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309日──婦女節思考女性自主選擇

台灣女人應該可愛嗎?女性的言行、穿著與裸露尺度,母親公開哺乳,甚至高中女生網路援交等議題,關於台灣女性自我軀體的主導權,你的看法如何? 

 

1.三少四壯集-楊千嬅哺乳和那場餵奶風波   江迅 20130805 中國時報

2.貞潔的裸露  中國時報   林深靖 20130728

3.聯合筆記/別急著遮住比基尼   李昭安2013.07.07

4.省思名校女援交   天蠍浪子2011/09/05   出處:天蠍浪子的咖啡杯

5.名校女援交/台灣性教育 生理倫理都失敗   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2011.09.05

6.台灣女人應該可愛嗎?    靈媒貿易人2014/02/27

7.社運女性需要dress code嗎?   梁玉芳2014.04.11

8.女人,請不要故意裝可愛了  陳仁豪 | 2014-02-20

9.小敏,這代女孩不必再裝可愛  梁玉芳2014.04.25

 

1.三少四壯集-楊千嬅哺乳和那場餵奶風波   江迅 20130805 中國時報

餵乳,本屬於倫常人權而天經地義的事,把母親解衣餵哺孩子列為不雅行為而禁之,是比泛道德還要守舊而迂腐的思想。

中國人的情色笑話,常常與「乳」字有關。我年少時聽過一則有生以來能記住的第一則情色笑話,就與「乳房」有關:在擁擠的公車裡,老夫子對站在身後的女人說:「請你不要一下一下推我。」那女人瞅了他一眼,說:「難道你不許人呼吸嗎?」

前些年,聽到一則笑話也與「乳」字有關。課堂上,老師給小朋友解釋:「乳」就是「小」的意思,比如「乳豬」就是「小豬」,「乳鴿」就是「小鴿」。老師說,小明,請用「乳」字造句。小明站立起來說:「我家經濟條件不好,只能住四十平米的乳房。」老師聽了,一暈:「這不行,換一句。」小明又說:「我每天上學都要邁過家門口一條乳溝。」老師再暈:「不行,再換一句。」小明說:「老師,我想不出了,我的乳頭都想破了。」老師搖頭:「我都暈倒了。」小明說:「老師,你還沒倒,只是乳暈。」

乳,始終是人世間經久不衰的話題。前幾個月,美國女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因帶有BRCA1基因變異而切除雙乳,這一預防性手術的舉動,帶來針鋒相對的廣泛爭議。身為母親,裘莉的乳房引起全球關注。其實,一個「母」字,從甲骨文的字形上看,正是女人的雙乳顯露、哺育嬰兒的意思。

每年八月的第一週是國際哺乳周,香港母乳育嬰協會舉行第五屆集體哺乳活動,香港和大陸、澳門的二五名母親集體哺乳,訴求之一是公眾場合和公司機構應設置育嬰室。香港歌手楊千嬅也是母親,她有個一歲兒子。日前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愛嬰醫院香港協會活動上,她感嘆道:香港再高級的酒店也大多不設育嬰哺乳室。香港公共場所餵母奶的配套太落後,有時要躲進廁所餵奶,感覺如同「在洗手間扒飯」。聽她講這番話,我便想起二十年前,我剛移居香港時發生的那件「餵奶」風波。

香港尖沙咀半島酒店,慵懶的下午。一名豐姿綽約的洋貴婦,推著童車,帶著嬰兒到半島酒店大堂吧喝下午茶。稚童餓了,發出咿呀呼喚,母親抱起童車裡的孩子,解開衣襟,把乳頭塞入孩子嘴。孩子一手撫摸母乳,嘴匝巴匝巴吮著。一幅溫馨的天倫圖景。

此時,酒店的一名經理走來,有禮貌地請這位貴婦去洗手間哺乳。他認為眾目睽睽下敞衣露乳有礙觀瞻,也會令一些男子感到不安。不料,那位貴婦大怒,反問:「你會在廁所進食嗎?」她認為,母親餵人乳是神聖的權利,嬰兒吮母奶是天經地義的。有趣的是,翌日,這位貴婦不知從哪兒召來十九位母親,她們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相同的都帶著嬰兒,在半島酒店大堂一溜排開,齊刷刷解開胸襟,露乳餵奶,以行動回應酒店的說法。

