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907日──比爾蓋茲媽媽給台大學生的話

剛開學請你閱讀生命的方向、學習的價值與時間管理等議題,思考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一學期。

1.王文華/比爾蓋茲媽媽給台大學生的話  聯合報  2015-07-11  

2.周行一/我們不需要徬徨    聯合報  2015-04-08

3.林建甫專欄-快樂學習?那是騙人的!台大經濟系教授中國時報  20150714

4.盛治仁/為時間管理設下優先順序  聯合報   2015-09-05

5.林建甫專欄-選校選系 重點在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林建甫 中國時報  20150407

6.周行一/給畢業生     聯合報  2015-06-03

7.大學玩4 你們讓我很緊張   尹蓉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北市)   聯合報2015-09-12

8.周行一/別人不投資給我們的機會    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校長)聯合報2015-06-17

 

1.王文華/比爾蓋茲媽媽給台大學生的話  聯合報  2015-07-11

台大學生登山募款事件發生時,我想起比爾蓋茲的媽媽。

比爾蓋茲的媽媽叫瑪麗蓋茲,當過老師、待過銀行,後來在聯合勸募服務。

一九九四年,她六十四歲時,不幸得了癌症。那年比爾蓋茲卅九歲,準備結婚。

婚禮前幾天媽媽幫新人辦趴。那時她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但仍打起精神,念了一封勉勵新人的信。那封信的最後一句話是:「上天給你們最多,對你們的期待也最多。」

六個月後,她過世了。

兒子和媳婦聽懂了她的話,變成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他們知道自己得到很多,於是付出更多。

瑪麗蓋茲的話,也適用於台灣所有正在享受優勢的人,包括我自己。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個人因素,還要有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出生的時代、居住的國家、家人和朋友,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就以比爾蓋茲為例,作家葛拉威爾在《異數》這本書中分析,國中時有九件事同時發生,造就了他未來的成功。包括爸媽有財力送他進西雅圖的貴族學校;那所學校是當時少數有先進電腦的中學;有位同學的爸爸是電腦公司老闆,給比爾蓋茲打工機會;比爾蓋茲家離華盛頓大學很近,他可以半夜去用大學的電腦

當然,比爾蓋茲本人的聰明、努力、眼光毋庸置疑。國高中那五年,他平均每天使用電腦八小時。創業後為了服務客戶,他離開哈佛搬到新墨西哥州,廢寢忘食地工作。

但就算有實力和努力,他也需要媽媽介紹在IBM的熟人,才讓微軟在草創時期能為IBM寫作業系統,奠定公司的基業。

也許比爾蓋茲記得當年是怎麼打進IBM的,所以當媽媽說「上天給你們最多」時,他立刻就聽懂了。他在接受葛拉威爾訪問時,第一句話就說:「我非常幸運!」

你覺得自己幸運嗎?

我無比幸運。從小到大,我占用了很多優勢。我用了父母的資源,上私立中小學。用了國家的資源,上公立高中和大學。用了媒體和社會資源,推動我的理想。

我曾在使用這些資源時,覺得理所當然,是我努力後應得的。偶爾拿不到時,會怨天尤人,覺得世界不公平。

但後來我發現,很多人跟我一樣努力,卻沒得到這些資源。所以沒什麼是「理所當然」,沒什麼是「應得的」,當輪到我拿不到時,我最沒資格抱怨。

資本主義的特色是富者越富,成功者容易越成功。所以既得利益者很容易,也習慣於,去拿更多。比爾蓋茲媽媽在臨終前,教他兒子去扭轉這一開始就傾斜的天平。於是他兒子在資本主義中大獲全勝之後,回頭重新定義資本主義。

我也是台大生,看到社會砲轟學弟妹,感受很複雜。如今事過境遷,我對自己、學弟妹,和其他社會上占據優勢的朋友說:這社會有很多不公平,而我們通常是受惠者。我們得到的好處不全然是應得,更不是理所當然。我們已得到很多,接下來要得到更多相對容易。但在拿更多之前,可以想想:成功,是拿到多少,還是付出多少?§§       回頁首

