《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策略?閱讀的22位中,8位認為大概可以,10位中等,困難的4位。學習效果可以接受。

是否贊成規定本校學生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的22位中,2位非常贊成,12位贊成,4位中等,3位不贊成,1位未作答。贊成與不贊成之比是143,由此可知學生並不排斥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問題改為本校學生不必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但是由老師指導書中方法即可。4位非常贊成,8位贊成,7位中等,2位不贊成,1位未作答。贊成與不贊成之比是122,學生對此書的閱讀方法是肯定的。

問及本校該訓練學生閱讀的能力?贊成與不贊成之比是200,同學認為訓練閱讀能力是必要。

問到如果老師訓練你閱讀能力,要求你寫摘要,你贊成嗎?贊成與不贊成之比是1408位持中等的態度,由於學生受過摘要的訓練,視寫摘要為苦差事,贊成訓練閱讀能力是必要的20位同學,有6位逃避至中等。

整體而言,20730位同學,對於閱讀有些偷懶,22位同學認同閱讀訓練的必要,也該學習做摘要,其他麗山同學也必要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對高中生而言有些枯燥而繁瑣,建議改為直接訓練學生做摘要,同時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給同學自由閱讀、參考。

3.閱讀摘要訓練與學生回饋

今年8月份訓練高三304班及309[8]學習做摘要,以龍應台的〈政治人的人文素養〉,以及中國時報民國95年開春的兩篇社論〈新春三願:收支平衡、作息平衡、關係平衡〉、〈尋找台灣集體失落的生命品質〉,由三篇文章的題目可知其主旨,皆直指安頓自我之道,亦為條理清楚完備的論文。可以練摘要,也是開拓眼界,提昇生命境界的基本功。

請同學也給回饋,列表統計於下:

麗山高中304班及309班摘要學習回饋表        97.08.18.

親愛的同學:

學習摘要之後,你有什麼想法與回應,請用心填寫下列回饋表,以供老師參考,感謝你的參與及配合!「我的想法」的部分如果沒有意見,可以不寫。本表不必寫上姓名,如果你願意讓老師知道也可寫下姓名。謝謝!

回饋表統計結果於下。(此為完整表格)

1.你了解老師教你做摘要的目的?

非常了解5

了解31

普通5

不了解0

非常不了解0

2.你明白老師教的摘要方法?

非常明白1

明白25

普通15

不明白0

非常不明白0

3.你認真做〈政治人的人文素養〉的摘要?(摘要字數100字以內)

非常認真8

認真16

普通12

不認真4

非常不認真1

4.你認真做〈新春三願:收支平衡、作息平衡、關係平衡〉的摘要?

非常認真6

認真17

普通14

不認真1

非常不認真2

未答1

5.你認真做〈尋找台灣集體失落的生命品質〉的主旨及摘要?

非常認真2

認真20

普通13

不認真2

非常不認真1

未答3

6.做摘要困難嗎?

非常困難1

困難7   

普通23

不困難9

非常不困難0

未答1

7.你學會做摘要的方法嗎?

一定會0

會22

普通16

不會3

一定不會0

8.你做了三篇摘要後,認為學習做摘要是必要的嗎?

非常必要0

必要15

普通22

不必要4

完全不必要0

9.你將用做摘要的方式閱讀重要的文章、書籍嗎?

一定會1

會10

普通21

不會7

一定不會2

10.你認為做摘要對你的課業學習有幫助嗎?

很有幫助1

有幫助17

普通19

沒有2

完全沒有1

未答1

 

由回饋得知,學生大多了解老師的用意。明白老師教的摘要方法:26位明白,15位普通。明白老師的方法與學會方法是有距離的:22位學會了,16位普通,3位不會。認為學習做摘要的必要又降低,必要15位,普通22位,不必要4位。將用做摘要的方式閱讀重要的文章、書籍更降低,會使用者11位,普通21位,不會9位;所幸認為做摘要對你的課業學習有幫助,則略回昇,有幫助18位,普通19位,沒有幫助3位,1位未答。

這樣的訓練結果成效不佳,我以為與高三學生的自我扭曲與被扭曲有關,有一位學生給我非常妙的抗議,說道:「已經火災了,還在教我們防颱。」極佳的比喻,但是誰認定是不是「火災」?高三學生急於攻城掠地,不太願意浪費時間於他認定的「無意義」的事──為我來說,卻是既滅火又防颱的根本之道。

由於上述結果,特別也訓練高一的新生學習做摘要[9],期望有一對照。經由比照[10],差異較大者有:對三篇文章練習摘要時的認真程度,高三認真者佔56.02%,高一認真者佔75%,高一多了近20%。做完三篇摘要認為學習摘要是必要的嗎?高三認為必要者佔36.58%,高一佔75%,高一幾乎多了40%。你認為做摘要對你的課業學習有幫助嗎?高三同意者佔43.90%,高一則高達82.14%,多了38.24%。由統計數字看來,高一學生的認同度與認真高過高三頗多,學習的效果應該高出很多,尤其高一學生的摘要作業只有一個人次的學生缺交,高三則有41人次缺交,這與高三學生聯考壓力大(雖然當時是暑期輔導),急著去救火,而不管防颱有直接關係。批改二者的摘要作業,高一學生第二、三篇的摘要,因有第一次的經驗,多數都能掌握摘要的基本要領,可感覺學生的用心。高三學生則否。另外的原因,該是高一新生甫入學一二週,仍充滿憧憬,願意以好的開始建立基本,尚處蜜月期,學習意願高;高三已是老油條,火災壓力急迫,看不到立即功效的基本功夫吸引不了他。此外,高三覺得做摘要不難者佔21.95%,高一佔10.71%;高三覺得做摘要有困難者佔19.50%,高一佔25%,高三學生也可能因為閱讀能力比高一學生成熟,所以學習意願較低,似乎亦合理。

由高三與高一的對比,建議閱讀的基礎訓練於高一實施當比高三恰當,尤其是心理因素與升學壓力,易有負面影響,學習效果隨之打折。

三‧閱讀功效:閱讀可以改變觀念,改善行為

人是思想的動物,思想主宰人的言語、行為,教育自是由觀念、思想教化學生,言教與身教是教師最常用的。好文章對學生的直接影響或潛移默化,往往勝過教師的口沫橫飛,讓一流的論說者、生動的生命故事、精彩的小說代替老師的老生常談,常有極佳的效果。舉例於下:

l          教孩子珍惜生命,自殺防治。

黃春明的兒子國峻自殺,白髮人送黑髮人之悲慟,非吾等言語所能敘述,也不易說服學生,將以下文章組成一系列,給學生閱讀,無不落淚感動。

〈國峻不回來吃飯〉、〈我知道你還在家──孩子,我感到難過,但也為你驕傲〉黃春明的詩與散文是此系列的重點,讓孩子深切體會父母心。

〈相信我,你沒有!〉、〈絕不自殺!〉洪蘭繼而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孩子,世界並不完美,你也一樣〉中時社論針對資優生自殺事件,告訴真相是世界並不完美,孩子你也一樣。

〈我有悲傷的權利〉國立臺北護理學院一篇很棒的教導與悲傷共處的短文。

〈好好活著的一項技術〉楊玉欣罕見疾病患者現身訴說,她與姊姊如何好好活著的技術。

老師再提點同學,要珍惜自己、珍惜家人、珍惜一切福分。

l          親情教育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青春期的學生往往與父母有衝突,親子關係一直是老師得協助學生的課題之一。

〈針線情〉陳正家描繪妹妹於加工廠一針一線,賺錢供給他讀大學的兄妹情。

〈離家不遠〉廖韻芳與〈回家〉林麗雲都是娘家在中部,人在台北教書成家的女兒,一是喪父,一是喪母。兩人分別敘說心繫親情北南奔波、陪伴病榻的女兒心思,細膩婉約,款款汩汩的心疼不捨。兩位女兒(都是國文老師)的悲淒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做最好的注解,其他國文老師不能多注一字。

l          培養同情心,了解弱勢:〈(陳長文給愛子的公開信)這是祝福不是詛咒〉、記錄李天佑的 《絕地花園.傾心陪他走一程——肌萎症者父親的堅持》

l          自律自主:〈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你管得住自己嗎?〉、〈態度萬歲〉、〈自律才能自由翱翔〉

l          人生問題:〈新春三願:收支平衡、作息平衡、關係平衡〉 中時社論《活在當下.第一章你快樂嗎?》〈金錢能買快樂嗎?──從樂透到暴富症候群〉

l          人文素養:〈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龍應台、〈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 高希均

l          給家長:〈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彭明輝、〈李開復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別當直昇機父母〉、〈人格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產〉 洪蘭、〈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

參‧培養學生學習生命的智慧

台灣的教育被窄化為升學主義,升學為唯一價值,教學的目的就是升學,與升學考試無關的一律不重要。家長、學生、社會甚至老師往升學一面倒,學習的內容只求應付考試,忽略生命中還有更多比考試更重要的事。所以,教師於課堂中除了知識的傳授,還得教導學生學習生命智慧。

然而,老師得修養自己、安頓好自我,先得學習智慧才能指導學生,以下是一愚之得。

一‧多吸收──閱讀與聆聽(上課、聽演講、與人對話……等)

閱讀與聆聽是學習的重要途徑,閱讀汲取作者生命的結晶,當然是一獲取智慧的捷徑。上課、聽演講、與人對話……等,聆聽他人,不論是課堂上,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智慧,細心聆聽,處處都有哲人,句句都可能是珠璣。

