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10月25日──蔡依林、吳興國與古又文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此觀念至今尤烈,入名星學校成為全民的唯一價值,然而蔡依林、吳興國與古又文三人的成就非來自名校光環,跳脫主流價值的運作模式。本週閱讀三篇相關文章,思考他們成功的背後有什麼值得「分數雞」參考、借鏡的?(案:供給肉者,名之曰肉雞;司生蛋者,謂之蛋雞;專門生產分數者……) 徐茂瑋誌

1.我(蔡依林)必須做到130分 才能讓別人扣分

2.我演悲劇人物 吳興國

3.古又文:唸高職,一生最勇敢的決定! 文.黃惠如

 

1.我(蔡依林)必須做到130分 才能讓別人扣分

李郁怡 商業周刊第 1038 期

蔡依林是擁有怎樣的戰勝欲望,讓她打敗自己的軟弱、打敗看衰她的人,拿下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

她是一個運動員,內心有一股挑戰世界紀錄的欲望,無法抑制。

她,其實是一個藝人。

這是一場勝利的宣示!今年六月十六日晚上,台北小巨蛋,身著紅色舞衣的蔡依林,緩緩從高處降下舞台,手裡拿著響鈴,拋向天空後,像體操選手般柔軟的劈腿轉身,接下響鈴。扭腰、擺臀,動作狂野。一首「舞孃」引發尖叫聲不斷,她在火焰包圍下退場。一個小時後,她獲頒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

接過獎座致詞的蔡依林,沒有落淚,鎮靜非常的說:「得這個獎,我要謝謝很多人,謝謝曾經很不看好我的人,謝謝你們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很努力……,讓我一直維持在最好的狀態。」

典禮後,網路上開始有人討論這番話是什麼意思?一位娛樂圈內了解蔡依林的長輩則說,這是一番她等了多年,才有機會說出口的肺腑之言。

她要證明:我不會被你看衰!這是驅動蔡依林挑戰紀錄的內心力量。

慘遭批評:人紅了卻不討喜 被評為爛歌手、亂抄襲

「很少有歌手像蔡依林一樣,第一張唱片就紅了,可是卻那麼的不討人喜歡。」一位熟悉蔡依林的圈內人說道。蔡依林十八歲出道,但隔兩年,她竟被創作歌手陳珊妮和林暐哲等人,評為「十大爛歌手」。後來每出一張唱片,幾乎都招致抄襲國外歌手的評價。

有人可以不在意負面的批評,但蔡依林從小就好勝,功課要第一、打電玩也要第一。她渴望巔峰。

「小時候全班有很多很棒的資優生在我旁邊,我處在班上,覺得他們好像就是數學好厲害,你可能要讀好幾本教科書,你才會進步,已經很努力、很努力,結果還是九十七分,」她說她不是資優生,但「我還是覺得不會放過自己,」她笑說。

「我想要獲得的東西可能就是:這個東西妳學好,當下妳克服了它,對我來講,那就是一種成就感。」

她從來都不放過自己,她的字典裡不容許九十九分。這個數字勝利者不屑,不是巔峰,就缺乏征服的成就感。

「你必須讓自己得到一百三十分,才能讓自己被別人扣分!」她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

「一百分就『耶!』(比出勝利手勢);九十九分就『夠了!為什麼是九十九分?』」蔡依林使用的語言很年輕,但表情卻很認真。聽說,她剛出道時,總是追著經紀人問:「我應該怎麼做(才會成功)?」努力想要改造自己。

進入演藝圈,一個每天都在淘汰人的地方,蔡依林二十一歲就遇到演藝生涯中最大的困境。那年她的父母與所屬的經紀公司大聲工作室,發生財務糾紛互控,一邊是她最親愛的家人,一邊是挖掘她才華的恩師,她在其中左右為難。而這場官司的結果是,新台幣九百萬元的賠款,和不知何時才有機會重返舞台唱歌的茫然。

絕不妥協:個性極好強 練舞練到幾乎昏厥也不放棄

有一整年的時間,她沉寂消失,只演了一部反應平平的戲。沉寂的這一年多,蔡依林看懂了很多事。

她明白了,演藝圈是多麼殘酷而現實的地方,像是「當藝人最辛苦的地方就是每個人都要Judge(評論)你!」她知道自己個性好強,總是覺得別人在為她評分,「演藝圈是這樣的地方,要隨時隨地面對批評,可能你今天出現在某些人的面前,不符合他們畫出來的框框,我常常會想到的是,是不是我今天做人不夠成功之類的……。」她表示。