 

2.周行一/我們不需要徬徨    聯合報  2015-04-08

我問學生:「臉書創辦人祖克柏(Zukerberg)為何放棄哈佛大學的學業?」學生回答:「他要去創業。」

我問另外一位學生:「你將來要做什麼?」學生回答:「想考公務員,將來生活比較安定。」

我在電梯內問一位四年級大學生:「你將來要做什麼?」學生答:「還不是非常清楚。」我說:「應該多花時間想想,就算一時不知道沒關係,但要不停地想。」

祖克柏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即使放棄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哈佛學位也在所不惜;想考公務員的學生希望追求安定的生活,為了具備考公務員的資格,必須大學畢業;還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的同學,其實無法判斷大學學位的重要性。

據說祖克柏創辦臉書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在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內分享資訊,為大家打開(open)與連結(connect)世界,賺錢應當不是他的初衷,否則他早就以十億美元的價格把臉書賣給了雅虎。祖克柏選擇的是一條風險很高的路,繼續打造臉書成為現在已經有近十四億用戶的社群網站。想考公務員的學生不會像祖克柏一樣冒險,因為工作有保障與公司隨時會倒閉是兩種天壤之別的風險;尚不知道工作目標的同學還無法思考風險的問題,畢竟風險是由目標決定的。

理想較高的人會比較願意承擔風險,高理想的工作通常很困難,失敗的機會較大,所以,想開拓新局的人必定有冒險的性格,孫中山先生的理想就高到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當然,不是想要做公務員的人就沒有理想,只是「做一個有工作保障的公務員」不是一種理想,最多僅能算是一種生活型態的選擇;「要讓人民生活能安居樂業」或者「要讓政府變成很有效率」才能算是理想,有這種理想的公務員會願意冒險突破框架,但也增加了被責難,甚至丟掉鐵飯碗的風險。如果不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連生活型態都無法選擇,只能隨波逐流,完全由所能找到的工作決定自己的未來。

台灣有許多年輕人覺得前途茫茫,擔心將來薪水太低,或者覺得工作沒有保障,主要是因為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理想。有理想以後就會有所為,有所不為。祖克柏有理想所以可以輕易地選擇放棄哈佛學位,不留戀把公司賣給雅虎所能帶來的財富;想考公務員的同學,要的是一個工作,將來最關心的會是薪水與福利以及工作保障,他的行為將受制於這種工作目標;還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人,會浪費許多精神及勞力,虛擲了青春,說不定還會行為偏差做錯事。

擔心將來是否有工作,或者薪水會不會太低,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擔心的是自己的理想夠不夠高,將來能不能做對的事,逐步達成理想。有理想就不會懼怕,薪水、福利、保障都不再是決定自己作為的決定因素,我們會充滿幹勁,世界變得海闊天空。現在年輕人的教育以及周圍的客觀條件(例如科技的進步)比以前好得多,只要有理想,就有比以前更高的成功機會,所以千萬不要徬徨。

台灣的教育制度缺乏學生可探索人生理想的環境,我們應在各級教育中,減少偏重術科,多訓練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成為充滿理想的年輕人,社會才能快速進步,充滿快樂與希望。(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回頁首

 

3.林建甫專欄-快樂學習?那是騙人的!台大經濟系教授中國時報  20150714

隨著畢業季節來臨,一批批的畢業生即將投入職場,邁向人生的另一階段。很多老闆覺得現在畢業生缺少動力,抗壓不足。可是,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問題,因為同儕都是如此。某賣場主任抱怨,年輕人來做沒幾天就可能消失,連個簡訊、電話都沒有。某連鎖店負責人說,為了讓新進員工能準時上班,他請祕書7點半幫忙打電話請他們起床。面對這樣的現象,年輕人的理由是,薪水這麼低,當然沒有勁。