二‧多觀察──觀察人生百態與大自然

學生欠缺人生歷練,不懂人情世故,未見社會百態,教學生學習觀察百樣人生,並不是要學生去社會歷險,只要張開雙眼,由自己的生活周圍細心觀察。父母、親戚的婚姻,家庭中的人際相處,學校有好多不同個性的師長,同儕間的互動,上學的途中、公車上,更遑論每天發生的新聞事件,林林總總,如能用心觀察,亦看足眾生相了。

都會的孩子除了溫度變化,無以感受季節的更迭,教學生走校園一圈,安靜的聽,用心靈看依山麓而建的校園及山景,走完後寫篇文章,大多學生表示從未如此看校園,有驚豔者,有怨不知美景當前者,有發願珍惜者。學生多愛偶於風和日麗,於山邊席地上國文課,吟誦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白雲繚繞山間,台灣藍鵲、樹鵲呼嘯而來,老師停止國文教授,欣賞群鳥,共享山風鳥鳴。

三‧多思索──用理性

「學而不思則罔」,藉由閱讀、聆聽吸收他人的智慧,觀察了人生,欣然於大自然之中,怎麼消化這麼多素材?如何將之安頓於我的思想中?以理性思辨。「吾愛吾師,但是我更愛真理」,課堂教學生質疑、思辨,老師不一定對,「盡信書不如無書」,經常質疑、思辨,問為什麼?反覆思索,久之,能有深度見解,思想觸角漸廣,人生觀、思想體系也能慢慢架構起來。

四‧多體會──用感性

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旦旦而伐之」,不乏麻木不仁者。閱讀適當的文章,正是要喚醒學生的惻隱之心,此外,引領學生學習以感性體會生命的喜怒哀樂。利用生活周遭的機會教育,體會父母的辛勞,學習感恩;以同學間之衝突,學習包容、尊重多元;同學有困擾,學習傾聽、陪伴;教同學幫助弱勢,學習主動關懷;有喜悅、有成就與同學分享,學習分享以及欣賞別人的成就。有總總機會,教導學生同理心,可以感同身受他人的苦痛,體會人世間悲歡離合,能與人歡唱,亦能與人共度難關。

五‧多反省──觀照自我、檢視生命,再改善提昇

曾子日三省,亞理斯多德主張:「沒有經過檢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教學生觀照自我,時時檢視「閱讀與聆聽」、「觀察人生百態與大自然」、「理性思索」與「感性體會」,是否合宜,有過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此不斷改善提昇。

肆‧國文教學蘊涵的生命智慧

國文應是所有高中科目,最能於教學中蘊涵生命智慧,幾乎是俯拾皆是,可謂篇篇課文都充滿智慧。列舉數例於下:

白香山〈與元微之書〉信中以三泰告慰好友:

「昔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飢飽:此一泰也。

……僕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

原來幸福也可以是這麼簡單,尤其處於物質豐碩的現代,更覺不可思議。教完之後,請同學回家寫一篇「我的三泰」,可以自命題目,批閱學生此篇作文時,總驚喜於孩子的可塑性。

《論語.公冶長》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講解完此章請學生思考:「為什麼申棖多慾望,就不能是剛強的人?」一般人認為剛強者當如阿諾.史瓦辛格,武勇而什麼都不怕,其實不然,慾望使人意志薄弱,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強調慾望招來禍害,所以俗話說「無慾則剛」。慾望是我們終身必修的課題,尤其現代社會開放,「情慾」更是引爆許多社會事件,因之,我們得謹慎處理所有的慾望,稍有不慎惹禍上身,後悔莫及。

子路是孔子學生中性格極為鮮明的一位,武勇且具軍事才能,曾率直地批評孔子:「子之迂也!」還有一次鹵莽地問孔子「子行三軍,則誰與?」以為老師必借重他的軍事才能,誰知孔子乘機訓斥「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教導子路宜以「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來改善粗糙、鹵莽的行事風格。這裡的「懼」不是害怕畏縮,不是遇事雙腳顫慄,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戒慎恐懼,再加上仔細謀略而成功。子路問孔子君子之道時,孔子回答:「脩己以敬。」這裡的「敬」等同於「臨事而懼」,也就是「居處恭,執事敬」,具體而言則如「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的態度,以「敬」來把持自我,以「敬」來待人處事,能避開許多無謂的麻煩,而且易於完成事功。可惜子路未能受老師教化,本性難移,最終在衛國被醢。現代青年中不少有鹵莽、衝動的個性,如能以子路為借鏡,脩己以敬,不但減少社會上的暴戾之氣,成事功者必多(徐茂瑋2003)。

東坡的〈赤壁賦〉是千古絕唱,詞美,義理更美。吹簫客感傷生命的短暫與渺小,因而墮入悲鳴、消極。東坡由變與不變兩個角度闡釋哲理回應他,繼而以「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揚棄物慾的追求,再以「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引領我們走回大自然的懷抱。千年來東坡所以成為國人的偶像,即因他能於困境中破繭而出,開展出曠達、遼闊的生命。孩子在欣賞、吟誦之餘,能多探索東坡的胸襟、情懷,必多一分能耐去面對生活中挫敗,教養在其中矣。

司馬光的〈訓儉示康〉說:「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又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教導孩子真情比物質重要,節約習慣的養成不易,揮霍卻很容易上癮;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一語道出,心胸坦蕩,不受物累,不亦快哉!讀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何其壯闊、灑脫,心情也隨之飄逸;讀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深感戰亂的可怕;讀《詩經.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使孩子感受父母養育之辛勞。篇篇的好文章不勝枚舉,教養在其中矣。

國文老師有這麼多「言教」啟發孩子的教養,但更重要的是「身教」。當講完為人要敦厚時,卻以尖酸刻薄的言語責怪考試分數不佳的孩子;解說精神重於物質的同時,身上穿著數萬元名牌上衣,腕上掛的是數十萬名錶。在教學的同時,更要反求諸己,多一點修為,教養在其中矣(徐茂瑋 20044月)。

伍‧引領學生觀察生活事件,探討、思索、體會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國文課堂的教學不該局限於國文課本,好文章就是好教材,生活周遭的事都可為教學議題[11],與學生一起觀察、討論、反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由觀察、思索、體會、檢視反省尋求安頓自我之道。舉例於下:

二十多年前,目睹女學生為上廁所大打出手,詢問緣由,一造因為掃完廁所不給別人用,以免弄髒會被扣分影響整潔名次,另一造則內急連續樓上樓下吃閉門羹,硬闖一乍開門縫的廁所,於是,鐵公雞上演了。

同學都懂得所謂清掃時間的「廁所攻防戰」,原因是:掃好廁所後,

一‧如果有人「方便」──會弄髒;

二‧如果廁所弄髒──評分老師要扣分;

三‧如果扣分──得不到第一。

所以,派人把守,直至第四節上課後──以保持清潔。至於他人內急,那就只好……

嗚呼哀哉!多麼可愛、多聰明的孩子啊!(徐茂瑋 1990

整潔競賽竟可發展至如此荒謬,本末倒置,完全無視廁所的基本功用,將整潔競賽扭曲之極。學生都能「看見」此事的荒謬扭曲,但是升學主義的荒謬扭曲,絲毫不亞於廁所事件,大家都「看見」,但是大家卻義無反顧地繼續荒謬扭曲。以廁所事件為始點,用「合理與否」為基準,檢視生活的種種,校內的競賽、學業名次、學習的目的、穿著、髮型,乃至體重、身材、戀愛都可以討論,我們是否扭曲了?是否本末倒置?

兩年前的元旦高雄一隻富靈性的哈士奇小母犬,從馬桶中叼起女主人剛生下的男嬰,並且舔乾男嬰鼻中的水,救了小主人一命。小哈士奇犬的女主人A小姐未婚懷孕,懷孕七、八個月時男友不知去向,想墮胎已來不及。元旦陣痛卻因積欠半年健保費,不敢上醫院生產,也不想打擾她的室友,咬著毛巾硬撐到浴室企圖獨自生產。坐在馬桶上生下嬰兒,欲以指甲剪剪斷臍帶,一時暈厥,由馬桶上跌落地面,嬰兒掉入馬桶內,A小姐無力救出嬰兒,也無力呼叫室友,小哈士奇犬及時進入浴室,趴上馬桶叼出嬰兒,使命地舔嬰兒的鼻、臉上的水,嬰兒方放聲大哭,A小姐見嬰兒得救了,頓時有力氣呼叫室友幫忙。室友叫救護車將母子送醫急救,母子平安。A小姐表示因無經濟能力,不但無法撫養男嬰,連靈性的小哈士奇犬都要送人領養(徐茂瑋 20067月)。

引用此事件得先向學生澄清,我們不是以譴責或譏笑的態度看A小姐。問學生:「A小姐的生命何以至此?能否避免?」討論結束後,以此教導學生學習「踩煞車」,因為A小姐錯失連串踩煞車的時機,將時機往回倒:A小姐可以請室友幫忙生產、雖無健保為母子安全應至醫院生產、做好避孕措施、拒絕婚前性行為、謹慎選擇戀愛對象。現在論此似乎是「事後諸葛亮」,但是由此我們是否該學習「有所不為」?謹慎抉擇,清楚知道自己所為可能造成的結果,對於不該為者及時「踩煞車」。

某男性立委在一個委員會的場合中,對未接受邀請,自行進入會場旁聽的女士,罵道:「你這個被離婚的查某,不知做了什麼事,才會被離婚,不要臉!還敢來這裡。」旁邊一立場相同的女立委,也加入趕人的行列,另一位不同立場的男立委,只勸說:「她是女生,你不要這樣!」電視新聞每個小時不斷重播,讓我們的觀眾一再聽到對離婚女性的惡質污衊羞辱,成人或有辨別其中隱然的成見,對年輕的孩子,是否因而就認同「離婚的女人背後必有見不得人之事」(徐茂瑋 200610月)?