但是她也逐漸明白了,她喜歡演出,喜歡舞台,「表演是我的使命。」她說。

二○○二年,蔡依林終於覓得新的經紀人與唱片公司。新的東家安排她重新出道,重新塑造她的形象是「七十二變」的百變女郎,目標是要能歌善舞到風情萬種。像是要忘卻過去一般,她拚命練習,一路陪在她身邊的藝人經紀露璐,形容蔡依林極其好強,好幾次練到身體完全支撐不住,幾乎昏厥也不放棄。

蔡依林這樣形容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贏』這件事,我唯一贏(別人)的,可能只有毅力吧!在成就方面,我就永遠還是可以再更……更好更好更好。」她笑笑。她有強烈「戰勝」的欲望:戰勝負面評價、戰勝不被接納、戰勝自己的限制與極限。

「要讓她做到高難度的事,很簡單,」她的經紀人蔣承縉,以及唱片公司老闆陳澤杉都表示:「只要對她說『這太難了,妳可能做不到』或『做不到沒關係!不要勉強自己』,她就立刻卯起來。」而且眼露「殺氣」。

看今日的蔡依林,很多人不會相信,她剛出道時,是一個連跳舞都會同手同腳的藝人。

這個曾被舞蹈老師嫌沒有舞蹈天分的女孩,最初,每天十數小時不間斷的苦練;而且,白天苦練趕不上其他舞者的進度,她回家繼續練。從雙手摸不到地,練到身體柔軟,可以劈腿,驚人的改變讓舞蹈老師張勝豐稱讚她努力的程度,「在藝人中她是第一名,中間的沒有,其他人排在十名之外。」

蔡依林練過體操、瑜伽、印度舞、甚至鋼管舞,一練再練,終於她讓自己有了「舞感」,成為在舞台上可以狂野跳舞的「舞后」。蔡依林的唱片公司老闆、科藝百代總經理陳澤杉描述,這次為了新唱片,蔡依林被送去倫敦練舞,這次練舞的時間比起前幾次時間更緊迫,她必須在十天內學會鋼管舞與綵帶體操。過程中,蔡依林儘管摔得全身都是瘀青,她還是咬牙苦撐。最後,陳澤杉實在看不過去,要求她,「放棄一種,不要都練了,太苦了!」果然,這麼一說,反而被蔡依林拒絕。

挑戰極限:彩排時跌落鞍馬 沒有退路,擦乾眼淚繼續苦練

去年,她在台北、香港的演唱會是一個經典,融合鞍馬與吊環體操表演於歌舞,這是兩岸三地藝人前所未見的演出。她的體操教練陳楸杉表示,這兩項運動要求極高的臂力,從亞運或奧運之中,只有男子體操項目有這兩項,女子體操項目並沒有,就可得知其難度。

但藝人蔡依林要在舞台上,挑戰世界級運動員都沒有的競賽。她渴望巔峰、戰勝。

她表演倒吊的吊環高度,約一層樓高。而那座鞍馬約有一百六十公分高,她必須雙手放在鞍馬的扶手,兩次換手,每次換手要做腳的迴旋,中間加速度很快,重心很容易失衡。兩項表演的任何一項失手,輕則演唱會毀了,重則骨折無法繼續表演。

蔡依林的經紀人蔣承縉在接受訪問時,回憶起這一段,情緒激動紅了眼眶說:「萬一掉下來,我怎麼跟她的父母親交代?」

沒有多少人知道,在台北演唱會的前一天晚上,所有的工作人員各就各位,準備進行總彩排,蔡依林卻得了重感冒。她跨坐在鞍馬上,聽著現場倒數讀秒,準備排練平衡舉起的動作,但體力不足,怎麼也抬不起自己的身體,再試一次,卻從鞍馬上跌下來。最後,她終於忍不住坐在鞍馬上嚎啕大哭。

現場鴉雀無聲,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嚇壞了,「永遠不在人前示弱的Jolin(蔡依林的英文名)哭了?」不過,擦乾眼淚繼續苦練,沒有理由,沒有退路。

隔天的正式演出,她表現出色。在舞台上,她大聲向現場觀眾說道,「我很努力,因為我不能輸!」但是當場她卻沒掉淚,反而在台下大聲歡呼的歌迷有不少掉下眼淚。

據說,演唱會結束,她才大哭了一場,這一次,是勝利的眼淚。她連續在台北小巨蛋舉辦三場演唱會,每場一萬一千人的容量,門票在兩週內賣光,是台灣歌手有史以來演唱門票銷售最快的紀錄。

