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04月27日──喚醒孩子柔軟的心

 

   1.喚醒孩子柔軟的心          徐茂瑋

    2.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   徐茂瑋

    3.從哈士奇救幼主  談生命智慧          徐茂瑋

    4.「百萬松露」的省思           徐茂瑋 

 

1.喚醒孩子柔軟的心          徐茂瑋

         

親愛的孩子:你們好!

國文課堂中的「子曰、子曰」不免令你們昏昏欲睡,但當我與你們分享生活體驗時,似乎清醒多了。我說過好多我永誌心頭的故事,不知你們還記得嗎?我曾經這麼說:

二十多年前我三十上下正值壯年,每星期日下午去學太極拳。有一回冬天傍晚細雨紛飛,寒風襲人,天色漸暗,又冷又餓,惦念老父、老母及妻女在家待我吃晚飯,資淺的教師薪水不高,坐不起計程車,撐傘縮著身子,巴望公車駕臨。路燈下苦等半小時,唯一可到家的公車終於來了,欣欣然振臂疾揮,司機目不斜視,在內線呼嘯而過。枉費190的昂藏之軀,三字經都出不了口,心中一陣酸楚,眼淚往肚裡吞,縮頭撐好傘,蒼天已全黑,再等下一班車。

十餘年前,穿著西裝筆挺赴喜宴,還是坐公車。在台視公司上來一對老夫妻,該是中崙市場買了菜,大包小包提上車,老太太坐好了,老先生後上,還在階梯附近,公車左轉敦化南路,司機未減速,老先生跌倒,袋子掉落,荸薺滾滿車。當下心中浮上臥病在床的老父,同時站起來走到前面一手抓著車桿,一手撐起老先生,扶持至座位,撿好荸薺,安頓好老先生,返身回座時一位太太拿了一張衛生紙給我擦手。人間還是有溫暖的。我不敢罵司機或與他爭論,因為過兩站我就下車了,即使教訓司機一頓,我下車後老夫妻可能又要……。我不是懦弱,只是認為這樣的人無可救藥,寧可回學校教好你們。

對你們講這樣的故事,是要你們學習看到「人」、尊重「人」,將來在你們的工作崗位上,不是只知做「事」,而完全沒有「人味」。

上個月,我參加一個同志經驗分享的工作坊,回來後告訴你們同志的辛酸。我的一位同志朋友結婚後,在加拿大向學校申請配偶宿舍,誠惶誠恐地告訴承辦人,他的另一半是男性,承辦人竟然不以為意,輕鬆回答:「可以呀!」生活中此類的小事都能令他焦慮驚疑。這位朋友向他的指導教授報喜訊,教授立即表達祝賀,朋友說可是我的終身伴侶是男人,教授高興地說:「Oh! It’s even better! 」朋友感動不已,因為他的婚姻得不到父親的祝福,他的父親在他婚後很久,才於一次散步中,拍拍背道聲恭喜,至現在他的父親尚未釋懷。我又告訴你們,好幾位同志,都曾經為了思考自己是不是同志、為了隱瞞自己的同志身份、為了同志戀情,耗盡心力、時間,受盡歧視、委屈,畢竟同志仍不為主流價值所容。

我記得說了二十分鐘左右,你們都睜大眼睛,專注聆聽,似乎個個心有戚戚焉。這個月同志協會來學校為高二同學分享,我問你們要不要去,幾乎全班吵著一定要去聽演講。上兩個禮拜,你們還為了同學被誤以為是同志,遭受不恰當的處置而來向我訴苦,使我認為你們的心已漸柔軟,大概也懂得尊重差異了。

這學期你們掃我辦公室前的廁所,為了女廁常被弄髒,不該丟在廁所的垃圾也丟在廁所,你們憤憤不平,批評用廁所的人沒公德心,來向我告狀。索性在每一間的女廁門板內外,用粉筆書寫著醒目斗大的字:「大小便請對準,垃圾不要亂丟。」用詞固無不當,但是每一位上廁所的女老師與女同學,都要先看到張牙舞爪的幾個大字,令人不舒服。如果改為印刷字體,以貼心的提醒語氣,比較妥當。於是我與你們溝通,請你們擦掉粉筆字,但不被接受。我又告訴你們:「我不忍心我的女同事、女學生上廁所要看這樣的文字。」你們依然不理會。於是,第二天一早我不打太極拳,改掃廁所,一個人用不著半小時就掃好女廁。我帶我的導生掃了一個禮拜,直到你們導師知道才落幕。我以為你們大概能領會我要教你們的──以柔軟的心為人服務。