此則事件可以教導學生,以理性面對衝突,以尊重看待異己,以感性同理苦難,而非粗暴蠻橫的羞辱異己。

一位國寶級的藝術家出殯之日,國內某新聞頻道SNG報導該新聞,女記者高分貝報導著:「藝術家大多很浪漫,國寶級藝術家XXX曾娶兩位夫人,真是浪漫!XXX生了八個兒子,也都遺傳浪漫個性,所以共有十六位媳婦。……」此段鼓吹兩個老婆真浪漫的論調,連續播放了二十四小時。嗚呼哀哉!不知污染了多少純潔的心靈?娶兩個老婆叫浪漫,那麼,嫁兩個丈夫也浪漫嗎(徐茂瑋 20063月)?

這則國寶新聞,可引發學生思考什麼是真愛?正視社會的性別歧視,何曾聽人贊許嫁兩個丈夫為浪漫?

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件都能與學生討論,縱使老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如:考試可不可以作弊?學生該不該負起校園清潔工作?上課可不可以遲到?人為什麼要學習?教學往往是單向的老師說學生聽,學生缺乏主動思考,不會組織思想,更遑論以口語與文字發表己見,藉此類型教學,可啟迪學生的觀察、判斷、推理、見解,能深化、加寬學生的思想。

陸‧結論

誘導學生閱讀的興趣、習慣,指導學生閱讀與聆聽的能力,培養學生閱讀的品味、態度,是每一學科老師的天職,亦為無量功德。閱讀與聆聽的能力、習慣、品味於焉養成,讀課本與聽課都能勝任,只要努力可得相對成效。長期大量閱讀與聆聽,辭彙多、表達形式多、造句多樣,文筆自然簡潔流暢;學會摘要後,架構文章時邏輯清晰能掌握主軸;經由吸收、觀察、思索、體會與反省,思想、境界隨之提昇,寫作的內容即能豐碩充實。

孩子不愛讀書成績不好的問題是病徵,病根在缺乏生命目標。追根究柢只在於孩子沒有安頓好自我,不知生命的價值與方向,藉由上述的不斷學習與提昇,當他的生命有了懵懂的方向,學習動力也就來了。如此良性循環,循序漸進(絕無速成),奠定基礎,實力逐漸累積,自然而然,生命漸清明,表達愈清楚流暢,實力亦將顯現於成績,而且是「源泉混混,不舍晝夜」。

學生的終身學習、人生境界、生命品質、生活情趣皆在其中矣!

柒‧畢業生回響

一‧高瑋苓  靜修女中84年畢業

如今回想十至十二年前茂公的國文教學,我想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面向來談。首先是方法,其次是內容,再者是目標,最後則是影響。

茂公首重我們的讀書方法,高一時即敎我們如何讀書,教我們先看大綱,再看細目。另ㄧ方面,也讓我們練習做摘要。這樣的訓練不僅培養我們的讀書方式,同時也訓練思維模式。猶記當時茂公針對讀書方式的教學除了發放講義之外,一再指導我們做讀書摘要。此外,老師也介紹大量的好書供我們閱讀之用。正確的閱讀方式與大量的閱讀能夠增進吸收的能力與見解的廣度,習作摘要同時也在訓練思考邏輯,這也就幫助我們提升寫作的能力與水準。

談到上課內容,老師用心地準備自己的教材並教導古聖賢的智慧,欲將之內化至正值價值觀,雕與塑發展時期的高中生身上。十二年後回頭ㄧ看,老師所上的國文課豈不就是所謂我們人生中重要的教養課嗎?老師經常結合時事議題,將古聖賢的觀點、名言活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使得我們有機會將這些規範或價值觀視為我們的人生圭臬。好比「克己復禮」這個觀念,或許就是老師念茲在茲,時常提醒,確實在我們這十年來的日子中發揮功效。顯而易見老師的教學目標不外乎是要我們知道如何「安身立命」,這個觀念老師是不時地教誨與提醒,我們知道老師立志為師的由來與初衷,同時老師也要培養我們能夠找到生命中的方向或目標。除了課堂的教學之外,老師同時帶領我們參觀書法展、美術展,也推薦維也納音樂會等充實涵養我們的青春年華。如今想想,這些或許是老師的另ㄧ個嘗試來培養我們的興趣、或拓展我們的視野。的確,老師應該是成功辦到了,至今三不五時我們班上的同學甚至還會相約一起去看展。短短三年的高中時期,卻是影響我深遠的一個關鍵。ㄧ直到畢業前夕老師還不斷提醒我們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要隨波逐流,這不外乎是老師最關切的希望我們能夠有自己的方向,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然而,在這個升學主義掛帥的環境之下,或許很多人會質疑茂公的教學方式或理念。但是我們班上卻證明茂公三年的帶領不但跟考高分不衝突,甚至是有強化與加分的效果,在最後的聯考上我們班上更是拿下多項全校第一。當然茂瑋老師即是第一大功臣,他培養我們正確的讀書方式、試圖讓我們找到人生的目標、嘗試讓學習更有趣,能夠將書本的知識活化到我們的生活上並且培養一個很重要的反省思考能力。高中時,我稱羨ㄧ位擁有這般教化能力的老師,所以我希望循著他的步伐找到我的人生方向。雖然,當時的計畫沒有成功,但是至今我還是又再依循著這個方向,增進我的能力並且尋找我的生命價值。這其中影響我最深遠的就是茂瑋老師。

二‧陳毅  麗山高中96年畢業

「什麼?老師等等要上道德課?」滿腹狐疑的我開始想像著老師會怎麼教,畢竟從小到大,上過的「道德課」還真不少,但每次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實在是令人興趣缺缺,不過,這次不一樣了,從教室內老師掛著一幅「溫柔敦厚」的隸書,就能隱約體會不同的氣氛。

時光飛逝,兩年的時間過的很快,我再次回想起一開始的疑惑,這才發現,除了一般老師都有的言教之外,徐老師溫柔敦厚的氣質成了身教的最好示範,在這兩年內,徐老師的循循善誘下,我逐漸懂得安身立命的道理,人手一本的《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是老師推薦的,當然,老師也在班上推動「班書」的交換,並鼓勵、提供我們大量閱讀各種社論、文章,順道問問我們的想法,再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指點。我想,老師給了我們平常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也是人與衣冠禽獸最大的不同。

當然身為國文老師,徐老師在我們高三的時候,拿出他的愛心與溫柔敦厚,苦口婆心的勸說著我們,給我們吃下心靈上的大補丸,除此之外,老師也對大考的命題技巧十分了解,不斷不斷提醒我們該注意地方,無論是文言文、字音字型、閱讀測驗以及作文,老師都把題型及重點整理的一目了然,尤其是作文的部份,我相信這是所有高三學生共同的苦惱,但老師鼓勵我們多寫、多磨,班上許多人的筆都磨的閃閃發光,內容是一篇比一篇進步,一次比一次更扣人心弦,使得大家整體的分數又更高了。

總而言之,這兩年下來,學到的東西不只是應付考試,更是一輩子的資產,這也是我最得意的地方,每當別人問起國文課學到什麼,我總是能抬頭挺胸的說出:「一輩子的做人處世和閱讀、寫作的基石。」

三‧李承晏  麗山高中96年畢業

剛上高中的我,對於一切的學習都很陌生,尤其是我國中就不好的國文科,為了拯救我的國文,我買了一本厚厚的參考書,努力的讀和做後面的題目,認真的我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跑去問老師,結果第一次去找徐老師問問題,他給我的答案是這些題目都不適合我做,不用理他,當時的我聽到這個答案,心裡其實有點困惑也有點開心,困惑的是那我要怎麼準備國文,開心的是可以不用理這些枯燥乏味的題目,等到真正開始上徐老師的課後,我才慢慢的了解讀國文的方法。

上過徐老師的課就知道,他要教給我們的並不是一課又一課死板板的課文,而是從這些課文中,讓我們去反省、思考我們的做人處事和人生,像從〈諫逐客書〉這課中,我們懂得該怎麼說服人,此外,也會在課堂上穿插一些社會上的課題,像教孩子不自殺:黃春明、〈國峻不回來吃飯〉和墮胎的合不合法一系列的討論,其實從這些議題當中,我覺得目前我比一般的同學更懂得關懷別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在國文的考試方面,徐老師會把每一課的精髓從上課中讓我們慢慢的體會,不管是透過聽課、閱讀、討論,而且徐老師會在每一個禮拜會發下許多的文章給我們閱讀,增加我們閱讀的能力,畢竟現在的學科能力測驗,他並不是要考同學課文有沒有讀,注釋有沒有背,而是要知道我們有沒有具備閱讀的基本能力,和一些國文的常識,所以閱讀的多寡與考試的分數有滿密切的關係。

在作文部分,徐老師每個禮拜發下的講義除了要我們閱讀之外,他會要求我們寫文章的摘要,當你懂得抓出一篇文章的摘要的同時,你的寫作也會有大綱,有條理,加上大量的閱讀,你的語句就會精簡扼要,這是徐老師一再要求我們的,不一定要文采華麗,但是文章一定要切題有架構有條理,考試前老師也會希望我們一個禮拜練習個一兩篇文章,然後他會跟你討論,告訴你哪裡該改進。

從「安身立命」、「考高分」與「寫作」這三個主題來說,我覺得主要都圍繞在徐老師每個禮拜發下來的文章,那些文章大多是人生的課題,社會上的議題,讀了對人生會有更多的體會,懂得去為別人著想;在考試方面你也會因為常常閱讀和討論,而增進閱讀的能力;而在作文方面,因為平常會練習寫摘要,和閱讀,所以文句和架構都會變好。最後,我要告訴學弟妹,當時高中的我並沒有對於老師的教學有那麼多體會,反而會覺得發一堆文章幹麻,上課討論這些有甚麼用,而我是到了高三才開始真正閱讀老師的講義,所以有點遲,希望你們能夠從現在開始就好好閱讀一些課外書或是老師的講義,畢竟,國文要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大量閱讀,所以閱讀徐老師的文章我覺得是很有用又很有收穫的。