「我覺得表演者就是這樣,就像運動選手,他也是付出很多就是為了那一刻。」九月當我們專訪她時,蔡依林窩在灰色的沙發上,臉上是畫得十分完美的妝容,眨著大眼睛,模樣還很「夢幻偶像」,但內心的表白卻十足成熟。

我們問她:你會不會偶爾怕說:「『我輸了』的時候?」

她很爽快的回答:「當然會啊!最怕的就是你輸了,然後旁邊所有的人說『你(輸了)這是對的。』以我的習性,我自己是比較……」她的話沒講完,但聽得出來,她不想讓人「證實」她「輸得對」,所以她非常的拚命。

強烈自制:輕食不破戒 沒達到完美的境界就是不夠好

追逐欲望,必須有異於常人的自制力。在專訪之後,隔了幾天,我們跟著蔡依林跑通告,她一邊為了準備通告化妝,一邊吃著當天的午餐,只見她小心挑起鮪魚飯上的生魚片送入口中,便當裡的白飯幾乎沒有動。另外一盒,吃了一些的,則是沒有油水的水煮青江菜。

那一盒水煮青菜,不是偶一為之。蔡依林剛出道時,曾經被批評「胖」、嬰兒肥,為了擁有舞台巨星的姣好身材,她因此克制食欲多年,只吃水煮食物。說到,做到。

前些日子,蔡媽媽為女兒辦生日宴,整桌二十幾道菜,都是水煮食物「過水大餐」,蔡依林非常高興,但是每道菜仍舊淺嘗即止,並不因為過生日,或擺在面前的是水煮食物,而放縱一點點口欲。有一次,公司為她辦慶功宴,氣氛high到高潮,從總經理以降,大夥起鬨要她暢食,她依然只吃水煮青菜。冷靜、堅持,一口,都不肯破戒。

藝人楊丞琳很佩服蔡依林的毅力:「沒辦法像蔡依林一樣,連吃沙拉也要過水。」另一位藝人李威也說:「口腹之欲是所有欲望中最難克制的,甚至超過性欲,我知道這很難,但蔡依林自我要求成為習慣,吃的欲望對她來講,已經降到很低。」他說,蔡依林的個性不是小女人,事業心很重,想證明自己、超越自己。

這樣的自制,連社交圈都受限,這是蔡依林的代價。在一篇報導上,藝人羅志祥提起,認識蔡依林五、六年,看著她如何一步步從胖變瘦。這些年,友人都不約她吃晚飯,因為她堅持晚上六點過後,就不吃東西,所以很難約。

「有些時候,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很perfect(完美);你明明知道什麼叫perfect,卻知道沒有到達那個境界的時候,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她說,「我自己對自己評分的標準之一就是,大家可能看到的都是怎樣的蔡依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框框,可是你可能今天出現在他的面前,不是這樣的框框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說,今天的自己是不是做人不成功?」

「所以,妳在每個人面前會盡量去……達到最好對不對?」她毫不猶豫的答:「對!」

她坦白表示:「其實我覺得,會把我逼瘋的,到最後會是我自己!」說這話時,她比畫著一雙看起來比電視鏡頭前更顯細瘦的手臂,手上精緻的指甲彩繪在空中輕畫出一道色彩。訪問中,她不只一次談到「壓力」、「崩潰」的字眼。

但就在我們覺得她這樣很累的時候,她卻又表示,她是樂在其中,「我覺得我很自在啊!」「每一次進步,就會讓我覺得自己更為完整。」

蔡依林曾經在舞台上,大聲的對觀眾說:「為了表演,我犧牲了朋友、家人、愛情!」但是,「因為我這麼努力,所以我不會輸,對嗎?!」

永不鬆懈:以瑪丹娜為目標 打破女藝人年齡限制,屹立舞台

蔡依林說,她有一個夢想,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像她最崇拜的瑪丹娜一樣,以專業能力,打破女藝人演藝壽命的極限,站上世界舞台。

瑪丹娜四十歲時,還能穿著性感,在舞台上表演倒吊金鉤,唱片依舊在全球熱賣,但女歌手在台灣的演藝壽命,很少能超越三十歲,而蔡依林距離這個年紀,只剩下三年的時間了。

「如果我到了三、四十歲,都能轉得很好,才會覺得自己是成功的吧!」蔡依林表示。接著她舉起手臂,握拳說道:「加油!」向年齡極限挑戰,應該是她現在最大的欲望吧?

