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20日──您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嗎?

財務管理學系周行一教授有敏銳的觀察力,加上專業素養與人生智慧,常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精闢的評論,也闡發個人安頓生命之道,值得同學學習、思索。        徐茂瑋誌

 

1.周行一/您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嗎?   聯合報  2013.12.07

2.周行一/理想與現實   聯合報2014.10.05

3.周行一/為自己加薪    聯合報  2014.03.07

4.周行一:我所見到的台灣希望   聯合報2012.11.03

5.周行一/為自己錦上添花,對別人雪中送炭   聯合報2014.01.15

6.周行一/競爭的勇氣    聯合報  2013.04.05

7.周行一:「樹彥育寶」給我們上的兩堂課   2010/07/18

8.周行一:三愛文化  聯合報2011.11.02

 

 

1.周行一/您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嗎?   聯合報  2013.12.07

台灣社會動彈不得,沒辦法進步。台灣人正在互相卡死對方,讓人非常擔心。其實台灣人非常可親,很多觀光客都說台灣最美的是人的笑容。但是為什麼和藹可親又善良的人民兜在一起時,卻讓整個社會動彈不得?

九月初到日本開會,日本學者表示他們也動不起來,很多利益團體,為保護自己,阻礙別人競爭,造成社會無法進步。一位旅居日本,娶日本太太的外籍學者告訴我,跟日本人交朋友非常好,人和藹可親、善良、很有禮貌,可是當聚成群體時,排他性很重,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台灣和日本愈來愈像,個別的好人變成群體後,就把大家綁架住了。

這種情況在台灣起了副作用:人才不斷外流、資金不願投資台灣。當有能力的人目睹社會無法改善時,就會離開,接著就是停止投資,剩下的是炒房、炒股的資金。台灣房地產價格不停的漲,許多人還在繼續買房子,儘管出現許多空屋,新樓還是持續出現,有錢人購屋等漲,卻不願意投資,這是退步的象徵。

民眾看到社會動彈不得,當然不會有信心消費,伴隨著私部門國內投資衰退,經濟成長動力僅剩政府支出和出口,但是政府預算赤字已到頂,出口也有氣無力(這何嘗不是過去投資不足結果),經濟有走不下去的跡象。情況如再不改善,就會進入所得減少,消費力愈來愈弱,企業不容易賺錢的惡性循環。利益團體因恐懼而緊密結合在一起,更反對開放、改變或競爭,讓社會更加動不了。

台灣有一個很有趣現象,就是到這地步,大家還希望政府或別人解決問題:找不到工作,希望政府補貼;公司要倒了,希望政府挽救;我們希望增加福利支出,自己最好不要付費或健保。現階段能拯救困境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先成為改變社會的動力,國家才有希望。不要妄想別人先動起來,等別人先釋出善意,自己才改,一定不會成功,成功的人會積極主動努力改變,這樣的人才能改變社會。

我在學校教創業管理,給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創業者必須要公平對待別人,自己才有機會。創業者開始時通常一無所有,有的就是點子,只有讓所有參與者得到該有的,大家才會動起來。與其繼續抱怨,不如問一個問題,我真的對別人公平嗎?我真的有盡到該盡的力量嗎?還是自己也是造成社會動彈不得的原因?只要開始多做一點,多給別人一點,也等於給自己機會,社會將因我們而開始改變。

當愈來愈多人有這種心時,社會就會鬆動,我們要做的是,不論環境如何困難,每一天都讓社會進步一點,久而久之社會就會有大進步。當然,團體的進步遠大於個人的進步,所以要公平對待別人,給別人誘因一起合作,同時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當大家都願意改時,團體就進步了。等到社會各團體都進步了,國家就動起來了,就會跟今天不一樣,可以創造一個更好的明天。         §§

 

