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10日─女性價值 非婚嫁決定(婦女節閱讀與省思)

人的價值依甚麼判斷?由誰論斷?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從事的行業等,誰可以評價之?

 

1.女性價值 非婚嫁決定    葉淑涵/美國紐約州立Albany 大學東亞系中文講師  聯合報2013.12.10

2.請停止消費單身女性!  李韶芬  中國時報   2011-01-06 

3.社論-一位女工程師的悲涼之戀  中國時報 2011-09-18

4.看沈殿霞追思會有感   別讓我為女兒再哭一次  彭蕙仙 (20080308)浮世繪

5.張慧英專欄-女人何苦為難自己  中國時報  013-04-23 

6.張小虹:孔子的女兒不姓孔  張小虹  2009/10/08 聯合報

7.「英最聰明的女孩」拒當性感偶像江靜玲中時2009-02-25

8.女人老去,智慧綻放    茉莉   中國時報2013-08-16

9.不幸福的婚姻容易讓女人內傷 邱玉蟬2003/01 康健雜誌50

10.張小虹:我們不愛壞女人      2010/07/05 聯合報

11.男人有錢變壞,女人變壞有錢?  聯合晚報社論  2012.07.01  

12.東京風向球-日本滑冰皇后未婚生女 餘波未平   黃菁菁  中國時報 20130713

13.「回娘家」時分談女兒的角色    聯合報社論2014.02.01

 

延伸閱讀

98年3月8日──婦女節閱讀婦女的故事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980309.htm

100年3月14日──再讀婦女議題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00314.htm

98年3月16日──再反思婦女問題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980316.htm

100年3月7日──婦女議題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00307.htm

103224日──疼惜台灣女兒(婦女節閱讀與省思)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30224.htm

103310日─女性價值 非婚嫁決定(婦女節閱讀與省思)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30310.htm 

 

 

 

1.女性價值 非婚嫁決定    葉淑涵/美國紐約州立Albany 大學東亞系中文講師  聯合報2013.12.10

 

開門見山,此文重點為指出劉乃瑋先生八日「女多於男,寶島公主夜未眠」一文謬誤。

疑點一:劉乃瑋先生何以認為女多於男是一個窘境?自古男女或女男比例,難道可到達五五比的黃金比例嗎?既然該作者認為女多於男是「窘境」,我們是否可以同理推論,男多於女則是個「絕境」呢?

疑點二:劉乃瑋先生指出「希臘人重玄思追求自我實現,認為小孩是累贅,加上喜好同性戀造成出生率低」,其根據何在?莫非該作者以為希臘被羅馬所取代的原因,又能牽扯到「多元成家」這個目前討論得沸沸揚揚的話題?

疑點三:劉乃瑋先生認為解決兩岸和平統一問題的終極作法在於「政府應多鼓勵台灣剩女前進大陸,不但減少海峽戰爭危機,還可治癒台灣的公主病」。首先,使用剩女一詞,歧視女性到了一個極點。剩女一詞來源自女性的價值取決於婚姻,因此過了適婚年齡仍未結婚,這些女性就被視為剩女。如若海峽戰爭危機,能讓台灣剩女來和平化解,那可妙,台灣「剩女」也可等同比做法國的「聖女」貞德了。

如此物化女性的文章,要告訴全國女性什麼?對不起,妳們生錯時代了,若是生在中國古代,男多於女,妳們可以讓「父皇」為妳們挑選夫婿,且重點在於還可以「挑」。而在這代社會,女性就等著被「挑」。婚嫁與否,決定女性社會地位,甚至人生價值,如此思考,豈不荒唐可笑落伍至極。

 

2.請停止消費單身女性!  李韶芬  中國時報   2011-01-06  

 

立委翁金珠日前質詢台灣少子化問題,指未婚的青輔會主委王昱婷為青年立下「不良示範」,逼出需要「深切檢討」的回應並拖蔡英文下水。流彈四射同樣單身的立委陳亭妃向國人謝罪,自承也是「很不好的示範」。其他女立委紛紛自清「沒有結婚已經很悲哀了」、「我是三個孩子的媽請大家跟我學習」,一場「單身歧視暴力」就在國會殿堂上演。

然而,數字卻揭露令人震驚的事實:依據內政部統計,早在五年前台灣的離婚率已經榮登亞洲排行榜冠軍,平均每天就有一七七對夫妻寧為玉碎不願瓦全。按照翁立委的邏輯,這場台灣人民的「集體示範」又該如何理解?婚姻如果真是一條「很好的路」,那麼亞洲的離婚模範生台灣為何要集體從婚姻出走?

離婚數字的沉默吶喊證明「只管叫人結婚」民代並不敢真正碰觸「高離婚率問題」、「家庭暴力問題」、「婦女二度就業困難問題」、「青年與中高齡失業問題」、「老年長期照護重擔問題」、「幼兒托育問題」、「社會貧富差距兩極化問題」等種種煎熬台灣人民每一天生活的難題。倘若「去結婚」、「生小孩」真的是值得學習的典範,那麼日後二分之一的離婚率所創造出來的「單親家庭問題」,又是誰負責?

反觀生育率居歐洲之首的法國,法國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則為二十九.七歲,比台灣女性平均還「晚婚」一歲。然而如此為台灣民眾做出「不良示範」的法國晚婚女性們,在二○○八年平均每位生育二.二位子女,是同年台灣每位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一.七)的一倍。台灣「少子化」現象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讓台灣民眾焦頭爛額的各式各樣社會民生問題呢?還是那些「晚婚」或選擇「不婚」的女性?怎麼人家法國女性就辦得到既晚婚又多產呢?