二十歲那個受到他人批評、喪失信心的蔡依林已悄然說拜拜,現在,二十七歲的她,接受訪問時,帶著殺氣的專注神情,突然讓人想到她最喜歡的英文單字:Victory(勝利)。

資深經紀人丘秀珠如此形容蔡依林:「她出道的時候,論身材不是第一、論跳舞不是第一、論唱歌也不是第一;不是第一,今天卻做到了最好。」從當初眾人都不看好,撐過演藝界七年,成功由偶像歌手轉型,如今有資格被稱為小天后。蔡依林的成功的確不只是娛樂圈的包裝就能夠達成的。

戰勝的欲望,讓蔡依林突破他人的看扁,也突破她個人能力的極限。下一步,她要戰勝的,是時間。即便今天的蔡依林,在台灣藝壇的火紅程度,已無女藝人出其右,但是大環境淘汰人的速度絲毫沒有減弱。贏了今天,她還有無數的明天。

從台下到台上,她都不認輸——蔡依林的戰勝欲望

戰勝負面批評,讓觀眾重新接納 就讀景美女中時,參加MTV台新聲卡位戰獲得冠軍出道。

少男殺手的形象引發兩極反應,同年既被選為十大最受歡迎歌手,又被選為十大爛歌手。

與大聲工作室傳出合約糾紛,遭到冷凍,一年無法上舞台表演。

以「看我七十二變」專輯「重新出道」。為求重新站上舞台,拚命練舞,從同手同腳的舞蹈程度,到能歌善舞,在看衰聲中,重回歌壇。 戰勝自己,突破能力的極限 入圍金曲獎,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如果獲獎,感謝詞將是「謝謝所有看衰我的人!」三年後,以「舞孃」專輯獲得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果然在台上說了這段話。

在「唯我獨尊」演唱會展現苦練的瑜伽、鞍馬與吊環體操,正式擺脫玉女形象,引發話題。專輯銷量在大華人區突破兩百萬張,確立其天后地位。 戰勝年齡,挑戰女星演藝年限 下一階段目標,是要像搖滾天后瑪丹娜一樣,突破演藝青春壽命的限制,屹立舞台。

 

2.我演悲劇人物 吳興國【2006-10-05/聯合副刊】

這些人物走入我的生命中,他們得到在歷史重活一遍的機會,而我,卻得為他們死過一回又一回……

憂傷的童年養成我對世事無常和向命運抗衡的憤怒。一歲失去父親,三歲被送孤兒院,十二歲進復興劇校,二十四歲時,獨立撫養我與哥哥的母親因病過世,臨走時,連最心愛的兒子最後一面也沒盼到。從小到大,都是握著拳頭,噙著淚水,克服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難關,再加上,自演戲以來,都是扮悲劇角色居多,墜入這些受苦的靈魂世界中,令我難以樂觀面對現實人生。

這些人物走入我的生命中,他們得到在歷史重活一遍的機會,而我,卻得為他們死過一回又一回。小時候,學校給了我「吳興秋」的藝名,當時,演的是年少俊美的武生,例如:《白水灘》的十一郎,《兩將軍》中馬超,《水滸傳》中的林沖、石秀、武松都是見義勇為的英雄。有一回,學校演《荷珠配》,意外派我來個三路老生,為了學得像老人,我在後台面對穿衣鏡不斷練習,當時有位老師,很好奇看著我,問:「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唱老生的?」我馬上立正回答:「我叫吳興秋,唱武生的。」老師笑著說:「吳興秋,像女生名字,我給你換個名,就叫吳興國吧!」沒幾天,學校就通知我改名。後來,才知道給我藝名的,竟然是台灣四大老生之一,鼎鼎有名的李金棠老師。這一切,都是無形的因緣,這個名也漸賦予我更多的使命和責任。

文化是文明和愚昧的集結,歷史是功績與罪惡的混合,每一個世代都有代言者,愈是險惡的時勢,愈需要吞噬悲劇人物作為祭品,這些被選中獻祭者,大多是性格所造成的,而為何偏偏每一次,我都相信自己就是那個被選中的人,那麼多「忠孝節義」的思想,植入我的腦袋,隨著我由武生轉為老生,化身成為諫昏君投汨羅江的屈原,遭萬剮凌遲的袁崇煥,被十二道金牌入罪的岳飛,帶箭戰死沙場的黃忠,烏江自刎的楚霸王……個個都身繫邦國興亡。