2.周行一/理想與現實   聯合報2014.10.05

有些人無暇想理想,有些人有理想,但事與願違。沒有理想或者導致理想無法實現的最關鍵因素是「現實」。

我喜歡參觀新建案,對了解經濟環境很有幫助,有一次看到一對年輕夫妻簽約買房子,臉上的憂慮超過喜悅,聽到先生對太太說:「我們這輩子都要做這房子的奴隸了!」我眼前浮現的是兩位每天忙碌,只為賺錢付房貸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思考人生的理想,就算有理想,也無力實現了。

很多人因為牽就現實而無法實現理想。有的人因為家境而無法求學;有的人因為雙方父母反對而無法成婚;有的人因為父母老邁而無法遠行。這世界充滿現實,不可能完全不受限制,但是如果能減少受現實所苦,離理想就會近一些。

有許多現實是無法改變的,例如「出生」,但是有許多現實的狀況,卻是可以被管理的,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就是金錢與時間,只要不受金錢與時間的限制,我們會有無限的潛能。

不被金錢所苦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欲望,的確,「無欲則剛」,沒有欲望的人最剛強,可以隨心所欲。如果賺的錢僅夠勉強付房貸,我們會成天只想要多賺一點錢,不會有空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我每天吃一個蘋果,一定是那種最便宜的,以前十塊錢可以買到一顆,現在五十元只能買四粒,其實貴的蘋果真的好吃的多,但是我總是提醒自己不要被口欲綁住。

我的同事很早以前就決定不買房子了,租金負擔遠比房貸低許多,他每年帶全家去歐洲遊覽,花很多時間陪小孩,我以前覺得他不會理財,沒有趁房價低的時候買房,最近他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才發現他才是最會管理金錢的人,他不被金錢所苦,才有空間為理想而奮鬥,在學術界精益求精。

欲望低除了能避免不被錢所困外,更重要的是時間比較充裕,有時間才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您可能聽過「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一直做,專心做久了就成專家了。」心無旁騖的最重要條件,就是不被欲望分心。小孩子邊吃飯邊玩,一頓飯可以吃兩個小時,大人有時候也像小孩一樣,例如研發人員如果興趣多元,什麼項目都想做,最後可能一事無成,所以企業必須對研發方向做選擇,才可能重點使用資源。

一個有理想的人必須學習管理金錢與時間,避免理想囿於現實;一個組織更是如此,應該避免讓財務過於緊張,否則領導人會為了短期的生存疲於奔命,不會有空思考組織的理想,這種組織的社會價值必定有限;而且如過度精簡人力,導致員工有做不完的事情,加班為常態,組織就不會有多餘的人力做創新,為更高的理想而努力。

「無欲則剛」可以減少現實羈絆,但是要不顧現實為理想而努力,更需要無比的勇氣。就算完全沒有欲望,環境的現實在任何組織、政治裡是常見的情況,也會限制理想的實現。我們可以比較消極的不「同流合汙」,但也可以勇於改善現實,世界的大進步通常都是那些有理想、有勇氣的人促成的,只要願意減少欲望,勇於改善,我們都可能是改變世界的人!       §§

 

3.周行一/為自己加薪    聯合報  2014.03.07

當台灣的實質薪資水準十六年沒有進步時,我們的對策之一,是跟一個失落了廿幾年的日本一樣:政府對企業喊話,希望企業替員工加薪。但新聞報導顯示,企業反應冷淡。如果我們簡化的認為,這表示台灣企業缺乏企業責任,就忽略了真正的問題:台灣企業的產品與服務附加價值低,只要國際競爭一劇烈,或者台幣略升值,經營就會困難。儘管大家的共識,是今年全球經濟風險低,起碼會溫和成長,台灣出口也會受惠,但是在競爭力日益薄弱的趨勢下,就算今年有斬獲,可是明年、後年、以後呢?

