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學年度大學推薦甄選入學考試        國文考科試題         

第一部分:選擇題     壹、單一選擇題

說明:第1題至第22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不倒扣。

 

1.下列選項中,文字敘述無錯別字者為:

 (A)眾口鑠金,一時風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

 (B)已而世叔父數人,皆來同爨。先君子贏病,不治生

 (C)智者的一句話,往往能使人在驟然之間領悟到人生的真締

 (D)在人生的舞臺上,有人盛氣凌人,有人騷首弄姿,有人顧影自憐。

 

2.下列「」內各字讀音皆正確的是:

 甲、巨「擘」:ㄅㄧˋ       乙、「皸」裂:ㄐㄩㄣ

 丙、「鬩」牆:ㄋㄧˋ       丁、浸「漬」:ㄗˋ

 戊、法家「拂」士:ㄅㄧˋ     已、袒「裼」裸裎:ㄧˋ

 庚、深耕易「耨」:ㄋㄡˋ

 (A)甲乙丁己(B)甲丙己庚(C)乙丁戊庚(D)丙丁戊己

 

3.下列那一組「」中的字義相同?

(A)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楚莊王伐鄞,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B)首身離兮心不「懲」;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備之外

(C)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D)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惟吾年差長,憂思頻集,「坐」此不逮足下耳。

 

4.《論語》:「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其中的「比及」為「時間副詞」,是「將近」的意思。下列文句,何者沒有使用時間副詞?

(A)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B)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

(C)俄而文皇來,精采驚人,長揖就坐

(D)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

 

5.「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嶺上睛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自搖沙水清。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餉春耕。」

(蘇軾〈新城道中〉)上引蘇詩□內應填的字,最適當的是:

(A)淋;魚,柴 (B)沖;石;水 (C)痕;橋;茶 (D)聲;柳;筍。

 

6.下列是一節現代詩,請依詩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高處必定風勁,敢站出來 (甲)要等風起,才霍霍地招展 (乙)平靜的日子不動聲色

 (丙)敢露天屹立,就不怕孤立 (丁)就不怕風險,風聲 鮮明的本色,誰說孤掌就難鳴?」(余光中〈旗〉)

(A)丁甲乙丙 (B)乙丁甲丙 (C)丁丙乙甲 (C)丙乙丁甲

 

7.下列是一節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 (甲)影布石上, (乙)往來翕忽, (丙)怡然不動, (丁)俶爾遠逝, 似與游者相樂。」(柳宗元〈小石潭記〉)

(A)甲丙丁乙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甲乙

 

8.孟子所論下列諸賢,何者與范仲淹〈岳陽褸記〉所標舉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接近?

(A)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

(B)伊尹,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C)柳下惠,不羞汙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D)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

 

9.張爾岐〈辦志〉:「言為世法,動為世表,存則儀其人,沒則傳其書,流風餘澤,久而彌新者,百世之人也。」所論人物境界,與下列何者所述最接近?

(A)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B)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

(C)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 (D)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10.下列各詞句,就時辰言,那兩者最相近?

甲、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周邦彥〈浣溪沙〉)

乙、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丙、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李清照〈聲聲慢〉)

丁、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周邦彥〈蝶戀花〉)

(A)乙丁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11.如果想閱讀屈原的作品,在下列那一本書中最容易找到?

(A)《戰國策》 (B)《昭明文選》 (C)《左傳》 (D)《呂氏春秋》

 

12.下列作品,或為單篇傳奇,或從章回小說中節選,請依其創作時代先後排列:

甲、〈用奇謀孔明借箭〉  乙、〈劉老老〉   丙、〈明湖居聽書〉    丁、〈虯髯客傳〉

(A)甲丁乙丙 (B)甲丁丙乙 (C)丁甲乙丙 (D)丁甲丙乙。

 

13.有關〈桃花源記〉、〈岳陽褸記〉、〈黃州快哉亭記〉,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三文主旨都在表現作者民胞物與的胸襟

