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9月28日──教師節思索:教育宜「圈養人還是放人?」

教育該教什麼?我們的教育是豢養人?且看深泉一所特殊的小大學。

分數、升學的一元教育,讓台灣的孩子不會生活不懂生命,對此游乾桂老師有其獨特見解。

徐茂瑋誌

 

1.放牛還是放人?──深泉,加州沙漠裡的小大學   張讓  

2.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主講人:游乾桂

3.老師,我肚子餓   賴瑩蓉  

 

1.教科文共和國 放牛還是放人?──深泉,加州沙漠裡的小大學 張讓  (20071218)人間

一個人上什麼大學,真的關鍵一生嗎?

幾年前B大哥的女兒很想申請深泉,可惜性別「不對」。友箏沒有性別障礙,卻無興趣。

有興趣的是我。我總以為一般大學再如何一流,不過就是大同小異的知識工廠,造就出一批規格化的罐頭人。

1

從八月底到現在,我們不斷帶友箏東奔西跑參觀大學。在看過賓州西北角的一家小大學後,B這樣結論:「若是我,以我對自己的理解,就絕不會選這所學校。就像當年若是可能,我便不會選深泉。」我反駁 :「你這樣說不公平,因為是後見之明。」他想了一下也同意:「沒錯。如果我沒進深泉,也許今天就不是這個樣子,未必比較好。」

「沒進深泉,當年你就不會那麼有趣了。」這,我毫無疑問。

2

深泉(Deep Springs College)是家風格獨具的小大學,在加州東邊深泉山谷的高地沙漠裡,離死亡谷不遠,若從洛杉磯開車要五小時。

這校出奇地小,只收二十六個學生,簡直只能說是個班。而且是兩年制,剩餘兩年大學教育必須轉到四年制大學去完成。然而對必須支付昂貴學費的父母來說,深泉有個最迷人的地方:免費。也許因此B家五個男孩當中有四人上深泉,除了老大。

大學應是什麼樣?林木環繞翠綠的草地,古典的紅磚尖頂建築深藏其間,甚至有一座高聳的歌德式教堂。確實,美國許多大學都以此為招徠。但深泉不。創始人能(L. L. Nunn)因投資水力發電而致富,本身連大學都沒畢業,卻對大學有獨到的理想。他不滿當時的教育制度,即使在那時代已經看出「商業主義把文明搞得一塌糊塗」,認為大學教育主在陶鑄人格和培養獨立思考的領導人才,因此於1917年選擇在這四面環山的沙漠裡設立深泉學院。

3

2006年九月號的《紐約客》雜誌上有篇〈尋求者〉,便特寫深泉。形容這校是個熔各家思想於一爐的怪胎:「基督教神祕主義、帝國式的精英主義、童子軍式的禁慾、以實際動手做來學習的先進態度,再混上強調自主、訓練領導能力和培養堅強的人格。」

也就是,深泉不只是所學校,同時是座農場兼牧場。學生除了上課,還必須分擔農牧場的勞動。兩人擠牛奶,一人餵草料和收雞蛋,兩人管菜園,四人給苜蓿田澆水,一人屠宰,其他人則包辦烹煮、清理、打雜等事物。而最大榮譽是放牛,夠格的人才能驅趕牛群到高地去吃草。教師六人,長短期各半。通常一班五六人,小可能師生一對一,大則包括所有學生。上課採研討會式,大家圍桌自由發言。校內事務也由學生自治,包括每年篩選新生,和重新審核僅有的兩條校規:在校不准嗑藥飲酒,以及除非因公務或緊急事件不得擅自離谷。

創始人有時訪問深泉,曾有學生問他為什麼把他們放在沙漠裡,他便要他們靜下來,「聆聽沙漠的聲音」。這樣的浸淫之後,學生面貌氣質果然發生變化。一般是粗頭亂服,一把鬍子,指甲鑲了黑邊,眼鏡是油污矇矓,活像一群浪子遊民。可是熱愛高談闊論,越抽象虛玄越好。這些大孩子像一群苦行僧,視深泉為淨土而外界為污染。大約十年前,電話公司為感謝學生大量打長途電話(深泉是少數還有電話亭的地方),送了學校一台大電視。學生給那電視取名「巨奶」(供弱者吸吮之用),把它擺在一堆垃圾上,用大鐵錘砸毀。後來不得不面對兼收女生的問題,這些大男生幾次決議還是維持原狀。理由不一,主要是在維護深泉特色。可說九十年來,深泉丰采依舊。

4

我第一次見到B時,他就像《紐約客》文裡所寫的深泉典型。長髮紮在腦後,一臉亂鬚,嘴角斜斜刁了根菸,身上掛著破舊的運動衫牛仔褲,和兩個中國學生住在一棟破舊老屋裡。我沒見過那樣骯髒破爛的房子,以為他是狄更斯小說裡出來的窮小子,靠自己打拼賺學費,直到有一天見到他父母寄來的聖誕包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傢伙不但有父有母,他們還有錢給他寄包裹!