企業是管理階層與員工組成的,大家在一條船上,都必須有貢獻,競爭力才會強。我們自己也應為無法加薪負責,因此解決薪資不上漲的方法,應該是努力加強自己的能力。如果企業獲利強,是不敢不給員工加薪的,否則好的員工會到競爭者的公司。

其實能力強的員工,一向拿得到高薪,雖然平均實質薪資停滯,但是環顧四周,總會看到有的人所得一直不停增加,他們是那些對企業獲利特別有貢獻的人。應該怎麼做才能增加對企業的貢獻呢?

首先,工作態度要好,我常跟學生說,就算是一個不理想的工作,也要把它當成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只要很努力去做,就會愈作愈順,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讚賞,將來更好的工作機會,自然會源源而來。努力工作,避免爭取福利,是最好的策略,我幾乎沒見過績效好、薪資高、但是福利差的情形。

增廣見聞與加強專業一樣重要,有時間就多閱讀,閱讀是鍛鍊腦子深度思考的絕佳方法,好的讀物是那些會挑戰你思慮的內容,不要因為難以理解就放棄;挑戰久了後,難的就會變得簡單了。雖然已經有很多人說過英文的重要性,我還是要強調,英語能力幫你開啟世界的窗子。先勤練閱讀與聽力,儘量找機會閱讀英文書籍與新聞評論,一陣子之後,你就會知道台灣媒體資訊的深度與廣度,正嚴重地限制你的成長。

為一個願意栽培員工的企業工作。其實不難判斷你的雇主是否是這樣,一個願意培植員工的公司,會有「教練」的文化,主管願意教練部屬,也鼓勵大家相互學習,也會建立制度讓員工持續接受訓練。如果你的公司不重視培植員工,你還是要以最好的態度努力工作,很快的你就會有機會換工作。

擁抱競爭,與比自己強的人一起工作,是最快的進步方法。朋友的小孩在美國工作,他描述身邊的同事經常被資遣,為了不丟掉飯碗,他兢兢業業,就算哪一天被迫離開,也不怕找不到工作。要願意冒險,隨時抓緊競爭的機會,就算輸了自己也功力大增,增強了下次贏的機會。

其實我們的所得都是自己加的;自己強了,別人搶著付高價搶我們,自己弱了,別人也沒有理由為我們加薪。如果厭煩和老闆談薪水,就自己做老闆,創業雖然風險高,但是潛在報酬也高,還可以期許自己將來做個樂於為員工加薪的老闆。

只要不怕苦、不怕難、不怕風險,「頭掉了不過碗大個疤」,鼓足勇氣拚了,還怕所得不高嗎?       §§

  

4.周行一:我所見到的台灣希望   聯合報2012.11.03

台灣很小,小到在幾小時之間,任何一個團體就可以從南到北聚集一群人在總統府前抗議,儼然代表了多數人的意見;小到媒體的滲透度奇高,幾個記者寫的報導,或者幾個電視名嘴連續幾天的議論,就代表了民眾的聲音;小到民意代表的「代表性」超級大,在議會聲色俱厲地質詢時,讓人感覺他們才是「真正」的民意。

但是台灣其實很大,大到偏好的多元化程度難以想像,在台灣,全世界各種有名的口味都有足夠的食客群支持,街道塞滿了來自全球各種廠牌的汽車,更有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在各行各業、各個角落,默默耕耘,由於他們的努力,台灣今年在全球惡劣的經濟環境中,仍將創造超過百分之一點多的實質經濟成長率、物價穩定,通貨膨脹率低於百分之二、失業率低於百分之四點三。

這些人是我看到的台灣希望,他們不懂得上街頭,只知道低著頭努力讓自己的未來更好;他們沒有民意代表占據鎂光燈的優勢,也沒有記者的文采或議論的空間,更沒有名嘴犀利的口才或節目製作單位提供的材料,只能在親友間分享自己看法。

在木柵市場一條小巷中,老太太蹲在地上叫賣著自己種的青翠蔬菜,歲月抹不去她努力過的痕跡;在土城工廠中,作業員低頭專心裝配電子產品,不容許任何差錯;在屏東鄉下,學成歸國的年輕人帶著募集到的創投基金,輔導創業的年輕人;在台南的海鮮餐廳中,主廚五點就起床到魚市場尋找最新鮮的食材,至晚上十點鐘客人走了才能休息;在十字路口前,警察揮汗如雨指揮交通,川流不息的民眾似乎無視於他的存在;在彰化的教室裡,年輕教師正絞盡腦汁吸引學童的專注力;在晚上十一點的家裡,一位司長級的公務員仍在伏案批寫公文;是這些人讓台灣的明天更好!