不責怪年輕人,有人把原因歸咎於分配失衡,也有人認為是產業結構惡化所造成。但我們不能不正視畢業生能力低落的事實。國內教育在教改之後形成的大學林立現象,加上國人生育率持續低迷形成少子化,使得學生升學競爭壓力驟減。雖然,若是以好大學為目標,升學壓力並沒有小多少,但平均來說,畢業生在基礎能力的表現上的確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回頭來看,當初教改打著「快樂學習」的口號,廣設高中、大學,修改課綱,實行至今,結果已經狀況百出。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結果,可能沒有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拉低了學生的平均素質,同時成了廠商難以提高薪資的藉口,讓快樂學習的結果卻不怎麼快樂。

在日本也有類似的現象,2002年他們開始推行所謂「寬鬆教育」,推行之初,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為主要宗旨,但在作法上,卻是在教學大綱中將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減少了3成,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但事後發現,在寬鬆教育下的學生,其學習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學習態度也被詬病不夠端正,同時產生許多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也讓整個「寬鬆世代」的人被外界認為學習能力和競爭力都難以和以前的世代相比。

除此之外,寬鬆教育的推行也引發日本社會對於階級不易翻轉的憂心,日前日本NHK討論「貧窮家庭小孩沒未來?」認為日本過去推動寬鬆教育的結果,讓日本青年逐漸成為不工作、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沒有希望的「四不一沒有」。統計2010年進入東京大學學生人數最多的25所高中,其中私校占了23所。顯示一般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負擔得起私校學費,在較嚴格教育下,孩子有較好的表現。但對於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父母必須為生計而忙碌,難以顧及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尋找學習方向不易,容易造成學習怠惰。於是,學習的落差將因教育制度的寬鬆而擴大。

再回頭看看台灣的例子,「快樂學習」的設計概念,是希望在學生學習壓力較小的情況下,老師能透過教學設計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對於學生來說,結果流於原本的快樂學習變成先要「快樂」才有「學習」。由於「不學習」當然是內心的選項之一,在不快樂的情況下就寧願不學習,因為「不學習」是最快樂的。

追根究柢,快樂學習這樣的口號,應用在國小、國中等階段可能有其意義,但高中後就已經沒有意義。因為高中教育銜接大學,課程深度明顯提升,而大學教育內容廣無邊際,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從中獲取所需的技能與知識。若是在高中後仍提倡快樂學習,對於部分較偏向理論而難以生活化的學科來說,若學生不能了解學習的不快樂需要意志力來克服;涉及抽象思考與理論辯證需要專心致志才能融會貫通,那永無唾手可得的果子。

我們不是要古代的懸樑刺股,而是讓「快樂學習」這樣的口號不應一再被強調。學生學習壓力已隨著學生人數減少自然降低,同樣不需要這口號在背後發力。老師們設計課程引發學生興趣是本來就該做,與有沒有這口號無關。相反的,未來在教育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加入適度「壓力」,唯有讓學生學會面對壓力,學會克服學習的不快樂,才能真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在往後能更自我學習的能力。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減輕壓力、快樂學習」的教改已走過頭,必須要回頭。我們要往「適度壓力、熱情學習」的方向調整,才能培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回頁首

 

4.盛治仁/為時間管理設下優先順序  聯合報   2015-09-05

最近瓊斯盃籃球賽打得如火如荼,剛好這次球員住宿地點跟我的辦公室接近,進出時,經常看到接待人員忙進忙出張羅著大小事。看到這些年輕臉龐,不由得想起一九八八年大二暑假時,也曾經參與過瓊斯盃籃球賽,擔任美國隊接待員的往事,同時也感慨時間的飛逝。

當時一個球隊配置一位接待員,所以包括球員、教練、隊醫、助理等近廿人的生活起居照顧、練球賽程事宜以及大會通知事項等等,都是接待員的工作。除了例行事務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晚帶著全隊去逛華西街夜市,十幾位平均近二百公分的球員圍著一圈觀賞攤位,外面圍了好幾圈在「觀賞」球員。那一年來的球員裡面,有好幾位後來都打進NBA。其中最有名的是Shawn Kemp,不但在瓊斯盃得到灌籃大賽冠軍,並多次入選NBA明星隊,並且還率隊打進總冠軍賽。