此景成了香港有史以來,難得一睹的奇觀,這場餵奶風波,鬧得滿城沸沸揚揚。母親當眾餵奶是不是騷擾了公眾?酒店的過度反應,是否觸犯了性別歧視?記得多月的討論,最終沒明確結論。餵乳,本屬於倫常人權而天經地義的事,把母親解衣餵哺孩子列為不雅行為而禁之,是比泛道德還要守舊而迂腐的思想。不過,酒店經理的錯,是把她請進廁所,而不是請她去另一間富麗堂皇的會議廳哺乳。

讀《香港老照片》一書,看到一幅街頭哺乳的情景。那年代,常見女子在公眾場所哺乳。母親在擁擠的車廂,解下襁褓中的孩子,撩起衣服餵奶,孩子飽了,就用衣角輕輕擦抹乳頭。一切就這麼自然,沒有靦腆,沒有尷尬,四周的人見了也沒有皺眉,誰也不會投以好奇和色情的眼光。如今,這溫馨場景不再見了。         §§  回頁首

 

2.貞潔的裸露  中國時報   林深靖 20130728

台北市青年公園游泳池酷暑促銷涼意,以「比基尼之夜」的優惠方案招待穿著比基尼的女性免費入場。此舉引發諸多婦權團體抗議,她們召開記者會指出「這些優惠活動,是透過對女體偷窺的心理,滿足特定的人,達成行銷目的;看似對女性優惠,實際上是物化、消費女性身體」,尤其公園泳池畢竟是公共造產,政府帶頭物化女性軀體,尤其不能容忍!

此一事件讓我想起二○○九年十月首屆「普普哲學週」在馬賽舉辦時的場景。那一年,法國許多濱海城市也為了是否允許穿著「魔挪基尼」的女性出現在海灘而爭議不休。「魔挪基尼」就是monokini,也就是單件式比基尼,上身放空,袒露胸部。這是奧地利設計師詹雷奇(Rudi Gernreich)在一九六四年的發明,刻意偽裝為比基尼的後代產品(歐洲語系,字首bi,表示成雙;字首mono,表示單一,因此,monokini比起bikini更為先進。)儘管我們知道bikini的原意並不是「兩件式泳衣」,而是這種泳衣在一九四六年出現時,正逢美國在太平洋上的Bikini小島進行核子試爆,法國設計師雷艾爾(Louis Reard)選用比基尼命名他所創發的服飾,顯示其威力等同核爆。

馬賽的「普普哲學週」(Semaine de la pop philosophie)有一個很轟動的場次,那就是法學家雅庫波(Marcela Iacub)主講的「魔挪基尼之政治哲學」。雅庫波是相當知名的女權思想家,然則,她的觀點與動輒以「偷窺」、「物化」、「消費」等用語來形容女體裸露的婦權陣營大異其趣。

她認為,就二十世紀的女權發展史來看,女性在海灘,在公共空間的穿著,從連身泳裝到比基尼,再到魔挪基尼,其實是女性在法律和政治上的重大突破。國家常以公序良俗之名侵入個人的生活空間,其管制範圍甚至包括我們的軀體。這是因為男人主宰的國家秩序總是將「裸露」與「性」聯想在一起。

女性要尋求解放,要脫離男性壟斷的法制思維,要取得自我軀體的主導權,就要將裸露從性慾的想像脫離出來,讓裸露可以在公共空間成為自然行為。因此,即使上空泳衣屢被取締,還是有女性突破禁忌,讓乳房裸現於碧海藍天。雅庫波認為,就像過去為了避孕、墮胎的權力而抗爭的女性一樣,這些挺胸現身的女性同樣是在向男性主導的法制挑釁,她們都是歷史陰影中的女豪傑。這位女性法學家的說法是:「魔挪基尼,在我看來,是一種貞潔的裸露。」