今天你們又來向我告狀:「老師!可不可以教他們掃地時間不要來上廁所?一個個來要掃很久耶!」我說:「不行!掃地時間還是要讓人上廁所,不可以不讓人上。」我沒時間細細說明,上課時間就到了。後來我在女廁大門,赫然再見到紅色粉筆寫著:「打掃時間盡量不要上廁所。」唉呀呀!我親愛的孩子!國文課堂上我可曾為你要上廁所,皺過一個眉頭?甚至你忍不住打瞌睡,不都是溫柔喚醒?何曾忍心斥喝你?三十多年來,我深受大腸激躁症之苦,常常大腸一躁動,三分鐘內不解決,可能就要出醜了。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症狀,但是你不曾尿急嗎?難道你沒有拉肚子等不到廁所的經驗嗎?

親愛的孩子!讓你的心柔軟一點,先別急著質疑使用者的公德心,將廁所掃乾淨,讓同學、老師有清爽舒適的環境;打掃時柔軟你的性情,讓需要方便的人能及時解脫,這不是蓋廁所的根本目的嗎?就像公車要平安順利的將乘客適時送達目的地呀!

親愛的孩子!不管你將來從事什麼行業,記得你要看到「人」,不要只看到你做的「工作」,因為你是為「人」工作!還有,再叮嚀你,要帶著柔軟的心!

國文老師書於人境軒

載於生命教育學科中心電子報42 981030

 

 

        2.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                  徐茂瑋

大約四年前,某個晚上第三節下課,筆者看完同學掃地,在回辦公室的途中,巧遇一位同學由廁所奪門而出,另一位拳打腳踢,緊追在後,筆著見狀,一個箭步向前,同時高聲喝止,雙手拉開兩人,二人卻無視「靜修第一高師」的存在,仍然破口對罵,筆者不得不再加上兩成功力,叱責一聲,二人方閉口瞋目。在詢問原委時,二人仍不時臉紅脖粗的指責對方,好不容易弄清楚真相後,便送教官處理。

原來二人大打出手,竟是為了上廁所。甲同學上四樓的廁所吃了閉門羹,衝上五樓,再跑下三樓皆不得其門而入,失望之餘回到四樓,竟奇蹟似的開了個縫,便硬闖入,乙同學在內把關,見甲同學衝進來要「破壞」她們才辛苦完成的清潔工作,怎甘罷休,只見勸阻無效,情急之下「貝戈戈」脫口而出。甲同學有廁所上不得,跑上跑下已氣急敗壞,更不甘受辱,一伸手就給了她五百,乙同學亦非等閒之輩,於是……

補校同學都懂得所謂清掃時間的「廁所攻防戰」,原因是:掃好廁所後,

 1‧如果有人「方便」──會弄髒,

 2‧如果廁所弄髒──評分老師要扣分,

 3‧如果扣分──得不到第一,

所以,派人把守,直至第四節上課後──以保持清潔。至於他人內急,那就只好……

嗚呼哀哉!多麼可愛、多聰明的孩子啊!

其實評分者早對廁所評分標準有共識,只要是打掃了,後來踩髒、弄髒並不扣分,此風波後,再向同學說明評分狀況,並規定要讓同學方便。但是同學們的榮譽心使他們很快又忘記了,一直到現在,多數的廁所仍不斷上演「攻防戰」。更有趣的是,幾乎每班隔一學期都要輪到掃一學期的廁所,只要是「執廁者」,馬上就忘掉上學期自己所受的「急」苦,更記不得當時在廁所外咒罵的惡言,把己之不欲立刻施之於人,但是同班同學只要按密碼敲門,或呼叫什麼芝麻、綠豆之類的暗語,門可就開嘍!

嗚呼哀哉!多麼可愛、多麼聰明的孩子啊!

基於關心民生「急」苦,筆者藉下面幾個問題,與同學們談談廁所之道。

   一、為什麼要有衛生設備?

相信沒有人會說:為了要保持廁所清潔;或可評分比賽之用或供人觀賞。只要是正常人都會肯定它是給人方便的。

   二、為什麼要打掃廁所?