回想大學生涯,在時間分配上,自己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但參與了許多類似的課外活動,包括國際棒球邀請賽、爵士音樂節、國際青年會議,及高雄YMCA寒暑假辦理的小學生營隊等。每一個活動都讓自己接觸到不同的領域,也擴展了生活經驗與視野。直到研究所時期,真正對課業產生興趣,才開始焚膏繼晷地讀書作研究。

我一直認為,課堂中和課堂外的學習一樣重要。過去在學校教大一政治學時,第一次上課時,都會提醒同學從高中升學壓力到了自由的大學校園環境,最大的功課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果用讀書和玩樂交叉分成四類,同學們要想想自己希望成為哪一類。又會讀書又會玩的,是少見的奇葩,不是我們多數人能做到的。讀書和玩之間,可以認真的選擇一項,我當然鼓勵大家選讀書,是自己的本分。如果真的對課業沒興趣,要選擇認真地玩,玩出自己未來的興趣和方向,也是很好的收穫。大家最不想當的,應該是第四類,既沒讀到書,又沒有玩到。

在第一學期最後一堂課,我會把同樣的問題跟同學再請教一遍,請他們自評這一學期過的是哪一類的生活。很不幸地,有相當比例的同學自認是第四類,覺得既沒有認真念書,也不覺得真的玩到什麼,但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我會提醒同學們,雖然可惜,但還不太晚。大學生涯八分之一時間已過去,還有八分之七時間要好好珍惜。

時間管理,真的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每個人被分配到的一天,都是一樣長的,但結果卻天差地遠。除了妥善運用時間的執行面外,時間管理大師彼得特拉(Peter J. Turla)的兩句話很值得參考。「生活沒有計畫,就像看電視時別人拿著遙控器」、「時間管理如果沒有設下優先順序,就像先射箭再畫靶」。不管在生活或是工作,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必須最優先處理,且在處理過程不要被分心,也不要把最多時間放在緊急而不重要的事物上,才是時間管理的重點。

更進一步說,其實時間無法管理,大家分配到的都是一樣多。我們真正能管理的是優先順序。Spending timeusing time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人生中擁有的最重要資產,其實也就是時間。平常時,不會感覺到時間的有限性。等到警覺時,往往已經來不及了。更重要的是,優先順序,不是用社會的價值觀強加於自己身上,而應該是自己內省之後的價值觀排序。祝福大家,認真生活,過得充實,活得精彩。  §§回頁首

 

5.林建甫專欄-選校選系 重點在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林建甫 中國時報  20150407

大學甄選入學的「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已經告一段落。招生名額分別有13357個、54322個,創歷年新高。國立大學也不例外,例如清華大學兩者占全校招生名額近8成,7月的「考試分發」只剩2成,讓許多過來人認為不可思議。

現在都考完後,接踵而來最令學生、家長頭痛的,大概就是校、系之間的抉擇,究竟該選學校為優先?還是以科系為主?畢竟對學生來說,這不僅影響未來4年大學生活的內容,對往後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工作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不同、考量不同,不論是選系為主或是選校為主,都各有各的優缺點,無法一概而論。另一方面,在變化速度飛快的現代社會,其實已經沒有哪間學校或哪個科系能提供未來生活的保證,舉例來說,醫界有工時過長和健保給付的問題;科技業可能遇到血汗工廠;教育界要面臨少子化趨勢及可能淪為流浪教師;就連一般被認為是鐵飯碗的公務員,福利也是在縮減當中。最新的資料,現代人一生估計要換7個工作。早已經不是可以從一而終。因此,學生在這個重要的升學關鍵點上,不論是學校或科系的選擇,要在4年大學生活之後能夠在研究所或職場上脫穎而出,最重要的因素乃是在大學就學期間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在目前大學升學率幾乎百分之百的情況下,學生們面對的競爭壓力有限,這就導致學生們習慣把高中時的學習態度帶進大學。大學教育的本質與高中教育有所不同,就是在內容、學習方式上也與高中相去甚遠。例如:在大學裡,教授上課的內容不受教科書的限制,考試出的題目也不再只能是上課教過的東西。大學的學習,是希望透過課程內容,教導知識體系、邏輯與思考;考試和報告等評量,重點都是在看是否了解,能否舉一反三,有無創新。期中考、期末考一次就是半本、一整本,或是要好幾本書的融會貫通,這與在高中時主要在有限制的範圍內學習的情況大不相同。