陳奕誌  麗山高中96年畢業

剛上高中的我是個瞧不起國文的人,或者說覺得國文沒有用的人,我的第一堂國文課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看著手中拿到的一張張文章,是徐老師說要讓我們帶回家讀的,稍微瀏覽一下各文章,不外乎是發人省思、引人向善或者是振奮人心的內容,與我熟知的國文課大大的不相同,於是這有趣的開始讓我進入了徐老師的國文世界中。

在徐老師的課堂上有其他一般老師無法教學生的──安身立命,對我來說徐老師最成功的就是身教,老師藉著閱讀使我們瞭解安身立命的重要,最能讓我信服的便是老師自己就做到了,讓我有信心安頓好自己。課堂上除了課業教學,讓我受益最深的,是對人生的見解與正向思考。

身為學生最擔心的便是考試與分數,這是我不喜歡國文的原因,從以前無論我怎麼念就是無法拉起國文分數,徐老師的教法卻讓我慢慢的拉起國文,逐字解釋課文內容、仔細分析段落大意、補充許多與課文相關重要的內容,細膩的教學方式與紮實不馬虎的基本功,使我漸漸的對最不拿手的科目有了頭緒,雖然剛開始沒有馬上大躍進,但三年不斷洗禮之下,國文是我學測中各科級分最高的。

寫作文一直是我的罩門,國中時寫作文便是我痛苦的時候,無論我絞盡腦汁寫,出來的卻還是辭不達意,用的措辭也是小學生的水準,直到了高中開始有了轉變,徐老師發的文章都是好文章,這時候我才發現,原來缺少的便是閱讀。之後我便在最快的時間內仔細讀完新文章,在課堂上老師也會和我們討論文章內容,教我們做摘要,弄懂文章架構,在過程中學到了許多寫作文的技巧,學測中我的作文總平均拿到了A+

如果不是徐老師,我或許還是當初那個瞧不起國文的人,無法發現國文的樂趣。

 

參考文獻

徐茂瑋(1990)。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靜修校刊,12144~47 

徐茂瑋(2002)。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促進國文教學正常化。龍騰文化國文教學通訊,17 

徐茂瑋(2003)。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能帶給高中生什麼。國文新天地,665~68 

徐茂瑋(200444日)。從國文課本找答案。聯合報,家庭婦女版。

徐茂瑋(2006620日)。從哈士奇救幼主  談生命智慧。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時事評論。網址︰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B/subpage_news/srhshow.php?board_no=B000000169&seri_no=41&pageth=1

徐茂瑋(2006105日)。離婚女人的十字架。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時事評論。網址︰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B/subpage_news/srhshow.php?board_no=B000000169&seri_no=79&pageth=1

徐茂瑋 (2006323)。娶兩個老婆,很浪漫。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時事評。網址︰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B/subpage_news/t-5-293.php?board_no=B000000169&seri_no=231&pageth=1&PHPSESSID=37edb0113b1d34c247f6fb29886432e5

郝明義、朱衣(譯)(2001)。如何閱讀一本書。台北市︰商務。(Mortimer J. Adler, Charles Van Doren, 1970)

 

附件一

97學年304& 309班國文課開場回饋表統計(97.07.17.)

親愛的同學:

昨天(7/15)兩節國文課與你們談論老師的教學理念與宗旨,讓你知道老師將引領你往那兒去。為了了解聽完兩堂課你有什麼想法與回應,請用心填寫下列回饋表,以供老師參考,感謝你的參與及配合!本表不必寫上姓名,如果你願意讓老師知道也可寫下姓名。

 

一、下列敘述與你的想法符合程度為何?請在右方圈選符合你看法的數字。

我對於這兩堂課的滿意度

 

 

 

 

 

1.老師的理念與宗旨整體滿意度

8

19

10

1

 

2.老師要我學習安身立命

11

22

4

1

 

3.老師認為安身立命可以幫助我考大學

14

14

8

2

 

4.老師要我學習聆聽

20

15

3

 

 

5.這兩堂課我專注聆聽

14

13

10

 

1

6.老師要我大量閱讀

16

20

2

 

 

7.老師主張閱讀提昇境界、開擴眼界、加深內涵

21

15

2

 

 

8.老師要我學習作摘要

11

20

5

2

 

9.老師要我學習思考

20

16

2

 

 

10.老師要我學習觀察人生百態

11

21

5

1

 

11.老師要我學習觀察大自然

10

19

8

1

 

12.老師要我學習體悟生命

13

18

7

 

 

13.老師要我學習反省、觀照自我

13

20

5

 

 

14.老師以上的主張可以幫助我的寫作

10

16

10

1

 

15.老師主張課本的教學是完整、系統的教學

7

17

12

1

1

16.以後的課程我會專心聽課,配合老師的教學

12

20

4

2

 

17.老師主張「溫柔敦厚」

16

17

4

2

 

總計:發46  回收38

227

302

101

14

2

百分比

35.14%

46.95%

15.63%

2.17%

0.31%

 

二、這兩堂課是教學理念的溝通,你的其他看法與建議是:

◎我很認同老師的『安身立命』,因為現再的我就是缺少一個目標,不管短程還是長程目標,我都希望趕快找到。

◎安身立命的解析以及老師成為國文老師的過程十分令人震撼,也掃除了我的困惑,透過這兩堂課,讓我在高三的路上更清楚該怎麼走,謝謝您。

◎很多老師的理念都是很基礎,很eazy的,但總覺得這些卻也都是我們容易忽略和疏忽的,期待ㄧ年後將這些想法變成自己的&實踐。

◎希望課程內容完整與清晰程度與前二堂課一樣清楚!

◎教學與人生哲理兩並進。

◎這讓我了解老師的教學方向,更可以讓我掌握上課步調。

◎其實我是個極在乎「課業」的人(可說是過度了),因此隨著年歲的增長,閱讀的量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受限於「課本」中,對於處世與人生經驗也更顯貧瘠,所以漸漸地或去拿手的寫作也力不從心,希望能透過老師的課程重拾對生命的感動。

◎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及價值觀,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方向。

◎我覺得講太久有點悶,可是很有道理!

◎學生本應配合老師。

◎談話中有提到許多方面是關於人生觀,十分不錯,尤其對我認知及思考的部份。

◎其實高三了,學生在意的還是老師上課的方式及成效,所以花2堂課說理念及宗旨,不如直接上課還比較實際,這樣學生們也能夠將他們所希望的教學方式較具體的提出來。

◎我覺得很精采也很有道理,都是我覺得在我們現在的年紀,要做到是有點困難。

 

三、你有話要告訴老師:

◎上面的主張我也希望我能夠達成,但以往都欠缺恆心。

◎上課會教我們解國文的題目媽?

◎未來一年請多多指教。

◎老師的名片很可愛:),期待下次國文課。

◎第一節課的早上,在樓梯間不期而遇,很失禮的忘了打招呼,卻又一直耿耿於懷,當時應該是被驚嚇到了,所以,砍到很抱歉,畢竟打招呼是學生很基本的禮貌。

◎初次見面,我並不了解老師您的為人與教學方式,希望再未來我們能夠擁有美好的高三。

◎覺得國文這科目是活的,很酷!!

◎我希望自己能每個禮拜固定寫幾篇作文,能否交給老師批閱?

◎時代在改變,不論是以前的還是現在的,常理不代表真理。

◎好好相處ㄧ年吧!

◎往後一年請多指教。

◎老師講的我都很同意,但是講了兩節課聽的我很累。

Sorry,我睡著了。

◎我會盡我全力認真聽課,但我怕有時周公會找我,請老師提醒我。

◎老師為什麼你不去教物理呢?海報上的愛因斯坦是您去拍的吧?!

◎希望在課堂中可以多增加與學生互動。

◎您的愛情哲學我很同意,也很喜歡!謝謝你告訴我們這麼多在高三繁重的課業中能學到課本裡沒有教又非常重要的道理,真的很棒!希望在老師的教導之下,把班上略不好的讀書風氣帶起來。

 

附件二

97學年102班國文課開場回饋表統計(97.09.02.)

下列敘述與你的想法符合程度為何?請在右方圈選符合你看法的欄位。

非常同

常不

未填寫

我對於這兩堂課的滿意度

 

 

 

 

 

 

1.老師的理念與宗旨整體滿意度-----------------------

4

22

1

 

 

 

2.老師要我學習安身立命------------------------------

3

20

4

 

 

 

3.老師認為安身立命可以幫助我考大學---------

3

16

8

 

 

 

4.老師要我學習聆聽-----------------------------

12

12

3

 

 

 

5.這兩堂課我專注聆聽--------------

5

8

10

4

 

 

6.老師要我大量閱讀-------------------

20

5

2

 

 

 

7.老師主張閱讀提昇境界、開擴眼界、加深內涵-

17

10

0

 

 

 

8.老師要我學習作摘要--------------------

7

14

6

 

 

 

9.老師要我學習思考----------------------------

17

8

2

 

 

 

10.老師要我學習觀察人生百態------------

12

12

3

 

 

 

11.老師要我學習觀察大自然--------------

13

11

3

 

 

 

12.老師要我學習體悟生命--------------------

17

8

2

 

 

 

13.老師要我學習反省、觀照自我---------------

12

9

6

 

 

 

14.老師以上的主張可以幫助我的寫作------------

6

16

5

 

 

 

15.老師主張課本的教學是完整、系統的教學----

3

14

9

 

 

1

16.以後的課程我會專心聽課,配合老師的教學

11

10

5

1

 

 

17.老師主張「溫柔敦厚」

11

16

0

 

 

 

總計:發28份 回收27

173

211

69

5

0

1

百分比

37.69%

45.97%

15.03%

1.09%

0.00%

0.22%

 

附件三

《如何閱讀一本書》問卷結果  959  麗山高中207

30分問卷,收回28分,6位完全未閱讀,故只答第1

1. 你從頭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到分析閱讀結束?讀到第幾頁?