有的同學一定會答:訓導課派我們掃的、老師規定的、服務股長排的……等。但是筆者所問的不是這類「表面」的原因,而是「最根本」的原因何在?想必當是保持整潔,預防疾病,讓我們有個清爽的方便之處,不必踮腳掩鼻。

  三、為什麼要有清潔比賽?

這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議性較大。筆者為了討論方便粗略的將之分為否定者、肯定者及中間者三者。否定清潔比賽的意義者,至少可舉出一百個理由,反對此類比賽制度,依筆者經驗,此類否定者絕大部份也都不屑於比賽的結果,他們必然不會「把守」廁所。

中間者係指一方面贊成比賽的正面價值,一方面又見到比賽所帶來的負面價值,中間者當是佔大多數的。由於中間者及肯定者都能全部或部份肯定其正面價值,所以本文中我們需藉其正面價值的角度來探究之。

  依筆者之見,清潔比賽有四項正面價值:

  1‧督促同學確實做好清潔工作。

  2‧培養同學的責任感。

  3‧激發同學的榮譽心。

  4‧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器度。

  我們將以上三問題併在一起看:

  一、建造衛生設備──給人方便。

  二、打掃廁所──給人清爽、乾淨的環境。

  三、清潔比賽──做好清潔工作、培養責任感榮譽心。

  行文至此,相信同學們當能分清本末,但是還有同學要反駁道:

我們已騰出前五分鐘給同學上廁所,誰教她們不早點來?

第二節下課時間只有五分鐘,第三節也只給五分鐘,近兩千位同學,從七時十分到九點四十五分,只有十分鐘可以上廁所,時間夠嗎?

  也有同學曾抗議道:

你不能一味只怪學生,因為我們受到「壓力」,如果清潔比賽扣分會受罰、挨罵。

筆者寧願相信,「施壓者」皆是基於激勵、督促同學之立場而給與壓力,只是忽略了或不知有「封鎖」之事。

(以上純屬事實,絕無虛構,如有雷同,歡迎參考、比較。)

我們看到了一件荒謬的傳奇,究其因在於本末不分,目的與手段混淆不清。然而看完鬧劇,如以方才「檢驗」的方式,省察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不是也正在演出一齣齣的鬧劇?或也曾十足的荒謬?

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軍歌比賽、勤學競賽、生活競賽……等等。這些比賽的目的、價值,應該定位於那裏?筆者無能斷下定論,但是親愛的同學們能「正常」的參與而不「迷失」嗎?

再談與我們有肌膚之痛的親密朋友──考試,上了小學之後,彷彿它就是人生的最大目標,同學們恨之入骨,沒有了它,生活卻又頓失重心、索然無味。

最受全國矚目的莫過於升學考試了,其造成國人糾結不清的心結,更非三言兩語所能釐清的。而考試領導教學,使整個教育因之扭曲,這又是全國共睹的荒謬劇,天天在我們生活中上演,你我皆是劇中之主角,豈不可悲?在大環境一時不能改變下,我們當如何調整,使自己不那麼「荒謬」,就得靠個人的努力了。

筆者願就此一問題與同學們交換心得,我們不妨「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一般而言,多數同學常常只為考試而念書,考什麼念什麼,無關考試的,常被「善意的」忽略。在此我們當先釐清考試的目的為何?考試是為了評量同學在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效果,如果效果未達預期之教學目標,再行補救教學。所以考試只是教學中評量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而不是教學的目的。換言之,我們在學習當中,當重視的是學習的目的──實質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只看評量的結果──分數。更何況考試未必能確切的評量學習的效果。

  我們以國文教學為例來探討之,筆者認為國文教學的目標有:

  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建立人生觀、思想體系。

  二、人格、道德、情操的養成。

  三、培養對文學的興趣、鑑賞力。

  四、應用──具備讀、聽、說、寫的能力。

  五、養成讀書習慣,能獨立自學。

所以,在研習國文時,不能只是背背解釋,記憶些國學常識,會作篇應考文,拿個高分就了事,還得涵泳文章之哲理,體會作者之胸襟、意境,欣賞文辭之美,剖析文章之結構,要探究其美、其好。甚至與作者意見相左時,亦當仔細思考駁斥之,長期沈潛其中,自能更上層樓。總之,宜有整體的學習,而非支離破碎的記憶,尤其更要改正國文為「背科」的錯誤觀念,其實任何科目均得先理解後記憶,請問「黃河之水天上來」與「#Ω☆⊙▲∠◢」二者,那一組容易記且不易忘?囫圇吞棗的「填鴨」,自是事倍功半,有此毛病的同學需「立刻」改正。國文的考試方式只能評量部份的學習效果,如果同學只針對考試方式學國文,必是入寶山空手而回。