在大學,學生不該抱怨「考試內容和上課差很多」,或是「這題目老師沒有教過」等無聊的問題。相反的,學生在大學還要學會自己去找答案,甚至找題目,再找答案,而不能自我設限。國民政府來台後台大的第一任校長傅斯年有句名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標舉學術不應拘泥於象牙塔中。他常講荷蘭哲學家史賓諾沙認為「宇宙的精神」在於追求真理的概念,進而要台大師生「貢獻這所大學于宇宙的精神」,這需要有何等的霸氣與想像。

在資訊普及的現代,網路上資訊非常豐富,各式各樣的知識只要連上「Google」或「Youtube」等相關網站,或是各領域的專業論壇或BBS站台,便能搜尋到國內、外相關內容來學習。因此,大學的教學不應只是灌輸知識,「講光超」、「背多分」的時代已經過去。當教師也要認真反省,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讓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生需要坐在教室裡的學習,重點應該在學習從課堂外學不到,需要透過人與人接觸才能傳達的學問,例如如何思考,如何串連、如何旁徵博引。同時,學生在尋找問題與答案時也不應侷限於向老師學習,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同儕辯論、蒐集資訊、找尋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才是真正學會如何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準此,學生在大學的學習不應畫地自限,只求考試的歐趴(All Pass)。除了學習與自身科系相關的學問,最好要能涉足不同科系,得到些跨領域的知識。同樣的,老師們也應該鼓勵同學多發問,誘導同學多面向的考量,培養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尋找答案,以及若找不到答案時該如何面對。

大學4年,如果沒有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就容易坐困愁城,一愁莫展,甚至坐以待斃。想反的,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輩子可以受用無窮。在日常生活上,就可以面對各種挑戰;出國,到陌生的地方不會水土不服;到職場上,就容易過關斬將,完成使命;在學術研究上,則容易創新突破。(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  回頁首

 

6.周行一/給畢業生     聯合報  2015-06-03

政大最近慶祝了八十八周年校慶,一位校友返校參與活動時告訴我,在校園走動真好,到處都是青春活潑、氣質出眾、談吐溫文有禮的學生;我告訴他,做老師真好,最近進入畢業季,每年迎接活力無窮,對大學充滿願景的新同學,也歡送一起度過四年的畢業生,他們在學校的歡樂與辛苦將轉換成社會的新柴火,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自己,老師們何其有幸,能在他們最重要的人生階段中,陪伴他們成為國家的優秀人才。

畢業生在展開人生新旅程時,雖然對未來有許多憧憬,但也會有些許不安,我們經常把學生當小孩,嘮嘮叨叨,喋喋不休,總還想趁學生尚無法完全擺脫自己以前,給學生臨別贈言,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就要畢業,第一件應該記得的事情是相信自己有追求幸福快樂的能力,千萬不要聽信別人說你做不到,尤其不能相信環境會限制你追求夢想。所有的大功業一開始時看起來都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努力就可能化腐朽為神奇。也不要相信別人說現在的環境不好,因為環境好壞存乎一心,有心人永遠可以在環境中看到機會,無心人反而會在舒適的環境中懈怠。

第二件值得記得的事,就是決定一個人一生成就的指標,在於他對別人的貢獻,不僅如此,如果我們一生都以對別人有貢獻為目標,生活將會十分快樂。由於醫學進步快速,現在踏出校門的人都能活百歲以上,當我們回顧一生時,真正會讓我們感到自傲的是我們具備人文關懷、我們肩負過社會責任、我們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第三件值得注意的事,是不要單純以追求溫飽或累積財富為人生目標,千萬不要低估自己能夠為別人造福的能力,無論你在任何領域,都應該要立定理想,讓別人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能過更好的生活。在這樣的理想下,你必須要非常努力認真做事。人的一生要花很多時間工作,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同儕、部屬和主管的肯定,你不容易快樂,而享受其中的前提就是要努力工作,成為對別人有價值的人。