殊不知這與法國的家庭補助、普及的公立托育、婦女就業率高的社會福利與勞動背景息息相關。更何況,生育率居歐洲之冠的法國,在二○○九年中,五三%的孩子誕生於非婚姻關係中。法國「民事伴侶制度」(PACS)的存在,讓每有三對異性戀伴侶選擇結婚的同時,另外就有兩對同性或異性伴侶選擇締結PACS,由此證明了結婚與生育根本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再從制度上來看,「結婚」從來就不曾阻止過古今中外不斷上演的「外遇」、「性交易」、「再向國人與太太鄭重道歉」 的粗濫戲碼,結婚從來就不止於兩情相悅。作為保障異性戀伴侶特權的質押品,婚姻進而鞏固父權利益代代相傳。此外,目前全世界已有十個國家認可同性伴侶結婚權利,二十幾個國家存在著民事伴侶(civil union)或同居伴侶登記制度,給予同性伴侶社會承認及相關的法律保障。台灣的婚姻制度卻仍繼續將非異性戀伴侶排除在外,剝奪有意願與同性伴侶共同生活的女性締結婚姻的機會。

同時,台灣社會亦存在著並不認同「異性戀規範」主宰的婚姻神話的同性或異性伴侶,他們要求「非婚同居」的權益受到保障,並在制度設計上非以「婚姻」模式為之。對於這些想以各種不同的型式結合,共同組成家庭的台灣人民,才該問問民意代表能為我們做什麼示範?為不同需求的台灣女性爭取什麼成家的平等權益?

所有晚婚、不婚、少子化等社會現象,暴露的其實是台灣內部盤根錯節的社會、經濟以及婚姻制度所衍生的問題。民意代表們為了掩飾面對真實社會問題與結構制度的無能,只好不斷地複製性別歧視的象徵性暴力,嫁禍單身女性,死守消費女性的問政傳統,以便繼續遮掩找不出問題答案的窘態。(作者為為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博士生,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成員)  §§

 

3.社論-一位女工程師的悲涼之戀  中國時報 2011-09-18

 

一位台積電女性主任工程師,在網路上結交了一位自稱是美國中情局(CIA)局長、四星上將「大衛.皮卓斯」的人,她深切相信對方會來迎娶。儘管警方以多年的辦案經驗、網友以多方搜集的證據,一再提醒這位女性工程師被詐騙的可能性很高,但是她仍堅信一切都是真的。她甚至於認為,正是因為「大衛.皮卓斯」的身分太過敏感,他只能用這些障眼法來轉移焦點,也就是說,詐騙只是一種安全措施。

事已至此,真相如何,只有靜待司法人員查出「大衛.皮卓斯」的真實身分了。本來這件事只是女工程師與那位「大衛.皮卓斯」之間的私事,但是因為女工程師拿「大衛.皮卓斯」給她的旅行支票去銀行兌現,銀行發現是偽造的,整起事件才曝光。

不論這位女工程師與所謂的CIA頭子「大衛.皮卓斯」的戀情是真是假,但她拿去銀行打算兌現的旅行支票真是假的,她也因此成了這樁偽造有價證券案的重要涉嫌人,警方諭令以二十萬元交保,然而因為這位曾匯款百萬元給美國情人的前台積電工程師,戶頭裡頭只剩下十萬元,最後以九萬元交保。

日前台灣爆出自稱是某某集團成員的人,在網路上留下要炸掉包括一一在內的台灣四座高樓的英文恐嚇信,新聞一出,女工程師在她的臉書上表示,恐怖分子就是衝著她來的,因為她和美國CIA局長交往。外界一看到這位女工程師對此恐嚇電子郵件的回應,大多以「不可思議」形容。八月底辭去台積電的工作後,女工程師目前正在靜待美國情人「大衛.皮卓斯」承諾將在巴黎舉行的浪漫婚禮;她也表示將把這段神奇又美好的戀情寫成書,讓外界分享喜悅。

女工程師與所謂CIA情報頭子的網戀是真是假,目前已成了一樁眾人議論紛紛的公共話題,很多人不解:一個人都讀到博士學位、還在這麼知名的大企業擔任主管,怎麼會傻到這個程度,不論旁人怎麼勸說、甚至冷嘲熱諷,她就是堅信找到的是真愛,對方說要娶她;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動作,而她為配合、幫助情人,倒是已匯出了一百多萬元,還在網路上發起募款活動,說是籌錢讓「大衛.皮卓斯」搭專機來台灣迎娶她。

警方說,這個號稱「大衛.皮卓斯」的人,跟網路上有名的「奈及利亞四一九集團」使用的手法很接近,都是以西方高官、高身分的人為幌子,專門找多金熟女為目標,以談戀愛、結婚為由騙錢;受騙者眾,也不限於東方或者是台灣女性。既是熟女,表示已有一定的年紀和人生歷練,怎麼會在完全沒有真實地看過、認識一個人之前,就傾心相愛、傾力相助?然而,前台積電女工程師的案例其實也並不陌生,一些宅男工程師被網路上一張假照片就騙得傾家蕩產的例子,也常常出現。女工程師的故事之所以這麼引人關注,除了她的高學歷與出身台積電這種知名企業之外,也因為對方唬爛的頭銜實在太大了,他若冒充小一點的名號可能還不會這麼引人注意。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要詐騙一些自認見過很多大場面的高級知識菁英,來頭太小可能也不夠力,吹牛總要吹到一個讓被騙者「受寵若驚」的境界才有效。

不論經過多少宣導和警告,總還是會有人上詐騙集團的當,因為人類基本的情感與情緒需要出口。訴諸人們對愛的需要、貪婪的心、恐懼與同情,常常讓詐騙集團得手。這位女工程師或宅男們的傻,也許骨子裡是最深刻的、渴愛的心。這與讀書讀到博士與否、是不是在一個有高知名度的企業上班,並無一定的關聯性。人性需求的極致往往帶來的不是極端的脆弱就是極端的頑強,而在一個愛的詐騙的事件裡,這兩種特質恰恰好會讓當局者愈發無法自拔──如果:清醒的代價是必須面對真實世界的寂寞與幽暗。

「大衛.皮卓斯」到底是誰、會不會有CIA軍機來台灣迎娶,謎底終究要揭曉。幾個月來在沉浸在美夢中的女工程師屆時或許不能面對、或許選擇自圓其說。然而,將心比心,就別把女工程師當成笑話戲謔了。這其實是個挺悲涼的故事,是個驚世、也是個警世之「戀」。§§

 

4.看沈殿霞追思會有感   別讓我為女兒再哭一次  彭蕙仙 (20080308)浮世繪

 

