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203日──焦桐文選

焦桐,詩人、飲食文學家,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年輕時無法接受教科書而拒絕大學聯考,後來考上文化大學戲劇系,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工作後又想深造,進入輔大比較文學博士班

 

1.焦桐/考試過半生  2018/08/23 聯合報

2.《台灣味道》滷肉飯   焦桐  Oct 21 2010

 

1.焦桐/考試過半生  2018/08/23 聯合報

考場戒備森嚴,彷彿考生中藏匿著什麼通緝要犯,鈴聲響起,考生坐定,門窗緊閉,監考官緩慢巡視考場,逐一檢視准考證上的照片,對照本人。為什麼不在考試進行中對照呢?

第一堂考國文,看到作文題目「『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試申其義」,火冒三丈,提筆就開罵:什麼年代了?還在出八股文……

批評完,起身要交試卷,被監考老師喝止:四十分鐘以後才可以交卷。我伏在桌上,努力不去面對自甘墮落的懊惱。抬起頭,驚覺考場裡忽然提高了森嚴的戒備,前方和左右都是高雄女中的學生,她們警惕地遮住考卷。雖然我並不想偷看她們的答案,卻不免自慚形穢,只好又趴在桌上假裝睡覺。四十分鐘一到,我起身交了卷,逃離考場,意識到自己離開體制已越來越遠了。

騎腳踏車來到民生二路高雄市立圖書館,讀書,整理紛亂的思緒,疑慮中摻雜著孤獨感,不確定自己如何掉入這人生陷阱。我明白那股怒火源於自卑,失敗,傷感,遂武裝起了自負,和自暴自棄。

拿起一本當期的《高青文粹》,隨便亂翻,什麼都讀不下去,彷彿不會回答的考卷,思維紛亂。日光刺眼,以一種迷茫的角度透過窗玻璃,投射出飄浮的塵埃,老樹在暑氣中兀自蓊鬱。有強烈的愧疚升起,想到他們還在考場揮汗奮鬥,我竟逃到這裡。

不知道要去哪裡?我自知不切實際,充滿了對知識好奇,渴望讀大學,渴望讀真正想讀的書,渴望將來能有一點出息;可面對這種現代科舉,卻不斷挫敗,退縮,完全排斥教科書。考不上大學卻總是幻想上大學後的讀書計畫,彷彿在七月的亞熱帶幻想雪山針葉林。

七月的考場是令人窒息的體制,整個世界彷彿是牢籠。我家住後驛,鐵軌就在不遠處,火車來來往往,每天聽火車磨擦鐵軌聲,躁鬱的笛鳴,想像列車正要去遠方,或剛從遠方進站,我常常想隨便跳上一班火車離去。

門鈴響起,我開門見到國中同窗,說是來邀請開同學會。問他在哪裡讀書?「台大電機系」,他體貼我的自尊,迴避了追問的目光,才囁嚅回答。我的孤僻可能也源自於自卑,那些年總是儘量避開已經上大學的朋友,感到連靈魂都想躲起來。

大學聯考又落榜,等待服兵役那年,發生中壢事件,開啟了台灣的街頭運動;颱風「賽洛瑪」重創台灣,死傷慘重;長老教會籲請政府「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中國大陸恢復高考……好像有什麼在衝撞,好像有什麼要突圍而出。

退伍回來上補習班,將所有「課外書」鎖進鐵櫃,決心開始面對教科書,半年後勉強考進最後一個志願。我似乎一生都在尋找不諳考試的理由,破碎地重建自信。急行軍般,以猶豫的腳步,急急追趕虧空的歲月。我自然知道自己很幼稚,可能,我考場失意日久,自卑感日深,遂武裝出強大的自尊心,死要面子。

蘇洵屢試不中也強化了自尊心,中書省召他赴京試策論,乃稱病請辭,他寄梅堯臣信上說:「僕豈欲試者,唯其平生不能區區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困窮,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萬里以就試,不亦為士林之士所輕笑哉。」韓愈應禮部進士試,三次都失敗;李時珍在科舉路上三次落榜;金聖嘆三次名落孫山。