在公共空間的裸露,法國有「危害恥感」的罪名;在台灣則通常以刑法第十六章的「妨害風化」或「公然猥褻」罪名議處。然則,軀體的裸露除了招惹眼睛之外,並不碰觸他人,如何造成傷害?會受到衝擊者,恐怕就是腦袋裡充滿慾望和畸思,與那些將裸露與性慾綁在一起的立法者同一屬性。

台灣的婦權組織習慣以物化女性、消費女體等用語來控訴裸露的女體,這恐怕是忽略了那些獻身於嘲弄體制、挑釁禁忌、衝撞男性管控的女性豪傑。魔挪基尼要「揭露」的,恐怕不僅是胸部,還包括那種太容易將裸露等同於性慾的,不夠「貞潔」的體制化思維。或者,為什麼人們感興趣的是裸露的,而不是遮掩的部分?這大概就是政治哲學層次的問題了!(作者為「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中心」成員) 回頁首

 

3.聯合筆記/別急著遮住比基尼   李昭安2013.07.07

北市府委外經營的青年公園泳池舉辦「比基尼之夜」,開放穿比基尼女性免費入場,遭婦女團體批評,「物化」女性,以「偷窺慾望」行銷。北市府公園處聞訊忙喊冤,澄清絕沒想「消費」女體。

因擔憂輿論抨擊,緊急喊卡;殊不知停辦後,有民眾為業者叫屈,穿比基尼與否,取決於女性自主選擇,談「物化」過於嚴苛。北市府大概沒料到,民眾的「身體觀」,已比以前更多元、進步了些。

比基尼究竟被誰觀看、物化?

「比基尼之夜」背後隱含什麼身體觀?如果出於消費者自願,是否也有「物化」之嫌?這些問題必須深入探究。可追問的是,如果男性也穿比基尼,是否一樣免費呢?

此事引發爭議,或可成為辯證身體想像及身體自主權的時機,北市府大可順勢推出「男性三角泳褲之夜」、「情侶裝之夜」、「親子裝之夜」,或其他主題活動,來回應兼顧多元身體的訴求。官員遇事保守處理,也難怪會被揶揄「想像力貧乏」和「行銷怠惰」。

婦女團體的批判,是建立在社會「主流身體審美觀」框架之下。但這樣的身體審美觀,是人為建構的、是流動的;婦女團體若要衝撞這個價值體系,大可帶著婆婆媽媽穿比基尼進泳池,顛覆多元身體想像、宣示身體主權;但婦團急著拿塊布,為女性遮掩,反倒遮住自由選擇及多元身體展示的可能性。

要避免物化女性,應先把外界的有「色」眼鏡「霧化」。唯有當「他者」可以多元觀看,擁有身體的「主人」又能自由選擇、展示時,比基尼之夜才能不嚴肅、變有趣。§§        回頁首

 

4.省思名校女援交   天蠍浪子2011/09/05   出處:天蠍浪子的咖啡杯

台北市一間明星高中的女生,日前因為父親沒收手機且不准上網,因此就想到透過援交來賺取進入網咖、購買手機的錢,對此,有媒體寫社論認為是網路傳遞錯誤的價值觀,也有人投書媒體認為是日劇、漫畫誤導了這些青少女的金錢、工作價值觀。

這幾年,台灣媒體越來越常報導未成年少女援交的新聞,且針對此現象的檢討,都是一面倒地透過社論、記者評論或讀者投書,把矛頭指向網路、戲劇、漫畫誤導價值觀,再不然就是怪老師沒教好、同學朋友帶壞,總之就是不檢討家長和媒體自己本身,其言行舉止或報導,是否對這些青少女的金錢與工作觀等造成負面的示範。

就以媒體來說,他們或許是為了廣告費,或許是為了收視率、銷售量,或許是為了「觀眾有知的權利」、「新聞自由」等老套的藉口,而沒事就報導公眾人物奢華的婚禮、派對、公關活動,將他們身上所穿所戴的服飾、包包、鞋子、配件,乃至所開的汽車等,都一一就其品牌、價格做比較,再不然就是炒作鎖定頂級客群的店家、商品。