第四件應當注意的是,雖然努力認真投入職場很重要,和樂的家庭生活和維持終生身心平衡的習慣也是健康人生的關鍵。幸福的家庭生活能讓我們在忙碌和壓力中獲得緩解,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更要常常關心、愛你的家人。各位畢業生將來也會為人父母,屆時更要記得要成為子女的表率,教育他們成為有理想的下一代。身處在高度競爭壓力的社會中,無論健康、飲食、家庭、良好習慣等都必須要學習,這些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其實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這些經常被我們忽略的老生常談,卻是促進身心健康人生的要素。

最後我更鼓勵所有同學都要擁有好的信仰,能帶領我們在脆弱的時候,藉著信仰的支持而度過難關。你們的一生會遭遇很多挫折時刻,擁有信仰和理想,可以幫助你們不因挫敗而沮喪,反而愈敗愈勇,並擁抱賴以持續努力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大家能成為一個對別人有貢獻的人、擁有身心靈健康平衡的生活,就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自然能享受快樂人生。我們的國家,甚至世界,會因為有你而更好。(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回頁首

 

7.大學玩4 你們讓我很緊張   尹蓉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北市)   聯合報2015-09-12

最近新聞中的熱門話題之一,是大學生四年基本開銷大約要一百萬,這是令人心驚的事實,但投注了來自父母、自己打工或就學貸款的一百萬,一般大學生整天究竟在忙些什麼?

我相信今天仍有大學生忙於課業,但很多從進大學第一天新生訓練結束,接著是迎新茶會上場,學長姊透過各項表演、遊戲讓同學認識,接著為了同樣目的並加強彼此互動,通常會找一個山明水秀的風景區,舉辦三天兩夜或兩天一夜的迎新宿營。再來是迎新舞會,因為必須近距離接觸才能打破藩籬,迅速建立感情。

上課第一個月,幾乎每天中午有新生盃各項球賽,藉著練球、出賽和一旁觀戰促進系級向心力,請幾節公假乃出於必要,理所當然;另外,適逢中秋佳節有全系大會烤。以上是系學會官方活動,民間活動則有家聚,就是歷屆相同學號學長姊與學弟妹家族團聚,以便介紹那些課是營養學分,那個教授絕不當人最好過、那個教授最機車,當然也包括家產考古題交付。其他一群新交好友KTV歡唱、燒烤店聯誼、夜店慶祝成年自然不在話下。

接著配合時令有湯圓之夜、耶誕聯歡、尾牙、忘年會,這些小事不值一提,轟轟烈烈的大活動有大法盃、大保盃、大土盃等全國串聯;法律之夜、土木之夜等密集訓練一個月後媲美專業水準的表演節目,加上法律周、風保周、土木周,這些長達一周的擺攤、唱歌、跳舞、童玩遊戲。支援國慶總統府前慶祝活動,研究化妝瘦身練習儀態台步可以搞一個月,參與校慶啦啦舞競賽,則從寒假到三月至少兩個月。

如果只是去參加活動,已經不知花掉多少時間,更恐怖的是,擔任主辦活動的工作人員(簡稱工人),每一個活動都要有人策畫、設計:總召、場勘、夜教、文宣、美工、服裝、道具、運輸、採買在在需要人手,除了服務在校同學,寒暑假協助招生,要為高中生策畫舉辦法律營、電機營、土木營等,活動大概一周,準備工作需要兩個月,比較起來新生書院、杜鵑花節不過是一片蛋糕。有些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挑著參加幾項,但完全不用頭腦來者不拒照單全收無役不與的,可也不在少數。

這些活動其實有相當的意義和價值,可以建立人脈,促進人際關係,在策畫、執行這些活動時,也培養責任心、榮譽感,某些活動中確實也牽涉到本科專業知識和技能,但遺憾的是忙著從事這些活動之餘,那裡還有時間盡自己的本分一點一滴、實實在在的讀書做學問?

