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04月13日國文補充閱讀──好人有好報

 

為什麼要做好人?做好人有好報嗎?我一直以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下就報」,當下的心安或不安即是報。心理影響生理,心安者平靜自在,每一當下都平靜自在,豈不是福報?   徐茂瑋誌

 

1.既以與人己愈多──推薦《好人肯定有好報》   徐茂瑋

2.感時篇》平常的道理最有道理  張作錦 

3.心靈plus》醫生與兩枚雞蛋  朱光華  

4.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下就報              徐茂瑋

5.給別人留點餘地   洪蘭   

6.盡其在我 安心過活  洪蘭專欄

7.未成年事務所》好人不會有好報  張曼娟 

8.心靈PLUS》藥   林佳鶴         

 

1.既以與人己愈多──推薦《好人肯定有好報》   徐茂瑋

教學現場的品德教育常面臨不容易回答的質疑──為什麼要做好人?做好人有好報嗎?任何一位孩子都可舉例:我的XX一直都是好人,為什麼被車撞死?我的XX從來不欺騙人,為什麼一生積蓄被詐騙光?XX同學考試作弊不但名列前茅,還當選模範生!福德一致常常是芸芸眾生抉擇行善或不作惡時企求的前提,否則行善變得毫無意義,然而,似乎人生的現場卻不一定依此規則進行。於是乎「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或「抬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等補救辦法因應而生。宗教的因果報應、最後審判、閻王爺的算總帳,亦是勸人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的依據。但是,對講求科學證據的青年學子來說,老生常談、宗教教義或無聊的道德哲學都不太具說服力,很多老師不免面臨此困境。

《好人肯定有好報》一書可貴者在於以科學實驗結果為輔證,有感人的真實故事交織其間,論述真愛與付出的好人會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印證老子說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 81),以及數千年來東西方大哲人及宗教的核心價值──好人終究會得到好報。更令人驚豔,因而值得推薦學生閱讀的是,書中有實踐道德的具體做法。作者主張十種付出的方法:讚頌、傳承、寬恕、勇氣、幽默、尊重、慈悲、忠誠、傾聽及創造。針對每一種付出方法,深入分析,引用實驗印證,設計練習方式,幫助讀者更懂得如何付出。有理論,有實踐的操作方法,不流於空泛。例如:〈第八章 尊重之道:看得更深,找到價值〉其中實踐的單元「關於尊重的五堂課」列舉五堂課為:第一課:寬容是讚頌差異;第二課:嘗試體貼他人;第三課:三種禮貌方式;第四課:放手釋懷,接納他人;第五課:崇敬生命。詳細敘說為什麼要這麼做,要如何做,讓讀者有實踐的依循,十種付出方法皆有操作的X堂課。

《好人肯定有好報》還有獨特的「愛與長壽量表」,讀者可以評量自己的付出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付出方式。書中「量表可以為你做什麼?」一節敘述(36)

「愛與長壽量表」經過邁阿密大學枓羅蓋柏斯(Coral Gables)分校三百三十九位大學生的測試。這個測試群體包含來自各種文化和種族,包括白種人、非裔、拉丁裔、亞裔美國人等的男性及女性,完整地代表了美國的人口組成。測驗的分數會顯示你與測試這項量表的樣本群體比起來,在每一種愛的方式上位於五等分群組的最上層、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層,進而有效地幫助你了解自己的長處。

在每一章最後,我們列出該量表中的二十個問題,測量你在該章所討論的付出方式上,分別在四個領域的得分。你可以回答這二十個問題、加總得分,然後檢視自己位於哪個群組。整個量表總結起來,理論上,你能得到的最高分是一千兩百分,但我至今還沒看過有人得到滿分(我也希望我不會看到!畢竟你我都是凡人)。

如果你的得分落在80%,表示你比八成以上的人更懂得付出,屬於高度付出者。如果得分在20%,表示你是低度付出者。但是你很快就會發現,這張量表能夠迅速反映出你在生活中的改變。如果你能先知道自己現在位於哪一個群組,三個月後再做量表時,可能就會很驚喜地發現自己有很大的進步。

品德教育容易流於空談、口號,《好人肯定有好報》的實踐之道與量表都提供讀者內化的可能,是品德教育的一流教材值得推廣。

錫口徐茂瑋書於人境軒

附書中二小節:

《好人肯定有好報》第四章幫助他人成長 p79

「美國校園健康協會」(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在2005年調查了來自七十四所大學院校,總共超過四萬七千名的學生,發現45%的受訪者說自己有時候憂鬱到無法正常生活﹔有十分之—的學生說自己在過去一年中曾認真考慮自殺。這項結果令人震驚,但並非無法避免。

積極從事志願工作的青少年,在生活上表現較好﹕學校成續較高,較少吸毒或喝酒,青少年懷孕的比例較低,也比較可能終其一生都從事志願工作。根據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sity of America )教授尤尼斯(JamesYouniss)的研究,青少年如果是受到啟發而自願擔任志工,對其正面的影響最強﹔但即使是因為學校要求而擔任志工,正面的影響還是相當明顯。

在檢視無限大愛研究中心贊助的一些新近研究前,先來看看—些較早的研究。根據台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梅根(Zipora Magen)所做的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顯示,志願幫助他人的青少年,感到相當快樂的時間比較多,獲得極度欣喜經驗或事件的能力,幾乎是其他人的兩倍。梅根在結論中認為,自我實現與致力於增進他人福祉之間的關係,顯然密不可分。

《好人肯定有好報》第四章幫助他人成長p68

引用《老年時期的利他主義》研究利他行為獲得:

1.我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2.可以藉由把注意力轉移到他人身上,減少自己的壓力。

3.我們會覺得融入社會且與他人有所連結。

4.我們會自覺較有能力且能發揮影響力。

5.照顧他人可能引發比較主動積極的生活方式。

 

 

2.感時篇》平常的道理最有道理  張作錦     2009/03/12 聯合報

像「好人有好報」,因為太平常,反被忽略了。

諺語來自民間,有質樸和平直的鄉土性格,每以勸善規過為己任。譬如勸人做好人,就有很多說詞:好人常在,慢水長流;好人不怕貶,好貨不怕選;好人說不壞,好酒攪不酸;好土出好苗,好花結好果。演繹到最後,得出結論:好人有好報。

好人真有好報嗎?照美國生命倫理學教授波斯特(Stephen Post)的看法,那是真的。他寫了一本書,說明何以好事會發生在好人身上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天下文化」譯成中文出版,書名更積極一些,叫作《好人肯定有好報》。

有把握那麼「肯定」嗎?波斯特是言之有據的。他除了教書,還主持「無限大愛研究中心」,贊助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進行五十多項研究,得出的答案毫不含糊──「好人『肯定』有好報」。

好人為善不欲人知,自然更不求回報,但回報卻自然而來。紐約市華爾道夫飯店,世界馳名,外國元首政要名流到紐約,多選住華爾道夫。十九世紀末年,中國的李鴻章也曾住過。這家飯店的身世,像童話一般美麗。

一個風雨夜晚,一對旅行的老夫婦走進小城的旅館,希望租間房住一夜。櫃台的年輕服務員深表歉意的說,全部客滿。他當然可以替他們聯繫,找一家有空房的旅館,但風雨深夜,恐不便跋涉。他說,他在旅館有一房間,雖非套房,尚屬整潔,今天他值夜,用不著,兩位不妨將就一晚。次早老夫婦向這位年輕人道謝,並付房租,年輕人說,這個房間不屬旅館,他不能收錢。老人說:你是旅館最理想的員工。

幾年後,這位年輕人接到老人的邀請函,附來回飛機票,請他去紐約一遊。到了紐約,老人把他帶到曼哈頓第五街及三十四街路口,那裡矗立一座嶄新的大樓。老人說,他蓋了一座旅館,請他代為經營。年輕人驚訝不置,問為什麼選上他。老人說:我跟你說過,你是任何旅館都想要的員工。

老人名叫威廉‧華爾道夫‧阿斯特(William Waldorf Astor),年輕人是喬治‧鮑德(George Boldt),華爾道夫飯店首任總經理。飯店在1931年開幕後,盛名迄今不衰。

所以波斯特的研究有一重大發現:「付出」是世界最強大的力量,是最可信賴的愛,也是快樂的主要泉源。年輕的服務員當年如不付出他的厚道與體貼,後來怎有機會在一家大飯店顯露身手?