閱讀0%

1~25%

26~50%

51~75%

76~99%

閱讀100%

6

12

3

1

0

6

2. 你是否用心閱讀?

非常用心

用心

普通

不用心

非常不用心

未作答

1

12

9

0

0

6

3. 你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有無困難?

完全沒有

不困難

中等

困難

非常困難

未作答

0

4

13

4

1

6

4. 你以為本校學生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有無困難?

完全沒有

不困難

中等

困難

非常困難

未作答

0

5

3

4

0

6

5. 你能否實踐《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策略?

完全可以

大概可以

中等

困難

非常困難

未作答

0

8

10

4

0

6

6. 你以為本校學生能否實踐《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策略?

完全可以

大概可以

中等

困難

非常困難

未作答

1

5

8

7

0

7

7. 你是否贊成規定本校學生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非常贊成

贊成

中等

不贊成

非常不贊成

未作答

2

12

4

3

0

7

8. 你認為本校學生不必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但是由老師指導書中方法即可。

非常贊成

贊成

中等

不贊成

非常不贊成

未作答

4

8

7

2

0

7

9. 你以為本校該訓練學生閱讀的能力?

非常贊成

贊成

中等

不贊成

非常不贊成

未作答

6

14

2

0

0

6

10.如果老師訓練你閱讀能力,要求你寫摘要,你贊成嗎?

非常贊成

贊成

中等

不贊成

非常不贊成

未作答

2

12

8

0

0

6

附件四

麗山高中摘要學習回饋表102        97.09.16.

1.你了解老師教你做摘要的目的?

非常了解4

了解18

普通5

不了解1

非常不了解0

2.你明白老師教的摘要方法?

非常明白3

明白 14

普通 11

不明白0

非常不明白0

3.你認真做〈政治人的人文素養〉的摘要?

非常認真9

認真10

普通

不認真0

非常不認真0

4.你認真做〈新春三願:收支平衡、作息平衡、關係平衡〉的摘要?

非常認真6

認真16

普通

不認真

非常不認真1

5.你認真做〈尋找台灣集體失落的生命品質〉的主旨及摘要?

非常認真8

認真14

普通

不認真

非常不認真0

6.做摘要困難嗎?

非常困難0

困難

普通 18

不困難3

非常不困難0

7.你學會做摘要的方法嗎?

一定會0

會14

普通 14

不會0

一定不會0

8.你做了三篇摘要後,認為學習做摘要是必要的嗎?

非常必要4

必要17

普通

不必要0

完全不必要0

9.你將用做摘要的方式閱讀重要的文章、書籍嗎?

一定會0

會6

普通 18

不會3

一定不會1

10.你認為做摘要對你的課業學習有幫助嗎?

很有幫助3

有幫助 20

普通

沒有0

完全沒有0

 


 

[1] 本文完稿時總字數18000字,「漢字運用與國(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限制字數為10000字,遂忍痛裁減約7500字,本文為18000字版。

[2] 「一綱多本」實施以後,不了解「學測」與「指考」命題精神方向的老師、家長、學生,反而更焦慮,因為沒有讀完所有版本怎麼會作答?所以逼孩子讀盡所有版本,認為孩子負擔更加重,於是大聲疾呼:「恢復一綱一本。」

[3] 完整的回饋表請見附件一

[4]完整的回饋表請見附件二

[5] 不是所有的書籍、文章都要精讀,有的宜精讀,有的稍用心知其梗概,有些讀過即可,因其重要性決定如何閱讀之。

[6] 當然學習至此只是基礎,以國文學習而言,還要能以此延伸、鑑賞、探討其更深刻的意義、與現代人生的聯結、應用於生活中……等。其他科目亦然。

[7] 完整的問卷調查請見附件三

[8] 即第壹章做回饋表相同的高三班級

[9]即第壹章做回饋表相同的高一班級

[10]高一學生完整的問卷調查請見附件四

[11] 台灣沒有理性討論政治議題的空間與素養,政治議題宜避免之。

 

28.國文教學蘊涵的生命智慧

國文教學蘊涵的生命智慧

第三屆全國高中國文教學研討會

台北市立麗山高中 徐茂瑋

 壹.引言

日前《聯合報》驚人的標題「駕訓班教開車 上路全變了樣」,我立刻聯想到我們的聯考教育亦然。凡是聯考的科目,老師教的、學生學的、家長、學校要求的只有一個目標──拿到分數。數學的原理怎麼來的不重要,能解題得分就好;背好物理、化學的公式,記住實驗的步驟與正確結果能拿分即可,它的道理、實務操作無所謂;歷史、地理則是「貝多芬」,不理會其中的因果關係,稱之為「背科」。國文的教學與學習所遇到的困境有過之而無不及。曾有位高二的學生向我要求:「為什麼我不可以不聽課讀自己的書?待人處世的道理等我上X大,我自己會解決,你不用教我,我現在要讀考試的書。」這孩子的態度很明確──只要分數其他免談,而且是「速成的分數」。這些孩子通常作文能力都不夠好,我教他們要長期大量閱讀好書,語文的讀寫能力漸漸會提升,尤其從高一慢慢培養閱讀能力、興趣,但是孩子不能見到快速報酬,很容易放棄而去學習「套招」的作文法。當分數成為最高價值或唯一價值時,這些孩子往往無心欣賞文學之美、義理之真、人情之善良與詩詞之感發,第一線的國文老師是否因此棄守?

本文分享國文教學可能帶給學生的生命智慧,礙於篇幅僅舉數篇為例,生命智慧的向度更不止於此。本文還來不及撰述白話文與詩的實例,字數已超過太多,非貴古賤今,敬請包涵,並不吝指教!

 貳.國文課的生命智慧

一、學習之喜悅與終身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置於《論語》開宗明義章,我一直以為編輯者用意深矣,是故,每教《論語》的第一堂課,不論《文化基本教材》或現在的〈論語選〉必先教這一章,尤其是針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是「知新」,是「日知其所亡」,學會本來不會、不明白的;習是「溫故」,是「月無忘其所能」,朱熹注:「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將學會的不斷如鳥兒振翅般重複相同的動作,直到「無忘所能」。我們常將「學習」視為一詞而忽略學習是經由兩個不同的階段,要到無忘才算完成,無忘該是現代用語的「內化」吧!況且,藉著不斷地溫故,資質聰穎並累積豐厚學習經驗者,自然而然地產生新的領悟,難怪孔子要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此章教學中「學」的對象是什麼,我以為是老師價值觀(亦為《論語》價值觀)的確立,《論語》的學,大部分指的是「學道」、「學做人」,而不是窄化為「學知識、技能」,甚至學等於「得分數」。

「不亦說乎」字面易懂,卻是最菁華者。解釋後與學生討論:「為什麼學習產生喜悅?」請學生回想有無喜悅的經驗?如果有,是什麼情境?何以產生?如果沒有,孔子的說法不恰當嗎?再進一步問:「你在學校的學習喜悅嗎?」學生的回答多數是否定的,「為什麼學校的學習是痛苦的?」再問:「你能不能扭轉?」

我喜歡教學生「溫柔敦厚」,去年有位不善言詞的高一男生分享他學習的喜悅是「溫柔敦厚」,我聽不懂,追問:「為什麼?」男生說:「有時候生氣想罵人,想起『溫柔敦厚』就忍住不罵了。」真是我的愛徒,孔子聞之,當莞爾!

如果學生親身體驗學習油然而生的喜悅,嚐到領悟智慧、獲取知識技能、感動於美善等一切精進的快樂與成就感,終身學習在其中矣!

二、終身課題──欲望

 張文節)公歎曰:「……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訓儉示康〉

學生穿45千元的籃球鞋、用一兩萬元的ipod、手機,以及各種昂貴名牌。學校日我告訴家長:「您的年薪200萬,您的小孩過慣200萬的生活,將來他第一個工作的年薪只有50萬,怎麼過日子?」這不就是張文節的話嗎?國文老師要如何將張文節的智慧使學生內化?才不會像家長們當年考完聯考就還給國文老師了。司馬光又說: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

約十年前,我有一學生偷了同學的手機,與同學出遊刻意向同學炫耀「不是你才有XX型的手機」,這個笨賊當然被逮,其實同學早懷疑他了。這位同學偷竊的目的只是比較、炫耀,不就是「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欲望是人人都有,如何處理欲望乃終身課題,國文教材中有用不完好材料。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公冶長)

講解此篇字面意義後,關鍵在「為什麼申棖多欲望,就不能是剛強者?」欲望使人不剛強,其中的原由是什麼?是俗語的「無欲則剛」與「人到無求品自高」嗎?那麼孔子的剛者是什麼樣的人?是「內省不疚,何憂何懼」的君子,或是「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者?