李安的求學生涯一直不順利;馬雲第一次高考,數學僅考了1分;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當時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後來兩次投考台北大學音樂系,都未被錄取。當代名廚江振誠高三時參加丙級廚師考試,只用一半時間即從容交出成品,卻被所有監考老師質疑交得太早而不及格;他拒絕再考試,是當年唯一未拿廚師證照的畢業生。

當年愛因斯坦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也失敗。201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古爾登(John Gurdon)在伊頓公學(Eton)求學時,科學成績全班最後一名,被同學譏諷是蠢蛋,還被老師看衰不可能成為科學家。日本詩人萩原朔太郎的求學過程頗為坎坷,報考中學頻頻落榜……

他們的故事總是鼓舞,安慰著我。

三十多年後我回到市立圖書館,已經改成「高雄文學館」,這是台灣第一所以城市命名的文學館,有計畫地收藏展示高雄作家的生平、照片、資料、手稿及著作,並舉辦作家駐館活動。來回逡巡這些文物,忽然看到自己的青少年,青澀,膚淺,侘傺,回顧從前,跌跌撞撞這麼多年,不清楚是在追尋或逃避?注:侘傺:音ㄔㄚˋㄔˋ,失志的樣子。出自屈原.離騷

中國堪稱考試的故鄉,先秦時的「敷奏以言」就是口試,後來發明的筆試更影響深遠,兩千多年來成為選才的公平標準,即晉代葛洪指出的杜絕「人事因緣」和「屬托之冀」。然則對我來講,考試最大的功能是消滅學習的興趣。

我數學奇差,因而注意到不少中文系入學指考採計數學成績,理由是希望學生均衡發展,並認為數學好則邏輯推理能力強。「數學好邏輯推理能力強」的邏輯有問題。思考訓練的方式無窮,數學訓練僅是其中之一;否則,準此類推,則天下邏輯能力最強者莫如數學專業者,理工專業者又遠比人文專業者具邏輯推理能力。

如果我們阻擋了數學差而人文素養優異的學生入學,將嚴重窄化發展之路。中文系並無任何跟數學相關的課程,採計數學成績,是我們認定數學成績好,其他學科就好?抑或數學成績好就是優秀人才?反之,數學成績差,就不可能是任何人才?試問中文系的老師,有哪些人現在是「均衡發展」?

到中央大學任教前,我曾短暫擔任慈濟大學顧問,幫忙規畫東方語文學系。考慮大專聯考主導了學校系所的排名,為避免成為「末段班」,絕不能因襲一般中文系的學程,我揚棄所有學科均衡發展的觀念,構想另闢蹊徑來吸引具人文才華的高中生:取消絕大部分必修課,並根據學生需求大幅開設選修課,延聘校外專家授課。

有時制式教育真的很恐怖,有時,缺乏正統教育往往是上天的恩典。如果達文西不是私生子,他的父親會讓他接受正統的學院教育,學希臘文和拉丁文;天幸他是私生子,只能去念職業學校,天賦沒有被扼殺,世人才能欣賞到〈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晚餐〉這樣的極品藝術。他對知識充滿著追求的熱情,研究光學、天文學、航空學、水力學、美食學、解剖學以及彈道學,他幾乎無所不能,非僅是航空界、比較解剖學的先驅,也是歐洲第一位山岳探險家。

讀大學時,為了要應付考試,校園裡乃興起一種影印文化,平常若是教授不點名,也就不必去上課,臨到考試再借同學的筆記去影印。這種影印文化是一種剽竊、抄襲的文化,浸淫其中的學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創發能力。

考試是現代人的集體焦慮,台灣學子尤其飽受考試的折磨。么女阿雙小學畢業,即飽嘗考試的煎熬,每天考試。從國中到高中整整六年,我幾乎每天接送她上學放學,每天看她被折磨的形容,心疼得要命。