超越政治之上的,是人間的情。在我演過的悲劇人物中,除了在政治的浪頭上翻滾,也有些令人動容的有情人,比方《四郎探母》中,為求見親娘一面,甘冒殺頭之罪,連夜奔向敵營的楊四郎,還有《打棍出箱》一出場就放聲悲哭的窮儒范仲禹,遭遇妻兒被占的不幸,導致神經錯亂,因恐懼到極點反而嬉笑起來。最愛的是《無限江山》中文采粲然的李後主,他的一生淒迷浪漫。「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前一刻,縱舞在豪麗迷醉的狂歡中,下一刻卻見他肉袒出降,垂頸流淚的窘狀,苦難本身就是熱情,悲劇予人同體大悲的胸懷。

我愛莎士比亞,更愛抓昆蟲。做如此比喻並非有不敬之意,我在當代傳奇創作了四齣莎翁劇本,其中三齣《慾望城國》(Macbeth)、《王子復仇記》(Hamlet)、《李爾在此》(King Lear)的主角都被命運逼到盡頭,唯有《暴風雨》(The Tempest)中的魔法師終於大徹大悟,寬恕了別人,同時也饒了自己,才把悲劇轉為喜劇,讓紛爭的孤島,變成美麗新世界。

有人問我:「在舞台上奮鬥了四十年,難道不覺疲憊?」其實,1998年的暫停兩年,給我注入了更充沛的能量,每一次走出舞台,卸了濃妝,脫了戰甲,回到家,我總能從妻子兒女身上得到愛和勇氣,只要讓我到海邊撿貝殼,到森林抓昆蟲,就可以讓我感到平靜、快樂、與世無爭。

 

3.古又文:唸高職,一生最勇敢的決定! 文.黃惠如2010/04 康健雜誌 137

古又文「勤勉刻苦」的學習養成,打破了文創產業「富過三代,才知吃穿」的邏輯,政大教授李仁芳曾這樣說。一個大男孩如何在15歲就懂得為自己找出口?

「就像個夢,」古又文一身黑趕來,昨晚接受採訪到12點多的他,一臉沒睡飽,講到得獎那一刻,疲倦的臉終於拉出一絲笑容。

2009年底,古又文擊敗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1000名的競爭者,贏得美國最大藝術設計機構Gen Art舉辦的指標性國際服裝競賽「前衛設計獎」,一時之間,媒體蜂擁而上,幾乎全台灣都知道了古又文這個美夢成真的故事。

研究創意管理學的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曾為文表示,古又文「勤勉刻苦」的學習養成,打破了文創產業「富過三代,才知吃穿」的邏輯,古又文的故事對台灣設計師出身的專業養成下了新的註解,就是:努力的人,就有機會。他有多努力?這句話說明一切,「夢想不是掛在嘴邊,你真的和它廝殺過嗎?」古又文曾對媒體說。

為了參加國際競賽,他努力克服英文不好的問題。沒錢補習的他,最瘋狂時曾經參加3個英文讀書會。現在他面對媒體侃侃而談,連政論現場節目都上了,看不出原本有口吃。

很少人知道,古又文得到大獎的這個「情感雕塑(Emotional Sculpture)」系列,曾經在紡拓會新人獎得過第三名,大學時期也參加比賽兩次,連入圍的邊都沒摸著。

失敗並沒有讓他失去對自己的相信,反而讓他理性地分析,每次比賽失利,幾乎都因為準備時間不夠,於是這次他用了整整一年來準備。

在前半年研究材料階段,他如同罹患「強迫症」,只要是線性材料他都拿來編織,試過塑膠繩甚至汽車內胎,最後決定用平常做羊毛氈的羊毛條,編織出3D立體感的作品。

古又文不是出世的夢想家,他很理性,他會想「我這條命能用什麼姿態走這條設計路?」於是他務實地接案,從瑜伽服到僧服都接,務實地參加比賽,因為成本最少。

人們記得成功的時候,但背後總有無數的失敗支撐。從大學開始,古又文的MSN mesenger暱稱一直引用日本漫畫的句子「殘酷的神在支配」。

由於無法大量複製、生產的作品一向不受青睞,古又文的作品常受到廠商「有誰會穿?」的羞辱,「我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失敗的,」他說。