理想固然很好,但是考試壓力與聯考成敗的現實仍未消失,同學或要問:「我怎能不顧考試呢?」其實先確實掌握正確的讀書習慣,每天正常的念書,而不是考前的抱佛腳。其他科目想必也能加以調整,分清楚本末,著力於根本,以更合理的態度學習。

如將視野再擴展至更廣更遠,「檢驗」我們的人生。

  「我現在在做什麼?」

  「我將來要做什麼?」

  「我做這些事的『目的』在那裏?」

  「我為達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是否合符人性?」

  可愛又聰明的孩子們!可別又在廁所門前把關!

                                                         載於靜修校刊一二一期七十九年六月出版

後記:以上所載是上一世紀所發生之傳奇,進入21世紀之後,20075月底又發生了──北市某高中某一班級因為高三學長畢業離校,被多分配一層樓的廁所,與上一世紀的高中生一樣有創意,封上兩個小便斗,反鎖兩間大便用門,寫上「故障」,可以……

茂瑋批:歷史果真是重演,古人所言不虛!

 

3.從哈士奇救幼主  談生命智慧          徐茂瑋

今年元旦高雄一隻富靈性的哈士奇小母犬,從馬桶中叼起女主人剛生下的男嬰,並且舔乾男嬰鼻中的水,救了小主人一命。小哈士奇犬的女主人A小姐未婚懷孕,懷孕七、八個月時男友不知去向,想墮胎已來不及。元旦陣痛卻因積欠半年健保費,不敢上醫院生產,也不想打擾她的室友,咬著毛巾硬撐到浴室企圖獨自生產。坐在馬桶上生下嬰兒,欲以指甲剪剪斷臍帶,一時暈厥,由馬桶上跌落地面,嬰兒掉入馬桶內,A小姐無力救出嬰兒,也無力呼叫室友,小哈士奇犬及時進入浴室,趴上馬桶,叼住嬰兒的腿,由馬桶叼出嬰兒,A小姐接過嬰兒,嬰兒的頭、臉、鼻都是水,A小姐又站不起來拿毛巾擦拭,小哈士奇犬使命地舔嬰兒的鼻、臉上的水,嬰兒方放聲大哭,A小姐見嬰兒得救了,突然有力氣呼叫室友來幫忙。室友叫救護車將母子送醫急救,母子平安。A小姐表示因無經濟能力,不但無法撫養男嬰,連靈性的小哈士奇犬都要送人領養。

此新聞披露後,掀起相當的新聞熱潮,可笑的是新聞焦點都在小哈士奇犬身上,一窩蜂的讚美牠的靈性,居然還懂得為小主人舔乾鼻中水,千鈞一髮救活小主人。許多人詢問、要求認養小哈士奇犬,男嬰則乏人問津。甚至,哈士奇犬被譽為最佳的救護犬,市價水漲船高。

我們並不否定小哈士奇犬的聰明、靈性與值得歌頌;無辜男嬰未來的安頓,亦是非常重要的事。然而,最令人關切的該是A小姐二十四歲的年輕生命,將來要何去何從?因為,怎麼樣的人生觀與人格特質,使這麼年輕的生命如此混亂不堪?寫作此文的初衷,絕對不是要質疑A小姐的不是,而是效法儒家「嘉善而矜不能」的哀矜情懷,藉此探討生命的安頓,尤其我們深知這並非個案,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類似的悲劇,因之,呼籲每個人宜致力於安頓自我,父母、教師要教育孩子安頓生命。

如果由此事件的結果往前逐一推,可以發現有連串的關鍵決定,都足以改變後果,如:何不告知室友有臨盆的徵兆?為了自身及胎兒安全,雖積欠健保費仍應赴醫院生產;既不結婚,怎不小心避孕?……等等。上文已提及本文不是要責難A小姐的錯,也了解每個人犯下致命抉擇的背後,定有錯綜複雜難以釐清的苦衷,不然何以淪落至此?然而越往上追溯,問題卻越單純而且容易解決。是故,我們該得到的教訓是:謹慎於生命的每一腳步,正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嚴酷的社會往往不容許人犯錯,小錯人所不免,但是如果不斷犯錯,錯失每一個煞車關鍵,恐怕真要一步一步走上不歸路。

然而,人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辨別對錯?何以預見未來的危機?