她歡喜閱讀,面對那些教科書,卻從最初的壓抑,漸漸轉變成生氣,沉悶地憤怒開始沸騰著。她的書包總是很沉重,我單手提起來都覺得吃力,深恐壓傷了女兒的肩膀或脊椎。

「我繼續背這種書包,可能會英年早逝。」

回顧從前,可謂考試過了半生,苟活於統一規格、齊一步驟中,天幸我已經老得不必再考試了。我好像一輩子都和體制格格不入:侘傺少年時叛逆,高中畢業前發現三年來都沒有不良紀錄,乃故意蓄長髮被記一次警告。

後來到學校任教,也一直扞格於國科會的研究計畫補助,早年我曾經花兩三小時申請,後來審查別人的計畫案才驚覺他們多用兩三個月撰寫。每年接近年尾,全台的研究人力都忙於撰寫研究計畫書,形同一年一度的作文比賽,多麼可怕的學術浪費。

終於明白自己是一個不合時宜的糟老頭,像一粒塵砂,在風中猶豫,不能確定將飄向何方?落向何處?  §§

 

2.《台灣味道》滷肉飯   焦桐  Oct 21 2010     摘自焦桐的部落格  http://cfyeh.pixnet.net/blog/post/32569879

      趙舜、吳清和載我去「財神臺南擔仔麵」吃滷肉飯,確實好吃,我們幾個胖男人都幹掉幾碗,還頻頻要求店家在碗裡添加滷汁,行止宛如奮不顧身的神風特攻隊。

      過幾天換我帶他們到「富霸王」,也是吃滷肉飯。「富霸王」向以滷豬腳聞名,其滷肉飯以豬腳滷汁取代了一般的五花肉滷汁,以碎腿肉取代肉臊,膠質充滿,符合經濟效益,也開創了想像空間,是全臺北我最心儀的滷肉飯。

我總覺得最能表現臺灣人創意的,莫非米食的花樣繁複。臺灣雖小,南北還是有些微的飲食差異,例如北部人叫「滷肉飯」,南部人多曰「肉臊飯」。其實此物是滷製肉丁作為澆頭,淋在白米飯上,故「肉臊飯」較為準確。

                                                                                                                                                                                                                                                                  上次復旦大學陳思和教授訪臺,見街頭店招「魯肉飯」,不解地問:臺灣魯肉飯的「魯」字是否即「滷」?我說「魯」字用於此確是錯字,然則因襲日久,有些店家遂 以訛承訛。蓋滷乃將原料放進滷汁裡,經過長時間加熱煮熟,屬中華料理的傳統工藝,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即已記載滷製技法,到了清代《隨園食單》、《調鼎集》更有了滷汁的配方和滷製方法。                                                                                                                                                                     

滷肉飯是臺灣尋常的庶民食物,普遍的程度可謂有人煙處即有滷肉飯,帶著粗獷而隨意的性格。像阿嬌(莊月嬌)這樣自己租地植合鴨米來煮飯,選用深坑吃豆腐渣長大的黑毛豬,用純酒滷肉臊,再搭配松子和烏魚子,已經將滷肉飯打造成時尚精品。                                                                                                                                                            

很多人從剛冒出乳牙即開始吃滷肉飯,吃到滿嘴假牙還和它纏綿不休。我猜想最初是臺灣先民在生活艱困時期,充分利用豬肉,將肉的碎末加醬油滷煮,成為十分下飯的澆頭。物價不斷飛漲,南機場社區邱氏「臺南虱目魚粥」的「肉臊飯」一碗猶原賣10元,滋味絕佳,價格卻遠低於坊間的滷肉飯,真擔心他們的成本。                                                                                       

無論滷肉飯或擔仔麵,滷汁一般都持續使用,只是不斷續添主料和香料,故滷汁越陳越香,裡面的原料乃益加醇厚,所有歷史悠久的店家總愛強調使用的滷汁是老滷,有的店家甚至故意展示從未清洗的「狗母鍋」(砂鍋),以示老陳。