除各種官方、民間活動外,社團也不能少遊戲王卡絕不只是小學生專利,此外打工、愛情都是大學必修學分,人生豈能留白,當然又是大把時間投入,遇學運支援攻占立院,另加一個月。

回家總該念點書了吧?很多學生混到很晚,回家之後第一個動作是開電腦,接下來整晚掛在網上,facebookpttLOL直到半夜,甚至清晨,關了電腦靠在床上換成手機繼續。

有時想想,將來國家重要建設,要交在這些土木系的學生手裡,我的命要交在這些醫學系的學生手裡我真的害怕。回頁首

 

8.周行一/別人不投資給我們的機會    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校長)聯合報2015-06-17

最近大家很關心國內投資不振的議題,不論企業、政府或外人來台投資的金額都令人擔憂。一般人會覺得這種狀況不好,未來的經濟前景堪憂,最好是政府及企業能增加投資,將來的景氣才會比較好,這個想法當然是合理的;而且政府也已有所回應,指出明年的財政支出會增加,但是大家卻忽略了反向思維的重要:當別人不投資的時候,反而是自己最好的投資機會。

埃森哲公司(Accenture)二○一三年六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德國公司在全球景氣衰退中表現特別傑出的,是那些不停因應環境劇烈變化,迅速調整自己體質,不放棄任何能夠創新機會的公司,例如福斯汽車公司不僅未緊縮,反而全面增加八個全球品牌的產品廣度。且這類公司持續將獲利再投資於研發中,因這種正向循環,他們的資產在經濟大環境差的時候反而大幅增加。事實上,您如果長期關注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公司台積電,會發現它與那些優異的德國公司都做類似的事情。

領導人當然是非常關鍵的,必須在企業中培養能迅速轉型的文化、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但更重要的是有勇氣在大環境差時能獨具慧眼,獨排眾議,持續投資在產品研發、人力資源及管理效率。所以當別人不投資而減損競爭力時,這樣的公司反而能一枝獨秀,趁競爭者弱化時,自己愈來愈勇,最後擺脫同業的糾纏。

個人與企業是一樣的,優秀的企業領導人能在惡劣環境中看到機會,毫無所懼地投資在組織內部,補足及強化公司的長處;我們一般人應該學習這種領導人,在別人告訴我們環境不好時,努力思考自己的機會,勇敢的投資在自己身上,增強自己的能力與優勢,把那些擔心甚至怨懟環境不好而躊躇不前的「別人」拋在腦後。

首先,我們要停止希望環境會為我們迅速變好,捲起袖子加強自己的競爭力是立即要做的心理建設,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機會,馬上培養願意快速調整自己的思維,同時養成劍及履及的習慣,不要害怕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勇敢地投資在自己的競爭力上。

其實這世界到處是機會,譬如台灣民眾的英語能力仍舊有大幅改善的空間,如果我們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強,配合自己其他的專業與能力,我們就有許多別人沒有的機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我們的視野會比別人寬廣;台灣有許多人不願意投資在自己的教育上,他們給我們絕佳的超前機會,因此我們應該想盡辦法爭取學習或教育機會。

我認識一位卅幾歲的年輕醫師,三年前下定決心唸MBA,最近如願以償,拿到了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許可。他告訴我,這一次會花光過去多年做醫師的積蓄,其實我相信,他即使錢不夠,也一定會借錢投資在自己的教育上;有許多同胞以價格或成本判斷機會或做決策,希望東西愈便宜愈好,減少自己的花費;相反地,如果我們能夠以價值而非價格作為思考及行為的準據,就能夠看到別人錯失的機會,而且會願意為了價值而承擔高成本。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環境絕對不可能令人滿意,但差勁的環境中反而有絕佳的機會,當別人不投資自己的時候,正是我們最好的投資機會!(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