又或者,台灣媒體也會三不五時地報導,哪個女明星、女模特兒或女主播嫁給了哪個富商、小開、達官顯貴,極力渲染這些人的財產、身價或權位,再不然就一天到晚炒作哪裡又蓋了豪宅、哪家公司又出了最新款的炫手機,這些難保不會誤導部分急欲追求自我角色認同的青少年或青少女,而以暴力犯罪、援交等偏差手段來追求。

所以,有社論認為網路資訊所傳遞的價值觀未必是正確的,我則是要說,媒體傳遞的價值觀可能有很多也是錯誤的。再者成人自己的言行舉止,包括家長和常左右公共論述的企業領袖、政治人物、媒體人,也可能會傳遞錯誤的價值觀,對青少年、青少女造成負面示範,做他們的壞榜樣,其負面影響說不定比網路、戲劇、漫畫大。

或者說,媒體不斷地炒作各種奢侈品的消費、各個公眾人物奢華的婚禮派對,或者名女人嫁給達官顯貴,乃至一些因為當第三者或跟人發生性關係而變得有錢的新聞,看在青少女的眼裡,都可能會讓他們建立購買名牌奢侈品來可以獲得自我角色認同這樣的觀念、目標,而其中有些就可能會進一步地透過援交去取得了。

再來,我也覺得這起事件跟當事者是否為明星學校的沒有必然的關係,成績好、會唸書等同於人品好或者等同於不會被任何錯誤資訊誤導,本來就是台灣社會一直根深蒂固的刻版印象,關鍵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家長、老師、媒體、公眾人物等本身是否做了負面示範外,還有就是家長、老師和其他身旁的長輩,平常對這些青少女的關心是否足夠。

最後還是要很直接地說,面對青少年暴力犯罪、青少女援交之類的事情,把錯全推給網路、漫畫、戲劇等,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更要命的是,國內具有最強影響力的媒體居然也如此,這擺明就是只想追求商業利益與自由權利,卻不想盡社會責任。  §§      回頁首

 

5.名校女援交/台灣性教育 生理倫理都失敗   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2011.09.05

明星高中女生網路援交,面對這樣的事件,到底我們要關注的是什麼問題?是明星高中?是網路援交?還是價值行為偏差?家庭功能不彰?或還是要歸諸於台灣的性教育不足呢?當一名高中女生會輕易的以援交來換取金錢時,是怎樣的環境塑造出她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呢?時下年輕人的性觀念到底是如何?又是從那裡學習到性知識及性價值倫理觀呢?

在這個事件發生後,我們可以推斷,教育當局會在近日通令各級學校注意學生的網路交友情形,也會要求學校灌輸學生網路援交是不對且違法的行為;積極一點的學校可能還會提供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供學生參考,但有多少的學校會多花一小時的時間教導他們「正確」的性知識與情愛哲學呢?

目前雖性資訊充斥,網路上隨意就可下載任何的性知識,但在國中的性教育上依舊是簡略的教導就算是交差了事。到了高中後,正值青春期性生理變化的時候,急需要有人告訴他們性為何事時,學校對性事卻一字未提,父母親也不便開口,一切就等考上大學再說。所以他們就只得透過網路上積非成是的虛擬性資訊,當做現實的性知識。

當他們以錯誤的性知識去面對複雜的真實世界,才發現性事怎會如此的錯亂時,卻為時已晚!只好用錯誤的經驗來換取人生的成長,但有些人卻也不幸觸法,讓自己終身遺憾!

為了避免學生因「性事」而觸法,教育當局只好加強性法律的灌輸,但學生對於性事依舊一知半解。我們不曉得學校如何跟現在的學生說:當兩情相願不涉及「交易」而發生性關係時是對還是不對?我想學校回答這個問題時,可能只有兩個答案:一是絕對不要發生性關係;二則是如無法避免時要記得避孕。

在法律外的「性事」有如此單純嗎?對於這些正值性生理變化的學生們,到底我們有教導他們如何解決性生理的需求嗎?我們也有教導性生理相關的性心理嗎?尤其是性倫理道德價值觀又是如何?性與愛情等值嗎?只要不違反,性可用來交換一切嗎?