                                                                               一碗白米飯舖上一層五花肉丁,肥瘦鹹淡適度,腴而不膩。一碗滷肉飯,簡單,卻自足而完整,可以毋需任何佐菜而滋味俱全。不過,愛上滷肉飯的人鮮能不嘴饞?我吃滷肉飯不免還會點食滷鍋內的鴨蛋、大腸頭、豆腐,若忽然閃過健康念頭,則再燙一盤青菜敷衍。

                                      滷肉飯製作簡單,談不上什麼祖傳秘訣,只要肯用心計較,沒有不好吃的道理。關鍵在煮出好飯,和那鍋老滷汁與裡面的肉臊,認真掌握選料、去腥、爆香、滷煮的工序。我堅信家家巷子口多有一攤夢幻滷肉飯,名店不見得就勝過我家附近的那幾攤小吃店。                    

重慶北路二段,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毗鄰著三家知名滷肉飯:「三元號」、「龍緣」、「龍凰號」,三家店從前都是建成圓環內的老招牌,名氣響亮。尤其「三元號」的滷肉飯,聞名近一世紀,可我並不歡喜它澆淋了過多的滷汁,和偏瘦的肉臊。            

滷肉飯難免油膩,油脂豐富的肉臊汁似乎是必要之惡,蓋那油脂是香味的來源,去油脂化很可能連美味一起消滅。像「阿正廚房」以昆布取代豬油熬煮,美味又健康,是了不起的創意。           

麗水街「大來小館」的滷肉飯亦表現出輕淡美,屬高難度動作,背後需付出大量的心力。店家採用油較少的豬後頸和前腿肉,先爆香炒過,除油,再以文火長時間滷煮,令肉臊有一種滑嫩綿密的美感。                  

肉臊美味的關鍵在肉品,首先需選用當天屠宰的溫體豬,常用肩胛肉、五花肉、腮幫肉切丁滷製;萬勿使用機器絞的碎肉。其次才是爆香、滷製技術。滷製肉臊亦因人而異,如「鬍鬚張」的澆頭選用豬頸肉,且切成肉絲,而非肉丁。臺南「全生小食店」的滷汁加了黑糖和甘草,澆頭是豬皮,正宗的臺南味:甜。啊,臺南小吃真是 鮮有不甜的。           

滷汁的構成主要是醬油和米酒,輔料離不開香菇、紅蔥頭、冰糖、蔥、蒜、胡椒……因此醬油的質地和配料的組合直接影響了口味。                

我認為滷肉飯最適配的是虱目魚皮湯或魚丸湯、蘿蔔湯,苦瓜排骨或金針排骨也不賴;較濃濁的湯品則非我所好。                      

吃滷肉飯不宜孤獨品賞,宜在熱鬧歡騰的空間,在服務員的吆喝中,和狂餓的好友搶食。吃滷肉飯不能故作斯文,一定要大口扒飯才夠勁,咀嚼起來才痛快。日前臺北市的滷肉飯大胃王比賽,有參賽者舉口就將飯倒入嘴,再灌水吞嚥下去,嚼都沒嚼一下。滷肉飯一定要熱騰騰的才好吃,那米飯是剛煮好的,將這麼燙嘴的米飯直接 傾入胃囊,近乎特技表演。不知他們是如何磨練的喉嚨,竟能如此寬敞光滑?                           

這種活動自然與美味無涉,倒令人想到豬八戒對待食物的辦法。八戒隨時保持飢餓狀態,例如第20回,師徒來到一村舍借宿,王姓屋主辦齋款待:「兒子拿將飯來,擺在桌上,道聲『請齋』。三藏合掌諷起齋經。八戒早已吞了一碗。長老的幾句經還未了,那獃子又喫彀三碗」。

                    有人三分鐘吞下十碗半的滷肉飯;有人為了奪獎,吃到反胃嘔吐。臺灣人工作勤奮,忍勞耐操的程度恐怕居世界之冠,實在需要滷肉飯這種好東西安慰肚腸;卻完全不必像倒垃圾般,將滷肉飯直接倒入胃袋。                  

我天生是個大飯桶,只要想到滷肉飯,就會想到趙舜、吳清和這種肥友,就會蠢動著洶湧的食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