當然,做好人不是為了物質上的回饋,主要是精神上的滿足──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所謂「義所當為」。日前媒體報導,八十五歲老榮民尹殿甲,把七百萬退休俸及終身俸捐給十一個弱勢團體,自己則「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他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這份「回報」,對他來說,或有勝於華爾道夫飯店者。

對「好人有好報」不那麼「肯定」的人,主要原因是看到有些惡人似乎並無惡報。其實,「惡人肯定有惡報」也得到科學實驗證明。貪汙腐化者應是惡人吧!根據中國大陸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洪昭光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貪腐之人,因為恐懼和壓力,造成免疫機能下降,較容易罹病,尤其是癌症。他蒐集的資料數據顯示,貪得愈多,死得愈快。

國內研究生命科學的洪蘭教授在一次受訪中引用達文西的一句話:「充實的一天帶來好眠,充實的一生帶來安息。」還有什麼比做好人更能充實自己的一天和一生呢?

內行美食家上館子,必點平常菜,因為平常的菜才最有營養。同樣的,平常的道理才最有道理。像「好人有好報」,實屬至理,但因為太平常,反容易被人忽略。

 

3.心靈plus》醫生與兩枚雞蛋  朱光華   2009/04/12 聯合報

歲末寒冬,祖父一大早帶著藥囊,跋涉了一段極遠的山路,到一戶窮苦人家為小孩子看病。回家時,手上拿著兩枚雞蛋,當時年幼的父親問祖父後,得知雞蛋就是「醫藥費」,大笑幾聲,轉頭玩耍去了。

晚餐時,祖父娓娓道來,病童服用處方後,表示比較舒服了,其母屋裡屋外尋找多回,家徒四壁,哪有半項值錢物品。只在老母雞雞窩裡找到兩枚雞蛋,祖父自忖:若不收下,恐怕病童母親心中不安,於是「欣然」接受。

父親曾以屋分租人,聊以貼補家用,房客後來因故付不出房租,父親見他經濟情況不佳,並未催討,農曆春節時,家裡桌上卻多了兩斤豬肉。父親嘗謂:八年對日抗戰,家中長幼,無一人傷亡,實賴上蒼庇佑。

也許世事複雜,人心不若往昔單純淳樸,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行善的本身,就是一種報償吧!

 

4.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下就報              徐茂瑋

人世間的因果關係,不像實驗室中的單純,只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氫與氧結合便產生水。而一般人卻總要求老天爺有明快的賞善罰惡,連睿智如司馬遷者,在《史記.伯夷列傳》也感慨:伯夷叔齊這般仁者卻餓死,顏回的好學樂道,亦貧困而早夭;盜蹠殺人無數,橫行天下,竟然壽終正寢。不禁疾呼:「這就是所謂的天道嗎?」因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之類的「解套格言」因應而生了,我卻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下就報」。

當與人衝突時,血壓上升,心跳加速,怒氣沖沖,生理、心理都受到傷害;被人欺負了(也可能是誤會),或嫉妒他人的好,輕者心懷怨懟,重者心存報復,在那一當下,內分泌不正常,血脈賁張,清明的良知被逐漸吞噬,豈不是當下就受惡報?不平之心還不知要延宕多久?更不用說當存心去做傷天害理的勾當時,身心所受的惡夜風暴般的狂擊。反之,誠心的愛人、助人,以寬厚的心胸、理性的思維看待人事,當每做一件「對的事情」,心中生出一個「對的念頭」,在那一當下,心裡是安定、祥和的,而且愉悅、歡喜的心持續良久。

一天之中「為惡」越多,受到越長時間的「報應」,花了很多時間折磨自己,夜裡捫心自問,這是不快樂的一天。長久累積,回首這些年的生活,大概要感嘆:生活不幸福!「為善」愈多者,自是較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充實、有意義。

再者,身教是最有效、最持久的潛移默化,「為善而快樂」的家庭,也教養出相同氣習的子女,這就是祖先積德,祖宗庇蔭。

 

5.給別人留點餘地   洪蘭    2005/04/11 聯合報

貪小利是人的本性,不要給人機會做壞事,也不要去測試這個本性……

美國的財星雜誌為了慶祝創刊七十五週年做了一份特刊,訪問了二十五位傑出的財經界人士,請他們說出影響他們一生的一句話。這些身經百戰的大總裁所講出來的話當然字字珠璣,但是最吸引我的卻是時代華納公司的董事長柏森斯所說的「談判桌上,給別人留點餘地」(when you negotiate, leave a little something on the table),贏者不可全拿,贏時不要太志得意滿,趕盡殺絕,要留一點退路給人家。

所謂「得意時勿太快意,失意時勿太快口」就是這個道理。人生很長,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冤家路窄遇到對方,更何況山不轉路轉,同行一定有再見面的時候,如果做得太絕,吃乾抹淨,不給別人留一些餘地,惡名傳出去後,會為了一筆生意斷了一世生意。帕森斯的話令我想起戰國時候孫臏與龐涓的故事。龐涓下山時,鬼谷子教他,「路狹隘處,退一步與人行」,龐涓沒有聽,做得太過分了,使自己死在亂箭之下。