孔子以為理想的人格能安於貧賤而不自卑,他稱讚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子罕)孔子更稱讚顏淵的安貧樂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由重複「賢哉!回也。」可見孔子心中是多麼喜悅。「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則是處富貴與處貧賤的理想態度。[1]

此外如:「養心莫善於寡欲。」(《孟子.盡心下》)「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莊子.大宗師》)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46章)可為補充、印證的教材俯拾皆是,隨手拈來也教孩子各家智慧進路不同,核心價值卻能會通。

總之,不論貧富或是中產階級,「欲望」都是我們終身必修的課題,尤其現代社會開放,「情欲」更是引爆許多社會事件,因之,我們得謹慎處理所有的欲望,稍有不慎惹禍上身,後悔莫及。[2]國文老師不能忽略欲望的教學,用教材中的智慧引領同學思考、討論,學習如何恰如其分地滿足或節制各種欲望。教學時老師可不能手戴百萬名錶、身穿數萬元名牌衣教導同學「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3]」。

三、與苦難共處 

約三十歲以下的寶島子女從出生就生活於物質富裕中,上一代將最好的都給孩子,草莓族、不能吃苦、嬌生慣養、經不起挫折似乎成他們的標籤。但是十年前的921大地震,近來全球金融海嘯,至今驚魂未定的88水災,接二連三直接的教育寶島的子民──生命無常。「無災無難度一生」本就是奢求,更遑論「到公卿」。苦難既是人生不可免,國文課也有該教處困頓之道。

白居易遭貶謫與淪落天涯的琵琶女邂逅江湖,千呼萬喚強邀人見面(請原諒他未受性別平等教育),傾聽琵琶女的生命故事,歌而贈之〈琵琶行〉,彼此撫慰受創、孤寂的靈魂。傾聽與陪伴能相通靈犀,交會情意;音樂與文學可升華苦悶,減緩傷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道盡人生的悲涼與無奈,卻也是灑脫接納苦難的典範。

〈與元微之書〉與〈琵琶行〉相較,固然未能擺脫「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的哀嘆,但生命態度卻積極平實多了,尤其是三泰,「

昔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飢飽。此一泰也。

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

在貶謫困頓中,人的安頓可以這般單純,這樣就是「一泰」、「二泰」、「三泰」?課堂中請孩子們思索、討論白居易為什麼可以如此?反觀我們能這麼容易滿足嗎?課程結束後,請孩子回家以〈我的三泰〉為題寫一篇文章(也可自行命題)。因為有典範在先,孩子們能表達出平淡而頗具深意的意境,雖不免有些複製與老氣橫秋之嫌,然畢竟臨摹汲取是創新的基礎與養分。

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由長江奔放肆大、張君貶謫、建亭、東坡命名……,鋪陳至楚王之雄風,其宗旨在於用「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勸勉受貶謫之張君。強調「快哉」非關風景之壯闊秀麗與否,關鍵僅僅於「物」會不會傷你的「性」,正是東坡〈超然臺記〉云:「

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蘇轍名之超然臺因其兄「遊於物之外」,方能「無所往而不樂」。二文的核心價值:一為「不以物傷性」,一為「遊於物之外」,實質上並無二致。「物」泛指有形、無形的「自身」之外的物質、功名利祿等,蘇氏兄弟體悟超越身外物,心中方能坦然自得,「快哉」非來自於「覽觀江流之勝,遙想古人流風遺跡」,文末更以「

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畫龍點睛直指張君「其中宜有以過人者」才是「快哉」的源頭。

分析〈黃州快哉亭記〉慰藉張夢得之貶官,整頓挫敗困阨的心靈,蘇轍並未提出特效藥,用的方子與日常保健同一帖,洞見生命的實相,因為「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物永遠不足以填滿人心,唯有放下外物的追求,外在的得失,內心便風浪不起。「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蘇氏兄弟的〈黃州快哉亭記〉與〈超然臺記〉所展現的處世價值固然是年輕的孩子不易體會,但是孩子的挫折大多來自於外物的不能滿足,提醒孩子明白「物」有限,不是人人可得,不要盲目追求,不也增長一點智慧嗎?得不到時,不也比較容易釋懷?更好悟性高,參透人生而曰:「樂哉遊乎!」 

四、反躬自省 

我們的社會浮躁、暴戾,凡事先嗆聲指著別人鼻子罵,開罵的似乎就站在真理這一邊,看不到平心靜氣的理性討論。孩子們在長期薰染下,思維、習氣、待人接物亦如此。再從小成長於聲光媒體、科技產品、高物質享受的環境,心神外馳,輕忽內心的寧靜,不知觀照自我、覺察內在的變化,缺乏反躬自省的修養。

孩子很早就會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然而,其內涵與實踐呢?只反省這三事嗎?蘇格拉底強調「未經過檢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與曾子之說不謀而合,而他們必定是事事檢視反省。

孔子教我們觀察人的三個步驟:「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雖為察人之方,拿來檢視自己更無所遁形,人保持如此真誠對待自我,一定不失良心。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則更開展「內省」的積極作用,可分兩個層次論之:一、「見賢與見不賢」乃對他人的觀察,並判斷其為賢或不賢;二、「思齊與內自省」則為對自我的反省,「思齊」之前必先覺察我無「此賢」,接著才有「思齊」的欲求,而且此欲求含實踐的意義,孔孟之道皆言行一致。「內自省」則檢驗我是否同樣的「不賢」?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並警惕不可蹈人覆轍。孔子此內省的功夫,看到別人的優缺點,也反省自己的優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深刻地認識自己,也不斷地改善自己。

孔子告訴司馬牛君子的「不憂不懼」,來自於「內省不疚」(顏淵)。「內省」是直接檢視自我的是非曲直,合於正道,方能無愧地昂首天地間,所以君子何憂何懼?《孟子》記載曾子的話:「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公孫丑上)可為「內省不疚」的最佳注解與延伸。真正的不憂不懼,不是「啥米攏無驚」的莽夫,而是經得起三更半夜捫心自問的這一關,理直方心安;大勇者的懼與不懼,關鍵在於自反正直與否,不在於面對何人與多寡。

是故,反躬自省使人內心清明,照見自我,提升自我,也是獨立天地坦蕩面對世人的路徑。

五、領導者的智慧

 居高位、升要職、任CEO等以發展理想,或企圖闖一片天,開拓自己的領域似乎是多數人夢寐以求的,領導的藝術往往是成敗關鍵之一。縱使匹夫匹婦也可能為人兄姊、為人父母,凡落入人際就該有領導的智慧。從教材中歸納領導者的真誠、領導者的EQ與以身作則。

(一) 領導者的真誠

〈諫太宗十思疏〉雖是魏徵勸諫唐太宗,然其中的道理無一不可用於我們的待人處世。魏徵以為帝王「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的癥結,在於︰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誠待屬下人人賣命,縱情傲物則眾叛親離。真誠待人該是為人的基本準則,但虛偽、爾虞我詐恐怕才是人際互動的實相。尤以領導者能否讓屬下感動於其真誠,可能是他領導成敗的關鍵。討論領導統御時,我總愛舉耶穌為門徒洗腳的例子,領導者該效法其精神,也推薦閱讀《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4],該書有更具體發揮與延伸。

討論領導者的誠心結束前,我又再舉吳起為例:

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首先我會與孩子討論:這個母親是有智慧的?還是白目?我們平常有這母親的思考角度嗎?接著討論吳起是真誠愛士卒?還是權謀?當然,得將〈吳起列傳〉摘要給孩子了解吳起的相關事跡。

最後,回到我們的身上,我們待人真誠或權謀?有能力分辨他人待我是真誠或權謀嗎?

(二) 領導者的EQ

魏徵的十思中有二思是:「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每讀此處我就反省:「我處罰或獎勵學生時有沒有受一時情緒影響,或我心地湛然地如『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情緒管理是一輩子的功課,周圍親近的人最受影響,領導者的EQ是其下位者的夢魘或幸福,情緒易失控的教師破壞整節課的氣氛,壞脾氣的父親或母親是家裡的亂源,公司、單位的大小主管都掌控人際氛圍,隨其一時喜怒可能傷害屬下、子女,權位越高不可彌補的遺憾越大,其可忽乎?

(三) 以身作則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公曰:「諾。」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桓公視五素不得一紫為患,可知其明智,管仲反其道操作,不愧為名相,文末敘述「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固然誇張其效果,然而此故事將「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的意涵表達的淋漓盡致,上行下效的確古今中外皆然。無怪乎孔子極重視以身作則,季康子四度問為政之道,孔子皆強調為政者必以身作則。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顏淵)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為政)

「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顏淵)

此外,孔子還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泰伯)這些論述在在說明領導者一言一行都是足以帶動風潮,「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曾文正公所言甚是。如果由此習得正人先端正自己的人格特質,不論地位高低將是身旁人的表率,也會是人生幸福的因子。何況今日的高中生即為他日的袞袞諸公,先埋下「政者,正也」的種子,若能開花結果,豈非萬民之福!

六、溝通的藝術 

溝通是待人處事的基本能力,於強調團隊合作的現代,溝通能力成為現代社會重視的條件。國文的教學目標「聽、說、讀、寫」即為溝通的教學,人我互動中因立場不同、利害相左,衝突往往不可免,怎麼說服、拒絕對方?實非易事。舉〈陳情表〉為動之以情的典範,以〈諫逐客書〉為說之以理的代表。

(一)〈陳情表〉動之以情

李密以〈陳情表〉說服晉武帝,我以為有幾個關鍵:

1.母孫孤苦相依之情

首段道盡「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煢煢獨立,形影相弔。

第三段泣訴「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李密自小受祖母之恩方能存活,而且是祖母百般辛苦才養大,文中著墨詳盡實令人感動,讀者自然同情李密贊成該盡孝。李密連續用四個同意詞「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九十六歲的祖母如風中殘燭,再以臣四十四歲「盡節於陛下之日長」,有真情、有殘燭、有96歲與44歲的懸殊對比,通情達理的人怎不接受呢?