「性事」何其複雜,年輕時蒙昧無知,成年之後依舊為性事所苦,台灣人在性事方面都是在一知半解下過了一生。

我們不要性無知的學校教育,也不要只有性激情與性技巧的性觀念。

性教育不只是性生理教導和性法律的告知,更重要的是性哲學的態度培養,對於性的倫理道德價值觀更需要教導,讓學生們知道性為何事。也讓成年人知道性是人類最自然之事,不必要再遮遮掩掩,更不會再用避諱與錯誤的態度來規畫台灣的性教育!        §§  回頁首

 

6.台灣女人應該可愛嗎?    靈媒貿易人2014/02/27

在臉書塗鴉牆上看到好幾次被轉錄的這篇文章《女人,請不要故意裝可愛了》,說巧不巧,前兩天從德國回來的男性朋友H也說:「好奇怪哦,我的德國朋友都很討厭日本或台灣女人裝可愛這件事。」

我的朋友Alice前兩天則跟我分享了她分手的故事。她說她已經響噹噹的拉警報多年超過35歲,只因為穿著打扮年輕所以談了個姐弟戀,但是後來經過一年多還是宣告分手,導火線居然就是:「我男朋友一直都說我好可愛。」

「哦說妳好可愛有什麼問題嗎?」

這個問題我也一樣問了德國回來的H:「台日女人好可愛對他會造成什麼困擾嗎?」

我們不是都習慣好可愛的台灣女孩嗎,豆花妹好可愛,瑤瑤好可愛,講話娃娃音好可愛,看起來就想好好抱起來疼啊。有什麼問題?

Alice說:「當然會有問題啊!我幾歲了?在工作上我是一個小主管,我手上有一個team下面有15人,我每天在那裡水裡來火裡去的跟客戶殺殺打打,下了班穿著性感貼身豹紋洋裝跟男友約會,結果居然換來一句我好可愛?我又沒有綁大蝴蝶結跟穿圓點,我講話也不會娃娃音,我到底哪裡可愛了?這是侮辱我的女人味!」

H則說:「我問了我的德國朋友,他們是說,他們覺得女人就是女人,女孩就是女孩,為什麼好好的女人不當要特意裝小,穿得可愛的衣服裝成小女孩的樣子?喜歡粉紅色的東西,穿著不合年紀的衣服,講話像小孩子,到底這些女人哪裡病了?」

好吧,我們來看一下你會說什麼東西可愛。

小孩?可愛。小貓小狗?可愛。黃色小鴨?可愛。圓仔?可愛。好像都是年紀小的東西?

你說,不是哦,我們也會說別的東西可愛,例如,我們覺得團團圓圓也很可愛啊,牠們是成年貓熊,可不是動物幼兒。那為什麼覺得團團圓圓可愛呢?

嗯,好像是因為他們看起來很笨。就傻傻懶懶的,這樣真的好可愛。

你有發現嗎,你會說可愛的東西,一定會跟以下幾種感覺有關:

1. 幼小/弱小(需要被保護,或是接近孩子)

2. 傻(或笨得天真)

那如果,把這個等式換過來,請問你在什麼情況下,會覺得女生好可愛?莫非不是她們看起來好傻好天真好無辜好需要人照顧保護的時候?

從這個等式來看,到底是誰的自信心不足,所以必須要永遠停在被保護/弱/傻的狀態下?是女人嗎?還是男人?

國外有研究曾經指出,日本或台灣這種「可愛文化」,起源是亞洲文化中對青春的特有崇拜,日本、台灣文化尤其偏向認同「青春」等同於美貌與力量,我們不認同年紀會帶來其他美好的東西。(這裡姑且不論其他文化)

永遠在推陳出新的美少女/少年團體,永遠傳頌不完的「爺孫配」(已經比老少配更進階了),超過30幾歲的模特兒,即使美麗如昔,雜誌仍會惡毒的說妳是「老模」。女星過了一定年紀,媒體一定忙著問「接班人在哪裡?」好像這個女明星明天就要死掉了一樣,根本不管人家是不是演技才在最顛峰狀態,明明保養得很好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被派去演偶像的媽。

為什麼只能演媽媽呢?為什麼主流不是為這個還很美麗的媽媽寫一齣好看的戲,因為她實在好會演戲,那些真實的人生經歷在深深浸淫在她的骨髓裡,她會用經過人生痛苦粹練得到的結晶,演得讓你我都痛哭流涕。