(B)三文作者除〈桃花源記〉外,皆列名於唐宋古文八大家

(C)就文章作法言,〈岳陽樓記〉、〈黃州快哉亭記〉皆有議論,唯〈桃花源記〉通篇敘事

(D)桃花源、岳陽樓、快哉亭三者皆實有,分別在武陵、巴陵、黃州三地。

 

14–16為題組

閱讀測驗:細讀下列文字,回答14–16題。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韓非子.說難》)

 

14.有關本文之主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任何事情皆當未雨綢繆,有備則無患              (B)有智慧者,善於選擇適當的表現時機

(C)為人臣者,不應忤逆君王,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D)人際關係疏密不同,情感自有厚薄之分。

 

15.武公何以怒殺關其思?

(A)關其思破壞武公的和親政策 (B)關其思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給武公難堪

(C)武公懷疑關其思有通敵之嫌 (D)武公佯怒以取信於胡

 

16.文中「此二人說者皆當矣」,所謂「二人」是指:

(A)鄭武公與富人之子  (B)關其思與富人之子 (C)富人之子與鄰人之父 (D)關其思與鄰人之父。

 

1719為題組

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就參考選項中選出最恰當者填入各空格內。

「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積,山川澹而不媚,結束涼而不燥。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 17 於綻衣洗缽也;比之夏,如辭貴游而侶 18 於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恥孤寒而露英雄於夜雨 19 也。天以此時新其位置,洗其煩穢,待遊人之至。」(譚元春〈秋尋草自序〉)

參考選項:

(A)秋娘  (B)高僧  (C)星光  (D)漁婦   (E)疏燈  (F)楊柳  (G)俠客  (H)韻士

 

2022為題組

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就參考選項中選出最恰當者填入各空格內。

中國文化早在先秦已形成多采多姿的豐富面貌:就文學言,《詩經》、 20 開後世言志、抒情傳統之先河;就思想言,百家爭鳴,其中 21 特富宗教精神,為當世顯學;就史者言, 22 尤有功於春秋,廣為後世史家、文家所推崇。

參考選項:

(A)《楚辭》  (B)  《戰國策》  (C)道家  (D)陰陽家

(E)《呂氏春秋》  (F)墨家  (G)《尚書》  (H)《左傅》

 

貳、多重選擇題

說明:第23題至第26題,每題的5個選項各自獨立,其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選出正確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揮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4分,答錯不例如。未答者不給分。只錯一個可獲2分,錯兩個或兩個以上不給分。

 

23.下列文句,何者使用「假設語氣」?

(A)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

(B)或有弗諱,寡人將誰屬國

(C)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彊者夭而病者全乎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E)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24.醫院落成,診所開張,下列選項中適用的祝頌文字是:

(A)濟世功深 (B)杏壇之光 (C)妙手成春 (D)治平初基 (E)聖手佛心。

 

25.下列敘述,何者具有「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之意?

(A)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B)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C)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D)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E)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26.下列「」中的詞語,何者屬於疊韻?

(A)母九死「流離」,撫其遺孤,至於成立          (B)愁雲「黲淡」萬里凝

(C)夢啼妝淚紅「闌干」     (D)我坐在湖邊對著遠天「遐想」       (E)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第二部分:作文

壹、文章擴寫(15分)

說明:(1)請撰寫一則200300宇的白話短文(含標點,可不分段),以闡發下列引文的旨趣。

(2)本題非翻譯題,切勿僅將原文講成白話。

(3)務必寫在答案卷「壹、文章擴寫」部分,違者不予計分。

「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孟子盡心下》

 

貳、命題作文(二選一)(25分)

說明:(1)請由下列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

(2)請抄題。文言、白話不拘,須加新式標點。

(3)不得以詩歌或書信體寫作,違者不予訐分。

(4)務必寫在答案卷「貳、命題作文」部分,違者不予訐分。

(一)網

 

(二)青春

 

 

 

八十四年推薦甄選1a 2c 3c 4a 5d 6c 7a 8b 9d 10a 11b 12c 13c 14b 15d 16d 17b 18h 19e 20a 21f 22h 23bde 24ace 25ad 26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