2.兩刀論再博取同情[5]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乍看來李密進退維谷,其實此為「兩刀論」(Dilemma),顧名思義,即是以兩把刀或左或右令人無所遁逃。李密只取對自己有弊的條件,而故意避開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所以結論當然是弊。

武帝如果懂邏輯可為李密改寫如下:

臣欲奉詔奔馳,則皇上滿意;

欲苟順私情,則祖母劉,可保卒餘年;

臣之進退,何難之有?

如此只取有利者,推論的結果完全利於己,不就破解了。其實耍完了嘴皮子,李密的困境並沒有因此解決,所幸,李密還是感動了晉武帝,才解困的。

拙作〈晉武帝中了李密的兩刀論〉即為同學解說兩刀論的短文,在生活當中,如果不能細心反省,常不自覺地陷入兩刀論中而不知。如:下星期要月考了,今天要不要觀賞聽奧開幕?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如何解困?這不能靠邏輯,要靠生活的智慧。

3.表明不求名節釋疑

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凡得天下者必不願前朝文官武將守名節,「忠臣不事二主」當為武帝對李密不上任的疑慮,「本圖宦達,不矜名節」,向武帝表達非關名節,真的是只為終養祖母。我推測李密此說當有使武帝釋疑的效用。

南宋趙與時曰:「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所言不虛,動之以情是本文最犀利處,然情產生於作者所描繪的人、事、險惡情勢上,宜教孩子反覆推敲本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所依憑是那些描繪?「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又依傍於那些敘寫?賺人熱淚要有說故事的功力,說服人亦然。

(二)〈諫逐客書〉說之以理

李斯於〈諫逐客書〉說服秦王的技巧,堪為說服藝術的典範,此乃該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李斯用理性對話,而不以情緒性的語言攻擊異己,更值得當今社會效法。

〈諫逐客書〉可為借鏡的說服之道有六:

1.從秦王之利害論述逐客之過

說服之道宜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思考,〈諫逐客書〉全文只關切秦王之利害,無一字涉私己之利,秦王易放下戒心,願意隨論述思考,才有可能接受。此外,李斯不攻擊建議逐客卿的秦國宗室大臣,不批評其動機實為爭權奪勢,聚焦於秦之利害,是明智的策略。

2.舉證精彩

列舉秦王祖先用客卿強大秦國之史實──白話即是:「你阿公、阿祖都靠客卿強國。」文中列舉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王祖先,用外國客卿使秦國富強的史實。以祖先受客卿幫助的證據,證明客卿對秦國現今強大國力的貢獻,說服力強而精彩。

李斯論曰:「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先將客卿的負面形象扳回,又說:「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客卿不但無過,還是秦國現今強大的主要功臣,暗指秦王正坐享其成,強大國力亦為秦王之大欲,不異砍了秦王一刀。李斯示範如何由負分拉回至零分,最後卻是得滿分。

3.善用事例而類比成功

李斯詳細評論秦王喜歡這些異國寶物、音樂、美女的原因很單純──「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接著質疑:「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挑戰秦王用物取人何以雙重標準?再批評難道重視「色樂珠玉」而輕視「民人」?於此段末砍上一刀「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終究秦王夢寐以求的正是「跨海內,制諸侯」。

4.直指領導統御之原則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何以不能逐客的論述主軸即在此,「不卻眾庶」是所有領導者都該遵循實踐的原則,因而「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逐客之令即為「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此段尾李斯更靠近心臟刺一刀「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秦國實力與敵國一消一長,秦王怎能忍受?

5.破除秦王疑慮

秦王逐客卿的原因是懷疑客卿不忠,逮獲一外國間諜,遂以偏概全,李斯在文末,待秦王可能較冷靜時,輕輕一句「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指出並非所有客卿都不忠,不宜因噎廢食。說服的藝術不在說的多寡,而在說的時機。正如《論語》所云:「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掌握恰當的時機,不只是說服的原則,亦為重要的生命智慧。

6.層層剖析的邏輯,刀刀砍中秦王要害

全篇文章從頭至尾,只有一目的──指出驅逐客卿的不當,每一論述皆為此而發,每一段結論更直逼秦王要害。上文的234點已論李斯連砍秦王三刀,結論再一刀刺向心臟。這犀利的連環攻擊:先是國不能強大,其次非得天下之術,繼而乃資助敵方,最後國將因之滅亡。層次由輕而重,一波接一波,直搗黃龍府,秦王焉能不驚?客卿與秦王情份必然淡薄,與人溝通如果不能動之以情,則得說之以理,李斯強勁的火力網,示範了說服的策略。

 參.閱讀設計 汲取智慧

 閱讀是很方便的吸收智慧的途徑,閱讀教學該是所有老師的天職,國文老師應將之視為教學重點。閱讀方法、習慣、興趣、品味的訓練與養成,國文老師當一肩挑起。我主張國文教學與學習有兩個網絡,一是國文課本的系統教學,一為引領孩子大量閱讀各領域的書籍文章[6]。老師的閱讀指導與引領的過程,即可將智慧的養分融入教學中。

每個星期一我印兩張四頁B4的文章給孩子閱讀,每位孩子都有,利用課堂上發,並以3~5分鐘簡略導讀以引起動機,不要求寫心得,請同學與家人分享閱讀,學校日也與家長說明閱讀講義,有些家長因此樂於閱讀講義,親子閱讀互動也頗佳。這些講義同步掛上《徐茂瑋網頁》[7],與本校師生及其他喜愛閱讀者分享。97學年開始每週的閱讀設計主題,舉例於下:

一、9791

l      主題:給高一新生的基本功

l      閱讀選文:1.〈教養和教育〉劉炯朗2.〈非魚定未知魚樂〉劉炯朗3.〈抉擇〉

黃崑巖4.〈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高希均5.〈清大學務長的一席話〉6.〈讓自己快樂〉聖嚴法師

l      說明:高一新生初入高中,期望孩子對學習有正確的觀念與態度。

 二、9798

 l      主題:與陳長文學溫柔

l      閱讀選文:1.〈這是祝福不是詛咒〉陳長文2.【後記1】〈智障兒不是討債者

母也不是受罰者〉陳長文3.〈磨難與眼淚 鐵漢律師重新定義堅強  理律掌門人陳長文的生命體悟〉劉佩修

l      說明:陳長文有一重度身體與智能障礙的孩子,透過他的溫柔、愛與磨難,

我期望孩子的心會柔軟些,能同情弱勢。

 三、97910

l      主題:世界自殺防治日──珍惜自己珍惜家人

l      導讀短文:

親愛的麗山學子:你好!

今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請讀一讀黃春明的喪子之痛,提醒你珍惜自己珍惜家人。世間無日不風波,然而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再惡劣的天氣也會雲淡風清。人生不是只有分數、考大學、戀愛,睜大眼睛向前瞻望,豎起耳朵專注聆聽,敞開心胸樂於接納,活出你精彩的生命!

國文老師  徐茂瑋 啟

l      閱讀選文:1.〈相信我,你沒有!〉洪蘭2.〈國峻不回來吃飯〉黃春明3.〈我

知道你還在家──孩子,我感到難過,但也為你驕傲〉黃春明4.〈我有悲傷的權利〉國立北護5.〈孩子,世界並不完美,你也一樣〉時報社論6.〈好好活著的一項技術〉楊玉欣口述 陳柏州整理7.〈絕不自殺!〉洪蘭

l      說明:預防勝於治療,自殺防治更是如此,此主題閱讀我還特別掛在麗山高

中網站的最新消息,讓全校師生能讀到黃春明的現身說法,孩子閱讀時無不感動,多半抆淚啜泣。

 四、971222

 l      主題:愛情是什麼?

l      導讀短文:

「大學生飛撞前女友 再回頭活活輾死」、「高二女生 為情傷跳樓身亡」,驚悚駭人的情殺、自殺,一再重複的悲劇,愛情是什麼?得不到愛怎麼辦?當愛的感覺不再,要如何分手?失戀、失婚當如何看待?如何走出陰霾?這週先從「愛情是什麼?」思索之。   徐茂瑋誌

l      閱讀選文:1.〈人們對愛情為什麼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曾昭旭2.〈嫉妒是

因為我愛你嗎?〉曾昭旭3.〈愛與寬恕〉羅秉祥

l      說明:愛情是人人嚮往又怕受傷害,學校老師又不教愛情,孩子只有瞎摸索,

帶孩子閱讀討論,期望能有正確觀念。我曾有一因緣:我教的學生的異性朋友,告訴我他們在談論彼此感情問題時,我的學生會引用我課堂中的說法。令我訝異的是,這位同學上課時給我的感覺是不專心的多,居然記得還運用我談論的愛情觀。由此觀之,老師們,別妄自菲薄。

 五、98219 主題:凡走過,都是美好的──挫折使你成長 

l      導讀短文:

今天發了學測成績,幾家歡樂幾家愁,特別以「凡走過,都是美好的──挫折使你成長」一堂生命教育課的閱讀資料,供莘莘學子參考。

生命是長期努力、點滴累積的結果 ~ 請不要對自己太早下論斷

人生很長 ~ 請不要對自己只看一個時間點

徐茂瑋 

l      閱讀選文:1.〈最好的輸家〉張曼娟 2.〈享受比賽 超越輸贏〉許又方 3.〈苦

難是化了妝的祝福〉洪蘭 4.〈活出自己,活好人生〉 游乾桂 5.〈慟失愛兒  感謝孩子伴我29載〉霍幼芬 6.〈心事獨白 來不及擁抱〉胡肇勳 7.〈如何得到幸福?〉洪蘭

l      說明:219日發學測成績,我知又有多人要暗自垂淚,因而安排此閱讀主題,我也特別掛在麗山高中網站的最新消息上。隔幾天我收到簡訊:

茂公我是XX,好久沒見到您了。前幾天我逛了麗山網頁,看到一則您給剛學測完的學弟妹的幾句話,接下來我眼淚就不聽使喚地流下,或許因自己正在面臨轉學考的挑戰,隔天我就夢見回到麗山見到您。我只是很想說:那幾句話真的深深地溫暖了我的不安,真的很感謝您!其實很多事都沒那麼難,對吧!