還好母親用身教告訴他,要勇敢走下去,人言並不可畏。

古又文3歲時,父親意外過世,幾天後,家裡來了「擔心會錢要不回來」的親戚朋友,幼小的心靈記得,姊姊在門口滿地的皮鞋、高跟鞋裡,偷偷塞紙條「不要欺負我媽媽」。

當時,周圍的親戚斷言,母親一定會改嫁才能養活3個小孩,最後母親用雙手,早晨當清潔工、傍晚到富太太家幫傭,帶大3個小孩。

古又文曾經在受訪時,提到母親數度泣不成聲。他小時候一個人在家等門,媽媽按門鈴,他開門發現媽媽手上提著豆漿,原來媽媽很早就出去掃馬路,還記得帶早餐給他。古又文得獎的一瞬間,忍不住大喊:「媽,妳看到了嗎?我贏了!」

做自己,就能生存

古又文無視外界眼光的篤定,從15歲放棄高中、選擇高職就已經開始。

國中時,古又文的成績不錯,當大家都在拚建中時,嗜讀漫畫的他,暗自決定報考松山商職商業設計科。直至今天,15歲的那個決定,他依舊認為是一生中最勇敢、也是最快樂的選擇。「你會讓你的小孩唸高職嗎?」外界用傳統價值評斷高職的學歷,古又文憤怒地故意這樣質問。

「當時我告訴我媽, 我想考廣告設計,句點。」他故意不和師長、家人討論,因為他知道討論的結果常是反對。媽媽後來也婉轉地建議:「聽說男生都去考工科,」但古又文說想唸設計,媽媽也尊重他的選擇。

和其他從小學美術的同學相比,進入高職後,他才第一次拿起畫筆,從最基礎的素描學起,雖然商業設計科的功課繁重,卻是全新的學習,他一頭栽進學習的大海,興奮遨遊。

出身窮苦的他,如何養出國際格局,令人好奇。

「我的格局是不得已的選擇,」他坦言,在台灣的設計環境,雇主或多或少希望設計師「抄襲」市場上暢銷的作品,讓他痛苦不已。曾經他設計的衣服,被業主偽稱是「韓版」。

直到2007年他參加香港時裝週才發現,被國內廠商認為太過誇張的單品,日本買家卻願意用三倍的價錢購買,一瞬間,他才看見世界何其大,「我只要做自己、有創意,就能生存」,他難掩激動地說。他要往國際舞台走,於是也在家人不太贊成下,堅持前往英國就讀倫敦中央聖馬汀服裝設計碩士課程。

雖然古又文成為「台灣之光」,但他從來不是乖乖牌。

很多人建議他,得獎後,講些「得體」的話,但古又文對政策、時尚產業仍直言批評,因為他發現,原來他的故事也能改變別人的命運,如果大家願意聽他說,他就一次說盡。

結果發生一些令他感動的事。曾經在接受越洋採訪時,某媒體記者受到他故事的激勵,說出他原本的夢想是當考古學家,不該放棄,應該重新勇敢追尋,古又文在電話那頭哭了;又有另一個朋友的母親看了電視上他的採訪,同意孩子去學彩妝,原來台灣年輕人有太多陣亡的夢想。

得獎後,朋友笑稱,「古又文,你的MSN暱稱該換了」,但他始終沒更改,因為用這樣戰戰兢兢的心態,腳步會比較踏實。他形容,原本離自創品牌的夢想有3000公尺,得獎後,也許距離突然縮短只剩1公尺,卻是好長的1公尺,因為如果躁進地走那一公尺,只會粉身碎骨。

成功的方程式或許類似,但成功後如何幸福,古又文路才開始。

採訪後記

「等一下,」明明已經和古又文告別,他又扯著嗓子大喊。他拿出數位相機,要拍攝我們採訪他的心得。

我行走江湖快20年,從來沒被「反」採訪過。既然再怎麼躲,相機還是拍,只好站定好好講:「古又文遲到哦,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利他的想法,成功之後不該只為了自己,他願意多講、多做,為了後面更多人。」

然後他突然說:「《康健雜誌》臉書的粉絲怎麼樣呀?」剛剛邊走邊聊時,他提到他臉書粉絲數成長快速,我也講到《康健》讀者因為年齡稍長,粉絲數成長慢,原來他要用他的方式幫《康健》宣傳,幫《康健》一把。我相信,古又文的熱情,會讓他的路走得和其他成功人士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