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繼晷甘苦在心頭──補校同學打拼記跋
一退伍脫下軍袍,即進人靜修補校,至今已第十一個年頭,在這期間,送走一屆屆的畢業生,看著她們長大,進步,成熟(也有少數是步入中年的),甚至戀 愛,結婚、生子。隨著她們的歡笑,快樂而受到鼓舞;也因她們的不爭氣,不上進而喪氣,懊惱;資格考前為她們捏了﹁無數把﹂冷汗,這種種使我亦由幼稚,青澀逐漸成長,由她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生的好多面,也更懂得珍惜自己的﹁褔﹂,更肯定要協助她們尋找自已的路。
補校恐怕是教育體系中最特殊的一環,入學資格中無年齡限制,學生有老、有大、有小,年齡參差不齊,因此不像日校同學整齊、單純。補校有不少同學人生路途十分坎坷,歷盡波折,仍要排除萬難,甚至瞞著家人到靜修求學。面對她們令人鼻酸的﹁故事﹂,或﹁現在進行式﹂,除了深深的無力感外,不禁感嘆造物主是否公平?再看到家庭健全,經濟不虞匱乏的同學(日夜間部皆有之),竟蹧蹋求學的﹁良機﹂,自甘墮落,我常衝動 的想給她一巴掌。
補校同學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白天都有工作,有的是為了家計,有的想自力更生‧‧等等不同的因素,半工半讀的生活,自然是多釆多姿,但卻也是多災多難,其中滋味實在是局外人很難了解。每天趕上班,下班又趕上課,三餐常在外面解決,甚至來不及吃晚餐,或邊小考邊吃飯,晚上到家(或宿舍)已是夜深人靜,又得趕作業,準備考試(老師很兇呢!)第二天早上當然起不了床(也有人是因看錄影帶或小說��等不正當原因),於是惡性 循環,第二天又是趕、忙碌、疲勞、打瞌睡的一天。三年下來,不少人得了胃疾,真是苦啊!
自我接校刊指導老師一職之後,一直希望能有一篇報導補校生活的專欄,今年總算﹁循循善誘﹂了三年二班的同學,由七位同學組織了製作群,由她們企劃,訪問、發問卷,整理,撰稿。成員當然也有補校的特色`─年齡參差,白天有工作,(如金釵同學是三個孩子的媽)製作過程中又遇上第一次月考,再加上導師我的﹁逼稿﹂,真是四面楚歌,據說常趕稿至深夜二、三點(又是一個不正當原因)。看了她們的心血結晶──焚膏繼晷甘苦在心頭──補校同學打拼記,我為她們感到驕傲,固然結構還不夠嚴謹,內容不甚踏實,描繪不夠生動 ,文筆仍嫌生硬,但是不可諱言的,以她們的程度,及身兼數角色的──忙、忙、忙,能有這樣的表現,我給的評分是甲等。
我希望這一篇報導能有拋磚引玉的作用,有興趣的同學不妨約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企劃一專欄,表現你們的才智,不論日、夜間部,國中部的同學都歡迎,誠如同學們不久以前常用的一句話﹁年輕不要留白﹂。
載於《靜修青年一二O期》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出版