在媒體、民意代表、名嘴的食物鏈中,一般民眾只是在食物鏈的最下層,可以被分化、操弄、影響的,而獲益者是食物鏈上層的民意代表,他們可以藉著激化民眾的對立鞏固選票。名嘴可以在電視節目中義正辭嚴地激發觀眾的情緒,催眠他們持續地觀看。電視台、報紙、雜誌因為聳動、誇張、鬆散的言論而增加收入。媒體、民意代表、名嘴就像是一個共生的利益團體,如果不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就會成為社會沉淪的推手,而非社會進步的助力。

民眾希望這個利益團體,專業、客觀、正面、優雅地討論社會議題,而非業餘、主觀、負面、粗鄙地影響民眾。最近勞保基金可能不久會破產消息,延燒到退休公務員的年終慰問金是否該繼續發放,討論過程中,社會因為這種利益團體的不良表現,不僅撕裂社會大眾的互信,也引發了「向下看齊」的情緒,造成大家的福利、待遇、保障要向下一致調整的心態,長遠而言將戕害國家發展,減少適當的制度被客觀討論的機會。

在這種利益團體尚無法達到大家期待的水準前,我們應當穩住陣腳,相信國家的進步是多數誠懇、踏實、默默努力的民眾貢獻出來的,只要堅守崗位,理性思考與討論,不被這種利益團體負面影響,就能一起改善現狀。我們才是國家進步動力,台灣希望!         §§

  

5.周行一/為自己錦上添花,對別人雪中送炭   聯合報2014.01.15

一三年已匆匆別過,台灣人度過了憂鬱的一年,不曉得是媒體,還是民眾自己的問題,壞消息好像永遠占據媒體最醒目的版面,新年是祈願的時候,大家應該下決心讓今年完全改觀,擁有一個快樂的二一四年。如果您還沒有特別的想法,我建議您考慮「為自己錦上添花,對別人雪中送炭」,我保證您會變成一個年年都非常快樂的人。

您一定聽說過:「世人只喜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最早是宋朝黃庭堅講的,在為新落成的寺廟所作的詩「了了庵頌」中,他描述這座庵已經很美了,再讚美僅是錦上添花,美上加美而已。「雪中送炭」見於宋朝范成大的詩「大雪送炭予奇隱」中,他為了在寒天中接濟朋友,假裝跟朋友要詩,其實是去送炭,以解朋友的尷尬。

人的性情複雜,有惻隱之心,所以會做雪中送炭的事,但也有強烈的競爭性,如果是出於自衛,即使傷害別人也在所不惜。但競爭也是促使人類持續進步的動力,人們藉競爭榮耀自己,同時在過程中激勵別人進步。很多運動員已經成就非凡,卻還要再爭取一面金牌,很多文學家已經深植人心,卻還想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而這些榮耀也激勵後進努力超越前輩。

強烈的競爭性想要為自己錦上添花是私利,對別人雪中送炭是他利,私利通常強於他利,所以世上較常見的是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是需要大力提倡的。當經濟不景氣時,慈善機構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在有更多的人需要被照顧的同時,反而更難達成募款目標。美國一項專門統計捐贈金額超過百萬美元的資料顯示,二○○七年的金額為四百卅億美元,但是到二一二年已劇減為一百一十億美元,為二千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類似情況在台灣也一樣發生。