在香港藝人沈殿霞(肥肥)的追思會上,她生前的好友影星鄧光榮上台致詞時,突然厲聲質問台下沈殿霞的前夫鄭少秋「照顧阿肥多少?鄭欣宜(沈殿霞與鄭少秋的女兒)沒有爸爸嗎?」結果讓鄭少秋不得不帶著女兒上台解釋自己不是無情無義之人。

    我不認識沈殿霞,但我猜想愛女兒也愛過鄭少秋的她,或許並不一定同意好友們的這種做法。

    身為一個有類似經驗的人,我必須說,作為一個母親,最痛苦的不是自己感情遭到背叛,而是兒女因而生活在不斷被提醒的失落中;作為一個人生早已重新開啟的單親者,最艱難的不是與兒女相濡以沫的生活,而是眾人自以為善意的強行介入。

沒有人天生會作單親,但碰上了妳也只能盡力

    生下女兒、坐完月子的第一天,前夫告訴我他要離婚,他表示:「忍到妳坐完月子才講,是怕傷害妳,因為聽說女人坐月子時是很脆弱的。」說完,他即搬去與外遇女友同居。

    因此我的女兒沒有與父親生活過的經驗。(我在娘家坐月子。)

    作了單親之後,我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帶女兒參加,帶著女兒跑新聞,我也駕輕就熟;當年財政部部長王建?與李登輝不合、決定辭職的獨家新聞就是這樣跑出來的;沒有人天生會作單親,但碰上了也只能盡力。

    有一次參加主跑新聞單位舉辦的春季登山活動,我照例帶著女兒同行。跟這個部會的人員一起健行,對我來說既是為了跑新聞,為了健身,也為能多與女兒相處,一舉三得。

    一位官員與我聊天,客套地說了些「女兒好可愛」之類的話,然後問:「爸爸怎麼沒有一起來啊?」每次聽到這種問題,我的頭皮就會發麻,正思索著該如何回答時,當時還只有四歲左右的女兒完全不設防地說:「我爸爸媽媽離婚了。」這位官員竟接著對我女兒說:「那妳爸爸一定是個壞人,他都不愛妳了,對不對?」我一聽,還來不及生氣,心就痛了起來。

    把女兒拉到一旁,我的眼淚悄悄地滑落。

我知道那位官員是一片好心,但這是何其殘忍的好心。

女兒上國中後,班上有位同學人長得帥、家勢背景也不錯,父親是國大代表,母親是學校家長會會長,因此在班上頗有勢力,同學也總一片附和。某次上課,他在一個完全不相干的主題上突然當著老師和全班同學對我的女兒大叫大笑:「XX,妳沒有爸爸,對不對?哈,哈,哈,沒有爸爸,沒有爸爸……」當女兒回來輕描淡寫講這一段時,我氣得胃都痛了,直想找這位家長會會長理論:「看看你們教得什麼好兒子!」由於我自己也是家長委員,因此要做這事並不困難,但女兒阻止了我,她說:「他無聊,如果妳有反應,他以後會講得更高興。」

 

未能給她一個完整的家庭,我滿懷歉咎……

    我個人對前夫儘管有千萬種情緒,近日二十年來,謹守一個原則就是不在女兒面前醜化或者詆譭她的父親,也嚴禁家人朋友在女兒面前數落她的父親,背地裡,大家對這個男人儘可有各式各樣的評價,但當著我女兒的面,就是不可以;「我希望女兒可以用她自己的經驗和方式去認識爸爸。」這是我的堅持。

    很多人以為我氣度大,其實不是的,我只是愛女兒,心疼女兒;未能給她一個完整的家庭,我滿懷歉咎,願意盡一切努力把這樣的缺憾與傷害減至最低、最低。對我來說,這個男人或許是過去式了,但對女兒而言,他們的人生卻仍有未來。我抱著期望也多所努力。可惜,前夫至今仍未能體認到他對從未照顧過一天的女兒有所虧欠,更別談到願意花時間花金錢好好栽培女兒了;我心中雖有無盡的失望,但既已努力過,也就沒有太多遺憾,畢竟上帝給每個人的道路是不同的,失親失怙不也所在多有?女兒的境遇,或是一樁人間功課。我再愛她,也無能替她承受,她總得自己去走、去經歷、去成長、去超越。

    這條單親路一路走來,確實充滿辛苦,從外人的角度,特別是那些愛護我們的人看來,或許多有委屈,多有不平,但我們總算是摸索出了一條路,也有風雨也有晴,箇中滋味,讓人珍惜感念,這是上帝所賜的奇妙緣分;我不認為我們需要「正義使者」幫忙譴責哪個人,我也不認為我們的人生需要平反些什麼。畢竟,一個男人不會因為被不相干的人罵了兩句就突然有情有義起來;許多事,勉強不來的。

    所以,我一定要在此提醒也警告我所有的親朋好友,當有一天我也跟肥肥一樣進天國時,你們絕對不可以在我的追思會上逼迫她的父親做「愛的表白」,不然我會羞也羞死了──別讓我為女兒再哭一次。   §§

 

5.張慧英專欄-女人何苦為難自己  中國時報  013-04-23 

 

 

 

 

 

 

 

 

 

 

 

無獨有偶,巴西一家模特兒公司「Star Models」日前也推出反厭食廣告,用軟體把真人修成和服裝設計師畫的模特兒一樣比例,結果在設計師筆下瘦長有型的美女,化成真人版時,卻像骷髏一樣嚇死人(上圖,摘自每日郵報網站)。這個廣告強調「妳不是畫裡的人(You are not a sketch)」,反對長期以來過度以瘦為美的觀念,尤其反對厭食之風。

最近多芬(Dove)在美國推出一隻廣告,一位受過聯邦調查局(FBI)訓練的繪圖師,背對著一位女性,聽她描述自己的長相,畫出肖像後,再聽旁人形容這位女性的樣子,畫出另一張圖。結果兩圖相比,每位女性認知中的自己,都比別人眼中的醜。廣告的主題是「畫出真正的美」(Real Beauty Sketches),提醒所有女性,「妳比妳想的更美麗」,至今已經有七百五十萬次點閱。