外表邋遢,B眼神裡卻有種特殊的東西,溫厚內斂,不像一般美國年輕人那樣飛揚淺薄。當然,那氣質主要來自天生。還有一部分,我後來發現,應是來自他奇特的沙漠教育。

《國家地理雜誌》19761月號裡專文報導歐文山谷,也稍稍提到了谷內那幾無人知的沙漠學校。有張色調棕黃的照片是深泉某課堂情景,一群頭髮散亂衣著隨便的年輕男子圍長方桌而坐,穿了西裝外套的老師坐在一角,對角上那狹長臉蓄了鬍子的便是B,樣子就像和我初識他當年,只是更年輕。我拿給友箏看。活生生的歷史,感覺奇異。

5

認識B後,我常到那破屋裡和他們三人一起共炊晚餐。餐間閑聊最有趣的話題,一是老錢談文革初期他參加紅衛兵到處搭火車串連的故事,另一便是B談他在沙漠放牛大學的經歷。那時我還沒愛上沙漠,但馬上就愛上B描述的那個學校。

「天還沒亮,我們就起床去擠牛奶。擠完了才去吃早餐。那時餓得簡直可以吃好幾頓。我從沒那麼餓過。」

「你喜歡深泉嗎?」在問過B無數關於深泉的問題以後,我必有這一問。而出乎我意料,答案是否。

「為什麼?」我總大驚追問。

「因為那裡沒有女生。」

我不信。B的三兄弟都極愛深泉,其中兩人還都多留了一年。許多年來,我不時就會和B重拾深泉這話題,再度追問他不喜歡的理由。讓我逼緊了,他最後會承認當然並非全不喜歡,而不喜歡的理由有幾個:一是幾乎沒有數學課(「我們那時的數學老師發瘋了。」),一是太隔絕了(最近的小鎮在四十哩外),一是沒有女生,還有就是那時的牧場總管對他態度惡劣,讓他日子難過──這我終於明白,才是真正理由!

6

後來有次在緬因州旅行,在車上講故事打發時間,B講了一個深泉的鬼故事:「在深泉我們自己養牛自己擠奶自己屠宰,每一頭母牛我們都認識,都有名字。有時屠了的母牛會回來,有的同學就見過鬼牛。有一次輪到我擠奶,天色還黑,我迷迷糊糊地爬起來到了穀倉裡,看見貝絲站在老地方,就到牠身邊擠了起來,完全忘掉貝絲已經在一星期前給我們宰來吃了。擠完奶我迷迷糊糊帶著鮮奶送到冷房,只有點奇怪那奶筒看來滿滿的提起來卻很輕。後來我頭腦清醒了才想起來貝絲死了……

後來呢?友箏和我搶著問。

B是隨口編的,根本沒有鬼牛鬼奶的事,但繪聲繪影,簡直就像真的。沙漠裡的小大學,荒天野地,似乎什麼事都可能。

有時我會問B沙漠裡的景色,他便會告訴我:「春雨後的沙漠真美。忽然間,到處都冒出了花來,遍地的花……我曾在沙漠裡過夜,滿月的光一片銀白。露天躺在睡袋裡,半夜聽見唏唏嗦嗦的聲音,原來是沙漠鼠,一大群,在背包裡找東西吃……

他怎能不喜歡深泉?

7

一個人上什麼大學,真的關鍵一生嗎?

幾年前B大哥的女兒很想申請深泉,可惜性別「不對」。友箏沒有性別障礙,卻無興趣。

有興趣的是我。我總以為一般大學再如何一流,不過就是大同小異的知識工廠,造就出一批規格化的罐頭人。好比搖滾電影《牆》裡那一幕,學生走進學校變成從絞肉機出來的一團絞肉,歌聲唱:「我們才不需要教育,才不需要思想控制……」。

而深泉不同。那遺世獨立我以為正是絕無僅有的經驗,才兩年,就算寂寞些辛苦些也值得。但B不以為。沙漠那兩年雖不無樂趣,在某一程度上他覺得荒廢了。

話說回來,果真B沒唸深泉呢?他還會熟悉喬叟、莎士比亞、《資本論》和《百年的孤寂》嗎?還會差點主修英國文學甚至夢想寫作嗎?我們還能幾乎無所不談嗎?也許他會變成個「文化沙漠」型的科學家,呆板無趣了。在某一程度上,他難道不是深泉的產物嗎?

除了臆測,無從知道。

 

2.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主講人:游乾桂 地點:國語日報社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的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

「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總歸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的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而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前,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量發揮最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我會帶孩子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有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3.老師,我肚子餓   賴瑩蓉  人間(20040722)

一大早,帶著小朋友在校園中打掃,迎面來了兩位以前教過而即將畢業的小六男生。原以為只是禮貌性的照面,沒想到其中一個孩子劈頭一句:老師,我肚子餓。另一個孩也立刻為他補上一句:老師,他已經兩天沒有吃飯了。

我立刻帶他到隔壁的早餐店買早餐。大杯鮮奶茶、雙份火腿蛋的漢堡,一包薯條當點心,想到他下課喜歡打籃球,再遞給他一瓶礦泉水。

邊聊邊走回校園,我告訴他:老師很高興,當你肚子餓得受不了,是告訴老師,而不是去做壞事。你一定要知道,不論有任何的困難,都要回學校找老師幫忙,任何一位教過你的老師,都會把你當作自己的孩子般關心,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說而走上不能回頭的路。

歷經許多人世滄桑的他,加上晚入學,感覺上總是比同年級的孩子來得老成。

他點點頭,邊走邊吃早餐邊告訴我相依為命的叔叔因犯案被通緝,現在已不知去向,丟下他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屋子。也有人想利用他做一些不法的勾當,可是他不願意未來也像父親和叔叔一樣,成為監獄的常客。

升旗的鐘聲響起,他急忙趕回教室,看到他高高瘦瘦的背影,寬鬆的衣褲在風中飄啊飄的,更顯得他的單薄與無助。

在帶班的時候,我依照慣例會告訴班上的小朋友,老師是一個幫助你們解決問題的人,不是一個處罰你們的人,不論是現在或未來,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回來找老師,不要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走上不歸路。

這才是真勇敢,我心裡如斯的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