但事實就是,她還是只能繼續演偶像的媽媽,她當主角的戲大概只會出現在公視或大愛吧。

我們的社會喜歡青春也就算了,還歌頌青春帶來的傻氣。你去叫那幾個宅男女神講話不要賣萌,不要擠眉弄眼吐舌頭,不要嘟嘴裝傻天真無辜,你看還有多少宅男愛她們好了。

我們覺得好傻好天真的女生才是枱面上的主流,所以怪得了台灣女生裝可愛嗎?我們只是符合市場需求而已,因為人肉市場裡這種產品可以賣得最好,誰不會努力生產一樣的東西?

不然的話,誰想要年紀一把了還拍照嘟嘴?穿得像迪士妮的米妮,講話跟個幼兒一樣使用疊字?又不是弱智。

商周的Alive有一期特輯是做優雅老去的法國女性,裡面說,法國市場研究公司曾對1250位法國人做了一個有關女性魅惑力的調查,發現高達七成男性認為年過50的女性是非常性感的,而且多數人認為這個年紀代表更摩登、時尚並有吸引力。而50歲以上的法國女人則有近八成覺得自我感覺良好,她們不覺得年齡是難以啟齒的話題。

老實說,身為一個台灣女性,我羨慕死了。  §§       回頁首

 

7.社運女性需要dress code嗎?   梁玉芳2014.04.11

太陽花學到了尾聲,性別議題終翻上檯面。對於女生該穿什麼去參加社運,扣子怎麼扣,竟然也由名嘴連說帶比,演起「好色龍捲風」,招來「抹黃」社運的批評。

在輿論及投訴NCC要求對電視台撤照的壓力下,原本該節目還辯稱,要大家「思無邪」,隔天卻立馬鞠躬道歉。一夜就幡然悔悟?看來不大可能。在此不嫌費事,再為「思無邪」的主持人及名嘴說說道理。

第一,叫陌生女孩「甜心、寶貝」、公開社運女性穿著薄紗入睡的照片,還問主持人這樣「你睡得下去嗎」,也太低級;若對方「感受敵意或冒犯」,是可以依「性騷擾防治法」提告的。

第二,女性要穿什麼,是她的選擇。短褲、低胸、薄紗,都不代表他人因此取得嘴上輕薄的許可證。

第三,以為誇人「很正、超辣」,都是合宜之舉嗎?並不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很可以分享他的痛處。

去年,歐巴馬公開誇獎加州檢察長賀錦麗聰明、幹練,而且是「美國至今最漂亮的檢察長」,俏皮話讓輿論譁然。白宮新聞秘書只得滅火,說明歐巴馬已向檢察長道歉,不是有意貶抑女檢察長的能力,他衷心相信「女性不應該被人以容貌來論斷。」

這就是重點:「女性的價值不應以容貌來論斷」。但是,日常的媒體放送、PTT、臉書裡,都是這樣將女人分類:「美女教師」、「甜心女警,被她開罰單也甘心」、「今日我最美」,天天強化「人正,真好」的價值觀;反之,人不正,就不提也罷。

放到社運場景,就會有「美女律師救學生」、「社運正妹」、「太陽花女神」,甚至野百合世代學者跟著以「正妹多不多」來評估學運進化度。在議場內外,參與決策、即時外語報導、物資管理等人物,極多女性身影,卻不合比例地在媒體中不被看見。

在電視中再現的學運女性,「怎麼穿、穿什麼」成為老是「歪掉」的主題:從一開始的攻入立法院,長髮女生跳上椅子堆擋住入口,紫色坦克背心成為焦點;接著媒體訪問一名女學生,為何穿著夾腳拖就跑來?女孩答得嗆:「難道要好好打扮給你們拍嗎?」

接著,席地而睡的薄紗女孩、穿過膝馬靴及短褲的正妹,惹來無謂腥羶。

眾人對女性穿什麼參與社運,有極多的意見。難道,女性參與社運還需要規定dress code嗎?         §§  回頁首

 