多芬從二○○五年起,就以「真正的美麗」為宣傳主題,因為該公司研究發現,只有四%的女性認為自己是美麗的。因此多芬常以素人作為廣告模特兒,無論是滿臉皺紋、雀斑,或者粗腿加肥腰,都在多芬的看板上露出開心自信的笑容,讓尋常姿色的女性大眾也感覺得到了肯定。

無獨有偶,巴西一家模特兒公司「Star Models」日前也推出反厭食廣告,用軟體把真人修成和服裝設計師畫的模特兒一樣比例,結果在設計師筆下瘦長有型的美女,化成真人版時,卻像骷髏一樣嚇死人。這個廣告強調「妳不是畫裡的人(You are not a sketch)」,反對長期以來過度以瘦為美的觀念,尤其反對厭食之風。

幾十年來,時尚界及演藝圈的美麗標準愈來愈嚴苛,理想身材已經瘦到超乎人體之常,許多模特兒根本只是飄著長髮、扇著睫毛的一把骨頭,造成普遍的飲食失調、暴食與厭食問題,而厭食症更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但現在國外有不少網站,卻是以厭食為主題,女孩們競相在其中交換斷食節食心得,上傳得意的皮包骨自拍照。

這個現象近年來不但受到嚴厲討伐,時尚界本身也有在檢討。除了許多國家規定走秀模特兒BMI不能低於十八之外,二一二年三月以色列更創下全球先例,立法禁止過瘦模特兒在境內廣告中亮相。同年五月《風尚》(Vogue)雜誌也宣布,全球十九種版本(包括台灣版),一律禁用紙片人模特兒,因為他們「有責任領導健康的時尚。」不過台灣還沒有這樣積極的社會行動,名模瘦到肩胛骨都可以切菜了,仍然被視為美麗典範。

其實真正的問題癥結不在瘦,而在於社會對女性外貌的要求。

多芬的廣告,雖然安撫了女性對自己長相的焦慮,但它還是在用美來評價女人。「每個女人都有她自己的美麗」,這話很動人,不過還是把美麗看成女性的必要配備。如果有的女人就是醜,怎麼看都不美,不行嗎?

其實美麗還是有些共通的標準,根據研究,美女的樣貌通常顯得均衡健康。過去人類社會長期由男性主宰,而女性青春漂亮的肉體又是男性的慾望對象,外表因此成為女性的重要評價,連女性自己也對這樣的社會壓力視為當然。

過度崇尚變態的瘦,固然傷害身體,但追求美麗的力道實在很難拿捏。這個世界既然要求女人漂亮,媒體拿著放大鏡對贅肉斤斤計較,搜尋之認真不輸法醫,但當女人拚命迎合,瘦到前胸貼後背時,又有人道貌岸然地說這樣不對,這不是有點矛盾嗎?即使能破除紙片人迷思,還是會有其他外型標準要求女性嵌入。在紙片人當道之前,流行的是沙漏型身材,當時的女性猛捆束腰,也不見得就比較人道。而說到底,和中國昔日打斷女人雙腳的纏足,又有多大差別?

想想,以瘦為美麗的標準,也不是沒有道理。一是物以稀為貴,吃不飽時可能認為胖嘟嘟的才漂亮,但今天大家豐衣足食,長胖容易削肉難,因為難得,所以珍貴。二是年紀愈大愈容易胖,而沒有贅肉的身體,是青春的象徵。

人類文化本來就是會設立各種標準,然後彼此作比較,只是有的暗鬥,有的明爭。當社會文化習慣要求男性功成名就、女性美麗苗條時,就變得男性要比含金度,女性要比吸睛度。其實很多男性面臨的成功壓力不會比女性的美麗壓力少,只是男性不像女性那樣需要別人的撫慰。§§

 

6.張小虹:孔子的女兒不姓孔  2009/10/08 聯合報

孔子有沒有女兒是歷史考證的問題,孔子的女兒姓不姓孔,則是封建社會父權思想的問題。

 

祭孔奉祀官 傳男不傳女

今年的祭孔大典特別熱鬧,因為教師節前一日婦女新知等婦運團體帶頭領軍,在孔廟門口演出行動劇,抗議傳統世襲制「傳男不傳女」的性別歧視。起因乃是孔子第七十七代裔、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去年辭世,而空出來的「奉祀官」一職,究竟該由誰來繼承。內政部屬意「長孫」(嫡長子繼承制)而排除了「次子」,婦女團體則是喊出「長女不如長孫」,要求以性別平等方式將女性後裔也同時列入候選人考量。沒想到內政部的回答竟然是只有在「僅生一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考慮由女兒擔任「奉祀官」,婦運團體為之氣結,直批祭孔大典乃大開性別的倒車。

 

孔家女出嫁 不得列家譜

此「性別」的倒車,明顯來自「姓別」的倒車。在傳統「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三從」封建社會,孔家的女兒若是嫁給了公冶家的兒子,那孔家的女兒就不再是孔家的人而是公冶家的人,當然不入孔家祖譜、不入孔家宗祠、不立孔家牌位,當然在孔家從家祭到國祭的儀典過程中,不佔有一席之地。但這兩千多年的封建傳統不早就已經走入歷史,現今台灣妻子早已不必冠夫姓,子女也可依約定從父姓或從母性,但一旦碰觸到禮法道統的「祭祀文化」,便依舊是鐵板一塊。今年的祭孔大典,讓我們再次親眼目睹在廿一世紀嫡長子世襲制的陰魂不散。

 

孔子世家譜 大陸納女性

但今年在宜蘭市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卻意外出現了女主祭官,因為依往例節孝祠主祭官乃由全國孝行獎楷模擔任,而今年宜蘭縣楷模乃女性,便順理成章成為主祭官。此「唯才是用」或「唯德是用」的擇選標準,或許正提供了我們重新思考目前有關國家「奉祀官」的爭議,除了問「為何一定要男性?」「為何一定要嫡長子?」,也可以問國祭部分「為何一定要孔家後裔?(不論男女)」「為何一定要用血統去連結道統?」就家祭的部分而言,後代子孫當然理應擔任主祭官,但不應有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在台灣婦運團體多年來推動祭祀文化性別平等化的努力中,我們欣見彰化縣社頭鄉斗山祠的蕭家祭祖,已出現了百年來的首位女主祭官,而其過程也被拍成紀錄片《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成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的最佳教材,或是鹿谷林家決定將女性納入祖譜,並為未出嫁或離婚的女兒在祖墳留位。而在大陸前不久最新頒布的「孔子世家譜」,也已將女性後裔納入祖譜,計約廿萬人。  