但是人類競爭性的強度卻與惻隱之心反向運作,競爭性隨生活改善後減弱,狀況變差時增強,所以老祖宗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此為了避免傾頹,強者會不斷為自己錦上添花,同時提醒自己對別人雪中送炭,畢竟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助人為快樂之本。但是如果把這兩股能讓自己快樂的作用力弄顛倒了,希望別人對自己雪中送炭,卻忘記努力為自己錦上添花,競爭力就會愈來愈弱,最後完全失去了對別人雪中送炭的能力,而失去快樂。

台灣有一個趨勢,正在無形中減弱我們的競爭力,大家渾然不覺,還以為是受益者,卻不知我們的快樂基礎已被嚴重侵蝕。我們國家的負債逐年增加,法訂社福支出已接近占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加上國防及利息等支出,政府的公共投資幾乎已無彈性。為了討好民眾,民意代表仍然爭先恐後提出減稅、降價、凍漲等訴求,我們雖然知道,這是未來的子孫在對我們雪中送炭,卻無法鼓勵自己拒絕這種好處。

當習慣於或者寄望別人的幫助,我們不僅會安於現狀,也會降低奮發圖強的鬥志,但是競爭不會因我們而停止,別國的人,尤其那些生活比我們苦的人,卻每天都想把我們競爭掉,當我們變成只能寄望別人對我們雪中送炭,卻已無力為自己錦上添花時,就是我們失去快樂的時候。只有「為自己錦上添花,對別人雪中送炭」的人,才會有永續的快樂。            §§

 

6.周行一/競爭的勇氣    聯合報  2013.04.05

世界棒球經典賽讓台灣民眾重拾對棒球的熱情,大家喜歡看球賽的原因不一而足,其中之一是競爭性高的球賽帶來的刺激感,一面倒的球賽會讓觀眾提前離席,球員也會打得無精打采,所以人的天性是喜歡競爭的。為了贏球不停的練習,而當對手愈強的時候,競爭性會被激發出來,自己也變得愈強。

我們也可以選擇不競爭,譬如用打假球的方法阻礙競爭,讓自己獲利,但是那些扎扎實實競爭的人卻會不停的進步,最後吃掉我們,這是為何台灣棒球隊在世界上的競爭力日益衰退的原因。所以競爭雖然辛苦,但是卻可以避免被淘汰掉,不競爭雖有一時的安逸,但最後卻難逃敗亡的命運。

人類的競爭性會因環境的安逸而降低,美國人深知這個道理,儘管已是世界強權,仍不停提醒自己,外國的持續強大對美國的威脅,所以美國人比誰都關心中國的生產毛額何時會超越美國。美國人也是全世界最懂得創造競爭環境的國家,美國的法規特別強調公平競爭,當某種力量主宰市場時,政府就會介入,扭轉這種不利競爭的狀況,例如美國的AT&T電話公司就曾被迫分割成幾個公司、微軟的商業行為更經常被政府挑戰是否阻礙競爭。

美國人非常愛國,卻非常歡迎三星雇用美國明星拍廣告推廣手機;美國人認為賄賂是不公平的競爭行為,企業即使在國外行賄都會被美國政府起訴;這種維護自由競爭的精神反映在人力、商品及資金的流動方面,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在美國競爭。職業球隊中的外籍球員多不勝數,觀眾並不介意外籍球員仍然效忠母國,所以在國際競技中,經常看到同職業隊的球員替自己的國家代表隊效力;美國人歡迎外國商品及企業的競爭,所以好東西的價格特別便宜,例如相同的汽車在美國的價格是台灣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間、名牌服飾在美國特別便宜。

美國崇尚自由競爭的文化,使得企業對政府遊說的理由多為減少管制及促進競爭,只有在面臨不公平競爭時才會要求保護及補貼,例如美國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表面上好像是維護既得利益,實際上是為了鼓勵創新及促進競爭。因此美國人很習慣接受企業興衰(包括金融機構倒閉)的後果,以及個人因為表現不夠好而失去工作,因為美國有最嚴酷的競爭環境,所以有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企業及個人。