8.女人,請不要故意裝可愛了  陳仁豪 | 2014-02-20   摘自豪語錄http://lawyermind.com/

在位於上野阿美橫町、高居到東京必敗之首的那家藥妝店門口,看見一個年近四十的男人拉著行李箱,無奈地佇立良久。再定眼一看,粉色系行李箱上頭別著兩個可愛的緞帶蝴蝶結,「八成是台灣人」,我心想著,果不其然,不一會兒,三十多歲的女人興沖沖大包小包提著戰利品出來,一張開嘴,Bingo

淺草雷門前,一群三十多多歲女人耍可愛拍群體照,各種動作都有,嘟嘟嘴、癟著鴨子嘴、抿嘴、擠眼、手指比Ya吐舌頭,「該不會是台灣人吧」,才剛想著,耳邊傳來一陣熟悉的聲音,「等一下一起去shopping!」、「好啊好啊,我們女孩子就是要好好寵愛自己!」

呃,有次在台灣和朋友們聚餐,隔桌坐了一個穿著蕾絲上衣、粉紅蓬蓬裙,驚悚指數破表,一會兒聽她驕傲和她的同伴說道:「猜得出我現在幾歲嗎?45forty five!我們班家長聽到都驚訝地說怎麼可能!」

前陣子帶小孩去木柵動物園看圓仔,一對大學生樣貌的學生情侶排在我們一家子前頭,女生不時或驚訝睜大眼睛、或誇張哀怨嘟嘟嘴,用高八度鼻音向男友磨蹭嬌羞撒嬌。

「腦公,排好久好累累,能家妮妮腳痛痛、肚子也餓餓啦。」

「老婆大人腳痛痛,呼呼秀秀哦,等一下想吃甚麼?要吃飯飯還是吃麵麵?」

「能家妮妮今天好累累喔,吃完後可不可以一起先回去洗香香、睡搞搞?」

哇,比熊貓還奇觀,看得我們一家子站在後頭目瞪口呆,這種比八歲彤彤還更幼稚的生活,太讓人歎為觀止了!

有次和幾位外國客戶閒聊,這些外國人在台灣居住時間長短不一,有個居住時間較長的皺著眉頭說道:

「台灣女人怎麼那麼多都很像Hello Kitty?」

當然不可能有人長得像Kitty,他的意思是台灣很多女人年齡早已不是少女,卻仍愛好打扮成少女,並樂得以幼兒方式生活,比如說吐舌頭、說疊字、裝萌裝可愛,好像永遠都想停留在青春期,這似乎和公眾人物帶頭影響也有關係,殊不知「可愛教主」楊丞琳已三十歲,「甜心教主」王心凌早也三十好幾了,請別再裝傻裝可愛了吧!

幾年前在美國,稱讚友人唸康乃爾大一的女兒聰明可愛,立刻被她嚴正抗議:「Uncle,我已經上大學了,現在是一個成熟聰明性感的女人,請不要再說我可愛!」

嗯,台灣這些「可愛教主」、「甜心教主」、「甜心主播」們,可能到了四十歲被稱讚可愛,還會臉紅羞怯點頭默認呢。

另一個客戶說的則更匪夷所思了,這位剛來台灣沒多久的外國人興奮害羞說道:「台灣女人好多都好開放啊,常常光天化日場合對我做性暗示動作,讓人真是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回應(ㄒㄩㄢˇ ㄗㄜˊ)才好。」

「性暗示動作?握手時被摳手掌?」我好奇問道。

「不是啦,是這樣的。」他手放在嘴邊比Ya,邊露出舌頭比畫給我看,「這個嘛,通常V代表兩條腿張開,然後又一邊伸出濕濕滑滑的舌頭,深情款款微笑看著我,Wow…。」

有人分析台灣女人心智幼稚低齡的最主要元兇還是台灣男人,台灣男人不管到幾歲多有戀童癖蘿莉控的傾向,我住美國的好友Angela當年是個四十多歲的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再婚嫁給美國政府高官,這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台灣男人婚前會找個刺激搞不定的女人談談戀愛,但不會和那種女人結婚,等玩夠了,還是想跟年輕肉體、乖乖呆呆牌結婚。