 

破父權禮俗 還要再加油

這些性別平等的努力異常艱辛,畢竟要撼動約定俗成的禮法,往往比登天還難。美國女性運動健將葛羅莉亞‧史坦能曾言,「治理我們的不是軍隊和警察,而是觀念」,證諸台灣的現況,我們或許可以將「觀念」改為「禮俗」,女兒不能出任主祭官的禮俗,女兒不能大年初一回娘家的禮俗,或是女兒不能清明節娘家掃墓的禮俗。這些化為日常生活實踐的「禮俗」一日不能鬆動,父權文化就依舊能以最約定俗成、最習以為常的方式,掌控著男尊女卑最細緻的運作模式,不得越雷池一步。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

 

7.「英最聰明的女孩」拒當性感偶像江靜玲中時2009-02-25

這個星期,英國出現了兩個性格背景極端不同,但同時廣受全國矚目的年輕女性

繼以電視真人實境秀無知愚蠢聞名的潔.古蒂(Jade Goody),在癌症末期,演出生命最後一場實境大秀後,牛津大學生吉兒.川波(Gail Trimble)因為在電視益智節目中表現超優,被喻為英國最聰明的女孩,並成為男性們新偶像。

現年廿六歲,牛津大學(Corpus Christi學院」博士班學生吉兒.川波,與其他三位同學代表學校參加英國益智性節目《大學挑戰》時,在總計一千二百卅五分中,個人獨得八百廿五分,創下該節目開播近半世紀來的紀錄。

吉兒的表現,不僅令觀眾看的目瞪口呆。就連平時以伶牙俐齒見長的節目主持人、「英國廣播公司」夜間新聞主播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也為之語結。

「我的問題還沒問完,她已經知道問題是什麼了?」帕克斯曼說,他主持該節目以來,見過太多聰明優秀的學生,但吉兒反應之快,在於不但知道答案,且能在他唸完問題前,就已捉住問題。

吉兒的表現,令她一夕爆紅。媒體封她為「英國最聰明的女孩」。以男性讀者為主的流行雜誌《Nuts》,則相中長髮披肩,相貌清秀的吉兒,邀請她拍攝「有品味的性感照片」。

「我很高興知道有人認為我長的並不難看。」吉兒大笑,但毫不考慮地拒絕了成為性感偶像的邀請。許多人好奇,吉兒的智商有多高?她怎麼可以那麼厲害,從古典到現代、天文到地理,似乎什麼都知道。

「我只是從小就很喜歡閱讀而已」。吉兒說她和弟弟兩人從小就在家裡建立了一個小圖書館,從事科學工作的父母總是鼓勵他們讀書觀賞不同的節目,參與各類活動。

吉兒說,她九歲的時候做過一次智商測驗,但她不記得分數是多少了。「我知道自己頂聰明,但正因為如此,我反而很小心不讓自己聰明外露」,吉兒坦承,她怕比別人聰明,會交不到朋友,所以花費更多氣力,學習與人相處。

吉兒講話的速度比一般人快,但總是笑容可掬。她說,因為一個電視節目把她封為「英國最聰明的女孩」,實在是件「荒謬」的事。

「在節目裡,我只是快速的反應事實而已,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學問」,她說,大眾應該注意到的是整個團隊的勝利,「別忘了,在節目的前十分鐘,我只是坐在那裡發呆」。

吉兒在節目中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表現,也讓她受到妒嫉。網友們攻詰她的腦袋「令人厭惡」,有人則說她是「厲害的臭婆娘」。而攻擊者幾乎全是女性。「我對女性無法接受我,感到十分驚訝!」一如拒拍性感照片,吉兒帶著笑容不卑不亢地說。§§

 

8.女人老去,智慧綻放    茉莉   中國時報2013-08-16

一位瑞典女記者在網上寫道,她和一位男同事去採訪一個文化活動,那位男性同事告訴她:「文化館裡沒什麼人,只有一些老太太。」

儘管被聯合國評為世界女權最高的國家,在荷爾蒙旺盛的瑞典大男人那裡,老年女性仍然是被輕蔑的一群。這裏不論是文化館、圖書館,還是劇院、音樂會和新書發佈會,到處都看到受過良好教育的、衣著得體的老年女性。她們是文化活動忠實的參與者,是她們支撐了瑞典的文化事業,在積累文明、向後代傳播知識方面,她們可以稱得上是文化的載體。然而她們卻被人如此漠視。

我深感不平,將這件事說給我的一些瑞典姐姐們聽,她們都一笑置之。西方人說:「Every dog has its day。」(每隻狗都有它的好日子)。對於那些退休了的老姐姐來說,好日子正開始呢。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現在她們終於不用上班,有足夠的閒暇時光,來享受自己的生活情趣。在退休金足夠的晚年,她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接近生命自由的人。

Follow Your Bliss!」(追隨你內心的喜悅!)夏斯婷退休後進入一個美術班,她送我一幅濃綠色的風景塗鴉。瑪格麗達繼續兼職一些酗酒吸毒者的輔導員,雖然現在是義工,她對人的關懷一如既往。巴樂布林跑到我任教的成人夜校念中文,她去中國旅行過,對這種古老的圖畫文字產生了興趣。伊列娃參加了一個教寫回憶錄的文學進修班,她決定學會寫作技巧,把自己的一生記錄下來。麗達有時去紅十字會辦的二手商店幫忙,當起義務售貨員來。

不但在繪畫、樂曲與書籍之中獲得豐饒之美,她們還從職業婦女搖身一變,變成無所不能的「超級阿姨」,在生活藝術方面大顯身手。例如,重新拾起編織和刺繡,繡出華麗的花卉圖案;為自己縫紉經典淑女穿戴的帽子,大衣,裙子和襯衫;為孩子們烘烤生日蛋糕,製作美味的果醬。在迷人的陽光下,她們悠閒地與好友喝咖啡聊天。