正本清源之道──追求生命的智慧。一、向人學習:孔子教我們「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當自省而有過則改之,無過則自嘉勉。二、向書學習:多讀古今中外的好書,將書中的菁華與自己的生命印證,內化之,實踐之。以當下的智慧與清明的自我,該有能力判斷:人之賢愚與書之優劣。長時間的追求、提昇智慧,循序漸進,智慧愈高,自我愈清明,雖然成不了聖人,仍舊說錯話,犯小過,但是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卻是越來越明確,無謂的困擾將逐漸遠離生命,充實與幸福的感覺漸濃郁。謹以本文祝福A小姐早日安頓好自我。                 本文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時事評論」

 

    4.「百萬松露」的省思           徐茂瑋 

日前某報頭版以一張超過半版的照片,配上文字:「百萬白松露 富豪搶光光」,再以第三版詳細報導白松露的昂貴與稀奇,並敘述:「今年每公斤已飆漲到24萬至28萬。……昨天中午就有某家上市公司的董座,一口氣吃掉數萬的白松露。」再翻閱至第八版報導立委檢舉藝人於Talk show 大談用外勞遛狗,嚴重違反相關規定等。凡看過此類節目的人都能感受藝人炫耀奢華之心態。

一則渲染白松露的天價;一則看到藝人的豪奢與不法,一早閱讀這般新聞,回憶起昨夜浪漫的Talk show,是否激起有為者當若是?而另一方面M型經濟的「後段班」將自慚形穢?或奮發圖強?還是「揭竿起義」?

當陷落此類情境,每每腦中浮現司馬光〈訓儉示康〉中所云:「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課堂中教授此處必告誡學生:「由此可見司馬光是何等胸襟?再看其居高位卻不能禁止人民豪華奢侈,只能消極的不助長,又是令人百般無奈。二三子!他日亦當有此胸襟!更要磨練智慧突破司馬光的無奈。」

新聞業者的「忠實報導」;Talk show中藝人隨興聊聊生活瑣事,以迎合粉絲好奇心,吾輩恐無能置喙。然而,金錢至上,物慾高漲,消費刺激不斷,商業操作壟斷一切的台灣社會中,「為師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每當教到新的班級,常因為有孩子腳上穿著一雙34千元的喬丹第X代鞋,我就用了半小時與他們討論金錢管理。其實1千出頭的籃球鞋已具基本水準,再增加的價錢除了較新款、較精緻外,都入了廣告球星的口袋,並舉法鼓山的勸世詞:「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提醒孩子滿足基本需求後,還要再更高的享受嗎?在學校日與家長談論:「你們的年薪可能是23百萬,讓你們的孩子過慣了23百萬年薪的日子,等他就業時年薪可能不到50萬,他恐怕過不下去。」不管年薪多少,「量入為出」絕對是最低的準則,正如白居易所說:「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與元微之書〉)

我有一位學生偷了同學新型的手機,隔一星期的假日,與遺失手機的同學出遊,隨身帶著贓貨,並且告訴對方:「不是你才有XX型手機,我也有。」遺失者早已懷疑她,但苦無證據,當場要求查驗該手機的序號,結果可想而知。偷手機的目的竟然只為了炫耀,老子早教訓我們「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12章》)

社會風氣的奢華,物慾橫流,一位13歲陪酒辣妹,在警察局嗆警員:「你賺的沒我多!」前不久為搶購名牌環保袋,人踩人暴發衝突。諸如此類,拜金、以物質滿足虛榮、一擲千金以誇富……等,天天在孩子的眼前、生活中上演。新聞媒體不知節制,強力推波助瀾,此般種種都非吾輩所能干涉、改善。身為教師、父母最積極之道即為:教好我們的學生或子女,學習實踐「量入為出」的花錢準則。尤其「慾望」是我們一生不能停止的必修功課,帶孩子認識慾望、面對慾望、安頓慾望。如此,孩子不但不會變成月光族、卡奴,將一輩子富足──因為他從不把錢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