 肆.結語

台灣的教育病根在於價值單一,導致看不到教育的本質──人,老師是在教育活生生的人,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人,如何成就自我,在必死的人生中尋找安身立命之道。三年前,一位才上了一星期國文課的高二學生,向我抗議:「老師,你教的好不國文喔,這樣考試怎麼辦?」當下我以「徐子哲學」回應他,孩子後來上了我一年國文課,高三轉組。這孩子大一上學期中,打電話告訴我,他擬好一堆待人處世的問題要問我。不知道我何時從「好不國文」被轉折到「困頓時的導師」?

國文教學為什麼畫地自限?經史子集不是經世濟民之道嗎?何況安身立命!


[1] 徐茂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能帶給高中生什麼?〉《國文新天地.第6期》2003.12.

[2] 同注1

[3] 法鼓山公益廣告語。

[4] 《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James C. Hunter 張沛文譯 商周出版

[5]請參閱徐茂瑋著〈晉武帝中了李密的兩刀論〉《國文天地79期》

[6] 請參閱徐茂瑋著〈懃懃懇懇引領孩子閱讀〉《尋找校園裡的魔法石Ⅲ──邁向閱讀高原》台北市教育局出版

[7] 《徐茂瑋網頁》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htm

 

29.高中國文只要學好一個版本即可 徐茂瑋

拜讀〈我曾以為自己智商有問題〉,文中作者以為多元版本就要讀完所有版本才足以應付升學考試,其實不然。

多元版本的升學考試開始於九十一年,我們分析這兩年半的考題,並參酌八十三年開始的「學科能力測驗」的歷屆考題,可以歸納如下:重視學生的能力──基本語文、閱讀、理解、分析、推理、鑑賞、應用、體悟等的能力(能力是可以帶著走的,不會忘的,如騎車、游泳),避免記憶性的題目,多考重要的文學、國學常識,細枝末節的鑽牛角尖題目已不再。作文題目也不再是制式的八股,而是活潑、多樣、貼近生活經驗的題目,學生作文時除了思考外得用心體悟才能作出好文章。國文已不是「貝多芬」了。

命題者為了避免獨厚某一版本之嫌,所以命題取材自各家版本之外,學生便認為課本內容與考題無關,投資報酬率太低,讀課本的意願降低,或者以為要讀遍所有版本才足以應付考試。我主張由兩條路徑學習國文,既可學好國文,又足以面對考試。

一.專心學好一個版本

任何一版本都是依據教育部的教學大綱編定的,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基礎能力都應該包括在內,所以,這是一個系統而完整的國文學習。學生要信任老師,專心學好這三年的課程,就會有足夠的能力讀懂題目中的文言文──縱使是沒學過的,其他的題型亦然,不必學遍所有版本。

二.大量閱讀各領域的好書

國文的學習範疇不是只有文學,凡好書、好文章都是該讀的。讀物理、讀歷史、讀化學也都是在學習國文,因為閱讀、理解、推理、綜合、分析、鑑賞等的能力不都得用到嗎?因之,國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興趣、品味、習慣,尤其不可偏食,盡量兼顧各領域的書籍。長期下來,不但增長識見,提昇智慧,國文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具備,文筆及文章內涵當然也會有長足進步,更體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終身學習亦在其中矣!

透過上述兩路徑來學國文,何必讀遍所有版本?

 

30.學孔孟 習得生命智慧 徐茂瑋(台北市/教師)人間福報 100.03.04.

教育部公布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綱草案,除了引發學測、指考考不考問題(大考中心說會考),也掀起為何獨尊孔孟爭議。

筆者認為,孔孟雖為兩千多年前的智慧,但置之於現代依然是生命的明燈,舉隅於下:

筆者教授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堂必由《論語》開宗明義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講,解說「學」、「習」二階段的意義,待字面解釋告一段落,再問學生「學習何以產生喜悅?有沒有因學習而喜悅的經驗?」然後與他們討論為什麼在學校學習得不到喜悅?借反省可否改善?如果孩子領悟學習的意義,體會學習的喜悅,終身學習就不遠了。

筆者教到孔子的學生說「申棖是個剛強的人。」孔子反問「申棖的欲望很多,怎麼能剛強呢?」解釋此對話後,問學生「一個人的欲望與剛強有關係嗎?」由此切入如何處理欲望。

欲望是一輩子的課題,功名利祿、飲食男女等都是欲求的對象,可以使人上進,也可能引來千古恨,全看個人的修習與應對;孔孟還有很多對治欲望之道,都可提醒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學習如何處理當下的欲望,更是將來無限誘惑的預防針。

筆者教導白目又愛亂發言的學生,常藉機在黑板寫上「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提醒學生學習說話的時機,強調人際互動的藝術;此章後段「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又是教我們該不該「取」的準則。與人言談應對最難的是拿捏時機,贈與收受關鍵在「義」(合不合宜),讓高中生學習掌握恰當時機,思索應該或不應該。

至於孔孟的修養,筆者是從「不安」開始,當覺得某一作為令自己「不安」,就該反省,檢視後仍覺「不安」,就該改過。宰我問孔子可否將守喪縮短為一年,孔子回答強調「你如果心安,你就這麼做吧」,孔子以為當時為父母守喪三年,乃因父母剛去世,孝子吃喝享樂心中不安,所以「不安」是道德判準之一。

孟子敘述「凡是人突然看見孩子將掉入井中,都會產生怵惕惻隱之心」,認為這種自然生起的「惻隱之心」,就是人的善性開端,可以發展成善心、善性,並舉拾金不昧例子告訴學生,終生的修行是保持「不安」的能力,以真誠面對「不安」,若屢屢忽略「不安」,久之將「麻木不仁」。

孔孟講得是讀書、做人、道德等,終身受用,若能把教材與生活連結,讓學生透過思考、質疑與討論,可轉化為生命智慧,實踐於生活中。

 

下文為投稿原稿

學孔孟 得生命智慧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可能再度列為高中教材,為此期盼高中國文老師闡發孔孟的生命智慧,切勿再淪落為死讀死記的考試八股。因為二千多年前的智慧,置之於現代依然是生命的明燈。舉隅於下:

筆者每當第一堂教授《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必由《論語》開宗明義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講,詳盡解說「學」、「習」二階段的意義,「學」是「知新」,將不會的學會;「習」是「溫故」,學會後要如鳥重複振翅,不停練習,將學會的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是故,「學」是「日知其所無」;「習」是「月無忘其所能」。如此「學」、「習」才完成。待全章字面解釋告一段落,再問同學:「學習何以產生喜悅?你有沒有因學習而喜悅的經驗?」請同學分享,再與他們討論為什麼在學校的學習得不到喜悅?借反省可否改善?如果孩子領悟學習的意義,體會學習的喜悅,終身學習就不遠了。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說:「申棖是個剛強的人。」孔子反問:「申棖的欲望很多,怎麼能剛強呢?」解釋此對話後,筆者問學生:「一個人的欲望與剛強有關係嗎?」由此切入如何處理「欲望」,欲望是一輩子的課題,功名利祿、飲食男女等都是欲求的對象,可以使人上進,也可能引來千古恨,全看個人的修習與應對。孔孟還有很多對治欲望之道,都可以提醒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學習如何處理當下的欲望,更是將來無限誘惑的預防針。

教導白目又愛亂發言的學生,筆者常借機在黑板寫上「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提醒學生學習說話的時機,同時強調人際互動的藝術。此章後段「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又是教我們該不該「取」的準則。與人言談應對最難的是時機的拿捏,贈與收受關鍵在「義」──合不合宜,讓高中生學習掌握恰當時機,思索應該或不應該,假以時日,孩子的人際關係與判斷能力當有長進。

宰我問孔子可否將守喪縮短為一年,孔子回答中強調「你如果心安,你就這麼做吧!」孔子以為當時為父母守喪三年,乃因父母剛去世,孝子吃喝享樂心中不安,待心安後方結束守喪,所以「不安」是道德判準之一。孟子敘述「凡是人突然看見孩子將掉入井中,都會產生怵惕惻隱之心」,孟子認為這個自然生起的「惻隱之心」就是人的善性的開端,像一粒種子,如果照顧好善端種子,可以發展成善心、善性。「惻隱之心」等同於「不安」,孔孟的「仁」以「不安」的面貌展現。

筆者教學生孔孟的修養從「不安」開始,當覺得某一做為令自己「不安」,就該反省,檢視後仍覺「不安」,就該改過。尤其夜闌人靜,想起白天所做所為心裡「不安」,晨起就該補救昨日的過錯,此即孟子的「存夜氣」。終生的修行是保持「不安」的能力,以真誠面對「不安」,若屢屢忽略「不安」,久之將「麻木不仁」。並告訴同學:「真誠地面對不安,保持不安的能力,你不會成聖人,還是會犯錯,但是你不會存心為大惡,若長期實踐必減少許多無謂的麻煩。」日前宜蘭67歲拾荒婦人楊黃牡丹撿到110萬元現金,縱使拾荒月入不足5000元,毫不所動立即送交警局,國小學歷的她說:「不敢佔有,不然會一輩子心不安。」如此素樸的不安,人皆有之,孔孟的修養就是保持它!

教學中宜將教材與生活連結,多與同學討論「為什麼」,讓同學思考是否贊成書中的主張,說明贊同或不贊同的理由,並要求同學言之成理。孟子不是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嗎?透過思索、質疑與討論,生硬的古文才能轉化為生命智慧,實踐於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