衰老是一種過程,就像泉水慢慢乾涸,華樹漸漸枯萎,日光緩緩衰弱。然而,這些女人本身就是光亮之源,是伏爾泰曾經讚美的「老去的年華因甦醒的智慧而閃耀的女人」。不再擁有青春的老女人們,有了波瀾不驚的明智心境,在女性情懷裡注入了更多的閱曆,智慧在恬靜祥和的日子裏徐徐綻放。

就像日本一位老女人撰寫的和歌:「衰老一年年加深了我的傷感,而我的生命卻一天天繁華璀璨。」這一類老女人出色的智慧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更體現在豐富的心靈上。她們對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政治與社會領域方面也更具理性與洞察力。有時間從事一些人道或者人權方面的義務工作,她們生氣勃勃地,給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種叫做「意義」的東西。

她們終於戰勝了激情。年輕時曾經泥足深陷於狂熱的愛情,如今放下了激烈情感的鐐銬,學會了平靜、悲憫與包容,在泥潭裏冉冉升起溫柔的自我之星。鉛華洗盡見真淳,她們不再在乎男人的目光與他人的審美標準,不再為自己的胸圍、腰圍而操心。

然而此時,她們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懂得愛,更具有精神之愛的能力。就像心理學家所指出的:一份豐盛滿足的感情,必然要以具有愛的能力作為前提,愛的能力來自個人內在意志的堅持及長時間與人互動修練。

歲月只能在她們臉上刻上皺紋,卻無法在她們鮮活浪漫的靈魂上留痕。雖然遲暮之年必須面對生命的倉促、能量的喪失,但日本著名的老奶奶詩人柴田豐仍然吟唱她蠱惑人心的小詩──〈秘密〉,「即使是九十八歲/我也還要戀愛/還要做夢/還想乘上那天邊的雲。」

如同天籟之音,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生命美學,以語言的光輝照亮死亡的恐懼,在人生盡頭的黃昏裏烘托出精神的絢麗。

她們暮年的肉體有一種秘密的美感,那種神秘的美只向愛她們並為她們所愛的男人顯現。七十歲的瑞典大姐瑪格麗達告訴我,她的老帥哥丈夫仍然認為她的肉體美不勝收──那成熟垂掛的乳房下面有太陽的光暈。  §§

 

9.不幸福的婚姻容易讓女人內傷 邱玉蟬2003/01 康健雜誌50

婚姻和健康的關係,一直倍受注意。早在1970年代,人口學家就發現很奇怪的現象:結婚的人比未婚、離婚、鰥寡的人要長壽。

這種趨勢到現在還是一樣,結婚的人比未婚者比較少手術,或死於各種原因例如中風、肺炎或是意外。尤其是已開發國家,中年未婚男性死亡機率是已婚男性的兩倍,《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

很多人爭論,這是因為健康的人本來就比較容易結婚,所以他們會顯得比未婚者長壽與健康,並不是婚姻的關係。

不過,最近的幾個研究更進一步證實婚姻和健康的確有密切關係,但是,卻不全然是正面的,關鍵在於婚姻品質。

「婚姻就像是一種生命的保鮮劑或是安全帶,」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學家的鈴達蔚特(Linda Waite)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指出,「結婚對健康的意義,就和我們吃健康食物、運動和不抽菸一樣。」

 

不幸婚姻對女人傷害更大

很不幸地,凡事都有但書。雖然一般來說,已婚者比未婚的人健康,但是愈來愈多的研究也發現,不幸福的婚姻對健康的殺傷力,尤其是女性受到的影響更大。

在情況好的時候,婚姻可以是對抗寂寞與壓力的治療處方,因此也抵擋了和壓力有關的疾病。但是,婚姻出了問題時,爭吵、冷戰也造成了隔絕和憂鬱。研究指出,婚姻不幸福的人比婚姻和諧的人容易罹患憂鬱症。

不幸福的婚姻對健康的負面影響,有些甚至出乎意料。例如,婚姻品質不好的男人和女人,比婚姻幸福的人容易有牙齦問題和蛀牙。有兩個研究則顯示,夫妻的緊張關係和胃腸潰瘍有關。

不過,如果婚姻美滿,配偶經常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可以幫助一個人控制飲食、督促運動,因此也比較容易維持健康。這是婚姻和健康最直接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一個好品質的婚姻可以給人一個生存下去的理由。「當生病時堅持要好起來的意志力有點脆弱,對配偶的承諾讓會讓人重拾堅定的意志,」賓州大學精神科教授寇言(James Coyne)說。

相反地,不良的婚姻關係比沒有還要糟糕。寇言在被研究對象的家中裝設錄影機,記錄夫妻的家庭生活,包括爭吵。結果發現,有心臟病的人,和另一半的關係又不好時,在4年內死亡的機率是那些婚姻關係較少問題的人的1.8倍。「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負面婚姻的影響力這麼大,」寇言說。

1998年的研究顯示,感覺婚姻不幸福的女性,光是想到和丈夫吵架就會升高她們的血壓,心跳加速。

這些生理學的證據顯示,婚姻的壓力會讓一個人的健康容易出問題。

一個持續15年在奧瑞岡進行的研究顯示,婚姻關係中不平等做決定的權力,和女性的死亡有關,對男性則沒有影響。

寇言在鬱血性心臟衰竭的研究中發現,八個有心臟病、婚姻又不和諧的女性,有七個在診斷後兩年內死亡。「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女性對於負面的關係或是敵意這麼敏感,」凱寇爾特(Kiecolt-Glaser)醫師說。

總結幾個研究,不幸福的婚姻對女性健康的影響比男性要大,原因則還不清楚。也許是女性比較在乎對婚姻的承諾;在乎彼此的感情,所以也比較容易「內傷」。

其實,再完美、琴瑟和鳴的婚姻關係都有好與不好的時候,重點是婚姻關係本來就是複雜、多面的,有時候甜甜蜜蜜,有時候恨對方入骨。在這麼親密的糾葛關係裡,衝突自然會牽動極大的情緒反應,進而影響健康。

所以,除了努力經營婚姻關係外,另外值得思考的恐怕是如何紓解自己的情緒,保持身心平衡,不要失了婚姻,卻也賠上了自己的健康。§§

 