不論是否喜歡,國際競爭的強度將有增無減,世界強國正以各種途徑試圖打破競爭壁壘,多邊或是雙邊的貿易協定僅是一種形式而已,其實台灣人是習慣於競爭的。我家附近餐廳的更迭速度讓人目不暇給,中小企業每天都面對生死的掙扎,入學考試也非常競爭,但是台灣現在也瀰漫著保護的氛圍,讓我們在開放外國人(包括大陸人)、外國產品(尤其是農產品)、外國機構(包括企業及學校)來台競爭方面速度遲緩。

擁抱競爭需要有勇氣,但是延後接受競爭的考驗不僅將遺禍自己,也會讓別人因為政府對特定產業、企業、個人的保護而受害。勇於爭取競爭機會的人最後一定會勝出,王建民打完經典賽後,不考慮日本球隊的高薪,堅持回到競爭最嚴酷的美國職棒,從小聯盟再出發,不論將來結果如何,他已經證明自己是勇者,更是有無比競爭力的人。              §§

 

7.周行一:「樹彥育寶」給我們上的兩堂課   2010/07/18

聯合報今年台灣出現了四位振奮人心的人:陳樹菊、盧彥勳、林育羣、吳寶春。儘管他們的成功故事南轅北轍,但卻有兩項非常值得大家效法的人生經驗兩堂課:對個人而言,他們都默默耕耘,堅持理想,最後不知不覺就成功了;對為人父母而言,他們是行行出狀元的最佳典範

陳樹菊阿嬤十三歲開始賣菜,孜孜不倦存錢做善事,自奉儉樸,今年六十歲被「亞洲富比士亞太慈善英雄人物」列入亞太地區四十八位傑出善心人士名單中;小胖林育羣過去十年來參加無數次歌唱比賽,不停地勉勵自己,失敗是進步的基礎,今天才會受到國際矚目;麵包師傅吳寶春,在巴黎世界杯麵包大賽個人賽上,勇奪全球第一面麵包大師世界金牌,小時候家境清寒,但是人窮志不窮,憑著毅力與執著,終於做出了最好的麵包;盧彥勳成為繼一九九五年松岡修造後,首位闖進溫布頓男網單打前八強的亞洲選手,念大學前父親驟逝,家中頓失經濟來源,因此放棄出國留學,選擇就讀國立體育學院並且轉入職業網壇。

這四位都是在艱困的環境中努力不懈,堅持理想,作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最後才成功的。他們的故事給大家上的第一堂課是:他們和所有非常成功的人一樣,就是不管環境多麼不順,不會因為別人沒有幫助,或者是得到的支援不夠,就放棄理想。如果盧彥勳在捐款無以為繼時就放棄練習;如果小胖因外貌不出眾,被唱片公司簽約後冷對待,就停止參加比賽;如果吳寶春因為母親過世就萬念俱灰,不窮十年來培養麵包酵母;如果阿嬤覺得一點一滴累積存善款的速度太慢,不持續勤儉累積;這四位就不會成為大家景仰的人物。所以我們要成功,就一定要自立自強,堅持理想,不要怨天尤人。

「樹彥育寶」給我們的第二堂課是:父母應該幫助子女追求最適性的成就。每年升學考試旺季,媒體都會連篇累牘的報導「榜首」型的個案、討論得高分的方法、關心考試題目的難易與方向。今年更出現了有關開冷氣與否所衍生的考試公平性,以及繁星計畫應增加多少名額的議題,這些都反映了台灣父母過度重視學業表現,希望子女進入明星學校的心態。

華人父母評斷小孩成就的價值標準過於單一化,基本上是學業導向,造成許多子女無法適性發展,甚至失去了自信。我朋友的小孩在師大附中畢業時,對父母抱歉沒有在建中畢業,讓父母失望了,朋友聽了之後才猛然驚覺,為人父母對小孩學業的期許,讓一個本應充滿自信的小孩,變成一個心理上的失敗者,因此非常自責,覺得自己真是世界上最差的父母了!