我小時候,父親叫我看《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有一個故事:一位掌櫃看到他的徒弟順手牽羊,將做生意的錢放入自己口袋,便趕他出門,並且通知同業這個人離職的原因,使得同業都不敢用他。這個夥計走投無路便淪為盜賊。有一天掌櫃的兒子押了一批貨經過山區時,被這群賊攔路搶劫,他本來有活命的機會,但是因為他認出了裡面的一個人原來是家中的夥計,叫了一聲「某某饒命」,反而使他送了命。

紀曉嵐說假如這個父親留人一點餘地,他的兒子便不會進枉死城。我當時對紀曉嵐的態度很不解,因為做壞事不懲戒怎麼對得起做好事的人呢?

我父親說,貪小利是人的本性,不要給人機會做壞事,也不要去測試這個本性,教化的目的是使人超越本性,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受教育,因此不要太苛責,放別人一條生路。如果當時掌櫃辭退了這個夥計,讓他在別處找到工作,他或許會改邪歸正,不會去打家劫舍。如果通告同行,使這個人永不錄用,那麼迫於生計,他只好鋌而走險。

父親的話對當時堅信黑白善惡是非分明的我很難接受,我覺得這個掌櫃如果只是辭退不說出理由,會害到別的掌櫃,孔子不是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這個觀念一直到我出了社會,閱歷多了才慢慢發現人是個很複雜的動物,好人也有做壞事的時候,壞人也有發善心的時候,做人最主要是不要給別人做壞事的機會。所以中國老人都會告誡子孫說「財不露白」,不去引誘別人犯罪;任何事話不要講絕,留點餘地給別人下台,任何事情不要做絕,留點餘地與人活命,凡事多一點包容之心,這世界會減少很多紛爭。

今天看到華納公司總裁這句使他一生受用不盡的「談判桌上給人留些餘地」,不禁想起老祖宗的智慧,古人老早就這麼說了,只是我們常忘了去聽而已。

 

 

6.盡其在我 安心過活  洪蘭專欄 2005.06.01  中國時報 親子家庭

最近在報上看到一篇短文〈嫁妝多也有錯?〉文中談到一位可憐的媳婦,因為自己的嫁妝不夠多,屢屢遭到婆婆數落,自己很自卑,常覺得比大嫂矮一截,因為嫂嫂的陪嫁是一棟洋房,讓大伯少奮鬥了三十年。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大伯動手在打大嫂,邊打邊罵:「你以為嫁妝多就了不起啊?你神氣個什麼勁?」她才明白嫁妝多也不對,多了會使男方自卑,藉故就把氣出在太太身上。

她了解到嫁妝多寡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自己的心態:自己覺得不如人,頭就抬不起來,要忍氣吞聲的過日子;自己觀念正確,「好女不著嫁時衣」,用自己的手去打天下,不靠別人吃飯時,對於別人的閒言閒語就能大聲頂回去。只要自己下定決心、不去理會閒話,這些無稽的口舌就傷害不了你。

 

最近看了一齣好戲《閻羅夢》,講的正是這個道理。一位窮秀才出門時碰上大官出巡,鳴金開道之際躲閃不及,被狐假虎威的衙役給痛打了一頓,他氣不過,回家後寫了一紙訴狀,狀告:閻王老爺不公,好人不出頭,天下無公理。燒了後去睡,結果竟然一覺不起。

原來天帝命他做半日閻王,讓他嘗嘗當閻王的滋味。他審的第一個案子是陰山背後的無頭冤魂,一問之下,原來是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後他的頭被六位將軍取走邀功;另一個冤魂是韓信,他被呂后騙到未央宮,上有天羅、下有紅氈,避過了劉邦曾應許「上看到天,下踩著地就絕不殺他」的免死諾言。

新閻君就判韓信轉世為曹操,呂后則轉世為漢獻帝的伏皇后;而判項羽託生為關羽,將虞姬變為劉皇嫂。新閻君判得很得意,想不到每個人都喊冤,這些命運都不是他們要的,新閻君這才明白,老閻君並沒有瀆職,人心本來就很難滿足。