10.張小虹:我們不愛壞女人      2010/07/05 聯合報

十年前公視一檔連續劇《人間四月天》,讓徐志摩的浪漫情史再度家喻戶曉,一時間老掉牙的五四文藝腔在BBS站竄紅,年輕網友們以各種戲謔方式「許我一個未來」,諧擬劇中開口閉口的靈魂、自由與愛情。一腳踩在封建婚姻、一腳踩在自由戀愛的徐志摩,為了追求才女林徽音,甘冒世之不韙登報離婚,後又與朋友之妻陸小曼雙宿雙飛。而當其恩師梁啟超怒斥其婚姻兒戲、用情不專時,他亦不惜以「我將於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回應,理直氣壯之餘,儼然不惜以身殉道。

然而彼時網路上火紅的著「摩」現象,卻是新科技舊道德的死灰復燃,徐志摩身邊的三個女人,含辛茹苦的元配張幼儀,深得網友同情,才華洋溢的林徽音,讓一票網友心嚮往之,只有那離婚再嫁的陸小曼,成為眾人撻伐攻訐的對象。就像既有的歷史評價與坊間八卦一般,為追求愛情不惜拋妻棄子的徐志摩,怎麼說也還是個才子,一樣為追求愛情不惜毀家棄夫的陸小曼,卻終究只能是個不守婦道的淫婦,既非佳人更非才女。

然而又有誰會預料得到,十年前扮演陸小曼的台灣演員伊能靜,十年後自己也因牽手照曝光事件,成了眾人撻伐攻訐的對象,所有負面新聞如排山倒海,離婚後各種尖酸刻薄的咒罵,更是不絕於耳。於是曾以《生死遺言》在台狂銷廿萬冊的伊能靜,新書《靈魂的告白》慘遭抵制。一樣敏感纖細的文字,一樣為愛歡喜為愛苦痛的主題,但顯然大家喜歡看的是王子公主的修成正果,而不是修成正果之後的分離與背叛。華人世界中大概沒有一個演員或歌手,會像伊能靜這樣著魔於讀書寫字,而其敏感浪漫的文字,也總是一再讓人驚艷,然而這次她踩到的是「壞女人」的地雷,男人負心尚有救贖的可能,女人負心只能萬劫不復,作為妻子與母親的女人,哪有喧嚷愛情的權利。

因而《靈魂的告白》讀來特別讓人心傷,雖說這是一本號稱療癒的書寫記錄,企圖透過閱讀、透過靈修,來求取自我的寧靜與靈魂的自由,但全書真正動人處,卻是字裡行間揮之不去的錯亂與迷離。書中的「我」不斷穿梭在現實與回憶,書中的「你」不斷擺盪在父親、愛人與兒子,明明說好學會愛自己,卻止不住自傷自殘,欲振乏力之處最見慌亂。就連對婚姻的反思,也只能迂迴透過朱天心《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中所言彼此互為習慣、「感情淡薄如隔夜冷茶」的生活。這種「愛的失敗者」心態與表達方式,不禁讓人感嘆父權社會道德規訓的內化力量有多大,更不禁讓人遺憾為何被千夫所指、千刀萬剮的「壞女人」,最後找到的力量與信仰,依舊不是女性主義而是靈修。

八十年前為愛爭自由的男人從不說抱歉,八十年後為靈魂爭自由的女人卻錯亂而迷離,汲汲在死蔭的幽谷中尋求解脫。問題不在男人是否比女人勇敢,問題在五四到當代社會的雙重標準,依舊不動如山。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

 

11.男人有錢變壞,女人變壞有錢?  聯合晚報社論  2012.07.01  

高科技界大老級人物捲入桃色風波,八卦越滾越大。在私生女事件後,還有「小三嗆聲大老婆」戲碼,媒體更進一步報導出其他非婚生子女等新聞,當事人只好以承認「我是爛男人」 來概括承受。

這樣的新聞,的確會引起大家好奇,反正無關國家大事、黨派立場,茶餘飯後人們閒嗑牙,聊天滿足好奇心。台灣畢竟已經是很開放、多元的社會了,有無婚外情,有無小三之類的話題,不再是什麼禁忌,甚或也不必然是影響形象的關鍵了,君不見民進黨執政時期,有位行政院長不也曾「雙人枕頭」嗎?但,有些價值觀,有些態度,恐怕還是不免要遭到社會輿論的質疑。

比方說,被指為小三的人高調批評「男人外遇,妻子有責」,就引起很多女性不滿,認為這話太超過!或許是電視劇看太多了吧?這幾年,身為外遇第三者的女性,確實比較不像過去多半低姿態,或內咎於破壞他人婚姻,反而動輒代之以女性「自主」的姿態現身。本來,婚姻純屬私領域,外人亦難置喙男女間的互動關係和感情歷程,外遇關係日後「開花結果」者所在多有。這都是當事人之間的行為選擇,未必一定要加上外界的道德審判。

可是,要把外遇責任推給元配,這就有點「是可忍孰不可忍」了。畢竟不少婚姻關係開始於夫妻雙方兢兢業業維護家庭,妻子刻苦持家讓先生無後顧之憂,方成全了先生事業上的成就。如果之後的故事演變成「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才有錢」,則只能說「我是爛男人」這樣的自我評語很貼切;但第三者有何資格拉元配當墊背呢?拜金女要搭訕、攀附於有錢有地位的男人,其金錢價值觀和對自己的人格定位一目瞭然,何必掰出「大老婆有責」的理由呢?