「樹彥育寶」沒有耀眼的學業成就,卻比許多名校畢業生更值得景仰,最近大家在檢討台灣的大學太多,技職校院體系愈來愈像一般大學,與其說是政府政策錯誤導致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政府反映了父母希望小孩能有大學文憑的心態罷了。「樹彥育寶」給了我們兩樣非常值得學習的兩堂課,我們該如何幫助下一代發展,答案已非常清楚了。           §§

 

8.周行一:三愛文化  聯合報2011.11.02

林百里先生最近公開表示,「超恨台大的」,因為在電機系求學時,教育不重視啟發及創新性,可能是因言辭辛辣,各界反應負面居多,李嗣涔校長馬上澄清台大多年來已多所進步,教育部高教司希望林先生能心存感激,甚至有人譏廣達屬代工產業,缺乏創新性,如何有資格批評別人!如果一定要深究林先生的發言瑕疵,一定還能找到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但是卻會因此轉移了議題的焦點,忽略了林先生真正想討論的問題:台灣人的創新力不足!

台灣整體的創新力不夠是有跡可循的,十幾年來工資成長非常有限、台灣旗艦產業電子業的利潤日益稀薄、創業投資活動幾乎已經停擺、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大幅超過外商來台的直接投資金額、國內企業投資不熱絡、台灣少有為外國稱道的企業、商業模式或發明,而企業拚命爭取政府補助、媒體大幅報導台幣升值的負面影響,也凸顯了台灣企業的自信不足。

人的創新力是由天賦及後天環境決定的,很少人屬天賦異稟,一般人是由教育及環境學習創造力,而教育是學習及進步的基礎。近代政治領袖及企業領導人絕大多數受過完整的教育,他們屬那個名校出身經常是媒體報導的焦點。二年二月哈佛商業評論選出世界五十位最佳執行長,其中百分之卅四有MBA學位,像賈伯斯、蓋茲、祖克柏格輟學後能成為大企業家的例子屬少數,他們的特殊天賦加上自修及過人的努力所能成就的事業,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進步的國家都強調教育,這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

我國的教育問題重重,最近嚴長壽先生的書激起了廣大的迴響,反映的正是我們的共同焦慮。台灣的中、小學教育強調背誦與反覆練習,輕忽獨立思考與欣賞周遭環境及事物的能力,也不重視培養小孩廣泛閱讀的興趣,考進好大學似乎是教育唯一的目標,但是不幸的是,台灣的大學教育並無法彌補中學教育的缺陷,培養未來世界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我國的大學制度僵硬,誘因機制設計不當,不夠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力。在制度方面,新系所的設置須經過教育部審批,成立之後教師及學生數就固定不變,學校幾乎無法調整,因此難以順應時代而迅速產生新領域。多年前學校數不足,政府預算充裕時,能以增設新系所的方式因應,現在預算已捉襟見肘,要增設系所非常困難,因此學生所學與社會需求的落差愈來愈大。

在誘因機制設計方面,教師的升等及評鑑完全視研究產出,教學及服務僅為聊備一格,只要教滿時數即可,因此有我所謂的「三愛教學文化」,教師愛怎麼教就怎麼教(指教學方式,如演講或討論方式等)、愛教什麼就教什麼(指教學內容,如教科書中的哪一章節)、愛什麼時候教就什麼時候教(指上課時間的安排),教師只要把研究做好,不需要重視教學內容及課程設計的協調,教學品質也不會影響升等,所以學校沒有誘因去思索如何設計教學方式及內涵,而能教育出具備世界競爭力的學生,自然也不會嚴格要求學生表現了,所以今天仍有大學是「由你玩四年」的現象。

這個問題當然不是教育部一紙公文要求改善,就可以解決的,而必須是誘因及制度方面的大調整,將會是耗時耗力的大工程,也許林百里先生的抱怨可以作為這個大工程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