窮秀才還陽後,不再抱怨天道不公,因為很多事都不是如外表上所見,人力還參不透天道,因此只要盡其在我,便可安心過日子,不必在意別人閒話,也不必羨慕別人。

蕭伯納說得好,世上只有兩種悲劇:「得不到你想要的,得到你不想要的。」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快樂是接受你得到的東西,無求便常安了。

 

7.未成年事務所》好人不會有好報  張曼娟  2008/12/15 聯合報

做個謙遜自抑,與人為善的好人,並不保證能減少災厄與痛苦啊……

親愛的阿靖:

那是在秋與冬交界的時刻,我上陽明山接了一位老師,先去新落成的小學堂坐坐,再共進午餐。陽光那麼燦亮亮地,天空連一絲雲都沒有,將眼前所有的景象都抹上了一層亮漆,顯得那麼美好,像一場寧靜的夢。

我剛成年時就在課堂上遇見這位老師,曾經,不明原因的,因為敬意而生出畏懼來。雖然老師常鼓勵我,總給我很好的成績,我還是一點也不敢與他親近。直到念了博士班,老師安排我在他職掌的系所任教,我依然那麼戒慎恐懼,連回答老師的問話都戰戰兢兢。二十幾年過去了,前兩年老師患了一場病,在情況不明,消息隔絕的那些日子裡,我才這樣明確的感受到,我像依戀著父親又像依戀著知己那樣的,依戀著他。

與老師歡聚之後的夜裡,我不期然的想到另一位已經遠行的老師。已經遠行的老師能把蘇東坡與宋詞講得出神入化,大家聽他上課都要著迷,忘了今夕是何夕,彷彿起身推開窗就是汴京的春天。女同學更為老師的丰采如癡如醉,那些追逐著他的熱切的眼睛,引起許多忌妒與破壞。老師是真正沖澹謙退的人,從不與人爭,一直退到了最南方才能安頓。他的家庭、情感,也充滿險阻坎坷。

親愛的阿靖,那個好人老師,我心中的一種典範,後來生了重病,飽受精神與肉體的痛苦折磨,宛在地獄中。初初聽聞消息,我愣了半天說不出話,好不容易掙出一句:「這麼好的人,為什麼遭遇這樣的事?」有位學長也熟知老師的為人與經歷,他用一種異樣的表情,有些驚詫似的看著我,聲音木木地:「誰說好人就會有好報?」誰說的?從小到大,不都這麼說?書上都這麼寫,戲劇都這麼演,「好人有好報」才能令大家心滿意足,這樣的安排絕不會遭人抗議的,只是,我們確實沒仔細想過,好人與好報之間有什麼必然的因果?孔子探望他喜愛的學生伯牛,悲慟的嘆息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這麼好的人,怎麼竟要承受這樣的惡疾摧殘呢?

老師遠行之日,我趕到南方送他最後一程,聽見誦《心經》:「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竟然哭到不能自已,也不知道是為了老師?還是為了自己?做個謙遜自抑,與人為善的好人,並不保證能減少災厄與痛苦啊,總是在退讓與忍耐中,不能任性、隨心所欲,人生的劫難也不能豁免的啊。

那麼,親愛的阿靖,我們為什麼要當好人、做好事呢?我後來明白了,並不是為了博得好名聲,更不在乎今生來世什麼的,而是因為,這乃是我們的本性。我不相信人性本善,但我相信有些人的性格中,善的成分更多些。我想,我們恰巧都是這樣的人。

做一些好事、當一個好人,心中才能沒有罣礙,沒有恐怖,才能遠離顛倒夢想。這已經是最好的好報了,還該有什麼奢求呢?

 

8.心靈PLUS》藥   林佳鶴          2009/04/06 聯合報

她是個輕微躁鬱症患者,夜夜不成眠。台灣最高學府畢業後,為了家中突然遭逢的變故,她忍痛放棄出國留學,考上了小學教師,把自己放逐到偏遠山區教書。彷彿發洩似的,她將全部的精神用在孩子身上,上課時,嚴格要求孩子的規矩與課業;下課時,與孩子一起瘋打棒球;放學後,加強課業輔導與師生對談;平常假日,還到市區抓流連網咖的學生……讓自己忙到沒有思考的時間。期末那天,教室裡湧進來了一個個學生家長,把教室都塞滿了,家長手裡拿著山中自產的蔬菜水果,一張張樸實的笑容,靦腆地說著對她的感謝,孩子在一旁起鬨:「對呀!我們老師最棒了,我最喜歡老師了!」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但從此,她夜夜一覺到天亮,躁鬱症不藥而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