回到「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才有錢」這句話,如果這反映出的是當前社會現象,則需要追問的是,何以社會價值觀趨向如此?花邊新聞裡,難道整天拎著名牌包跑趴的就叫做「名媛」?如果號稱多元化社會,至少不要以「有錢」為領頭的價值評準吧! §§

 

12.東京風向球-日本滑冰皇后未婚生女 餘波未平   黃菁菁  中國時報 20130713

 廿五歲的日本前世界花式滑冰冠軍安藤美姬公開未婚生子的事實,但拒絕透露女兒父親的身分。這是一個年輕女孩經過痛苦掙扎,不顧眾人的反對,才做出的人生重大抉擇,卻因為她是名人,而落得讓媒體窮追猛打、被人說三道四的窘境。

安藤七月一日在朝日電視的節目中透露,她已於今年四月未婚生女。她含淚告白說:「身為一個女人,我做了任性的決定,四月平安地生下寶寶,我當媽媽了」。她表示,去年十月因身體起變化才知道懷孕了,當時周遭的人反對她生,但她實在不願跟寶寶「說再見」。

由於安藤與離婚多次的俄籍前教練莫洛索夫(Nikolai Morozov)曾傳出戀情,又被雜誌爆料過與廿七歲的前花式溜冰選手南里康晴同居,因此「小孩的父親到底是誰?」頓時成為媒體和輿論關心的話題。

安藤當了單親媽媽之後,仍然強調自己並沒有放棄參加明年俄羅斯素溪冬季奧運會的機會,因此日本電視媒體盛讚安藤要以媽媽的身分挑戰奧運的勇氣。

安藤七月十二日在東京參加滑冰秀的演出,因為未婚生女的告白,加上原本傳言中的男主角南里康晴也預定要上場演出,使得門票大賣。

但事情的發展卻遠超乎安藤的預期,兩位緋聞男主角都否認是孩子的父親,但媒體仍不放棄地窮追猛打,後來又傳出,南里是因為安藤母親反對才無法和安藤結婚,但小孩一出生他便跑到醫院抱愛女。

東京體育報六日報導指出,什麼「媽媽挑戰奧運」、「媽媽也要奪金」說得那麼好聽,但事實上,有許多滑冰迷向滑冰聯盟抗議,還有人問說:「到底有沒有好好地做性教育?」

報導指出,日本滑冰界不乏年紀輕輕就奉子成婚的選手,像織田信成、無良崇人都是在學生時代就先上車後補票。這次安藤不但未婚生女還父不詳,這會使滑冰界的形象受損,想讓兒女學滑冰的父母也會減少。

「週刊文春」趁此話題正熱時,七月四日便在網站進行「你支持安藤的生產嗎?」、「你贊成邊養育兒邊挑戰奧運嗎?」之問卷調查,結果遭大批讀者痛批指出,「太卑劣」、「什麼支持、不支持,到底想幹嘛?」、「這是安藤的自由吧!」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也說,這已經侵犯隱私權了。

「週刊文春」隨即於五日從網站上將此問卷調查刪除,並刊載道歉啟事指出,女人生產是很私密的問題,提出那樣的提問,給讀者有否定生孩子,否定職業婦女價值的印象,深感抱歉。

除此之外,安藤及她的親友所到之處都有大批媒體記者守候,安藤的臉書也出現大批誹謗、重傷安藤和孩子父親的言詞,還有許多媒體要求採訪的留言。

安藤三日即在臉書上向媒體留言表示,「雖然只有一部分的記者,但有人直到深夜仍不停打電話到我周遭親友的家裡,請不要再用如此脫離正軌的方式採訪。」、「這幾天我被第三者愚弄,有人口出穢言,有人說些歧視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的話,也有相當於毀謗名譽和性騷擾的情形,今後若有這樣的留言將予以刪除。」

安藤從小學就開始學滑冰,空中迴轉四圈是她的絕活,也讓他在國中時就嚐到奪金牌的甜頭。十幾歲的安藤在受訪時就說,她希望廿二歲左右可以結束競技生涯,早早結婚生子,將來則想當個專教小朋友的滑冰老師。

安藤的戀情並沒有如她的期望朝結婚的方向發展,這並非她一個人的錯。安藤決定努力想當個單親媽媽,也坦蕩地公開這個事實,這是件不容易的事,應該給予支援和鼓勵,不該冷嘲熱諷地歧視、謾罵,況且一個生命的誕生應該是值得慶祝的事才對。§§

 

13.「回娘家」時分談女兒的角色    聯合報社論2014.02.01

今天大年初二,是傳統習俗「回娘家」的日子,因此也常是春節期間塞車嚴重的一天。

很多人有過初二在高速公路上「塞怕了」的經驗,加以都會生活形態較有彈性,故愈來愈多人不再嚴格遵守非要初二回娘家。

當然也有人仍固守傳統,甚至相信習俗謂女兒在除夕、初一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的說法;連文化部出版的「台灣大百科全書」在介紹這個習俗時都說:「建立了一種倫理秩序,也就是以男性為優先,所以除夕、初一這種過年的大節日,一定要在夫家守歲過節,直到初二才可以回娘家」。

民俗的流傳,有其文化依據,華人社會「以男性為優先」的傳統根深柢固,毋庸否認;不過,在現代化的潮流下,受到挑戰也已多年,至今頗有點「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趨勢。

如今沒有人口頭上不承認「男女平等」,但逢年過節,作女兒、作媳婦的仍有不少人被包圍在「以男性為優先」的氣氛中,因而心懷委屈。

連商品廣告都播出這種故事情節:「結婚很好,但一想到媽媽獨自一人……」,接著開始推銷「代替我孝敬父母」的商品。商業廣告對市場現象的嗅覺何其靈敏,僅此一點即足以證明,年節時分「女兒的心事」現象依舊存在。

台灣社會,真敢大言不慚「男女平等」嗎?

節慶氣氛中,對婚姻關係中的男女雙方,或許不宜去主張各自堅持的「你孝順你的父母,我孝順我的父母」,實際上,各家有各家的順應做法,明理者願意折衷處理的也愈來愈多。

但這種「女兒的心事」現象,反映出社會傳統力量,在結婚典禮中看得很明白:男方家族多半喜氣洋洋,「多了一個女兒」娶進門;而女方家長縱然再歡喜女兒的歸宿,作父母的不捨得女兒「嫁出去了」,落淚的鏡頭屢見不鮮。現代社會,生男生女本是同等的意義,但碰到關鍵時刻還是考驗出「男女有別」。以此而言,台灣的性別平等自還有再加油的空間。

今天預料又是高速公路塞得滿滿滿的日子,路上急著回娘家的人潮中,滿載著許許多多趕回家孝順父母的女兒和女婿的心意。願天下兒女有同等的機會孝順父母,讓節慶團聚的意義更加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