且台灣男人受日本漫畫影響很大、台灣男女兩性權力關係不平等,使女人喜歡幼稚化自己,當然,更有不少聰明的女人是婚前故意裝傻裝可愛,婚後立刻展現精明強悍的真面目,就像郝思嘉私底下最瞧不起只會傻笑白痴的蠢女人,但她也說過:「如果要白痴傻笑才能得到希禮的心,那我就吃吃傻笑。」,不過這樣的下場讓不少男人深感一結婚老婆就變了、好像買到不實商品被騙了。

如果裝傻是兩人私底下的情趣,不影響到旁人那倒是無妨,否則就像張小嫻說過:「要裝傻裝笨才能夠得到的愛情,只是一隻永不會羽化成天鵝的醜小鴨,沒有展翅飛翔的希望。」

也有些女人裝可愛,是基於怕老的心態,自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年輕,更是大可不必這樣,張曼玉關於「女人的年紀」曾說過一段話:「亞洲人比較介意『老』這個事情。我小時候在英國長大,然後在巴黎生活了十年,那裡的人沒有這種觀念。為什麼非要年輕、沒有皺紋才是美呢?人不一定要美,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開心,加上別的東西,才是人生的美滿。」

女人啊,不要為了笨男人、大男人裝傻裝小,好男人不會要你裝傻才愛你,他會提昇妳的境界、開了妳的眼界、改變妳一生的視野。

不要再繼續自我客體化,當妳成為眼裡閃爍著智慧光芒的主體時,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   回頁首

 

9.小敏,這代女孩不必再裝可愛  梁玉芳2014.04.25

這個標題後半是借用影星梅莉史翠普近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女子學院畢業典禮的講題。小敏則是最近引起熱議的廣告女主角形象,天真無邪對所有出遊邀請,都眨著大眼說:「好啊好啊」。

奧斯卡常客的「梅姨」演什麼、像什麼。她在畢業講詞裡說,她在高中生活「演」出受歡迎的女孩,想像男生的喜好,以決定自己的髮型、唇膏、服裝,而且「一天只吃一個蘋果」;內在也要演成甜美、甚至害羞,因為「這招對男生非常有效」。

直到她上了大學,腦袋才清醒過來,發現再也不必假裝,真正愛你的人是完全接納真實的你,這體悟讓她「變得真實起來」。

高中扮演「好女孩」的真實經驗,讓她在「越戰獵鹿人」成功扮演「琳達」,美麗嫻靜,痴等男友返家。琳達成了許多男人心中的典範情人。

但世界已經轉變。卅年後,梅姨發現,男人開始喜歡她在「穿著Prada的惡魔」裡扮演的難搞雜誌總編輯米蘭達。楚楚可憐的琳達退位;獨立、盡責、投入工作,甚至頤指氣使的米蘭達,竟能贏得男性的認同:「啊,我理解她作為主管的那種壓力與孤獨感」。梅姨於是結論:「這代女孩不必再裝可愛。」

女性不再是困在高塔上等著英雄來援救的柔弱公主,只會高喊救命;現代女性是共同讓社會、國家運轉的推手,她有能力、有見識,若有必要,也能屠龍。

傳統的性別分工與氣質,再也無法精準地描寫社會真實。對社會脈動理應嗅覺靈敏的廣告人,推出梳著漫畫春麗式雙髻頭的天真小敏,對宅男、大叔的看雲海、泡溫泉邀約,一律來者不拒地說「好啊好啊」,激起眾多男性憐愛,連藝人納豆都對小敏喊話:小敏小敏,要不要到我家?

與其說小敏的角色設定是廣告人「觀察失準」,更可能是台灣仍是期待女孩賣萌的社會。訴求現代求愛挫折的男性,打造溫柔小敏,類似精神上的充氣娃娃,永不說不。剝皮酒店的「叩客」詐財手法,網路柔情騙術總讓許多愛情宅男上當,其來有自。

廣告結尾,女兒被色男覬覦僅是小敏爸的一場噩夢,老爸決定要開車帶女兒四處去長見識。但若能改寫廣告,更進步的結局會是,汽車鑰匙交給小敏,告訴女兒:「長大後,你要去哪裡,都可以自己去!」     §§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